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试验与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方法对儿童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843例1岁以上12岁以下的儿童,所有患儿均接受凝聚胺试验、微柱凝胶技术、联合交叉配血方法,对比不同配血方法的合格阳性率、真阴性率、诊断正确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凝聚胺试验的合格率为93.95(792/843),微柱凝胶技术的合格率为96.56%(814/843),联合交叉配血的合格率为98.1%(827/843),两两对比,有差异,(P<0.05)。凝聚胺试验的真阴性率为93.12%(785/829),微柱凝胶技术的真阴性率为96.09%(810/829),联合交叉配血的真阴性率为98.1%(827/829),两两对比,有差异,(P<0.05)。凝聚胺试验的正确诊断率为93.24%(786/843),微柱凝胶技术的正确诊断率为96.56%(814/843),联合交叉配血的正确诊断率为99.17%(836/843),两两对比,有差异,(P<0.05)。凝聚胺试验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12/843),与微柱凝胶技术的0.47%(4/843)、联合交叉配血的0.24%(2/843)分别对比有差异,(P<0.05)。微柱凝胶技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联合交叉配血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凝聚胺试验与微柱凝胶技术联合交叉配血的准确率高,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凝聚胺试验 联合交叉配血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治疗中,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6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成分输血治疗,然后将接受整体护理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接受常规护理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P

  • 标签: 整体护理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成分输血治疗 满意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MGT)应用于ABO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输血前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2例ABO-HDN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均接受微孔板凝聚胺技术(MPT)、MGT检验,记录配血、直抗类型与交叉配血、血清交叉配血、放散液交叉配血等情况。结果共实施400次交叉配血,其中MGT血清、放散液分别出现296、248次不和,MPT血清、放散液分别出现12、20次不和;除MPT交叉配血外,直抗阳性血清、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格率均高于直抗阴性(P均<0.05)。MGT、MPT血清交叉配血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MGT、MPT放散液交叉配血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GT有利于提高ABO-HDN患儿输血前检验准确性,对确保此类患儿输血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 微住凝胶技术 输血前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手段对急性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收治的 输注同型悬浮红细胞患者2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0例,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 输注同型悬浮红细胞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症状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输注同型悬浮红细胞 急性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预防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临床输血检验中开展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于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期间施行输血治疗的62例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人数31例。一组名为对照组,在输血前施行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验;一组名为观察组,在输血前开展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正反定型检验准确性,研究两组病患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正向定型、反向定型检验准确性均高于对照组,且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相关指标,且差异明显(P

  • 标签: 输血检验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镜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死亡率和输血量影响。方法:将本院急诊2019年4月~2021年5月期间接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3例设为研究对象,依据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区分组别后,参照组(n=32)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n=31)联合胃镜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效果、死亡率、输血量差异。结果:(1)试验组治疗后出血持续时间(24.08±3.21)h、血制品输注量(2.43±0.32)U、总失血量(426.31±32.08)ml、Hb(86.08±4.39)g/L及住院时间(8.47±0.82)d,较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24h内止血率为80.65%,出血复发率为0.00%,较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死亡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胃镜联合治疗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可在较短时间内辅助止血,降低出血复发风险,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胃镜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死亡率和输血量影响观察,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胃镜治疗方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患者抢救过程中的死亡率和输血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显著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眩晕、恶心、再出血情况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过程中的死亡率和输血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胃镜治疗对患者止血效果良好,值得医院在今后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治疗 效果 死亡率 输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产科手术中腹腔内出血患者运用回收式自体输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30例产科手术中腹腔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回收式自体输血治疗)和对照组(异体输血治疗)各65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输血反应发生率(6.15%)较低(P

