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探讨

孔滔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云南  景洪  666100

【摘要】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A)的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在一段时间内对不同科室PA进行检查分析,观察分布的情况,并进行耐药性的监测,为PA感染预防提供更多的经验支持,提升抗菌药物治疗的准确度,降低耐药风险和成本支出。结果 PA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肾内科、心内科、感染科、骨科等,且感染科占比最高;PA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偏低,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结论 PA在医院的各个科室均有分布,其中呼吸道感染情况最为多见,这也是呼吸内科感染患者数量增加的原因,对病菌详细分析,能获取到相关资料,完善PA的监控和管理,提升感染控制成功率。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

PA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目前抗生素药物的应用范围扩大,无指征抗生素的使用,导致多重耐药情况的出现,这也导致PA的感染风险在提升,感染事件增多,出现多重耐药的情况,临床治疗难度比较高,对患者来说非常不利,会延长住院时间等[1]。为此针对PA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判断,重视临床微生物检验,并且针对重要科室,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控,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2]。同时还要重视对PA耐药性做出检验分析,选择更加具备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降低耐药的发生风险。对于PA来说,为条件致病菌,一般会导致肺部感染、 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而清除的难度比较高,导致感染反复发作,尤其是机体免疫力低时,受到侵袭操作等,很容易为病菌侵入创造条件,导致机体出现感染等不良事件[3]。PA的临床分离率在10.3%左右,仅次大肠埃希氏,所以应加强对PA分离和耐药检测的分析,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相应的条件,治疗和预防PA感染,提升治愈率。而本次研究主要观察PA的检验和耐药性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PA为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临床检验的各类标本,涉及多科室,包括痰、尿液、分泌物等。

1.2 方法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菌株进行分析,确定细菌种类后,开始药敏试验观察,使用对应的药敏纸片等,在检验中要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标准完成操作。

1.3 观察指标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科室。

分析耐药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0.0软件分析。

2 结果

2.1PA分布

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肾内科、心内科、感染科、骨科等,且感染科占比最高,其中主要检出标本为痰液、分泌物等。

2.2 PA耐药

PA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偏低,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

3 讨论

PA是临床最常见非发酵菌,繁殖能力很强,对生长环境没有严格要求,所以在外界环境、健康人皮肤、呼吸道等多部位均有分布,对多器官多部位都能产生伤害,导致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4]。它也是导致医院出现感染的重要菌种,尤其是对年老体弱、慢性疾病等特殊人群,身体免疫力比较低,更容易合并发生感染。呼吸科、重症监护室等患者,身体免疫力比较低,长期反复使用呼吸机等,也会提升PA感染的风险[5]。而目前临床感染的发生非常复杂,受到多病菌的影响,而且环境非常复杂,广谱类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都导致感染的风险在提升,耐药事件的相关报道也在增加。针对PA来说,耐药性比较强,存在多重耐药的情况,所以在临床的治疗中,可以选择的抗菌药物少,这也一定程度上提升对感染控制的难度[6]

本次研究中,对PA来说存在多科室,几乎每个科室都有分布,且感染科占比最高,而在标本分析中,痰液、分泌物中检出PA率比较高,这也能说明呼吸道、外伤、手术伤口是感染的多发部位,要注意做好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尽可能降低感染的发生风险,对于高风险的呼吸科等科室,需要提升对患者的关注度,对重点人群筛查分析,作为高危人群进行管理,这也是PA防控的重点举措。

针对耐药性的分析,亚胺培南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所以耐药率也在提升,对其耐药机制的分析发现,PA能合成抗菌活性酶,常见的β-内酰胺酶等,都会影响到耐药率,细菌能对药物作用的靶点产生影响,降低抗菌药物发挥的作用,导致疗效差或者失效[7];主动泵出系统等也会提升PA耐药率,而且为主导作用。目前来说对PA的耐药情况分析,受到细菌本身以及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都导致感染的风险提升,控制难度高。本院IRPA的分离率比较高,可能受到地区差异的影响,对不同医院来说,用药的习惯可能存在差异。PA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也比较高,所以对非IRPA患者,一般会选择联合药物方案治疗,头孢哌酮等,不建议选择碳青霉稀类药物,IRPA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最低,但是也处在比较高的水平,所以在治疗中需要注意到IRPA的耐药率更高,一旦发现IRPA,在控制上存在很高的难度

[8]。对于PA的外膜为低通透性特点,在耐药碳青霉烯类药物中,受到多机制影响,而且存在的菌株数量比较多,这就需要在临床中开展实验室检查等,对耐药机制要做出详细的分析,尽量选择耐药性比较低的药物,同时也要反复培养菌株,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进行详细的监测和分析,尽量提升治疗的准确度,保证治愈率,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更有利于控制感染。同时也要重视对卫生条件的改善,严格做好消毒灭菌等多项工作,落实消毒隔离等制度,减少有创操作,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等,并且要求患者一定坚持用药,并且正确服药,不能出现胡乱服药的情况,避免对疗效产生影响。

综上,PA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种,分布范围比较广,感染科等为重点科室,而且对其耐药性分析,耐药率比较高,感染控制有一定的难度,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重视对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多次开展药敏试验等,更准确选择抗生素治疗,降低耐药的发生风险,并且要重视减少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保证治疗的质量,减少耐药菌株的合成。

【参考文献】

[1]杜晓露,周华,符一骐,等.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细菌耐药性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2):118-124.

[2]邱立东,黄华泥,徐五星.细菌耐药率和抗菌药物在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中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 13(29):105-106.

[3]井杰,马炜,刘云,等.上海市某三甲医院2015-201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20(12):1363-1368.

[4]徐羽中,周淑懿,黄巧娱,等.深圳某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及金属酶的携带分型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 41(1):15-18.

[5]肖志华,侯鹏国,廉芬,等.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的细菌耐药性及下呼吸道菌群的变化情况[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0, 11(1):19-22.

[6]俞恋击,赵德军.2016-2020年清镇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趋势分析[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22, 43(4):284-287.

[7]吕红玲,邓德耀,袁文丽,等.2015-2018年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趋势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0, 45(12):1283-1287.

[8]王锦,巩霞,邵明鑫,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2, 39(9):694-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