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FLS)细胞中筛选并鉴定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的相互作用蛋白,并研究其对FLS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免疫沉淀结合SDS-PAGE分离鉴定DDR2互作蛋白波形蛋白,进而采用免疫沉淀和激光共聚焦实验,进一步验证波形蛋白是DDR2的相互作用蛋白,最后采用Transwell实验考察波形蛋白对RAFLS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Ⅱ型胶原刺激引起RAFLS细胞中DDR2的磷酸化水平升高,DDR2被活化,活化前后共有8个DDR2相互作用蛋白发生变化,经质谱分析,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波形蛋白和膜联蛋白A2;在HEK293T细胞中,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FcDDR2与波形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在RAFLS细胞中,DDR2和波形蛋白存在共定位;下调RAFLS细胞中波形蛋白的表达后,细胞的侵袭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波形蛋白是DDR2的相互作用蛋白,Ⅱ型胶原可引起RAFLS细胞的DDR2磷酸化水平升高,并通过波形蛋白促进RAFLS细胞的侵袭。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盘状结构域受体2 波形蛋白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AMPK(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系统在姜黄素诱导CaOV3人卵巢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姜黄素对AMPK磷酸化水平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姜黄素单独作用组、compoundC(AMPK抑制剂)预给药组,SB203580(p38抑制剂)预给药组,AMPK抑制剂单独作用组以及p38抑制荆单独作用组。Westernblotting法检测AMPK、p38和p53的磷酸化水平,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作用组的AMPK和p38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与姜黄素单独作用组相比,SB203580预处理组的AMPK磷酸化水平下降(P〈0.05)。姜黄素作用组的细胞活力低于对照组(P〈0.05),compoundC和SB203580预处理组的细胞活力高于姜黄素单独作用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作用组的p53磷酸化水平(Ser15)增加(P〈0.05),与姜黄素单独作用组相比,compoundC(AMPK抑制剂)和SB203580预处理组的p53磷酸化水平(Ser15)下降(P〈0.05)。结论:姜黄素能激活CaOV3细胞的AMPK,而AMPK的激活依赖于p38。AMPK和p38调节p53的磷酸化,并介导姜黄素诱导的细胞凋亡。

  • 标签: 姜黄素 卵巢癌细胞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P38 p53 凋亡
  • 简介:近日,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团队发表在StemCellResearch&Therapy上的一篇题为(VCAM-1+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显示出强有力促血管生成活性》的文章受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高度关注。该文章阐述了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CV-MSC)具有良好的促血管生成活性,成为理论走向临床治疗的重要一步。

  • 标签: 干细胞治疗 缺血性疾病 胎盘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血管生成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derivative,HPD)光动力作用(photodynamictherapy,PDT)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PDT对人肝癌细胞的相对抑制率,并筛选最佳实验参数。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DT后细胞凋亡率。并用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当HPD浓度为4mg/L,光照剂量为10J/cm2时,实验效果最佳,PDT光动力组人肝癌细胞SMMC-7721相对抑制率为(64.28±2.73)%,凋亡率达(35.28±1.5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DT后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aspase-3却高于对照组。结论:血卟啉衍生物光动力作用具有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生物学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光动力作用抑制凋亡调控蛋白survivin表达,并直接或间接促进caspase-3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凋亡。

  • 标签: 光动力作用 人肝癌细胞 SURVIVIN蛋白 CASPASE-3蛋白
  • 简介:对四个单位保种的S180细胞经KM小鼠腹腔传代,体外培养加秋水仙碱,涂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计数染色体数目:腹水传代的S180细胞.用70%乙醇固定,流式细胞仪测DNA含量。结果如下:本学部(本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药物所),武汉大学保种中心(武汉大学)和北京市肿瘤所(肿瘤所)保种的S180细胞株,其染色体均数分别为628±22.8,69.1±21.2,39.9±8.26,58.7±9.75条。四单位S180细胞株染色体数做方差分析表明,除肿瘤所与本部外,其它两单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直方图分析显示主流染色体范围分别为56~60,61~65,41~45,61~65条。流式细胞术DNA含量分析表明肿瘤所S180DNA含量最多,武汉大学保种的S180细胞的DNA含量最少。这些结果均证明四个单位的S180细胞株在一些方面已出现显著差异。

