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明清之际是儒家诗学体系由解构到重构的重要时期,在描述晚明公安、竟陵等对传统儒家诗学的解构以及清初顾、黄、王等遗民诗人和钱、吴等贰臣诗人对儒家诗学体系的重构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回顾了学术界对明末清初诗学研究的状况,充分肯定了已有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明清之际 儒家诗学 研究述评
  • 作者: 崔翠玲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06
  • 机构:(中共石家庄市新华区委党校,河北 石家庄 050000)
  • 简介:摘要: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对于我们如今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有涉及,并且见解深刻。对于如今让很多人误入歧途的追逐钱财名利的问题,《论语》不仅看到钱财名利,更看到人最终极的追求:内心的宁静、喜悦。

  • 标签: 富贵 贫贱
  • 作者: 崔翠玲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1
  • 机构:(中共石家庄市新华区委党校,河北 石家庄 050000)
  • 简介:摘要: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对于我们如今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有涉及,并且见解深刻。对于如今让很多人误入歧途的追逐钱财名利的问题,《论语》不仅看到钱财名利,更看到人最终极的追求:内心的宁静、喜悦。

  • 标签: 富贵 贫贱
  • 作者: 崔翠玲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4
  • 机构:(中共石家庄市新华区委党校,河北 石家庄 050000)
  • 简介:摘要: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对于我们如今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有涉及,并且见解深刻。对于如今让很多人误入歧途的追逐钱财名利的问题,《论语》不仅看到钱财名利,更看到人最终极的追求:内心的宁静、喜悦。

  • 标签: 富贵 贫贱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儒家美学思想对于书法艺术观念的影响。首先论述了儒家中的“尚同”观念与书法中复古思想之相似之处,浅析现代书法界存在的问题;其次谈到儒学对于中国古代书论思想的渗透的具体表现——“书如其人”;再次谈到儒家“和”的观念对于书法中庸的审美观念的影响;最后谈到“尚同”思想的积极与不良影响,指出良好社会秩序的需求。

  • 标签: 儒家美学 书法艺术 “尚同”思想 中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从而能够明确杜甫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历史中的地位。作为唐代士大夫阶层的杜甫,却一直将人民放在心中。在他的诗歌中到处都体现着儒家思想,从而能够表达这位爱国诗人胸怀百姓的情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对当时社会中存在弊端的抨击。本文主要是从民本思想、伦常情感、爱国思想以及进取精神四个方面进行讲述,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杜甫诗歌的了解。

  • 标签: 杜甫诗歌 儒家精神 爱国思想
  • 简介:摘 要:在初中的教育中,儒家经典教学至关重要。老师应该了解过去经典教学的重要性,利用儒家经典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和感知,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印象。重视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迎合当前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不断对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老师应该将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承作为基础,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能够真正有所进步和提升。

  • 标签: 儒家经典 初中 教学整合
  • 简介:法律儒家化,法律儒家化,  瞿同祖先生在其《中国法律之儒家化》一文中指出摘要

  • 标签: 儒礼 儒家化 化儒
  • 简介:如何以中国管理哲学融合西方设计管理科学,指导本土设计管理,构建中国本土设计管理理论——"中国式设计管理",是设计管理界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儒家"仁治"对解决这一大课题有重要价值:必须坚持"以仁为本"的设计管理伦理:不仅"亲亲"关爱用户,还须"仁民爱物"关爱非用户、人类,自然、万物;"修己安人"的设计管理途径:设计管理者只有"修己",加强道德修养,管好自己,方能"安人",管好部属和人们;"和为贵"的设计管理目标:通过和谐管理,创造"和谐产品",通过和谐产品"和则安人",最终实现"人我"、"人物"、"天人"、"人心"四重和谐。此即"设计仁治"。

  • 标签: “中国式设计管理” “设计仁治” “以仁为本” “修己安人” “和为贵”
  • 简介:我们生活的世界,纵看是历史,横看是社会。故历史教育,实即服务于我们生活与人生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与本刊编辑部合办的专栏“人教走廊”,亦即“借助历史进行人生教育的走廊”,旨在围绕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用全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鲜活的思想,有效的办法,来解析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课程,反思教学,评估学习……“人教走廊”应是多姿多彩的,编、读、教、学诸方同仁,漫步其中,撰稿参与,阅读思考,交流协调,互动互助,广益教学,对理解历史,感悟人生,服务生活发生积极作用,乃专栏之最大愿望矣。

  • 标签: 人教版 课堂实录 百家争鸣 新课标 新课堂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简介:儒家道德学说是中国伦理思想的主干,有极其丰富、深刻的道德内含.本文着重分析述评了儒家伦理思想中现显于社会生活领域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以下简称"三德")思想,说明了其中的合理因素及其现代意义.

  • 标签: 相敬如宾 齐家之道 忠于职守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10
  • 简介:孟子荀子对人性的看法不同,但荀子理想中合理的人世秩序却与孟子一致,荀子与孟子的不同

  • 标签:
  • 简介:<正>1儒家法思想对中华法系的影响及其在中国古代法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中国法律史学者的重视。一部二十四史共有《刑法志》12篇,加上《清史稿·刑法志》成13篇。其作者及写作年代虽各不同,却有一个贯彻始终的思想基调,这就是儒家的法律观。当代著名法律史学家瞿同祖先生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中指出:"法家而外,从中国法律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来看,儒家的影响最深"。瞿先生又作《中国法律之儒家化》专论一篇,认为中国法律之儒家化"始于魏、晋,成于北魏、北齐,隋、唐采用后便成为中国法律的正统",甚为精当。所以,研究中华法系和中国古代法文化若舍弃儒家法思

  • 标签: 儒家法 法思想 中国法律史学 中华法系 儒家化 孔子
  • 简介:<正>伦理本位是儒家文化的一般概括;法律,自然是居于从属的地位了。所谓“德主刑辅”实即道尽了儒家法文化的形质。法律在儒家文化中的角色基本上是工具性的,用较规范的“体用”范畴来表述,“体”是道、是德,“用”才是法、才是律,简言之,似乎可以称作“道德为体,法律为用”。虽然儒家文化历二千多年几多变易、几度沉浮、流派纷呈、歧见迭出,乃至有进步与保守的分野,尤其在近代,但在这层体用关系上却自然而然而又似乎令人费解地保持了惊人的一致。所以有位美籍华裔学者金勇义先生在比较东西方法律文化特质之差异时直截指称:“在传统中国,法律被认为是人们在社会中实现道德理想的工具。法律与道德相比不是绝对的和至高无上的,而且人们应当首先受到的是道德规范的调整,也就是儒家在为治和司法中的道德原则。”“这可以称为中国的道德决定论。”

  • 标签: 儒家法 儒家文化 陆九渊 道统 圣人之道 伦理本位
  • 简介:在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历代思想家在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之间寻求契合点,从而为人类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各时代的儒家思想家对"天人观"的认识与发展,正是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梳理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和宋明儒学的"天人观"发展轨迹,可见儒家生生不息的基本精神。

  • 标签: 儒家思想 天人观 承继 发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6-02
  • 简介:儒家礼乐文化对诗学的影响必是以礼乐文化为核心的诗学,  《诗大序》继承并发展了《乐记》中艺术乃情感的表现的思想,礼—乐

  • 标签: 儒家礼乐 文化诗言志 礼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