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在小儿小肾盂,即肾盂前后径(anteroposterior diameter,APD)<2.5 cm的输尿管肾盂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患儿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robotic-assistant laparoscopic pyeloplasty,RALP)的12例小肾盂UPJO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15岁,平均7岁;患侧为左侧9例,右侧3例。术前1~7 d患儿B型超声检查提示APD<2.5 cm,术前核磁共振或CT尿路造影均提示为输尿管肾盂连接处梗阻,过往腹痛时期本院或当地超声检查示APD>3.5 cm。核素检查提示患儿患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患肾分肾功能在6%~43%。结果12例RALP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其中3例为单纯扭曲狭窄所致UPJO,3例为输尿管肾盂连接部(ureteropelvic junction,UPJ)处息肉的病变,4例为异位血管压迫,1例为UPJ处结石嵌顿伴感染,1例为腔静脉后输尿管。手术时间115~225 min,平均165 min;其中输尿管肾盂吻合时间40~60 min,平均50 min。术中无合并症,平均出血量<10 ml。患儿随访2~22个月,平均12个月。本组术后APD为(1.16±0.82)cm,与术前(1.87±0.57)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可在小儿小肾盂UPJO中应用并能取得较好结果,操作相对较易掌握,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 标签: 儿童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肾积水 输尿管肾盂连接部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胆囊胆总管结石临床治疗中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中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前来我院肝胆科就诊的64例患者住院病历,对其进行详细回顾与分析,其中32例患者采取开腹手术取石,以及另32例患者进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统计发现采用ERC+LC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差距较传统开腹手术差距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术后并发胰腺炎,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出现和复发结石情况两组患者对比无明显差距,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胆总管结石患者给予ERCP+LC治疗可明显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服务质量。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采用ERCP治疗 LC,传统开腹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06例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1例,女255例;年龄为(59±15)岁。病人均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观察指标:(1)胆总管结石病人临床病理资料。(2)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分析。(3)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预测模型建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回归系数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效能评价。结果(1)胆总管结石病人临床病理资料:506例胆总管结石病人中,复发104例,无复发402例。复发与无复发胆总管结石病人年龄、高脂血症、胆总管直径、胆总管远端狭窄、胆总管结石数量、胆囊状态、胆道手术史、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术后引流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44,χ²=6.243,Z=-2.897,χ²=11.631,4.617,16.589,18.679,2.070,50.274,P<0.05)。(2)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首次病程、高脂血症、胆总管直径、胆总管远端狭窄、胆总管结石数量、胆总管结石最大径、既往有胆道手术史、术后引流方式是影响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656,2.179,1.712,1.657,2.497,1.509,1.971,2.635,3.649,95%可信区间为1.113~2.463,1.135~4.184,1.122~2.644,1.030~2.663,1.501~4.154,1.025~2.220,1.122~3.464,1.645~4.221,1.575~8.45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病程<30 d、高脂血症、胆总管远端狭窄、既往有胆道手术史、术后引流方式为胆胰管支架是影响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2.332,1.676,2.088,2.566,3.712,95%可信区间为1.089~4.998,1.060~2.649,1.189~3.668,1.456~4.521,1.296~10.635,P<0.05)。(3)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预测模型建立: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将首次病程<30 d、高脂血症、胆总管远端狭窄、既往有胆道手术史、术后引流方式为胆胰管支架纳入回归系数,建立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预测模型:ln[(λ(t))/(λ0(t))]=0.847×首次病程+0.516×高脂血症+0.736×胆总管远端狭窄+0.942×胆道手术史+1.312×胆胰管支架。绘制ROC评价预测模型的效能,其AUC=0.757(95%可信区间为0.713~0.811,P<0.05),最佳预测截断值为1.41,灵敏度为69.2%,特异度为72.9%。结论首次病程时间<30 d、高脂血症、胆总管远端狭窄、既往有胆道手术史、术后引流方式为胆胰管支架是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评分>1.41的病人为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高危人群。

  • 标签: 胆道疾病 胆石症 胆总管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复发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离断合并胆瘘较少见,可通过胆道重建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进行治疗,但二者难度均较大。本文报道1例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离断并胆瘘,通过ERCP分阶段予鼻胆管、支架引流联合治疗,成功治愈。

  • 标签: 胆瘘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吻合口离断 肝移植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肾上腺素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ost-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pancreatitis,PEP)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维普、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及ClinicalTrials.gov、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搜集关于肾上腺素预防PEP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 2020 年10月1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获得410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 4 208 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使用肾上腺素能降低PEP的发生率(RR=0.29,95%CI:0.16~0.50,P<0.001)。与吲哚美辛对照组相比,单用肾上腺素组(RR=0.17,95%CI:0.02~1.39,P=0.100)和肾上腺素联合吲哚美辛组(RR=1.15,95%CI:0.61~2.16,P=0.670)PEP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生理盐水相比,在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喷洒肾上腺素可降低PEP发生率。但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联合吲哚美辛预防PEP与吲哚美辛相比无明显优势。