  • 标签: S180细胞 肿瘤 DNA含量 中国医学科学院 腹腔 染色体数
  • 简介:目的:研究雌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estrogenreceptor,GPE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regulatedproteinkinases,ERK)信号通路在双酚A促乳腺癌细胞SKBR-3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SKBR-3细胞的增殖情况,利用WesternBlot观察ERK1/2磷酸化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11~10-7M浓度的双酚A具有促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10-9M浓度的双酚A可诱导细胞增殖最大效应(细胞活力高于对照组约38.84%,P〈0.001);预孵GPER、EGFR、ERK1/2特异性抑制剂G15、AG-1478、PD98059后,双酚A诱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明显减少,细胞活力与单纯双酚A(10-9M)处理相比降低约14.27%、12.23%和17.98%(P〈0.05);双酚A(10-9M)处理细胞0.5、1、3小时后,发现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双酚A可快速激活ERK1/2;而阻断GPR30和EGFR后,ERK1/2的磷酸化表达减少。结论:双酚A诱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可能与GPR30-EGFR-ERK1/2信号通路有关,但不是唯一通路。深入研究双酚A对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机制,可能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双酚A GPER 乳腺癌 细胞增殖
  • 简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者们发现基底样和三阴性乳腺癌中RhoGTP酶Rnd1是一个潜在的肿瘤转移抑制因子。敲除Rnd1蛋白破坏了上皮细胞的粘连和极性,导致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发生,同时胞内的c-Myc表达发生紊乱、肿瘤抑制因子p53受到抑制,也导致了细胞产生肿瘤化转变。机制研究显示Rnd1通过激活PlexinB1蛋白的GAP结构域抑制Ras信号的传导,从而抑制Rap1的功能。

  • 标签: 细胞转化 乳腺肿瘤 GTP酶 Cell 间质 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并建立可供药物评价或生物学功能研究的表达人PSCA抗原的小鼠肿瘤模型。方法克隆人PSCA基因,构建pcDNA-PSCA质粒,稳定转染RM-1细胞,用RT-PCR和流式检测的方法筛选稳定表达人PSCA抗原的RM-PSCA细胞株;再将RM-PSCA细胞接种C57BL/6小鼠,观察其致瘤性,并寻找能够稳定致瘤的细胞数量;进而观测RM-PSCA所致肿瘤的生长情况及小鼠存活状况。结果筛选到了表达人PSCA抗原的RM-PSCA细胞,且1×105个肿瘤细胞能够保证10只实验小鼠全部成瘤;所致肿瘤生长迅速,接种后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为37d。结论该研究成功的建立了稳定表达人PSCA抗原的小鼠肿瘤模型。

  • 标签: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前列腺肿瘤 小鼠
  • 简介:目的:研究软骨多糖对乳腺癌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选用MCF-7人乳腺癌细胞系体外培养,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HE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VEGF、bFGF蛋白表达。软骨多糖浓度为200μg.ml^-1。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软骨多糖能够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且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HE染色观察结果表明乳腺癌细胞MCF-7经软骨多糖作用后,细胞开始出现凋亡现象,如产生空泡、胞膜扩散、胞质外溢、形态变圆、胞核皱缩等,最终导致大量细胞破碎死亡。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软骨多糖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VEGF和bFGF两种血管生长因子的合成与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抑制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结论:软骨多糖对乳腺癌细胞MCF-7有直接杀伤作用,并可能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VEGF和bFGF的合成分泌而抑制乳腺癌的血管生成。