  • 标签: 回收式自体输血 产科手术 腹腔内出血 临床疗效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与肺损伤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四川省岳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行大量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输血6 h后是否发生TRALI分为TRALI组81例和非TRALI组119例。收集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吸烟史、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分别于输血前、输血后6 h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BNP,采用Murray肺损伤评分系统评定肺损伤程度,测定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并记录血液制品输注量及种类,比较血清BNP水平变化与氧合指数、Murray肺损伤评分和血液制品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吸烟史、氧合指数、原发疾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6 h,TRALI组Murray肺损伤评分、血清BNP水平高于非TRALI组[(0.77 ± 0.36)分比(0.07 ± 0.03)分、(82.62 ± 25.13)μg/L比(68.15 ± 20.15)μg/L],氧合指数低于非TRALI组[(249.92 ± 66.29)mmHg(1 mmHg=0.133 kPa)比(323.05 ± 92.3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RALI患者血清BNP水平与Murray肺损伤评分呈正相关(r=0.914,P<0.001),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 0.883,P<0.001)。TRALI组库存1周以上红细胞悬液输注量、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高于非TRALI组[(9.92 ± 3.61)U比(7.78 ± 2.81)U、(1 635.96 ± 413.88)ml比(1 382.15 ± 339.51)ml],而去白红细胞输注量低于非TRALI组[(7.39 ± 2.98)U比(9.40 ± 2.28)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BNP水平与库存1周以上红细胞悬液输注量、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呈正相关(r=0.719,P<0.001;r=0.736,P<0.001),与去白红细胞输注量呈负相关(r=- 0.705,P<0.001)。结论血清BNP水平可作为诊断TRALI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监测病情严重程度,对选择血液制品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输血 肺损伤 B型钠尿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与肺损伤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四川省岳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行大量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输血6 h后是否发生TRALI分为TRALI组81例和非TRALI组119例。收集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吸烟史、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分别于输血前、输血后6 h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BNP,采用Murray肺损伤评分系统评定肺损伤程度,测定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并记录血液制品输注量及种类,比较血清BNP水平变化与氧合指数、Murray肺损伤评分和血液制品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吸烟史、氧合指数、原发疾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6 h,TRALI组Murray肺损伤评分、血清BNP水平高于非TRALI组[(0.77 ± 0.36)分比(0.07 ± 0.03)分、(82.62 ± 25.13)μg/L比(68.15 ± 20.15)μg/L],氧合指数低于非TRALI组[(249.92 ± 66.29)mmHg(1 mmHg=0.133 kPa)比(323.05 ± 92.3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RALI患者血清BNP水平与Murray肺损伤评分呈正相关(r=0.914,P<0.001),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 0.883,P<0.001)。TRALI组库存1周以上红细胞悬液输注量、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高于非TRALI组[(9.92 ± 3.61)U比(7.78 ± 2.81)U、(1 635.96 ± 413.88)ml比(1 382.15 ± 339.51)ml],而去白红细胞输注量低于非TRALI组[(7.39 ± 2.98)U比(9.40 ± 2.28)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BNP水平与库存1周以上红细胞悬液输注量、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呈正相关(r=0.719,P<0.001;r=0.736,P<0.001),与去白红细胞输注量呈负相关(r=- 0.705,P<0.001)。结论血清BNP水平可作为诊断TRALI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监测病情严重程度,对选择血液制品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输血 肺损伤 B型钠尿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血小板抗体检测与交叉配型结果分为阳性组、阴性组,与不合亚组、相合亚组。对比各组PPR、CCI水平,并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性。结果:阳性组患者PPR、CCI低于阴性组(P<0.05)。相合亚组患者在PPR、CCI高于不合亚组(P<0.05)。PPR、CCI与交叉配型试验结果呈正相关性,与血小板抗体测试结果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与交叉配型结果对反复输血患者输注效果具有正面影响,能有效的改善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合理运用血液资源奠定良好基础,且更能促进疾病的恢复。

  • 标签: 血液病 输血 血小板抗体 交叉配型 输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对胎儿镜激光手术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术后残留吻合血管(RA)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胎儿镜激光凝固吻合血管术(FLOC)治疗TTTS,且最终在本院分娩的5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和分娩后胎盘灌注情况。根据术后胎盘是否发生RA分为RA组(24例)和无RA组(3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围术期情况、妊娠结局和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等结构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发生的风险因素。进一步将RA组TTTS产妇分为未缓解组和缓解组,比较两组的胎盘特征和妊娠结局。结果(1)一般临床特征:RA组和无RA组TTTS产妇的年龄、辅助生殖技术应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术前供血儿和受血儿最大羊水深度、Quintero分期以及胎盘位置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OLC手术孕周RA组显著大于无RA组[分别为(23.0±2.4)和(21.9±2.7)周,P=0.033]。(2)围术期情况和妊娠结局:分娩孕周RA组显著小于无RA组(中位数分别为31.8和34.4周, P=0.002);新生儿出生体重RA组显著小于无RA组[分别为(1 648±597)和(2 013±481) g, P=0.003];新生儿出生体重差额比RA组显著大于无RA组(中位数分别为0.30和0.11, P=0.005)。(3)胎盘结构特点和影响RA发生的风险因素:RA组和无RA组孕妇胎盘浅表血管分布为平行型的比例分别为29%(7/24)和3%(1/33),交错型分别为58%(14/24)和76%(25/33),混合型分别为8%(2/24)和21%(7/33),单羊膜型分别为4%(1/24)和0,两组产妇4种血管分布类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0.214,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行型胎盘浅表血管分布是FLOC术后RA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OR=24.5,95%CI为1.7~336.2,P=0.017)。(4)RA组内的胎盘结构特点和妊娠结局:未缓解组和缓解组产妇动脉-动脉、动脉-静脉、静脉-静脉吻合血管的发生率、RA总数目、RA总直径、RA比例、胎盘面积差额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缓解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额比显著大于缓解组(中位数分别为0.41和0.28,P=0.036)。结论平行型胎盘浅表血管分布可能是FLOC治疗TTTS术后RA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 标签: 双胎输血综合征 胎儿镜检查 激光凝固术 手术后并发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对双胎输血综合征接受胎儿镜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术后的妊娠结局和残留吻合血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行胎儿镜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术,且最终在本院分娩的57例双胎输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分娩后胎盘灌注特点。根据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将这些患者分为平行型、交错型、混合型和单羊膜型,比较不同类型患者的手术情况、妊娠结局和残留吻合血管发生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7例患者以胎盘浅表血管分布分类,包括交错型39例(68.4%)、混合型9例(15.8%)、平行型8例(14.0%)和单羊膜型1例(1.7%)。(2)剔除单羊膜型病例后,平行型的发病孕周和手术孕周大于交错型和混合型[分别为23.0周(22.0~26.3周)、21.0周(17.0~24.7周)和22.6周(21.3~23.9周),H=10.306,P=0.006;25.0周(22.6~26.3周)、22.0周(17.4~24.9周)和23.2周(22.4~24.0周),H=9.926,P=0.007;P’值均<0.016 7]。各类型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终止妊娠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体重差额比等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在残留吻合血管直径方面,交错型小于混合型[分别为0.6 mm(0.1~5.0 mm)和1.4 mm(0.3~5.1 mm),P’<0.016 7],而与平行型[0.9 mm(0.2~3.6 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行型与混合型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在脐带插入点距离比方面,交错型分别大于平行型和混合型[分别为0.66(0.59~1.00)、0.49(0.25~0.55)和0.48(0.42~0.53),H=22.545,P<0.001,P’值均<0.016 7];而平行型与混合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可能影响双胎输血综合征胎儿镜激光术后吻合血管残留。术前应充分评估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个体化制定手术方案,降低吻合血管残留的发生率。