  • 标签: 肾上腺素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胰腺炎 元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期间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疗病例的特点及经验,探讨特殊时期ERCP诊疗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为平时ERCP及特殊时期防护及洗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日至3月17日经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住院,并行ERCP诊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2019年2月20日至3月17日经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住院,并行ERCP诊疗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这两批患者的发病特点、流行病学史、住院管理方案、ERCP诊疗方案、ERCP操作人员防护方案、ERCP相关器械的消毒方案等。结果疫情期间ERCP诊疗82例,均无入院前14日内的流行病学史、无特殊接触史。比2019同期ERCP患者数量增加90.1%,转诊数量增加157.1%,住院急诊ERCP比例增加(61.0% vs 43.9%),行单纯鼻胆引流管置入(ENBD)比例增加(87.8% vs 41.9%)。2台ERCP诊疗平均间隔时间为60.3 min,增加302%。疫情期间外地来源患者数量明显下降(28%)。疫情期间及2019年同期,我科无因胆道梗阻疾病死亡患者。疫情期间,医务人员无人出现发热、咳嗽、肺部感染状况。结论2020年疫情期间ERCP诊疗数量、急诊患者、病危患者、消毒时间均明显增加,外地患者明显减少。特殊时期,危重患者的及时诊疗是必须的,前提是医疗机构、医疗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做好医学防护。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医学防护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內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并发急性胰腺炎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 內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 92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6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急性胰腺炎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均更低( P<0.05 )。结论: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可使 內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发生减少。

  • 标签: 內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急性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七氟烷吸入麻醉在高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一月于本院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80例高龄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麻醉方案,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评分。结果:对两组高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进行不同的麻醉方案后,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中使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方案的麻醉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在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七氟烷吸入麻醉 高龄 胰胆管造影术 应用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管支架应用于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0例,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开展治疗研究,组别包括25例观察组和25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观察组术中则添加胰管支架,将两组最终获得的手术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组间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术后3h和24h血淀粉酶值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术后饮食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过程中添加胰管支架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及安全性,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胰管支架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价值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孟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诊治体会。方法分析60例UPJ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孟输尿管连接部狭窄40例,肾孟输尿管高位连接12例,迷走血管压迫5例,纤维条索压迫3例。均采用Anderson-Hynes术。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分别行B超、静脉肾孟造影检查、MRI检查,有58例(96.7%)肾积水消失或明显减轻,1例(1.7%)无明显变化,1例(1.7%)肾积水加重。结论离断性肾孟成形术治疗UPJO疗效显著。

  • 标签: 肾孟输尿管连接部 梗阻 肾盂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确定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前行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und,EU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南开医院因临床表现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结果不相符的132例非确定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资料。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MRCP显示有结石、临床表现可疑无结石,B组MRCP显示无结石、临床表现可疑有结石。患者均行EUS,根据EUS结果决定是否行ERCP,以ERCP结果和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分析EUS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32例患者经诊断金标准最终确认胆总管结石阳性87例,阴性45例。44例(33.3%)患者EUS阴性,经随访结果确认无结石,避免了不必要的ERCP。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0%(83/87)、97.78%(44/45)、96.21%(127/132)、98.81%(83/84)、91.67%(44/48),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58/87)、82.22%(37/45)、71.97%(95/132)、87.88%(58/66)、56.06%(37/66)。两者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US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和最终诊断结果具有显著一致性(Kappa=0.917,P<0.001),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和最终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439,P<0.001)。EUS对A组MRCP假阳性的检出率高于对B组MRCP假阴性的检出率[8/8比89.66%(26/29),P<0.001]。结论EUS对非确定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优于MRCP,ERCP术前应用EUS可减少不必要的ERCP操作或避免结石遗漏。