  • 标签: 软骨多糖 MCF-7 血管生成 VEGF BFGF
  • 简介:糖皮质激素(GC)能够抑制体内多种细胞的增殖,近年来还发现GC对多种凋亡诱导因子导致的细胞凋亡具有拮抗作用。我们因此提出GC可能通过上述作用来稳持细胞数量的稳定,这种对细胞数量的稳态调节可能是GC对机体稳态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结合我们自身的工作综述了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作用,并简述了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充分了解GC的生理和药理作用以及副作用产生的机制,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细胞数量 机制 稳态 受体 凋亡诱导因子
  • 简介: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建立稳定表达猪载脂蛋白B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F(pAPOBEC3F,简称pA3F)的PK15细胞系。方法: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pBPLV-flag-pA3F质粒为模板,PCR扩增pA3F基因,克隆到pLenti-Puro-3Flag载体构建成pLenti-Puro-pA3F-3Flag质粒,Western印迹鉴定其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将pLenti-Puro-pA3F-3Flag质粒与包装载体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成Lenti-pA3F慢病毒并测定病毒滴度;将Lenti-pA3F慢病毒感染PK15细胞,通过嘌呤霉素压力筛选并结合有限稀释法,筛选稳定表达pA3F的细胞单克隆株,最终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单克隆株中pA3F的表达。结果:菌落PCR和序列测定表明pLenti-Puro-pA3F-3Flag质粒构建正确,Western印迹显示该质粒可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pA3F蛋白;包装了Lenti-pA3F慢病毒,滴度为1.32×10^8TU/mL,慢病毒感染PK15细胞后可检测到pA3F蛋白的表达;经Western印迹鉴定,筛选得到的单克隆细胞可稳定表达pA3F蛋白。结论:建立了稳定表达pA3F的PK15细胞单克隆株,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在pA3F作用下的免疫逃逸机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猪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F 慢病毒载体 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
  • 简介:目的:构建表达基因编辑钙探针(GECIs)的细胞系HeLa-GECIs,探究细胞应答外界ATP刺激中钙离子在细胞内的响应和变化。方法:分别用能够直接通过荧光强度反映细胞胞浆内和线粒体内钙离子相对浓度的2种钙探针cyto-GCaMP6和4mt-GCaMP6感染HeLa细胞,获得2种表达钙离子探针的HeLa细胞系;在感染了2种腺病毒探针24h后,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荧光探针在HeLa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在表达2种钙探针的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外源ATP,用Time-lapse成像动态观测技术观察HeLa细胞内钙离子对外环境中ATP的响应。结果: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确定95%以上的细胞表达了对应的钙离子指示荧光探针;Time-lapse成像动态观测技术观察发现,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ATP后,细胞胞浆钙探针荧光强度瞬时(3~6s)升至10倍,200s后逐渐降低到基础水平;线粒体钙到达峰值(4倍)的时间稍滞后(5~8s),并且回落更慢,300s时至1.5倍。在ATP受体P2X7抑制剂A438079预处理的实验组,上述胞浆钙和线粒体钙浓度上升不明显。结论:构建了能在活体细胞内通过荧光探针实时监测钙离子响应胞外ATP刺激的细胞实验体系,为进一步深入探究ATP等危险信号导致细胞的炎性损伤机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基因编辑钙探针 ATP 钙稳态 钙瞬变 线粒体钙 胞浆钙
  • 简介: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与PBC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C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4/CD8、CD3-CD16+/CD56+、CD3+HLA-DR+细胞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BC组CD3+CD8+、CD3+HLA-DR+细胞百分比明显减低(P〈0.05),CD3-CD19+、CD3-CD16+/56+细胞、CD4+/CD8+明显增高(P〈0.05),CD3+、CD3+CD4+细胞均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BC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和NK细胞比例减少,导致B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在PBC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流式细胞术 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小鼠Mig基因对BALB/c裸鼠肾细胞癌的抗肿瘤效果,探讨肾细胞癌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利用786-O肾癌细胞皮下注射BALB/c裸鼠建立肾细胞癌模型,应用携带Mi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Mig)直接进行瘤内注射治疗,观察裸鼠皮下肿瘤生长情况和荷瘤裸鼠的生存期;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CTL和NK的杀伤活性。结果:Mig基因能显著抑制荷瘤裸鼠皮下肿瘤的生长,并使鼠生存期明显延长,还能显著增强鼠脾细胞NK和CTL杀伤活性。结论:重组腺病毒Ad-Mig基因对鼠肾细胞癌有显著治疗效果。

