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进行分析。方法:选取 2018年 11月 -2019年 12月在我院各科室所收集的 200株致病菌进行研究,对其展开微生物检验,同时监测其细菌耐药性,记录结果。结果: 200株致病菌中主要分为 124株革兰阴性杆菌与 76株革兰阳性杆菌,具体包含 33株肠杆菌( 16.50%)、 20株肠球菌( 10.00%)、 56株 MRSA( 28.00%)、 25株非发酵菌( 12.50%)、 66株 MRCNS( 33.00%),其中抗菌药物耐药性最强的为 MRCNS与 MRSA。结论:加强对微生物检验的同时监测细菌耐药性可以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能指导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降低医院感染问题的产生。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 监测分析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监测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我区卫生部门 2018 年 3月 - 2019 年 4 月预防接种的疫苗开展回顾性分析。对接种者所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和分析。应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接种疫苗进行统计。结果: 2018 年 3月 - 2019 年 4 月一 共接种 13426例,发生异常反应率为 0.83%。其中一般反应发生率为 76.78%,异常反应发生率为 14.29%,心因性反应发生率为 8. 93%;异常反应中接种疫苗有白破、 HIB、麻风、水痘、麻腮风等。心因性反应为流感疫苗、卡介苗。没有出现疫苗质量问题和预防接种事故问题。接种后出现发热/红肿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血管性水肿、惊厥、过敏性皮炎、癔症、荨麻疹,各个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临床症状表现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 ]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监测及护理。方法对38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监测,细心护理和及时的综合治疗,可以避免或减少大出血,挽救患者的生命。结论通过正确的治疗和恰当的护理,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11例大出血患者均及时止血,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抢救成功率100%。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切口妊娠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应用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效果。方法:择我院 2019年 2-2020月 1月内采集的临床微生物标本 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而展开,均给予微生物标本检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其结果。结果:此研究共选取 200例临床微生物标本展开,经过检验后发现革兰阳性球菌 127例,革兰阴性菌 73例;其中共检出 55例耐药菌株,烧伤科、手外科、重症监护室、内科分别占比 38.1%、 14.5%、 34.5%、 12.7。 55例耐药菌株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占比 34.5%,其余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分别占比 23.6%、 18.1%、 12.7%、 7.2%、 3.6%。结论:对临床病原菌开展类别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可有效筛查与确定抗菌药物,从而进一步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并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 监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急诊院内转运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降低转运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帮助患者更好完成转运,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院内转运 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浆皮质醇(Cor)对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的临床价值以及昼夜分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脓毒症患儿入住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后24 h内8∶00、16∶00、0∶00时点的Cor水平。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非休克组、脓毒症休克组;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死亡组。另选择儿保科年龄、性别匹配的15例健康体检儿童入选对照组。结果⑴对照组、脓毒症非休克组、脓毒症休克组Cor水平逐渐升高,同一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死亡组8∶00、16∶00、0∶00时点的Cor均高于脓毒症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对照组8∶00、16∶00、00∶00时点的Cor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三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明显的昼夜节律;脓毒症非休克组16∶00时点的Cor高于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r 8∶00与16∶00比较、Cor 8∶00与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3个时间点Cor无明显节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各个时点Cor水平判断脓毒症患儿预后的ROC曲线分析:Cor 8∶00、16∶00、0∶00时点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50、0.762、0.856;截点值分别为43.7、39.0、34.47 μg/dl;截点值判断灵敏度分别为0.949、0.847、0.847;截点值判断特异度分别为0.667、0.733、0.733。结论Cor与脓毒症患儿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脓毒症患儿Cor分泌节律不同程度消失。

  • 标签: 脓毒症 皮质醇 疾病严重程度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半年内采集的200株非重复临床分离株,并且对其进行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相关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的200株非重复病原菌中,其中革兰阴性菌有76株,革兰阳性菌有7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8例,大肠埃希杆菌16例,肠杆菌属12例,肠球菌13例,铜绿假单胞菌17例,克雷伯菌属13例,变形杆菌属11例。在检测出来的40例多重耐药菌株中,其中普一21例,普二30例,呼吸科37例,检出率分别为17.5%,25%,30.83%。结论: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发展。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监测 非重复临床分离株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究呼吸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情况,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与耐药性的检测,了解呼吸科患者耐药性的分布情况,采用正确的护理方式。方法: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2例呼吸科的患者作为此次的调查对象,收集和调查这12例患者的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具体分布情况,分析其耐药性。结果:根据实验调查显示,本次调查共计检测出134株病毒,其中有58株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的主要部位为呼吸道、血液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占比分别为39.66%、25.86%、20.69%;其中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革兰氏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占比分别为46.55%、24.14%、8.62%、6.89%。在革兰氏阳菌中,最常见的为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其主要原因为这两种细菌的生存能力非常强,试剂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菌[4]。这些细菌主要是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头孢类等抗生素产生多重耐药性,导致临床治疗的难度增加。结论:临床上要根据耐药菌群的分布情况,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规范抗菌类药物的给药,避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出现。             