  • 标签: 超声检查 胰胆管造影术,磁共振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胆总管结石病 诊断
  • 简介:摘要观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术前使用吲哚美辛栓剂100 mg对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患者的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水平的影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2020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RCP的191例患者分为吲哚美辛组(n=96)与对照组(n=95),吲哚美辛组ERCP术前吲哚美辛栓剂100 mg纳肛,对照组采用等质量安慰剂纳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前、术后3 h与术后24 h的血液标本的PMPs水平,同时检测患者术前、术后3 h、术后24 h血液标本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吲哚美辛组PEP发生率为5.21%(5/96),对照组PEP发生率为13.68%(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吲哚美辛组术前PMPs水平(1 910.01个/μL)略低于对照组(2 351.87个/μL,P>0.05);吲哚美辛组术后3 h和24 h的PMPs水平(1 671.47个/μL,862.74个/μL)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MPs水平(2 443.75个/μL,2 536.76个/μL,P均<0.05)。患者血浆中IL-1、IL-6和TNF-α水平出现相同趋势的改变。吲哚美辛降低PEP的发生率,可能与减少PMPs形成有关。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胰腺炎 吲哚美辛 血小板微粒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11例因胆总管结石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诊断标准分为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组(199例)与术后非高淀粉酶血症组(312例)。采用χ2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胆囊切除史、胆结石史、插管进入胰管并造影、机械碎石是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提示临床上应重视对存在上述风险因素的患者实施合理干预以减少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反馈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05例行ERCP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反馈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认知度、自我管理能力、不良情绪、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认知度问卷各项评分、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各分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反馈理论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ERCP患者的健康教育认知度、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不良情绪。

  • 标签: 护理 围手术期 反馈理论 健康教育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简介:摘要为探讨胰管支架对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预防急性胰腺炎(PEP)发生的作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胆总管结石首次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是否留置胰管支架分为胰管支架组(147例)和未留置胰管支架组(192例)。以COTTON标准诊断是否发生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急性胰腺炎,比较两组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卡方检验(χ2)、Fisher精确检验方法比较组见差异。结果显示,胰管支架组有2例发生急性胰腺炎,均在48 h后好转。未留置胰管支架组有22例发生急性胰腺炎,其中20例在48 h好转,另2例为重症胰腺炎,经过30 d治疗后好转出院。胰管支架组(1.4%)和未留置胰管支架组(11.5%)之间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2.905,P<0.001)。综上,胰管支架可能是预防ERCP术后发生PEP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胰管支架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我院择期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病患70例,并随机将病患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病患,给予其中一组病患单一丙泊酚进行麻醉设为对照组,另一组病患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设为联合组,对比两组病患的麻醉效果。结果联合组病患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检查中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有着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大力的推行。

  • 标签: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芬太尼 丙泊酚 内镜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短单气囊小肠镜(single balloon enteroscope, SBE )辅助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在Roux-en-Y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9年5月—2019年9月行短SBE辅助ERCP诊治的10例Roux-en-Y术后患者(14例次ERCP,短SBE组)和2016年3月—2019年4月行常规SBE辅助ERCP诊治的55例Roux-en-Y术后患者(87例次ERCP,常规SBE组)的资料。对比短SBE组和常规SBE组到达盲袢的成功率和平均时间、诊断成功率、治疗成功率、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短SBE组和常规SBE组到达盲袢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7.1 min和23.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到达盲袢成功率分别为和100.0%(14/14)和95.4%(83/87)。短SBE组和常规SBE手术平均时间分别为62.6 min和64.3 min,两组诊断和治疗成功率均为10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4% (3/14)和16.1 % (14/83),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常规SBE和短SBE辅助下ERCP均可安全有效诊疗Roux-en-Y术后患者,但短SBE由于设计独特和好的操控性更易更快到达盲袢。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Roux-en-Y吻合 单气囊小肠镜 短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胃肠道重建术式后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3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就诊,既往有胃肠道重建手术史且行ERCP操作的患者临床资料,108例患者共进行141次ERCP操作。根据胃肠道重建手术方式分为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33例次)、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74例次)、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32例次)、Whipple术后组(2例次),分别记录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胆管插管的成功率、临床成功率、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总操作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对胃肠道重建后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的发生率增加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141次胃肠道重建术后ERCP操作中,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为89.4%(126/141),胆管插管成功率85.7%(108/126),临床成功率为75.2%(106/141),操作时间为(38.5±23.5) min。一旦完成胆管插管操作,后续治疗的成功率明显增加,高达98.1%(106/108)。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Roux-en-Y吻合术后组、Whipple术后组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分别为100.0% (33/33)、87.8%(65/74)、84.4%(27/32)、1/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各组操作时间分别为(27.5±16.2) min、(40.6±23.2) min、(43.8±27.5) min和(59.5±12.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而胆管插管的成功率及后续治疗操作的成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RCP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20/141),其中PEP发生率为12.7%(18/141)、出血发生率为1.4%(2/141)。操作时间>30 min (P=0.024,OR=0.356,95%CI:0.152~1.278)为胃肠道重建术后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肠道重建术后患者行ERCP操作是安全可行的,但在技术上极具挑战性。内镜医师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选择最佳诊疗方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胃肠道重建 安全性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