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9 个结果
  • 简介:1938年10月,胡适赴华盛顿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为了打击日本侵略军,获取更多的外援,蒋介石政府特派国民参政员、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赴美国谈判借款事宜。新官上任的胡适希望极早促成其事。但是,美国朝野对中国抗战困难处境了解不多。

  • 标签: 陈光甫 日本侵略军 美国朝野 新官上任 中国抗战 上海商业
  • 简介: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文化巨人。他一生一次次试图与政治保持距离,却一次次身不由己地被卷入政治漩涡。他不赞成共产主义,也批评国民党,最终却走上了拥护国民党.反对共产党的路途。但作为与陈独秀齐名的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作为“问题与主义”论争的发起者。作为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建党先驱的友人,他却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尽管他信仰的是杜威的实验主义,但他的许多行动和影响,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胡适 五四新文化运动 “问题与主义” 中国现代史 文化巨人
  • 简介:胡适、铃木大拙、印顺禅宗研究方法之比较,很多人认为铃木治禅采用的是非理性、非逻辑、非历史或超理性、超逻辑、超历史的方法,以为他的方法就是非历史、非逻辑的

  • 标签: 印顺禅宗 方法比较 研究方法
  • 简介:1934年,一宗颇为有趣的离婚案件成为北平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由家庭包办婚姻的妇女何氏上京向一位北大教授讨要妻子“名分”,而该教授并不承认此婚姻的有效性,于是闹到法庭试图解除婚约,但由于不赞成朋友离婚的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的出庭做证,该教授一度败诉。后来颇费一番周折后,该教授对何氏做了赔偿,婚约才正式解除。

  • 标签: 离婚案件 胡适 梁宗岱 北大教授 证人 包办婚姻
  • 简介:胡适致顾颉刚书信两通,分别载《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1928年2月7日第二集第十五期和1927年12月27日第一集第九期,为此前诸胡适书信集所未收.经考订,此二信的撰写时间分别是1926年10月29日和12月26日.两信内容涉及敦煌学、中国文学史、蒙元史等诸多方面,是极为重要的近代学术史料.

  • 标签: 胡适 顾颉刚 书信时间 敦煌
  • 简介:在近代诸子学复兴中,胡适建立了新的学术典范。其中,“先秦无六家”论就是胡适提出的一大创见。所谓“先秦无六家”论是指先秦时代并不存在司马谈所说的六大学派。它的重点在于对“名家”、“道家”、“法家”的质疑和批判。在该论的建立过程中,胡适受益于西方逻辑学的训练,借鉴了梁启超的《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受到了顾颉刚的影响。然而,胡适之所以能够形成系统的理论,主要原因在于科学方法指导下的疑古辨伪学实践。此论破除了对先秦诸子派分的汉人论述之迷信,恢复了先秦学者因人研究的路径,对于当下的诸子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胡适的“先秦无六家”论是20世纪学术史上具有前瞻性和典范性的重大命题,推动了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

  • 标签: 胡适 “先秦无六家”论 名家 道家 法家
  • 简介:在现代中国思想史上,胡适(1891-1962)和钱穆(1895-1990)是两个标志性的人物,都是“综贯百家,上下千载”的“通儒”。1963年,周法高发表《论汉学界的代表人物》,将胡适与钱穆分别列为当时“台湾汉学界”与“香港汉学界”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中国思想史、文学史、先秦诸子年代的考订等所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 标签: 钱穆 胡适 中国思想史 招魂 代表人物 汉学界
  • 简介:一一个人,如果在日记中提到某人时都恭敬有加,那一定是对这人发自内心地尊敬。鲁迅在日记中都对之恭恭敬敬者不多,就那么两三人。依鲁迅与之相识早晚为序,第一人是俞明震。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求学时,俞明震是学堂总办,也就是校长。

  • 标签: 鲁迅 章太炎 雷震 胡适 俞明震 第一人
  • 简介:周恩来与胡适都属于中国20世纪叱咤风云的人物,但走的道路不同:一个是革命领袖,一个是“改良主义者”。纵观二人的关系,五四时期是一个交合点,共同推动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然而不久二人却逐渐疏离,走上了不同的社会改造道路。大约到1937年前后,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二人的关系又出现了一个交合点,一个是政党的代表和领袖人物,一个是知识界的代表和知名人物,一起研究救国方略,体现了在政治和抗日方面的某种共识。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看来,胡适属于“典型资产阶级思想”和“唯心主义”的代表,在无产阶级政权中是需要批判的,但仍希望其“为社会主义服务”,并设想给其一定的言论空间。而对于胡适来说,他根本不认同中共新政权,对周恩来的好意自然无从回应。二人的名字和关系,可昭示“大历史”发展的脉络。

