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肾盂造影诊断技术中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接受的20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接受DR系统静脉肾盂造影与普通静脉肾盂造影,以两种检查的X线片为对照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级别进行比较,观察DR系统静脉肾盂造影与普通静脉肾盂造影的检查结果。结果:DR系统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优秀率明显高于普通静脉肾盂造影检查,P

  • 标签: DR系统 静脉肾盂造影 诊断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双肾不显影患者的解决办法。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1月至6月共15例22~55岁IVP检查30 min后双肾仍不显影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6例,采取延时法,分别延时60 min、120 min及最大420 min,观察双肾显影情况。结果15例双肾不显影患者经过处理后都得到显影,其中4例解除腹带后很快双肾显影,3例在检查台上俯卧1~3 min后双肾显影,2例延时60 min后显影,3例延时120 min后双肾显影,3例延时6~7 h后显影。结论对于IVP检查部分双肾不显影的患者,可以采取延时法,甚至可嘱患者下午再来超长延时复查,基本都能获得显影效果。

  • 标签: 静脉肾盂造影 不显影 超长延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化围术期护理对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的护理效果。 方法:将我院75例ERCP术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入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26%)比对照组(27.03%)低,护理满意度(94.74%)比对照组(78.38%)高(卡方=6.607、4.341,P=0.010、0.037)。 结论:对ERCP术患者应用个性化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个性化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胆胰疾病诊治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与外科手术相比,ERCP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肝硬化作为肝病的进展阶段,对手术应激的耐受能力减退,且在失代偿期可能存在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这为ERCP带来了内镜操作的挑战及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现对肝硬化患者行ERCP术的适应证、风险及管理控制进行综述和探讨。

  • 标签: 肝硬化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化围术期护理对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的护理效果。 方法:将我院75例ERCP术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入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26%)比对照组(27.03%)低,护理满意度(94.74%)比对照组(78.38%)高(卡方=6.607、4.341,P=0.010、0.037)。 结论:对ERCP术患者应用个性化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个性化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可切除恶性胆道狭窄(MBS)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支架置入引流的疗效及总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及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因MBS行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的3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疗效、并发症以及影响总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经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均P<0.01)。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4.7%(51/346),其中胆系感染发生率为13.0%(45/346),术后胰腺炎(PEP)发生率为4.6%(16/346)。患者ERCP术后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31.0 d(70.3 d,246.5 d)。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肝门部胆管狭窄(HR=1.85,95% CI 1.44~2.38,P<0.01)、术前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5倍(HR=1.75,95% CI 1.30~2.36,P<0.01),糖类抗原199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10倍(HR=1.27,95% CI 1.00~1.61,P=0.050)、有血管及器官转移(HR=1.32,95%CI 1.04~1.69,P=0.023)及退黄效果不佳(HR=1.37,95%CI 1.02~1.85,P=0.037)是影响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MBS。肝门部胆管狭窄、术前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5倍、糖类抗原199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10倍、有血管及器官转移和退黄效果不佳的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后MBS患者可能总生存较差。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恶性胆道狭窄 支架 黄疸,阻塞性 总生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胰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对各种原因所致的梗阻性黄疸、胆管结石、胰胆管异常、急慢性胰腺炎等多种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随着内镜诊治技术的发展,ERCP在儿童胰胆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儿童先天性胰胆疾病和急慢性胰腺炎。现就近年来ERCP在儿童胰胆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提升临床护理质量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为对象,选择时间即2019年3月-2021年3月,抽签方式分组,即常规组、研究组,50例患者组成一组,常规组行一般护理方案,研究组行优质护理方案,针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护理效果较优于常规组,P值<0.05。结论:与一般护理方案相比,优质护理模式的运用,较好减少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的住院天数,于提高护理质量方面发挥积极影响。

  • 标签: 护理质量 胰胆管造影术 临床效果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技术来探讨其对胆道疾病的诊断价值[1]。方法:收集来山西省某医院就诊的、患有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 60 份,根据这些患者入院选择的检查方法将患者分为 ERCP 组和 MRCP 组,然后对两组分别 30 例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为 91%,特异性为 0%,总的诊断准确性为 93%-97%;而磁共振胆管成像技术对胆管癌的敏感性为 84%,特异性为 97%-100%。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磁共振胆管成像在治疗诊断胆道疾病方面各有其优势,该技术在对胆道的小以及微小结石及阴性结石检出率高,尤其是对于继发性病变有明显诊断价值。

  • 标签: ERCP MRCP 胆道疾病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高龄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4例胆总管结石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就诊时间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将其将其分为两组,各52例,甲组行ERCP术治疗,乙组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取石成功率及并发症(穿刺孔周围积液、感染、残留结石)发生率。结果:甲组与乙组取石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乙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术在胆总管结石高龄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手术风险较小。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静脉肾盂造影、CT以及磁共振尿路成像在肾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肾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肾结核患者,20例其他类型患者。对这100例患者均进行静脉肾盂造影、CT、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对比三种诊断方式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析肾结核不同诊断方式的效果。结果:对比发现,磁共振尿路成像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最高,而静脉肾盂造影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最低,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特征(P

