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重复、重复输尿管畸形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单侧多于双侧,右侧多于左侧,女性多于男性。国外尸检率为6.6‰,国内统计约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1.6‰~7‰。而重复、重复输尿管畸形并发腺癌尚未见临床报告。现报告1例如下。

  • 标签: 重复肾 重复输尿管 并发症 肾腺癌
  • 简介:这是一本令人绝望,也给人希望的书。作者兰德尔·菲茨拉德是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资深记者,曾供职于《华尔街日报》、《读者文摘》等著名媒体。1984年,他与别人共同为里根总统撰写了有关联邦政府改革的总统委员会报告。

  • 标签: 健康 损害 药品 食物 谎言 政府改革
  • 简介:目的:探讨生脉饮加减用于阿霉素引起的心肌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40例非霍奇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予以CHOP方案化疗6个周期,治疗组化疗同时服用生脉饮加减.结果:治疗组ECG异常者的共2人次,反应率为1.67%,对照组ECG异常者共25人次,反应率为20.8%.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左室射血分数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随着阿霉素治疗总量的累积EF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生脉饮加减具有预防和减轻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的损害作用.

  • 标签: 阿霉素 生脉饮加减 心肌损害 预防 肿瘤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因右胸壁肿块、咳嗽5个月于2010年12月23日入我院。曾有咯血,痰量少,无发热、胸痛、胸闷。在当地医院按"支气管炎"治疗,无效。入院前2天行胸部CT平扫:见右侧下胸壁肋骨骨质破坏,并见一大小约5cm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尚清,右下肺背段见一不规则高密度影,大小约3.7cm×2.8cm,有分叶及毛刺;两肺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小结节高密度影;提示肺占位、胸壁占位。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胸壁转移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的临床诊治特点及其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例行后腹腔镜下患切除术的乳腺癌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诊治特点、病理特征、发展及预后。结果2例均为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乳腺癌转移并行后腹腔镜下患根治性切除术,病理诊断示乳腺癌。转移(浸润性癌伴淋巴结转移,肿瘤与乳腺肿瘤形态一致,腺样结构,核分裂像多,见大量坏死组织),免疫组化示Vim(-),CK(+)。发生其他脏器转移并随访2年内死亡。结论乳腺癌转移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结合免疫组化及病史、病理可确诊,后腹腔镜患切除术对缓解并发症的进展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肾转移癌 腹腔镜 肾切除术 病例报告
  • 简介:原发于肾脏的血管肉瘤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表现为肉眼血尿合并右肾盂内占位病变。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肾血管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近年,有关细胞癌病理学、遗传性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这对提高细胞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的多个细胞癌相关分子标志物(如CAIX、B7-H1等)对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与细胞癌患者有关的肿瘤标志物,分析其与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关系。

  • 标签: 肾细胞癌 肿瘤分子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局限性肾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对1987-01/1999-12收治的17例局限性肾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局限性肾癌病例中行肾部分切除及段切除11例,肿瘤切除术6例。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12例(70.1%),颗粒细胞癌5例(29.9%)。随访9例患者,5a生存率达82.4%。结论:选择性肾癌病例中,保留单位的手术是可取的。

  • 标签: 肾单位保留 手术治疗 局限性肾癌 切除术 手术适应征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73岁,因“胸痛、发热2天”于2014年4月收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诊治。患者1年前因“右肾癌”在我院行“肾癌根治术”治疗,因病理类型特殊,我院病理科曾予以报道,请UCLA会诊最终诊断“肾脏组合性血管内皮瘤”。术后患者恢复可,定期复查胸部X片和腹部B超,10月来未见复发转移征象。

