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综合护理方式干预后路固定手术脊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作用。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脊椎骨折采取后路固定手术治疗患者80例,将患者做组别划分以奇偶数形式,常规组做基础护理,研究组做综合护理,分析干预效果。结果:比对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较常规组发病率低(P<0.05),患者疼痛情况、生活质量等评测,组别间以研究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后路固定手术脊椎骨折患者术后,以综合护理发方式干预,可维护患者手术安全性,改善其术后疼痛掌握功能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后路内固定手术 脊椎骨折 综合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钉棒系统固定、腰椎后路复位的采用意义。方法纳入44例2017.01-2018.04期间,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对其行钉棒系统固定、腰椎后路复位干预。结果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畸形Cobbs角上,与术前展开比对,改善显著(P>0.05);但是在伤椎椎体后缘高度指标上,与术前展开比对,改善不显著(P<0.05)。结论将腰椎后路复位,钉棒系统固定于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可有效的促进其生理弯曲和椎体高度的恢复,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腰椎爆裂性骨折 腰椎后路复位 钉棒系统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手术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对其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48例参与研究,平均分成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实施不同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s角分别为(95.13±9.43)%、(96.43±10.52)%、(5.03±1.06)°,均优于对照组(75.82±6.25)%、(78.16±6.14)%、(7.10±2.51)°(P<0.05);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为E级的患者有54.17%,对照组为25.00%(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固定治疗能够促进胸腰段脊柱骨折良好复位,值得推广。

  • 标签: 脊柱骨折 后路手术内固定 胸腰段 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固定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例特发性脊柱侧弯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前、术中、术后均予以相应的护理,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20例患者经过术前肺功能训练后,其肺功能均有所改善,可忍受全麻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身高均有所增加,平均(6.25±2.31)cm,未发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对特发性脊柱侧弯青少年患者行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固定术的整个围术期做好充分的护理工作,可帮助青少年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并促进其早期康复出院。

  • 标签: 特发性脊柱侧弯 后路矫形植骨 内固定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位护理干预对经后路胸腰椎切开固定手术中压疮的影响。方法本文实验的分析对象为66例经后路胸腰椎切开固定手术患者,病例选取于2017年06月--2018年06月。利用电脑进行随机分组对照,即常规组(常规化护理)、常规组(常规化护理+体位护理干预),两组各33例。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加强体位护理干预后,经后路胸腰椎切开固定手术中压疮发生率大大降低,且患者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满意度高。

  • 标签: 体位护理干预 经后路胸腰椎切开内固定手术 压疮 影响
  • 简介:退行性腰椎滑脱是中老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有关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外科治疗有多种方法,经后路行腰椎间融合(PLIF)或经后路单侧关节突入路行腰椎间融合(TLIF)是目前临床同于腰椎滑脱症治疗最常采用的术式,腰椎退行性滑脱实施器械固定融合,已成为当今治疗腰椎不稳症的共识。我们以该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2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腰椎退行性滑脱 椎间隙植骨融合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刍议对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5例本院于2017年3月-2018年12月的腰椎骨折患者展开,均给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而后以护理模式差异为分组原则,设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护理,观察对比2组手术室指标、JOA评分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较低,JOA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满意度96.8%,对照组78.7%,P<0.05。结论对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建议采纳手术室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促进患者更好康复。

  • 标签: 腰椎骨折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其对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行后路固定融合术,40例)与对照组(行后路固定非融合术,4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及应激指标[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术前,两组Cobb角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0.326、0.639、0.173,P=0.745、0.525、0.863);术后,两组Cobb角缩小,椎体前、后缘高度增加,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应激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r、ACTH、TNF-α水平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固定融合术可改善腰段脊柱骨折患者Cobb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稳定应激指标水平。

  • 标签: 腰段脊柱骨折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应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脊柱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体位护理措施,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10例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性常规护理和针对性体位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无椎弓根螺钉相关神经、血管并发症,也无螺钉松动、断钉等状况,有效率为96.3%(53/55),明显高于对照组69.1%(38/5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良好的手术体位能使患者术中维持呼吸通畅、循环稳定,手术野充分暴露,减少并发症,有效提高临床效果。