  • 标签: 静脉肾盂造影 CT 磁共振尿路成像 肾结核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围手术期情绪及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74例ERC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心理护理干预。探索两组患者应激心理评分与生活质量指标。结果 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应激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应激心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PDCA护理管理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鼻胆管引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方法 选取我院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鼻胆管引流患者75例,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含35例患者,观察组行PDCA护理管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反馈情况及术后情况。结果 患者反馈: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87%高于对照组70.00%,对比P0.05;术后情况:观察组在口鼻腔舒适、意外脱管及冲洗后不适上的护理效果皆优于对照组,对比P

  • 标签: PDCA护理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鼻胆管引流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原发于肾盂的黏液腺癌一种罕见的肿瘤,文献报道并不多。患者无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影像学也无特征性的表现,术前常误诊为肾结石、肾积水和肾脓肿,常是通过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本文通过报道1例肾盂黏液腺癌,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经验,增强对肾盂黏液腺癌的认识。

  • 标签: 肾肿瘤 黏液腺癌 肾积水 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06例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1例,女255例;年龄为(59±15)岁。病人均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观察指标:(1)胆总管结石病人临床病理资料。(2)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分析。(3)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预测模型建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回归系数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效能评价。结果(1)胆总管结石病人临床病理资料:506例胆总管结石病人中,复发104例,无复发402例。复发与无复发胆总管结石病人年龄、高脂血症、胆总管直径、胆总管远端狭窄、胆总管结石数量、胆囊状态、胆道手术史、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术后引流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44,χ²=6.243,Z=-2.897,χ²=11.631,4.617,16.589,18.679,2.070,50.274,P<0.05)。(2)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首次病程、高脂血症、胆总管直径、胆总管远端狭窄、胆总管结石数量、胆总管结石最大径、既往有胆道手术史、术后引流方式是影响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656,2.179,1.712,1.657,2.497,1.509,1.971,2.635,3.649,95%可信区间为1.113~2.463,1.135~4.184,1.122~2.644,1.030~2.663,1.501~4.154,1.025~2.220,1.122~3.464,1.645~4.221,1.575~8.45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病程<30 d、高脂血症、胆总管远端狭窄、既往有胆道手术史、术后引流方式为胆胰管支架是影响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2.332,1.676,2.088,2.566,3.712,95%可信区间为1.089~4.998,1.060~2.649,1.189~3.668,1.456~4.521,1.296~10.635,P<0.05)。(3)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预测模型建立: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将首次病程<30 d、高脂血症、胆总管远端狭窄、既往有胆道手术史、术后引流方式为胆胰管支架纳入回归系数,建立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预测模型:ln[(λ(t))/(λ0(t))]=0.847×首次病程+0.516×高脂血症+0.736×胆总管远端狭窄+0.942×胆道手术史+1.312×胆胰管支架。绘制ROC评价预测模型的效能,其AUC=0.757(95%可信区间为0.713~0.811,P<0.05),最佳预测截断值为1.41,灵敏度为69.2%,特异度为72.9%。结论首次病程时间<30 d、高脂血症、胆总管远端狭窄、既往有胆道手术史、术后引流方式为胆胰管支架是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评分>1.41的病人为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高危人群。

  • 标签: 胆道疾病 胆石症 胆总管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复发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确定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前行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und,EU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南开医院因临床表现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结果不相符的132例非确定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资料。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MRCP显示有结石、临床表现可疑无结石,B组MRCP显示无结石、临床表现可疑有结石。患者均行EUS,根据EUS结果决定是否行ERCP,以ERCP结果和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分析EUS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32例患者经诊断金标准最终确认胆总管结石阳性87例,阴性45例。44例(33.3%)患者EUS阴性,经随访结果确认无结石,避免了不必要的ERCP。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0%(83/87)、97.78%(44/45)、96.21%(127/132)、98.81%(83/84)、91.67%(44/48),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58/87)、82.22%(37/45)、71.97%(95/132)、87.88%(58/66)、56.06%(37/66)。两者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US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和最终诊断结果具有显著一致性(Kappa=0.917,P<0.001),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和最终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439,P<0.001)。EUS对A组MRCP假阳性的检出率高于对B组MRCP假阴性的检出率[8/8比89.66%(26/29),P<0.001]。结论EUS对非确定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优于MRCP,ERCP术前应用EUS可减少不必要的ERCP操作或避免结石遗漏。

  • 标签: 超声检查 胰胆管造影术,磁共振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胆总管结石病 诊断
  • 简介:摘要观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术前使用吲哚美辛栓剂100 mg对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患者的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水平的影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2020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RCP的191例患者分为吲哚美辛组(n=96)与对照组(n=95),吲哚美辛组ERCP术前吲哚美辛栓剂100 mg纳肛,对照组采用等质量安慰剂纳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前、术后3 h与术后24 h的血液标本的PMPs水平,同时检测患者术前、术后3 h、术后24 h血液标本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吲哚美辛组PEP发生率为5.21%(5/96),对照组PEP发生率为13.68%(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吲哚美辛组术前PMPs水平(1 910.01个/μL)略低于对照组(2 351.87个/μL,P>0.05);吲哚美辛组术后3 h和24 h的PMPs水平(1 671.47个/μL,862.74个/μL)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MPs水平(2 443.75个/μL,2 536.76个/μL,P均<0.05)。患者血浆中IL-1、IL-6和TNF-α水平出现相同趋势的改变。吲哚美辛降低PEP的发生率,可能与减少PMPs形成有关。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胰腺炎 吲哚美辛 血小板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