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朱鹏 甘桂芬 侯明 潘纯 邱海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西宁 810001,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西宁 810001,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西宁 810001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 江苏省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9,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 江苏省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9
  • 简介:摘要食管压在临床上可用于肺应力的监测及指导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主要包括呼气末正压的滴定、吸气末跨肺压的监测及自主呼吸的评价,但食管压对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仅是其临床应用的一部分,基于食管压对胸腔内压的反应,其对呼吸功的监测、人机同步性的评价、血流动力学跨血管壁压力的校正等均是食管压在临床应用的指征,因此,对重症患者进行食管压的监测,可以达到临床精准治疗的目的。

  • 标签: 食管压 跨肺压 胸腔内压 呼吸功 人机同步性 中心静脉压
  • 简介:摘要食管动态反流监测是目前诊断GERD的金标准。准确的诊断需要建立在规范的操作之上,为提高食管反流监测的操作质量,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大中华区胃肠动力联盟牵头制定本操作规范。本指南制定过程中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检索、讨论,并召开专家研讨会,确定指南的内容。本指南涉及食管反流监测的适应证、禁忌证、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报告发放。

  • 标签: 诊疗准则 食管动态反流监测 操作 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ICU中应用腹腔压力监测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0.1~2020.6 100例转入重症监护室(ICU)急腹症或腹部手术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膀胱内压(UBP)测量值进行分组,UBP≥2.45kPa为高压组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所包含的对象是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6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1年3月,依据双盲法将患者划分成为两个组别,研究组与参照组均包含患者35例。参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感染控制方式,研究组运用微生物检验与监测以实现对感染的控制,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及满意度,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运用效果。结果:经比较研究发现,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较,研究组患者感染率更低,且满意度更高,表示为P

  • 标签: 医院感染 微生物检验与监测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绍兴第二医院通过实施病例实时监测,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准确识别与评估医院感染能力,避免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方法通过实施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与预警系统,实现实时监测预警,建立组织框架,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发挥专职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发现医院感染及时性。结果2017年、2018年、2019年医院同期新发感染率从2.23%下降至1.31%;例次感染率从2.34%下降至1.37%;感染漏报率从13.82%下降至5.52%。全院ICU“三管”感染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从干预前的8.99%下降至干预后的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P<0.05);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率从干预前的5.95%下降至干预后的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P<0.05);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从干预前的1.14%下降至干预后的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P>0.05);疝修补术切口感染率从干预前的1.41%下降至干预后的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5);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切口感染率从干预前的2.96%下降至干预后的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5);腰椎内固定术切口感染率从干预前的2.63%下降至干预后的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全院多重耐药感染率从干预前的6.83%下降至干预后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01)。标本送检率干预前(87.49%)和干预后(88.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实时监测可避免医院感染暴发,实现精确诊断和实时干预、反馈与沟通。结论前瞻性主动监测,即实时全程互动监控的模式,完成监测数据动态分析,促进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提高了医院感染控制质量。

  • 标签: 交叉感染 自动数据处理 医院信息系统 临床研究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血糖监测的方法不断向便捷、准确、微创及无创的方向发展,为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近年来,国内外在血糖监测领域的临床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因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专家根据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进行了修订和更新,旨在进一步规范血糖监测、指导医护人员合理应用各项血糖监测方法、正确解读监测结果,以进一步提高糖尿病的管理水平。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监测 指南
  • 作者: 王祥 黄诗倩 夏祖和 姚尚龙 夏海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湖北武汉 430022 现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湖北武汉 43001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湖北武汉 430022,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卫生院内科,湖北鄂州 436060
  • 简介:摘要近年来,床旁超声在麻醉、急危重症等领域发展迅速。床旁超声因其可视、无创、便携、可床旁反复操作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即时监测心、肺、膈肌等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膈肌是维持呼吸功能的重要结构,膈肌麻痹或者功能障碍可导致吸气功能明显减退。通过床旁超声监测膈肌厚度、膈肌活动度等指标,以评估患者膈肌功能,并结合临床多项指标综合判断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情况,可以对膈肌麻痹、膈肌萎缩、膈肌发育不全、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等病理状态进行快速识别,还可以动态评估从膈肌功能障碍到膈肌功能恢复的演变过程以指导气管插管患者撤机拔管,并可对其治疗效果提供实时反馈。本文就膈肌的超声评估方法、临床应用等情况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医生应用相关指标来全面评估膈肌的结构和功能,进而诊断和治疗膈肌功能障碍,希望对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超声 膈肌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是对《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的更新和修订,引入了近年来血糖监测领域的新技术、新证据,旨在突出先进性、规范性、实用性。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更新点及修订的依据,该文对新版指南的编写背景、更新要点进行着重介绍。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监测 指南
  • 简介:摘要在全凭静脉麻醉管理过程中,对于麻醉深度尤其是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伤害性刺激强度的准确判断一直是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脑电研究的深入,一种新型的通过分析脑电来监测麻醉深度的设备——基于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 IoC)的麻醉深度监测设备逐渐在临床中应用。文章通过介绍脑电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简要介绍了各种基于脑电的麻醉监测参数[如BIS、麻醉趋势指数(Narcotrend index, NI)、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EP)及IoC等],比较了IoC监测设备相较于其他麻醉深度监测设备的优势,详细描述了各种研究中IoC监测设备的应用场景、优势及其结论,并分析了影响脑电监测准确性的因素。