  • 标签: 脊柱后路 椎弓根钉固定术 体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切开腰椎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采取保守治疗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后路切开腰椎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比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后路切开腰椎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患者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并使用。

  • 标签: 后路切开腰椎钉棒系统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椎弓根固定后路椎间融合器对治疗腰椎滑脱病人的疗效分析。方法:纳入本科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腰椎滑脱病人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椎弓根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器治疗所有入组患者,跟踪随访患者进行不良事件收集,随访时间12个月,末次随访完善影像学检查,采用JOA评分量表、ODI评分量表、SF-36评分量表作为评估患者的预后有效率。结果:椎影像学检查复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12个月之后均达到椎间骨性愈合,固定节段融合或骨折愈合情况(有连续骨质通过),无复位丢失及固定失效现象。其中90例术前症状完全恢复,疗效评定优;33例腰臀部仍会出现轻微疼痛,尤其是在过于劳累或天气发生变化时,疗效评定良;7例症状体征无缓解,无法参与工作,疗效评定差,患者康复率(94.63%)。无患者出现马尾神经、神经根及大血管损失、椎间融合支架移位和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不良事件。结论:研究结果充分表明椎弓根固定结合后路椎间融合支架对腰椎滑脱治疗效果佳,在两者相互协同促进的作用下,患者预后疗效较好,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弓根钉内固定 后路椎间融合器 腰椎滑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型胸椎骨折采用长节段后路固定系统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C型胸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短节段后路固定系统治疗,研究组采用长节段后路固定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对照组优良率是85.0%,研究组是95.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的后凸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显著(P<0.05)。结论C型胸椎骨折采用长节段后路固定系统治疗的疗效满意,可明显减小伤椎后凸角,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C型胸椎骨折 长节段后路内固定系统 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椎后路侧块钛板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次年8月期间行颈椎后路侧块钛板固定治疗的40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随机将患者分入对照组、研究组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比较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颈椎后路侧块钛板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颈椎后路侧块钛板内固定 颈椎骨折脱位 护理体会
  • 简介:本文目的为了分析腰椎后外侧固定及融合术后未作融合节段的长期影像学改变。由于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可能系手术后生物力学改变及患者体质所致,多数研究只分析了紧邻融合区域上下节段的运动变化,未对紧邻固定的运动节段与其他未作融合节段行对照研究。

  • 标签: 内固定融合术 腰椎节段 影像学评估 腰椎后路 邻近节段退变 融合节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8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后路减压、椎间单纯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高,术后B组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内固定 椎间融合术 后路减压 植骨 腰椎滑脱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手术室护理配合对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来本院治疗的62例腰椎骨折患者,日期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组,参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手术室护理配合)各31例。所有患者均需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情绪评分。结果: 实验组发生率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实验组评分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配合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所出现的负性情绪,确保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同时加快术后康复速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 腰椎骨折 手术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就9例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断裂松动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螺钉断裂的原因。方法9例胸腰椎骨折发生断裂的病例,4例松动,3例断钉,2例连接杆松动断裂。结果(1)螺钉负荷过大(2)固定物取出过晚(3)卧床时间过短(4)固定未行一期植骨或植骨不够确切(5)固定物由于长期不取出发生金属疲劳(6)椎间盘高度的丢失。结论对经后路型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重视骨折固定物的断裂松动的并发症,术中有效的植骨融合,术后至少卧床休息2—3个月,在6—8个月以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尽早取出固定物。固定物取出时间的适宜能减少脊柱骨折固定物断裂松动的发生。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物断裂松动 认识原因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植骨固定术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共计80例,均为本院接诊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时间区间为2022年4月起到2023年4月止,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平均纳入至实验组(40例,围术期护理)和参照组(40例,常规护理干预)。针对二者护理后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展开比较。结果:护理后对护理有效率比较,结果为实验组92.50%均优于参照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二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为实验组97.50%明显较参照组70.00%更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应用到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护理水平,对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 围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