  • 标签: 双胎输血综合征 胎儿镜检查 激光凝固术 胎盘 血管外科手术 吻合术,外科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脾动脉结扎术后输注血小板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在肝硬化脾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到2020年10月在本院行脾切除术病例资料共20例,分为两组,输注血小板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组(n=10)和不输注血小板只回收式自体输血组(对照组)(n=10)。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后的凝血功能和血常规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中回输自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节约异体血液资源方式,且在手术同时输注血小板能快速恢复相关指标。

  • 标签: 回收式自体输血 肝硬化 脾亢 脾动脉结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 主要为分析不同药物在老年肝硬化合并上消化出血的疗效。方法 研究时间2020年3月至12月,针对40例老年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参照组以垂体后叶素治疗和试验组以奥曲肽治疗,各20例,最终对比临床疗效和输血量、止血时间。结果 总有效率试验组高出参照组20.00%,并且输血量少、止血时间短,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奥曲肽更利于老年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应用,而且止血时间短,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恩替卡韦 奥曲肽 肝硬化 老年 消化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胎儿镜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fetoscopic laser occlusion of chorioangiopagous vessels, FLOC)手术与Solomon手术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 TTTS)术后胎盘残留吻合血管的差异,及其对术后并发症及胎儿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行FLOC手术的TTTS孕妇59例,按照FLOC手术方式分为Solomon组(33例)和选择性FLOC组(26例)。对其中25例双胎均活产的孕妇的胎盘(Solomon组15个,选择性FLOC组10个)进行灌注,观察残留吻合血管类型及直径。比较2组间胎儿存活率、并发症、胎盘残留吻合血管类型及直径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Solomon组手术时间短于选择性FLOC组[74 min(60~90 min)与95 min(81~123 min),Z=2.906,P=0.004],但2组手术时孕周、妊娠终止孕周、手术至妊娠终止间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Solomon组与选择性FLOC组相比,双胎存活率、一胎存活率、至少一胎存活率及术后双胎贫血-多血质序列征(twin anemia-polycythemia sequence, TAPS)和复发性TTTS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4%(21/33)与50%(13/26),χ2=1.107;15%(5/33)与35%(9/26),χ2=3.044;79%(26/33)与85%(22/26),χ2=0.326;3%(1/33)与12%(3/26),χ2=1.368;0%(0/33)与4%(1/26),χ2=1.118;P值均>0.05]。(3)胎盘灌注结果:Solomon组与选择性FLOC组相比,残留吻合血管的胎盘的比例以及残留动脉-静脉、静脉-动脉、动脉-动脉和静脉-静脉吻合血管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15与6/10,2/8与4/15、3/8与4/15、2/8与5/15、1/8与2/15;Fisher精确概率法,P值均>0.05),但Solomon组残留吻合血管直径小于选择性FLOC组[(0.8±0.3)与(2.2±0.7) mm,t=0.764,P=0.034]。(4)术后4例发生TAPS的孕妇中,1例孕妇胎盘残留2条动脉-静脉吻合,吻合直径分别为0.54 mm和0.43 mm;1例孕妇胎盘残留1条动脉-静脉吻合,吻合直径为0.64 mm;1例孕妇胎盘残留1条动脉-动脉吻合及1条静脉-静脉吻合,吻合直径分别为1.56 mm和1.89 mm。结论与选择性FLOC手术相比,Solomon手术可使TTTS孕妇胎盘残留吻合血管直径减小,但并没有减少术后并发症,也没有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双胎输血综合征 胎儿镜检查 激光凝固术 胎盘 选择性外科手术 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