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程千帆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不少新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着眼于身边事物以及梦境幻觉的表现,但他并没有流于滥情与感伤,他以冷静的态度处理诗的对象,把主观事物客观化,从而继承了古典诗歌艺术的精髓。

  • 标签: 程千帆 新诗 私人话语 艺术性
  • 简介:吴组缃灵魂深处一直葆有对于诗的虔诚与呼唤。入清华前后的几首新诗,在偏于直抒胸臆的浪漫呼号里,留下了一代年轻觉醒者寻找自我生命希望和咀嚼时代疾苦的愤激心声。组诗《嫩黄之忆》充满浓郁乡村气息,亲切的生活情趣,给人一种农村记忆的真实和温馨。这些诗打开了1930年代新诗“荒原”批判意识的另一番视野,为新诗提供了“荒村”一角的鲜活影像。它们有很强的现代性,又把握艺术传达限度,既有模糊隐藏而又不失明朗清新。《游河》用象征怪诞的意象传达了憎恨批判的情绪。吴组缃以坚实沉执的诗笔,实践了浪漫呼喊——意象呈现——荒诞象征的多元抒情艺术的探索之路。

  • 标签: 新诗 嫩黄之忆 荒村 批判意识 多元抒情艺术
  • 简介:<正>三十年代末,残酷的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了失望与痛苦,传统价值体系崩溃引起的困惑与思索,以及中国新诗传统内部形式与内容的变革动力共同酝酿着一股新的现代诗潮。最先敏感地反映着这一新趋势的是大学校园里的一批青年诗人,他们年轻而稚嫩的心对于人生价值和生活苦难极为敏感,同时有机会真切地了解西方现代派诗歌艺术发展到二、三十年代的状况,于是感觉到与现代派诗人相似的处境和心境,体验到现代人的孤独感和价值失落感,认为只有现代派诗歌艺术才是以真实深刻地表现现代人的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因此自觉而热切地追求与西方现代诗潮同步。他们在文艺界有识之士和致力于新诗现代化

  • 标签: 中国新诗 西方现代派 诗歌艺术 现代派诗歌 三十年代 新诗传统
  • 简介:冯雪峰的新诗创作分为两个时期:"湖畔时期"和"上饶集中营时期",相隔近二十年,由于诗人人生经历、创作心态的变迁,诗作也呈现出迥异的审美特征。但是雪峰前、后两个时期的新诗创作也有着某些一以贯之、血脉相通的特性:以"自由"为中心的思想主题,以"清新"为中心的艺术特质,以及以"主观"为中心的情感表达,这构成了冯雪峰诗歌总的特质。

  • 标签: 冯雪峰 诗歌 自由 清新 主观
  • 简介:马安信这个名字,喜爱军旅诗、长篇叙事诗、十四行情诗的众多读者并不陌生。从1971年7月成都部队《战旗报》发表他的军旅诗处女作迄今,30多个春秋里,马安信除出版《诗梦书斋夜话》、《马安信散文精品选》、《女神的爱恋——关于诗的随笔》、《诗美十二论》、《生命圣水》、《李忠纯山水画论》、《卜敬恒花鸟画论》、《生命的追问——尹大德国画艺术论》、

  • 标签: 新诗 诗论 山水画论 长篇叙事诗 《战旗报》 军旅诗
  • 简介:现在,对朱多锦的新诗创作及其新诗理论的探索是应有个总结了。下面是我对他这两方面的一种总结性评析——(一)多年来,朱多锦一直不辍于新诗创作新诗理论的学术探索,应当说在新诗界既搞新诗创作又有新诗论研究且都成就斐然者是不多的。

  • 标签: 理论探索 诗论 新诗创作 中国现代诗 现代叙事诗 中国新诗
  • 简介:卢冀野的诗歌创作既有新体,又有旧体.虽然给诗人带来巨大声誉的是他的旧体诗词,但其新体诗作守格律、重意蕴,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诗坛独树一帜.卢冀野新旧兼容的新体诗与同时期的白话新诗呈现出较大差异,与中国传统旧诗词却存留诸多关联,诗人自觉的理论探索和坚定的文化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将为我们全面考察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流变提供更多维度.

  • 标签: 卢冀野 白话新诗 守格律 重意蕴 新旧兼容
  • 简介:在1950年代戒严体制下,台湾的经济、教育、文学和艺术的发展,都受到“反共复国”方针的钳制。在诗歌创作上,出现了许多反共的“战斗诗”。1950年代中期,台湾诗坛的一些诗人想打破现状,提出“新诗再革命”的口号,试图朝现代主义迈进。1960年代的台湾新诗属西方现代派狂飚突进时期。当“创世纪”为代表的激进现代主义与以余光中为楷模的温和现代主义汇成一股巨流,并生成新的典律的时候,诗坛的另一角,出现了一股反现代主义的力量,这主要以标榜乡土的“笠”诗社为代表。

