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某社区高血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40例增加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观察干预6个月后观察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血压波动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白天及夜间血压波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的实施可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其血压波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 高血压 慢病管理模式 高血压 血压波动
  • 简介:摘要分析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影响,选取我院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对所有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但是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通过干预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日均波动幅度情况,并对接受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日血压最大波动幅度的情况为5.51±1.66mmHg,整体满意度达到了100.00%。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日血压最大波动幅度的情况为13.54±2.56mmHg,整体满意度情况为78%。说明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其应用可减少血压的波动,维持血压稳定,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社区高血压 慢病管理模式 血压波动
  • 简介:摘要分析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影响,选取我院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对所有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但是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通过干预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日均波动幅度情况,并对接受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日血压最大波动幅度的情况为5.51±1.66mmHg,整体满意度达到了100.00%。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日血压最大波动幅度的情况为13.54±2.56mmHg,整体满意度情况为78%。说明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其应用可减少血压的波动,维持血压稳定,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社区高血压 慢病管理模式 血压波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4小时动态血压在高血压病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1例诊治为高血压病患者,通过传统台式水银柱血压计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最高值进行血压分级(对照组)。同时再将这61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24小时最高血压再进行分级(实验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血压分级基本相同。结论动态血压监测与传统血压监测方法在高血压分级方面有着相同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相关性。方法对1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男117例)女(63例),年龄70-89岁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于EH所至靶器官损害(脑血管意外、肾损害、充心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比较。结果(1)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SBP)与上述各项事件有明显相关性,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DBP)亦和上述事件有相关性。(2)动态血压中“杓型变化者”比“非杓型”“反杓型”变化者的EH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降低,血压负荷>25%是心脑血管发病的危险信号之一,“非杓型”患者比“杓型”患者更易发生肾损害。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原发性高血压所至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昼夜节律 动态血压检测 靶器官损害
  • 简介:一、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饮食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的高血压患者136例,按照其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饮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的血压控制较对照组更为合理平稳,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饮食干预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使其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血压不稳定造成的伤害,减少继发性病症出现,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利于长期服药依存,值得医学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干预高血压患者的不良行为,使其认识到长期治疗、控制血压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尽早恢复健康。 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高血压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能使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病 健康教育 血压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随访结果以及血压控制情况,为今后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冠山社区在2014年5月-2015年6月接受相关调查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152例,采用问卷调查、电话随访以及社区随访的方式来掌握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常识、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用药情况,与此同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地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结果。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随访结果显示其中有21.05%(35例)的患者未按照相关医嘱服药基本常识掌握不够,有46.71%(71例)的患者对高血压的基本常识掌握不够,有5.26%(8例)患者不定期进行运动,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例患者血压波动≤10%的比例为41.4%(63例),>10%的比例为58.6%(89例),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山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结果不太理想,需要相关人员加大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关注度。