  • 标签: 麻醉深度 脑电监测 意识指数
  • 简介:摘要随着疾病发生的关键机制不断被揭示,以及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创新药获批上市。近年来生物创新药临床应用大大增加,但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步增多,因此构建生物创新药安全使用监管标准与体系的意义重大且临床需求迫切。当前阻碍生物创新药临床安全监管的主要问题,一是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机制不清,缺少预测相关不良反应的特异性检测指标;二是体内药物"暴露量-临床疗效-毒副反应"三者间关系研究程度不足,难以支撑安全用药"量与毒"规则的建立;三是缺乏符合中国人生理和病理特点的临床研究证据,新药临床研究理想化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不足以支撑真实世界安全用药。因此,必须加强生物创新药安全使用的监管意识,加快该类药物临床监测研究进程,揭示出更多临床安全用药的科学证据,助力生物创新药安全使用监管标准与体系的构建。

  • 标签: 生物药学 药物监测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安全性 精准用药
  • 简介:摘要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2020年收到全国24个省级行政区255家医院的用药错误(ME)报告15 849例。上报ME的医院较2019年(234家)增长了8.97%,报告ME例数较2019年(15 056例)增长了5.27%。15 849例ME报告中A级错误54例(0.34%),B级12 297例(77.59%),C级3 010例(18.99%),D级358例(2.26%),E级72例(0.45%),F级52例(0.33%),G级0例,H级5例(0.03%),I级1例(0.01%)。B~I级ME涉及的15 795例患者中男性9 347例(59.18%),女性6 448例(40.82%);年龄1 d~101岁,其中儿童(<18岁)1 714例(10.85%),中青年人(≥18~<60岁)8 355例(52.90%),老年人(≥60岁)5 726例(36.25%)。导致患者伤害的严重ME(E~I级)涉及130例患者,男性77例(59.23%),女性53例(40.77%);年龄4个月14 d~94岁,其中儿童16例(12.31%),中青年人46例(35.38%),老年人68例(52.31%),老年人占比高于2019年(50.78%)。因误服药物导致严重ME的9例患者中7例为儿童,占儿童严重ME的43.75%(7/16)。54例A级错误未涉及错误引发人员和错误发生场所。15 795例B~I级ME中,引发错误人员为医师者10 748例(68.05%),药师3 797例(24.04%),护士578例(3.66%),患者及家属329例(2.08%),其他343例(2.17%),由患者及家属引发ME的占比已连续3年逐年增高(2018和2019年分别为1.06%和2.04%),且49.23%(64/130)的严重ME为患者及家属引发;发生场所在门诊者6 830例(43.24%)、病房3 808例(24.11%)、药房3 776例(23.91%)、静脉调配中心985例(6.24%)、护士站220例(1.39%)、患者家中161例(1.02%)、社区卫生站2例(0.01%)、其他13例(0.08%),门诊和患者家中占比已连续3年逐年升高(2018年分别为37.32%和0.41%,2019年分别为37.74%和0.89%)。错误内容居前3位者分别是品种、用量和数量。错误发现人员居前3位者分别是药师、医师和护士。引发错误因素居前3位者分别是知识欠缺、疲劳和培训不足。

