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身免疫性肝病(ALD)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AOS)。部分患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发现症状时已进展至肝硬化阶段,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已逐渐引起了肝病学界的高度重视。其中AIH及其重叠综合征占ALD的主要部分,此种疾病在发现及诊断方面一直是学界难以把握的难题,本文对现今关于AIH的诊断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重叠综合征 诊断标准 评分系统 抗体滴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慢性肝细胞损伤,肝脏实质发生弥漫性炎症的病变。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重症肝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重症肝炎患者,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然后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对60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后,患者SDS、SAS评分有明显的改善,护理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肝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很重要的,能够提高患者求生意识,消除患者心理顾虑。

  • 标签: 重症肝炎 心理护理 临床分析
  • 简介:Q:肝炎病人的唾液、精液、乳汁及阴道分泌物等有传染性吗?A:由于甲肝病毒与戊肝病毒主要通过胃肠道传播,所以精液、乳汁及阴道分泌物等没有确切的传染性,但其唾液可能有传染性。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及丁肝病毒主要通过体液传播,所以可以通过上述体液传播。

  • 标签: 肝炎病人 阴道分泌物 体液传播 胃肠道传播 传染性 戊肝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41例重症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PE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组;对照组为单纯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组。检测PE治疗前后患者肝脏生化指标TBIL、ALT、AST、ALB、CHE、CHOL、GGT、ALP、BUN、CREA、TBA、K+、Na+、Cl-、Ca2+、NH3、PT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E治疗组治疗前后较对照组有更多生化指标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除CHOL、K+、Na+、Cl-、Ca2+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内科综合治疗联合血浆置换疗法.能显著改善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脏生化指标,能明显改善患者病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急性甲型及戊型肝炎自发病日算起隔离3周;乙型及丙型肝炎隔离至病情稳定后可以出院。各型肝炎宜分室住院治疗。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89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基础治疗上进行单纯血浆置换(PE),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PE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汁酸、清蛋白、胆碱酯酶等均有明显改善,P<0.01,有显著差异性,总有效率达82.6%,并发症少。结论PE联合内科基础支持重型肝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浆置换 重型肝炎
  • 简介:摘要丙型肝炎现已成为导致肝癌和肝硬化的重要原因,对丙肝的治疗与研究刻不容缓,稳定而可靠的动物感染模型将有助于治疗丙肝的研究。而针对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研究工作,也一直受阻于缺少一种有关这种疾病的小型动物模型,其原因可能是灵长类动物具有选择易感染性的特点。当前针对此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使丙肝病毒进入动物体内,并进行繁殖与传播,尤其是对丙肝病毒的感染机理进行研究。其中有关黑猩猩、小鼠、大鼠的丙肝病毒感染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此项研究难度大,目前尚无突破性进展。

  • 标签: 丙型肝炎 动物感染 模型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目前国际上已公认PegIFN一α与利巴韦林的联合疗法为最佳选择。

  • 标签: 丙型肝炎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35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生化、自身抗体、病理变化、治疗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好发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4。发病年龄高峰在40岁左右,常见症状为乏力(100%)、纳差(100%)、上腹部不适(100%)、黄疸(48.6%)、尿黄(48.6%)、发热(40%)、恶心呕吐(31.4%),20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5例仅接受保肝药物和熊去氧胆酸治疗,3例同时接受激素、熊去氧胆酸和硫唑嘌呤治疗。15例接受保肝药物和熊去氧胆酸治疗外,不接受任何针对性治疗的患者随访7年,全部存活。2例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类较少见的慢性进展性肝脏疾病,具有与病毒性肝炎不同的临床特征。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指标。对不愿接受病理活检者,结合临床表现,肝功能,自身抗体,通过非典型AIH积分系统的计算和对激素的反应也可获得诊断。AIH通常并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AIH/PBC常见。常用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病情轻微或处于静止期肝硬化仅保肝和口服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中重度AIH患者应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当出现重叠综合征、肝损伤较重或出现红色胆管征时倾向糖皮质激素和UDCA联合治疗。部分患者不用激素肝功能也保持正常值或2倍正常值上限以内,对这部分患者应严密检测。重度病人在停药或减量过程中易复发。免疫抑制剂停药或减量可参考肝功能和IgG含量变化。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3例,随机分为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组28例和常规疗法对照组25例。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TBIL、AST、ALT、TG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症状的改善和肝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疗效。

  • 标签: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 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流行性乙性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本病经蚊虫传播,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因此,在发病后极期的合理准确及时用药、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对疾病预后好坏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乙型脑炎昏迷期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护理要点为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为患儿清醒后进行康复训练打好基础。

  • 标签: 小儿 乙脑昏迷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毒性肝炎的致病原因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16例中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引发中毒性肝炎的因素有13种类型,其中例数最多的是抗结核用药、抗甲亢用药、抗癫痫用药以及抗真菌用药,例数最少的是皮肤用药、心脏病用药、酒精、中药;所有患者中急性肝炎73例,比例为62.93%,慢性肝炎19例,比例为16.38%,重型肝炎24例,比例为20.69%;经过对症治疗,治愈65例,比例为56.03%,显效42例,比例为36.21%,死亡9例,比例为7.76%;死亡率最高的中毒性肝炎类型为毒蕈导致的肝炎,死亡率达到75.00%。结论引发中毒性肝炎的原因较为多样,在临床中要加强研究和健康指导,避免药物以及化学物质、酒精、毒蕈引发中毒性肝炎,同时还要注意提升临床治疗水平,降低中毒性肝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中毒性肝炎 致病原因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