  • 标签: 老年高血压患者 社区随访 血压控制情况
  • 作者: 李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637000)【中图分类号】R4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33-02高血压脑出血属于高血压的并发症,同时也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高血压脑出血的高发群体为50~80岁的男性,高发季节为冬春季。发生高血压脑出血的根本原因是血压过高,一般在进行剧烈运动或者情绪比较激动时比较容易发生,病情发展较快,短则数分钟,长则数个小时,病情就会发展至高峰。临床表现视患者出血的位置、出血量以及身体状况等因素的不同,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呕心、呕吐的症状,并伴有剧烈的疼痛,严重时患者会出现昏迷,中老年患者在发病时还会出现失语以及偏瘫等部分神经功能丧失的情况。高血压脑出血作为脑出血最为常见的病因,一般来说长期口服降压药物控制好血压,同时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大部分患者症状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脑出血之后恢复较慢,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偏瘫、失语、癫痫等后遗症,建议早期积极治疗,后期加强训练,调节好心态,过度担心不利于病情康复。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时,血压一般需要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最为理想的状态是将血压控制在120/80mmHg以下。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其血管弹性较差,动脉硬化,因此,血压比较容易出现波动,不同时刻血压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勤测血压,尽量使血压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刻都保持相对平稳,尤其是在更换药物或者开始服用降压药物的时候,必须要加强血压的监测。部分短效的降压药物患者在服用过后,短时间内血压会降至理想状态,但是由于药效较短,若疏于监测,待药效过后,血压又持续升高,患者无法及时发现自身血压的变化,危险性极大。建议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尽量选择长效药物,这样药效比较持久,血压不容易出现大的波动,可以使血压在不同时刻尽量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此外,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严格遵循医嘱,不要擅自做主停止服用药物或者减少药量,这样会使得自身血压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血压容易出现反弹,会增加发生脑出血的几率。对于刚发生脑血栓的患者而言,血压具体应当控制在什么水平,目前尚存在一定的争议,没有形成统一的指导意见,但是目前医学界普遍认同的是,发生脑血栓的患者在1~2周之内不宜过度降压,骤然将血压降至较低的水平反而会对患者造成损害,影响脑灌注压,严重时可能会引发脑梗死。建议将血压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血压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信封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纳入45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对策,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社区护理干预。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以及服药依从率。结果均显示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血压控制效果,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诊断及治疗,有效控制血压晨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方法对54例MBP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MBPS分三组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MBP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加剧与心、脑血管病高发有一定关系。采用长效降压药物的非特异性治疗及按时间给药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可降低血压晨峰。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晨峰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画着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 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5 年至 2016 年间在我院已经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 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抗血压药物的种类、名称和用法等,并且对患者治疗期间进行跟踪调查。 结果: 在 10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处方中可以发现,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 αl - 受体阻滞剂、 β -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为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其中钙通道阻滞剂药物用的频率最高,卡托普利、非洛地平、依那普利、氢氯噻嗪的 DDD s 这四种是其中最为常见的药物。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以安全、有效、经济为治疗原则,其应用抗高血压药物也是根据患者自身的体制、病患的症状、程度以及过敏源等因素进行调整,最终实现患者血压持续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抗高血压药物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嘉定镇街道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现况分析,找出血压无法控制的存在因素。方法排摸出嘉定镇街道2008-2010年连续3年血压均控制不良的患者,共396人,进行基本情况、高血压基本卫生知识、生活习惯、遵医行为等因素调查,评估血压难以控制存在的主要因素。结果嘉定镇街道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存在的不良因素为家族史、超重与肥胖、无规律性体育锻炼、油盐摄入超标、未遵医嘱用药、无规律监测血压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加强管理,制定血压控制不良者在常规慢病随访基础上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以控制血压

  • 标签: 高血压 控制不良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与血压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来加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综合防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2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40例,血压控制正常;观察组患者690例,高血压。收集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测定测定左心室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等相关指标。结果1230例患者服药率为93.08%,血压控制率为33.08%。使用最多的常用降压教务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钙离子拮抗剂。1059例患者合并有肥胖、血脂异常、吸烟史、高血压家族史等危险因素,占总例数的86.09%。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收缩功能异常率17.15%、E/A比值异常率27.56%。结论本组研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与服药数量没有显著关系。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与各合并危险因素进行综合防治。

  • 标签: 老年高血压患者 血压控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两孩"政策的放开,我国高龄孕产妇比例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病率增加。由于其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使其血压管理策略与非妊娠期不同。该共识制定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评估体系和管理流程,内容包括诊断、分类、血压及靶器官损害评估、生活方式指导及药物治疗。以便于内科医师及广大基层医师规范化诊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大程度保障妊娠期母婴安全。

  • 标签: 妊娠 高血压 危险因素 血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0例高血压患者在服药状态下血压变化规律的观察。结果不同时间血压有一定的差异性。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变化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前血压水平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低于对照组患者收缩压,观察组患者舒张压低于对照组患者舒张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保持在稳定范围,使患者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全程护理干预 高血压 血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