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5
/ 2

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影响

邵佳佳

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南京  210001

摘要分析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影响,选取我院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对所有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但是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通过干预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日均波动幅度情况,并对接受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日血压最大波动幅度的情况为5.51±1.66mmHg,整体满意度达到了100.00%。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日血压最大波动幅度的情况为13.54±2.56mmHg,整体满意度情况为78%。说明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其应用可减少血压的波动,维持血压稳定,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血压波动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引起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控制,可能导致肾、大脑、心肌等多种器官的损害,给病人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巨大的危害,也会加重病人的医药费。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高血压病人数量不断增多,高血压的护理方法也越来越迫切,必须不断地进行革新管理方法,以不断地适应病人的需求[1-2]。本文主要选择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说明的对象,总结性说明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影响。

、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根据治疗后所选择护理干预方式不同,100例老年高血压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女各有28例和22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8.56±2.67)岁。观察组男女各有29例和21例。作为观察组。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8.43±2.54)岁。

2.方法

两组护理方式不同。观察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信息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服务提供系统、管理系统和社群系统组成。医疗工作者在建立病人的电子健康档案的同时,与病人建立了长久的联系,并将病人的血压、各项机能指标等资料整理、记录;

(2)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持。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对病人的血压状况进行监测,针对病人的病情,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3)基于信息网络的随访制度。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对病人的病历进行全面的管理,并由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饮食、生活、健康等,以保证病人在护理和治疗中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①心理干预:科学地评价病人的心理特征和状况,对其存在的潜在心理危险进行分析,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②健康教育:定期向病人发放《高血压保健手册》,在社区举办关于高血压的专题讲座,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和生活方式,组建一个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团队,从“我听讲”到“我来讲”,增强病人的自我管理意识;③膳食干预:针对患者家庭情况、疾病情况制定膳食干预方案、制定膳食方案、控制食盐摄入量、确保充足的营养、降低卡路里和油脂的摄入量。增加蔬果的配比,戒烟和饮酒;④体育介入:坚持适当的锻炼,适当的锻炼强度和方法,以慢跑、太极拳、散步等耐力运动为宜,每日坚持锻炼,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一次至少要坚持15-30钟,一周3-5次,并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药物治疗。

(4)自我管理制度.向病人解释疾病的形成、发展、治疗目标,让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意识到治疗的重要性,并主动配合治疗;

(5)团体帮助。为病人设立特殊的活动区,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发现有血压不正常的病人,应及时送医,以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对症护理:(1)出现明显的头痛、颈部僵直、恶心、颜面潮红、脉搏变化等症状时,要尽量消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因素。(2)患有失眠或神经质的病人,在配合药物或针灸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3)心、脑、肾等并发症的病人,要密切注意血压的变化,记录进出液的数量;高血压危象病人要密切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等各项指标。(4)冬天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5)充分的休息,避免工作压力过大。 (6)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质的食品,注意饮食的摄入量和总卡路里,以清淡、无刺激性为主。严格控制钠盐摄入,每天在5g以内。有水肿症状的需要进一步严格控制。

、结果

应用不同护理干预方式情况说明,观察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日血压最大波动幅度的情况为5.51±1.66mmHg,整体满意度情况为50/50(100.00%)例。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日血压最大波动幅度的情况为13.54±2.56mmHg,整体满意度情况为40/50(80.00%)例。(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n)

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50)

20

20

10

40(80.00)

观察组(50)

28

22

0

50(100.00)

X2

9.000

P

0.003

表2两组的血压波动幅度比较

组别(n)

血压波动幅度(mmHg)

对照组(50)

13.54±2.56

观察组(50)

5.51±1.66

t

18.610

P

0.000

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观察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日血压最大波动幅度的情况为5.51±1.66mmHg,整体满意度达到了100.00%。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日血压最大波动幅度的情况为13.54±2.56mmHg,整体满意度情况为78%。说明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其应用可减少血压的波动,维持血压稳定,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高血压在老年人中最多,而这一研究也是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高血压若不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极有可能造成病人丧失或死亡。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不健康、饮食习惯不健康、精神压力增加、生活习惯不良等是造成这些因素的重要原因。根据临床数据,如果病人长期高血压,很容易引发脑血管疾病。所以,在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合理、有效的介入治疗时,应保证其生命状况和各项机能指标[3-4]

慢病管理是一种以各种慢性病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它包括信息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服务提供系统、自我管理系统和社区管理系统,并对病人进行自我管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医疗队伍,保证了医疗服务的质量[5]。通过社区高血压慢病的管理,可以全面掌握病人的病情,将病情分类,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标准化管理。在慢病管理具体过程中,通过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饮食、运动、配合用药,可提高病人的认识和治疗依从性,且促进病人的家属配合,监督病人的用药,让病人更好地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综上,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病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积极地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增强身体和心理的管理,增强病人对药物的遵从性和对自我行为的控制。社区医疗机构是基层医疗机构,在高血压病人慢病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和推广社区高血压慢病的管理模式,促使更多的高血压患者获益。

参考文献:

[1]李巧燕,陈林飞. 基于家庭医生团队管理的干预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效果及并发症影响的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4):137-139.

[2]王浩如,惠驿晴,张赵航,董越,孙蕾. 互联网背景下开展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 中国新通信,2021,23(24):129-130.

[3]周觅.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S2):111-114.

[4]周峰,陈荔萍. 健康中国背景下智慧医疗加速社区高血压管理升级的系统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23):3219-3225.

[5]李惊鸿,黄欢欢,谢颖,曹松梅,肖明朝,赵庆华. 369例重庆社区高血压老年患者衰弱与营养不良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2021,28(22):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