  • 标签: 用药错误 患者安全 安全管理 卫生保健质量 年度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医院内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临床效果评价工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社区医院内部的高血压患者共计250例,对所有选择到的患者进行动态的血压监测,并且逐个计算患者的日间、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深入分析患者的预后及血压的变异相关情况。结果:在全部的250例高血压患者中,Ⅰ级高血压共计54例、Ⅱ级高血压163例、Ⅲ级高血压33例,各个高血压患者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水平均比夜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社区医院 高血压患者 动态血压监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监测细菌耐药性和检验微生物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时间为2019.01-2021.01之间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非重病原菌8020株为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所有标本均微生物检测和细菌耐药性,观察菌种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本组8020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阴性菌分别占比29.5%和70.5%,其中前者包括β溶血链球菌、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分别占14%、32%、18%、29%、7%;后者包括非发酵菌、肠杆菌科及其他,分别占35%、61%、4%。革兰阴性、阳性菌等均具有程度不同的耐药性。结论:临床监测和检验细菌耐药性及微生物的价值较高,有利于准确掌握细菌耐药性改变,且有利于指导临床科学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控制感染发生率。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微生物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快速血糖仪在临床血糖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4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3例。对照采用常规生化仪检测,研究组采用快速血糖仪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检测后的血糖水平以及检验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血浆血糖、血清血糖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验满意度为91.30%,对照组检验满意度为56.52%,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血糖仪可以获得和常规生化仪类似的血糖检测结果,但操作更简便,患者检验满意度更高,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血糖监测 常规生化仪 快速血糖仪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浅析重症脑卒中病人的动态监测护理及临床护理评估成效。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接收的94例重症脑卒中病人,采用系统抽样法开展分组,分别是对照组(47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7例,动态监测护理及临床护理评估),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进行对比。结果 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于护理前,差异不大(P>0.05);而经护理后,两指标均明显改变,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效果更佳,差异较大(P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动态监测 临床护理评估
  • 简介:摘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约为30%,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机械通气时间越长,AK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目前诊断AKI的主要指标是血清肌酐(Scr)和尿量,通常在不可逆损伤发生的12~48 h发生变化,不能用于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因此,需要寻找肾脏早期灌注不足的指标,能够早期进行干预,预防和减轻肾损伤的发生。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作为一种无创、连续、实时的监测手段,可作为传统生化标志物的补充,提供肾脏早期缺氧缺血的证据,有助于预防或降低AKI。现拟对新生儿肾氧饱和度监测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危重新生儿肾功能保护提供临床参考,以减少临床AKI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婴儿,新生 近红外光谱技术 肾氧饱和度 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浆皮质醇(Cor)对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的临床价值以及昼夜分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脓毒症患儿入住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后24 h内8∶00、16∶00、0∶00时点的Cor水平。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非休克组、脓毒症休克组;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死亡组。另选择儿保科年龄、性别匹配的15例健康体检儿童入选对照组。结果⑴对照组、脓毒症非休克组、脓毒症休克组Cor水平逐渐升高,同一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死亡组8∶00、16∶00、0∶00时点的Cor均高于脓毒症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对照组8∶00、16∶00、00∶00时点的Cor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三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明显的昼夜节律;脓毒症非休克组16∶00时点的Cor高于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r 8∶00与16∶00比较、Cor 8∶00与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3个时间点Cor无明显节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各个时点Cor水平判断脓毒症患儿预后的ROC曲线分析:Cor 8∶00、16∶00、0∶00时点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50、0.762、0.856;截点值分别为43.7、39.0、34.47 μg/dl;截点值判断灵敏度分别为0.949、0.847、0.847;截点值判断特异度分别为0.667、0.733、0.733。结论Cor与脓毒症患儿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脓毒症患儿Cor分泌节律不同程度消失。

  • 标签: 脓毒症 皮质醇 疾病严重程度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急诊院内转运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降低转运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帮助患者更好完成转运,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院内转运 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浆皮质醇(Cor)对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的临床价值以及昼夜分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脓毒症患儿入住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后24 h内8∶00、16∶00、0∶00时点的Cor水平。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非休克组、脓毒症休克组;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死亡组。另选择儿保科年龄、性别匹配的15例健康体检儿童入选对照组。结果⑴对照组、脓毒症非休克组、脓毒症休克组Cor水平逐渐升高,同一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死亡组8∶00、16∶00、0∶00时点的Cor均高于脓毒症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对照组8∶00、16∶00、00∶00时点的Cor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三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明显的昼夜节律;脓毒症非休克组16∶00时点的Cor高于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r 8∶00与16∶00比较、Cor 8∶00与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3个时间点Cor无明显节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各个时点Cor水平判断脓毒症患儿预后的ROC曲线分析:Cor 8∶00、16∶00、0∶00时点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50、0.762、0.856;截点值分别为43.7、39.0、34.47 μg/dl;截点值判断灵敏度分别为0.949、0.847、0.847;截点值判断特异度分别为0.667、0.733、0.733。结论Cor与脓毒症患儿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脓毒症患儿Cor分泌节律不同程度消失。

  • 标签: 脓毒症 皮质醇 疾病严重程度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小板聚集功能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53例脓毒症且血小板计数>100×109/L患儿(脓毒症组)及53例同龄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并比较2组间差异。脓毒症组患儿按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分为危重组(评分≤80分)及非危重组(评分>80分);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于入院第1、3天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并行常规出凝血指标及临床资料记录,比较危重组与非危重组、存活组与死亡组间血小板聚集功能及上述常规出凝血指标有无差异,分析血小板聚集功能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症组中非危重组和危重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症组存活44例(83%),死亡9例(17%)。脓毒症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47.4%比79.9%)(P<0.001)。脓毒症组中危重组与非危重症组比较: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降低(32.5%比53.4%,P<0.05);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降低(3.28 g/L比4.53 g/L,P<0.05);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显著增高(12.1 mg/L比6.0 mg/L,P<0.05);血小板计数减低(215×109/L比346×109/L,P<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低于存活组(11.1%比59.7%,P<0.001)。危重组中死亡患儿第1、3天血小板聚集功能持续处于较低水平(11.1%、10.9%),存活患儿第1、3天血小板聚集功能相对处于较高水平(59.7%、65.7%)。血小板聚集功能与FIB、钙离子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与PCIS呈正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聚集功能为脓毒症死亡的影响因素;根据血小板聚集功能所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889(P<0.001),截断值18.3%,灵敏度88.6%,特异度77.8%,当其水平<18.3%时,患儿死亡风险增加。结论脓毒症患儿在血小板计数无减少时已出现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患儿血小板聚集功能水平与其危重程度相关。脓毒症早期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对患儿不良预后有预警作用。

  • 标签: 脓毒症 血小板聚集功能 凝血功能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