  • 标签: 台湾新诗 战斗诗 现代主义 乡土文学
  • 简介:<正>郭沫若(1892-1976),四川乐山沙湾镇人。原名郭开贞,曾用笔名易坎人、石沱、谷人等,号尚武。1913年中学毕业,次年春东渡日本。1918年考入九洲帝国大学学医,开始诗歌创作,早期诗作受布鲁诺,斯宾诺莎泛神论思想影响。1921年出版新诗集《女神》(上海泰东书局,1921),是继胡适《尝试集)后的第一部白话诗的杰作。1921年回国,7月与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成立“创造社”。出刊《创造季刊》,稍后回日本,一面学医,一面创作。1923年于帝国大学毕业后,回上海,断然弃医,致力文学创作。编辑《创造周报》和《洪水》。这时期有诗集:讴歌大自然的《星空》(上海泰东书局,1923)、爱情诗《瓶》(上海

  • 标签: 郭沫若 《女神》 中国新诗 时代精神 《尝试集》 艺术个性
  • 简介:萤火虫给黑暗开出了罚单我仅凭罚出来的这点光线行走在一条山路上趁着光清理着故乡硬塞给我的在土窑烧制出的乡愁

  • 标签: 新诗 麦城 萤火虫 故乡 乡愁
  • 简介:1.隐喻、象征、通感这些都是修辞手法,说白了,只是语言的几根拐杖。如果一个有能力的人无需借助这些东西,可以走得更好、更稳、更轻松,不要这几根东西有什么不好呢?如果回到语言是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诗歌是对情感真相的揭露这个问题上来,我认为诗歌语言的直接性就显得更加重要。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能会增加一些语言美感,但它同时会妨碍情感的直接性,在我看来,情感的优美大于字面的优美。

  • 标签: 诗歌语言 杂谈 新诗 修辞手法 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
  • 简介:在百余年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中,浙江新诗人的“引领性”与“群体性”特征为世人瞩目。而这种“群体性”与“引领性”态势,先声夺人的气势和敏于世变的气质,源于一种深刻的传统根源,是浙江文化传统影响下的一种“内源性自觉”。南宋以降,中国的文化中心迁到了江南,一时间,浙江成为“财赋地”、“人文薮”。

  • 标签: “浙江潮” 新诗现代化 中国新诗 诗人 文化传统 文化中心
  • 简介:喜树再次经过栖息于山坡下的庭园发现它已被冠名喜树挂上了小木牌像是革命时期的犯人就要送去枪决

  • 标签: 新诗 于坚 革命时期
  • 简介:新诗是相对于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而言的“五四”以来的新体诗歌。它不受固定格律的束缚,用形式自由的白话写作,易学易懂,更有利于作者驰骋想象,抒发感情,更便于读者理解、接受。但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鄙视、嫌厌新诗了。报刊上,新诗只是为活跃版面而充当补白和点缀的角色;书店里,新诗集少得可怜,羞涩地躲在一隅,问津者寥寥;“新诗朗诵”作为文艺形式,似乎已不再登大雅之堂了;中学生爱诗的倒也有一批,但几乎都是青睐古诗;新诗,他们可能不屑一顾,没有兴趣。这是可怕的偏见,必须摒弃!毋庸讳言,古诗资格实在老,古体诗从发端于西周的“诗三百”算起,已有3000年的历史,近体诗即格律诗从其成熟的唐代算起也有1000多年的高龄了。相比之下,新诗还太年轻,仅几十年的“春秋”。但唯其年轻,才最少包

  • 标签: 鉴赏 近体诗 古诗 古体诗 中学生 古代诗歌
  • 简介:时运交移,质文代变,中国古典诗歌自四言而五言而七言,以至词、令、曲,像一条衍生不息的长河,一直都处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但是,到了明、清之际,它却逐渐进入回光返照的境地,甚至于走向末路,不但内容上陈陈相袭,而且在形式上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艺术方面的新的突破,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不可企望的幻影.

  • 标签: 新诗 格律 中学 语文 音乐美
  • 简介:朱自清先生是新诗早期的重要诗人和杰出的理论家,对新诗艺术上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本文从朱先生的创作实践、寻求新诗的艺术之路、力促新诗的现代化、多元的审美认同等几个方面对朱先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认为朱先生的杰出诗作和杰出的新诗理论,将永远在新诗坛烨烨生辉.

  • 标签: 朱自清 新诗 现代化 审美认同
  • 简介:在中国新诗坛上,徐志摩是一个声誉很高,很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艺术特色很突出,是他的真挚感情的流露,有着活跃奔放的艺术风格,追求形式的灵活规律,有着对艺术与人生的深切关注.认真深入研究他的诗,对于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徐志摩 新诗 媚的美
  • 简介:从“辨明新诗与旧诗的性质”入手,探讨“新诗的前程”,是废名《谈新诗》的问题和方法。废名从“诗的感觉”入手,把新诗的源流上溯到晚唐的“温李”乃至六朝,为新诗发展寻找源头活水。废名标举“诗的内容”,是希望打破对旧诗形式的迷恋,同时为1930年代现代派诗歌正名。废名以“内容”为本体的诗学观,颠覆了传统诗学的形式本体观。废名的“散文的文字”、“诗的内容”的新诗观念,体现了新诗发展的历史趋势,他和朱自清所见略同,但早于朱自清。

  • 标签: 废名 谈新诗 诗的感觉 诗的内容 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