  • 标签: 周恩来 胡适 中国共产党 历史轨迹
  • 简介:  胡适先生虽然是现代的著名学者、文学大师,但他写文章从不故作高深、抖露书袋.这篇,以通俗浅易的笔触,如叙家常地介绍了差不多先生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文章写得平白晓畅,寓庄于谐,以小见大,意蕴深远.……

  • 标签: 传赏 先生传 差不多先生
  • 简介:胡适在回国并开始任教于北京大学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一跃而成为新学术、新思想的领导人物,这样“暴得大名”的例子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很少见到的。伴随着他的“暴得大名”的是“批胡”或“反胡”的言论,这一现象在他生前与死后都没有停止过。不管是“拥胡”也好,“反胡”也好,后生的我们已无法还原历史的每一个细节,去揭开每一个疑问。

  • 标签: 胡适 思想史 中国近代史 领导人物 大学后 回国
  • 简介:表现母爱,赞美母爱是永远的主旋律。此次教学设计中选取了同样母爱抒情母题的散文:《我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老舍)。这两篇文章写的都是"母亲",但由于不同的作家,"性情面目,人人各异",所以两篇文章各呈其妙,各有风采。具体从篇章主题、写作思路、写作特点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旨在充分理解文本,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学会在平淡中体验亲情,从而学会怀着感恩的心回报亲情。

  • 标签: 胡适 老舍 我的母亲 比较阅读
  • 简介:胡适《尝试集》开启了诗体的解放。这种解放与现代汉语虚词入诗有密切关系。《尝试集》大量地采用现代汉语虚词入诗,改变了古代诗歌固有的语言组合规则,促成了汉语诗歌表意语法体系和思维模式的转变。现代汉语虚词入诗也是胡适“作诗如作文”新诗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使过去整饬有序、节奏分明的句式松动变形,影响了新诗体式的形成;同时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古诗的语音节奏、声调韵律,对现代诗歌的音节建构有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新诗诗体的转变。

  • 标签: 胡适 《尝试集》 虚词 新诗体 音节
  • 简介:1921年5月19日,胡适在日记中记载如下:今天我做了一件略动感情的事。有中国公学旧同学谢楚桢君做了一部《白话诗研究集》,里面的诗都是极不堪的诗。他曾拿来给我看,我说这里面差不多没有一首可算是诗,我又说单有白话算不得诗。他后来结交了易家钺、罗敦伟等一班新名士,他们把他捧作一个大诗人,他这部诗居然出版了!出版后,他来缠着我,

  • 标签: 白话诗 胡适 作品 1921年 出版 记载
  • 简介:<正>我今天讲这个题目,是胡适与蒋介石,因为大家都知道,近年来蒋介石手写日记的出现,使得很多学者都能够用到。大陆的学者也到斯坦福大学去看蒋介石日记。胡适的日记现在也全

  • 标签: 胡适之 蒋介石政府 李宗仁 国共内战 中国公学 陈诚
  • 简介:胡适在“章回小说考证”中对《三国演义》着力最少、评价最低。除了胡适所说文学价值方面的原因,他故意隐去的语言和思想倾向这两方面才是主要原因。胡适批判《三国演义》时的“避重就轻”是由其“整理国故”这一文学革命的策略决定的。

  • 标签: 胡适 《三国演义》 章回小说考证 文学革命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6-16
  • 简介:<正>长期以来,有的人一谈到“全盘西化”,往往就联系到胡适,认为胡适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起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全盘西化派”,甚至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全盘西化论的“始作俑者”。实际上这与历史事实不完全相符。

  • 标签: 胡适 “全盘西化” 全盘西化论 中国文化的出路 “惰性” 陈序经
  • 简介:建立在两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基础上的封建主义价值观,是中国女性受到残酷压迫的根本原因。近代以来,这种状况虽然有所松动,但直到"五四运动"前后,人们仍然处在旧的伦理道德、礼教、法律的束缚之下,这些封建主义的价值观以它独特的规范性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指导着人们的言行。因此,冲破封建主义价值观的束缚,就成"五四"时期女性解放的前提和先导,也成为胡适对整个封建旧价值观批判的主要着力点。

  • 标签: 价值观批判 女性旧 封建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