  • 标签: 重组腺病毒Ad-Mig 肾细胞癌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NK细胞
  • 简介:目的:通过弱化筛选基因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hfr),构建双顺反子全抗体表达载体,实现全抗体在CHO细胞中的高效表达。方法:将dhfr基因分为分别编码1-105和106~187氨基酸残基的2部分,分别通过linker与亮氨酸拉链GCN4融合,分别通过内部起始位点序列与抗体轻重链基因偶联,构建成2个双顺反子表达载体pIRESLZdhfr—H和pIRESLZdhfrL。用脂质体2000转染CHO-dhfr-细胞,用无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IMDM筛选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结果:筛选到的阳性克隆表达水平为1.47-3.5μg/(106细胞·d),经氨甲蝶呤(MTX)梯度加压,在MTX浓度为5×10^-8mol/L时,表达水平达到11.5μg/(10^6细胞·d)。结论:构建了基于亮氨酸拉链二聚化基础的dhfr弱化方式的双顺反子表达载体,实现了全抗体在CHO—dhfr-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 标签: 双顺反子表达载体 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弱化 全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可溶性的外分泌因子midkine-a在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在整体胚胎上做midkine-aRNA的原位杂交实验;利用原有的转基因斑马鱼系Tg(pmidkine-a:EGFP),动态观察胚胎从出生到心脏发育成形这一段时间心脏荧光表达情况;将原有的转基因斑马鱼体系Tg(phsp:midkine-a:EGFP)胚胎进行热休克而过表达midkine-a,观察胚胎心脏表型;利用Tg(pcmlc2:dsRed)鱼系胚胎的心肌细胞核带有红色荧光,能进行单个心脏心肌细胞计数这一特点,将杂合的Tg(phsp:midkine-a:EGFP)鱼系与纯合的Tg(pcmlc2:dsRed)鱼系交配,以得到Tg(phsp:midkine-a:EGFP/pcmlc2:dsRed)的杂合胚胎,对其进行热休克而过表达midkine-a,计算每个胚胎心脏内心肌细胞的总数;用吗啉寡聚核苷酸(morphonino,MO)阻碍新生胚胎内的midkine-amRNA表达,观察胚胎心脏表型.结果原位杂交试验证实midkine-a在胚胎48hpf(hourpostfertilization,受精后,用来标记斑马鱼胚胎年龄)大时表达于心脏;转基因Tg(pmidkine-a:EGFP)胚胎在72hpf时其EGFP表达于心脏;Tg(phsp:midkine-a:EGFP)胚胎在过表达midkine-a后心脏变小;吗啉寡聚核苷酸敲除midkine-a对胚胎心脏发育无影响;最后在Tg(phsp:midkine-a:EGFP/pcmlc2:dsRed)鱼系胚胎内过表达midkine-a导致其单个心脏内心肌细胞数目变少,与其小心脏外形吻合.结论midkine-a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达于胚胎心脏;过表达midkine-a导致胚胎心脏内心肌细胞总数减少及心脏变小;敲除midkine-a则对胚胎心脏发育无影响.

  • 标签: 斑马鱼胚胎 心脏发育 midkine-a 心肌细胞池
  • 简介: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往往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些病毒致病和感染机制即为病毒抗原蛋白作用宿主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导致宿主细胞内信号转导发生紊乱。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发慢性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病原体,但目前HCV的致病机制与宿主内持续感染机制尚不清楚。HCV致病机制可能与HCV表达的蛋白质干扰宿主细胞信号转导途径而导致异常的细胞信号转导有关。研究HCV蛋白对宿主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不仅有助于阐明其致病机制,还能为新药设计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HCV蛋白作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细胞信号转导 核心蛋白 包膜蛋白E2 非结构蛋白NS3 非结构蛋白NS5A
  • 简介:目的观察15-酮基二十碳四烯酸(15-ketoeicosatetraenoicacid,15-KETE)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arterialsmoothmusclecells,PASMCs)膜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v)的作用,探讨其收缩肺动脉的离子通道机制.方法采用急性酶分离法(胶原酶Ⅰ型和弹性酶)获得健康成年SD大鼠单个PASMC,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研究15-KETE对膜电位(Em)、膜电容(Cm)、电压门控钾电流(Ikv)的影响.结果①高浓度15-KETE(1×10-7mol/L、1×10-6mol/L)可引起PASMCs去极化,并且在细胞内钙被BAPTA缓冲后,15-KETE仍可引起PASMCs去极化,15-KETE对PASMC的膜电容无影响;②15-KETE(1×10-8~1×10-6mol/L)对Ikv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和可逆性;③细胞内钙离子在生理浓度时([Ca2+]i=75nmol/L),15-KETE(1×10-6mol/L)对Ikv峰电流的抑制率显著高于细胞内无钙离子时.结论15-KETE可浓度依赖性的抑制Ikv,使常氧大鼠PASMCs去极化;细胞内钙离子加强了15-KETE对Ikv峰电流的抑制作用.

  • 标签: 钾通道 花生四烯酸类 膜片钳术 肌细胞 平滑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