  • 标签: 呼吸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 耐药性分析及护理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作为医疗机构一种重要治理手段,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静脉输液具有给药迅速、药效快、副作用小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阐述设计一种具备自动监测静脉输液的产品,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提高就诊体验,具有一定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静脉输液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麻醉中呼末二氧化碳监测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在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选取我院中实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101例,检测患者的动脉二氧化碳的分压差以及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情况。结果在手术中,经过全身麻醉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当麻醉达到120分钟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大于麻醉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中检测发现,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对全身麻醉的患者检测呼吸末的二氧化碳分压的情况,可以了解患者的手术进行情况,从而有利于诊断患者的病情,针对危重症患者,可以通过检测的结果进行血气的分析,防止出现不良的事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临床麻醉 呼末二氧化碳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孕妇女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方法对50例不孕症患者应用阴道超声进行卵泡发育监测。结果卵泡发育情况的超声图像表现可分为正常排卵、排卵不规律、无卵泡发育、小卵泡发育、卵泡不破裂黄素化、多囊卵泡综合征。结论阴道超声可动态连续观察卵泡生长发育及成熟情况,确认是否排卵及估计排卵时间,对异常卵泡周期的各个不同类型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信息,为临床对症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其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安全无创、实用有效,具有实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阴道超声检查 不孕 排卵
  • 简介:两组患者同期治疗满疗程后进行布氏镜前列腺按摩液监测,两组病人均作布氏镜前列腺按摩液监测,再结合美国布氏镜作前列腺按摩液监测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前列腺炎布氏 布氏镜 监测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A)的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在一段时间内对不同科室PA进行检查分析,观察分布的情况,并进行耐药性的监测,为PA感染预防提供更多的经验支持,提升抗菌药物治疗的准确度,降低耐药风险和成本支出。结果 PA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肾内科、心内科、感染科、骨科等,且感染科占比最高;PA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偏低,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结论 PA在医院的各个科室均有分布,其中呼吸道感染情况最为多见,这也是呼吸内科感染患者数量增加的原因,对病菌详细分析,能获取到相关资料,完善PA的监控和管理,提升感染控制成功率。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小板聚集功能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53例脓毒症且血小板计数>100×109/L患儿(脓毒症组)及53例同龄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并比较2组间差异。脓毒症组患儿按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分为危重组(评分≤80分)及非危重组(评分>80分);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于入院第1、3天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并行常规出凝血指标及临床资料记录,比较危重组与非危重组、存活组与死亡组间血小板聚集功能及上述常规出凝血指标有无差异,分析血小板聚集功能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症组中非危重组和危重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症组存活44例(83%),死亡9例(17%)。脓毒症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47.4%比79.9%)(P<0.001)。脓毒症组中危重组与非危重症组比较: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降低(32.5%比53.4%,P<0.05);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降低(3.28 g/L比4.53 g/L,P<0.05);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显著增高(12.1 mg/L比6.0 mg/L,P<0.05);血小板计数减低(215×109/L比346×109/L,P<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低于存活组(11.1%比59.7%,P<0.001)。危重组中死亡患儿第1、3天血小板聚集功能持续处于较低水平(11.1%、10.9%),存活患儿第1、3天血小板聚集功能相对处于较高水平(59.7%、65.7%)。血小板聚集功能与FIB、钙离子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与PCIS呈正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聚集功能为脓毒症死亡的影响因素;根据血小板聚集功能所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889(P<0.001),截断值18.3%,灵敏度88.6%,特异度77.8%,当其水平<18.3%时,患儿死亡风险增加。结论脓毒症患儿在血小板计数无减少时已出现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患儿血小板聚集功能水平与其危重程度相关。脓毒症早期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对患儿不良预后有预警作用。

  • 标签: 脓毒症 血小板聚集功能 凝血功能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胶质瘤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监测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脑胶质瘤患者60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采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比较术前、术后14 d和术后3个月CTC阳性率;不同病理特征CTC阳性率;不同预后CTC阳性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9~45个月患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分析函数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术后14 d和术后3个月CTC阳性率低于术前(F=3.3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CTC阳性率低于术后14 d(χ2=5.7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CTC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0、1.047、0.012,P>0.05);Ⅲ~Ⅳ级CTC阳性率阳性率高于Ⅰ~Ⅱ级(χ2=15.22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入60例患者随访9~45个月,随访时间(24.63±6.97)个月,总生存时间(21.87±4.56)个月,随访末预后良好19例、预后不良41例。预后不良组CTC阳性率(85.37%)高于预后良好组(15.79%)(χ2=27.0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级和CTC阳性为影响脑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论脑脊液CTC在脑胶质瘤中呈高表达,且与病理分级和预后密切相关,为影响预后危险因素。

  • 标签: 脑胶质瘤 脑脊液 循环肿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CPAP呼吸机对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并对临床研究的相关资料的要点进行分析。方法通过运用相关的监测设备对患者进行整夜睡眠质量的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对测量出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运用CPAP呼吸机治疗相关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具有显著的疗效,它能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良好的监测。结论通过运用CPAP呼吸机对患者的进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加上一系列的护理心理辅导等使得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在护理人员与患者的相互配合之下,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大大的提高。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监测 治疗 临床护理 要点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