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任何讨论都必须对所使用的主要概念有共同理解,即所谓共同语言,否则,对同一个概念,你说的是A,我说的是B,双方不管如何争论,都争不出个是非来。我认为在对“文艺学本体”的理解中,就存在这个问题。本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大家的理解还是比较一致的,即关于现实世界的最后存在基础的理论,对文艺学本体

  • 标签: 文艺本体论 哲学概念 共同语言 现实世界 文艺学
  • 简介:实现全人类的普遍自由和普遍平等,是反映全球化发展必然趋势的后现代文化哲学的核心价值诉求。这一价值观至少包含如下精神内容:(1)"特殊人性"向"普遍人性"转变的文化整合观;(2)"文化革命"向"文化建设"转变的文化发展观;(3)基于"地球家园意识"和"文化建设"的文化研究的整体思维方式和和谐思维方式;(4)以后现代范畴的公有制和民主制的普遍自由和普遍平等为基本内涵的文化价值观;(5)以人人享有求知、有知、用知的当然权利为本质内容的普遍自由概念和相应地以保障这种普遍自由得以落实而免遭侵害的公平机制为本质内容的普遍平等概念。

  • 标签: 全球化时代 后现代文化哲学 普遍自由 普遍平等
  • 简介:新世纪以来,中国新诗的审美格局更其多元化,作为其中重要一元的后现代主义诗歌,是后现代思潮对新诗创作产生深刻影响的结果,这类诗歌不仅在艺术技法的变革上新招迭出,而且也以文本建构上的超凡脱俗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读者的阅读期待,为诗坛添设了不尽的生机与活力,自然也引发了持续的诗学辩驳和争议。对于新世纪诗歌中的后现代书写加以细致研究和阐释,不仅有利于认识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的艺术流变轨迹,也能借助诗歌这一独特的文学文体洞察到当代人的思想图貌和心灵踪影,

  • 标签: 后现代主义文本 新世纪诗歌 现代主义诗歌 后现代思潮 中国新诗 新诗创作
  • 简介:<正>一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给予近几年文学创作以积极而巨大的影响,使新时期的文学出现了一种对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普遍注意,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一问题获得如此突出的地位,自然与人们对长期以来的以“人性”禁锢文艺的反拨不无关系,但主要地还应从文学艺术本身与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内在联系上来找原因。文艺作品是写人的——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人的感情、人的欲望、人的性格、人的命运的展示;是人写的——作为艺术家的人以自身的生命活动(感受、思想、情绪、愿望)和创造能力对人的生活和人的灵魂的显现;是写给人的——以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调动欣赏者的生活积累和思想感情,使他们得以观照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无论是艺术产品的创造,还是艺术作品的鉴赏,都是人类生命活动的自觉性的积极表现,是人的创造力、感受力、生命力等本质力量的有力确证。这些都从根本上造成了人性、人道主义问题与文学艺术的不解之缘。

  • 标签: 人性构成 人与人 作品人物 文学创作 阶级性 生命力
  • 简介:女性人文主义将其对"女人"和"女人的文学"的强调当成一项策略,体现的是女人作为人的价值主体去审视、思考、探寻、追求女人、男人乃至个人的生存发展空间。本文将对女性人文主义理论的理解作为背景,详尽分析女性人文主义视角下的萧红作品人物形象,表现萧红对人文主义和人类生存发展空间的深刻思考。

  • 标签: 女性人文主义 萧红 人物形象
  • 简介:传统诗歌研究中将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依据其重要性划分为“主流诗人”和“非主流诗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研究几乎就是对华兹华斯、柯尔律治、雪莱等“六大主流诗人”的研究。在21世纪呼唤个性、呼吁多元文化的学术领域,学者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以往研究的局限,开始关注“非主流诗人”,特别是以往甚至无法跻身“非主流”行列的“反主流诗人”,形成较以往不同的“超经典”、“反经典”和“影子经典”的研究系统,使超经典时代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研究进入了一个更加开阔、深入的多元化阶段,由此开拓了诗歌研究的新视野。

  • 标签: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 主流诗人 非主流诗人 超经典 反经典 影子经典
  • 简介:<正>丁帆、徐兆淮在《新现实主义小说的挣扎》(《上海文论》90年1期)一文中指出:“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作家们基本上呈两种创作态势:一种是保留着较完整的故事结构框架的传统的顺序式描述;另一种是拆散故事零件进行重新组合排列,使其显示出不规则的乱序式状态。前者在故事情节结构的解读上基本上没有障碍;而后者则须得首先破译故事情节结构上的阅读障碍,这种解读过程本身就是读者再创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作者有意不使自己的作品一览无余,造成的效

  • 标签: 结构框架 新现实主义小说 读过程 创作态势 情节结构 读者再创造
  • 简介: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HerbertLawrence,通常写作D.H.Lawrence)(1885—1930),20世纪英国作家,是20世纪英国最多产、最具有天赋的作家,主要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书信和文学评论等多种形式,数量多达50部,其中尤其以小说最为著名。

  • 标签: 人本主义思想 劳伦斯 作品 戴维 解读 英国作家
  • 简介:摘要针对当前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运用构建主义理论,将英语口语教学延伸到大学寝室,培养学生构建应对口语交际的能力。

  • 标签: 英语口语教学 构建主义 寝室
  • 简介:<正>审美知觉或称审美情感、审美判断等,是人所具有的一种注意和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审美意识区别于其它社会章识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在西方美学史上,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以及许多现代美学家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庄子的审美知觉涉及到美的本质及审美的�

  • 标签: 审美知觉 庄子审美
  • 简介:王阳明建立的心性学说较为侧重'情'的作用与意义,他对朱熹心性理论的批判也是站在'情'具优先地位的立场。阳明心学将'中和''体用'等概念加以贯连,从而建构'以性即情'为核心的'情'。心学情不仅关乎儒家传统对伦理道德的关注,还涉及现代心理学关于情绪的相关议题。

  • 标签: 王阳明 情论 心性
  • 简介:如果说,《伪满洲国》是迟子建对宏大历史的真实呈现和冷静表述,那么,她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载于《收获》2005年第6期)则是对边疆弱小民族——鄂温克族的深切关注和满含情感的描绘。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这部小说对于提高鄂温克族文学在整个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 标签: 额尔古纳 当代文学史 《伪满洲国》 鄂温克族 长篇小说 《收获》
  • 简介:<正>尽管有书家在创作上煞费苦心、惨淡经营,尽管有作者一如既往痴情于书法,尽管有作品比过去更细腻更精致,尽管书法在沉寂中坚守、在平实中演进。但历经争相传诵、街谈巷议、大红大紫的书法,早已不再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而是成了职业,成了圈内人自娱自乐的工具。书法正日益淡出普通百姓的视野,逐步走向非中心,走向边缘化。细究书法与大众疏离的内在动因,值得人们为之深思。

  • 标签: 当代书法 文化特质 论书法 沈鹏 艺术传播 现代教育体制
  • 简介:<正>理式·范型·Form随着历史的演进和心智的发达,人类认知世界的注意力便开始从最初的自然万物转向意识领域,从最初主要是面向物质世界转向精神王国。一般说来,哲学史上唯心的出现总比唯物论稍晚,这便是人类认知对象转换的逻辑表现。柏拉图曾记述了苏格拉底所强调的那条刻在阿波罗神庙上的铭文:“认识你自己”!这句哲理名言意味着古希腊罗马

  • 标签: 美本身 理式 美学研究 柏拉图 毕达哥拉斯学派 外形式
  • 简介:贯穿影视创作始终的策划工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系统工程,是确立作品创作走向、保证作品艺术质量、获取预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作品本身需要更多的智力含量和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扩展了人们交流的渠道,进一步激活了人们的审美意识,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将人类文化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境界。电影技术频频革新,新的电影思潮迭次掀起,使电影形态不断演进,在现代社会已经发展成为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功能齐全。影响深远的艺术传媒形式之一。电影在形式上和传播途径上的发展趋势,已使电影和电视都有了更加丰富的形式与内容。因此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

  • 标签: 营销策划 电影作品 好莱坞电影 电影市场 观众 中国电影
  • 简介:<正>这篇文章里也许并没有任何值得称之为“新发现”的东西。笔者只是试图把文艺创作过程视为中介的审美反映过程,把中介视为完整的系统,并试图从这样的角度,对文艺的许多基本问题进行一些考察,从中引出自己的结论。一、关于中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文学艺术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特殊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时时闪动着外在世界的影子。然而文艺对现实世界

  • 标签: 审美反映 中介系统 文学艺术 文艺创作 基本问题 现实世界
  • 简介:<正>弗里德利希·沃尔夫(1888—1953),是德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像约翰内斯·贝歇尔(1891—1958)、贝·布莱希特(1898—1956)、安·西格斯一样,他们本来都是“提坦神”,却热切地关注人类命运,要把天火盗向人间.沃尔夫不纯是一位文学家,他集文学

  • 标签: 沃尔夫 戏剧创作 洛克 作家 法西斯势力 长安
  • 简介:《戏剧本质》选自美国利特尔·布朗出版公司1985年出版的《戏剧种种》(第四版)一书。《戏剧种种》是被美国大学和研究生院戏剧与戏剧理论专业广为采用的教科书之一。《戏剧本质》是其中收录的一篇对西方两千多年来戏剧与戏剧理论进行全方位评述的论文。本文上及古希腊悲、喜剧,下及当代荒诞派戏剧,经过细致的分析,结合粗线条的概述和客观的观照,为我们展现了西方戏剧及其理论流派的整个嬗变过程。由于原文较长,将近两万字,译者在编译过程中删去了文中一些与主题无密切关系的引文和例证.

  • 标签: 悲喜剧 戏剧本质 荒诞派戏剧 剧作家 莎士比亚 埃斯库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