  • 标签: 肾肿瘤 组合性血管内皮瘤 肝转移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乳头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诊疗及预后因素,提高对疾病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乳头状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37~80岁;病变位于左34例,右肾26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44例,保留单位手术16例。用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均为乳头状细胞癌,其中Ⅰ型35例,Ⅱ型25例。肿瘤平均直径5.0cm(1.9~12.0cm)。肿瘤TNM分期:pT1~T2期51例,pT3~T4期9例。Fuhrman分级:Ⅰ~Ⅱ级49例,Ⅲ~Ⅳ级11例。6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6例伴有癌栓,5例发生远处转移,6例死亡。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肿瘤病理分级、分型、是否有远处转移与患者生存时间相关(P<0.05)。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分级是乳头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子(P<0.05)。结论乳头状细胞癌是细胞癌少见类型,Ⅱ型比Ⅰ型预后差,病理级别与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总体预后较好。

  • 标签: 肾肿瘤 乳头状瘤 乳头状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大体标本为红色胶状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2例临床发现的特殊透明细胞癌的诊治情况,并回顾肾癌相关文献。结果临床2例透明细胞癌大体标本表现为均一红色,质软,胶状的特殊特点,其影像学及病理表现为典型透明细胞癌。结论在透明细胞癌大体标本可以表现为特殊的均一红色特点,其影像学为典型肾癌,大体标本与病理分期关系不明显。

  • 标签: 肾癌 透明细胞癌 胶状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angiomyolipoma,RAML)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直径小于4cm而无症状的9例采用B超、CT定期随访观察;手术21例,其中肿瘤直径小于4cm的有伴发症状者8例行肿瘤剜除术;肿瘤直径大于4cm者1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7例,切除术6例(其中包括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破裂出血4例)。21例手术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9年,均未见肿瘤复发,肾功能良好。结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经B超、cT等检查多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应根据肿瘤大小、并发症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程度来决定,手术应尽可能保留正常组织。

  • 标签: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主要转移途径包括血运转移、淋巴转移、腹膜种植转移,常见转移部位有肝、肺、淋巴结、腹膜,少见转移部位包括肺、骨、肾上腺和肾脏。临床上以肾脏转移癌的症状作为胃癌首要症状的病例实属罕见。现在报道一例以间隙性肉眼血尿并呕血为首要症状的胃癌并左转移的病例,旨在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认识。

  • 标签: 腹膜种植转移 转移部位 间隙性 肾脏转移瘤 淋巴转移 肉眼血尿
  • 简介:目的:研究IL-22在透明细胞癌(clearcellrenalcellcarcinoma,ccR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及其在患者预后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8例ccRCC患者的血清,同时以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对象血清IL-22的表达水平。生存分析探讨IL-22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情况的关系。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ccRCC患者血清中的IL-2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对ccRCC患者随访5~63个月,平均(45±12.4)个月,IL-22高水平组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水平组。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清IL-22表达水平、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TNM分期是影响ccRC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cRCC患者血清IL-22表达水平偏高,且IL-22高水平表达患者预后较差。血清IL-22表达水平在ccRCC患者的预后判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IL-22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联合计算机体层摄影尿路造影(CTU)在小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保留单位手术(NS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法选取5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小肾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后腹腔镜NSS手术,试验组患者术前行CTA联合CTU检查,对照组患者术前行单纯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CTA显示的各种血管异常与术中所见-致.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NSS中应用CTA联合CTU能够缩短小肾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CTA CTU 腹腔镜 小肾癌 保留肾单位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乏脂肪型错构瘤患者的CT灌注参数与肾功能生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乏脂肪型错构瘤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3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肾功能相关生化检测指标(BUN、Scr、TG、TC、HDL-C、LDL-C)的检测与CT灌注参数(BV、BF、PS、MTT)检测,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BUN、Scr、TG、TC和HDL-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DL-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质的BV、BF、P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T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乏脂肪型错构瘤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BV、PS、BUN与TC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乏脂肪型错构瘤患者的BV、BF、PS与BUN、TC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而MTT与BUN、TC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乏脂肪型错构瘤患者存在明显的肾功能与血脂等生化指标异常,同时CT灌注参数也处于异常情况,可参与到乏脂肪型错构瘤的形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乏脂肪型肾错构瘤 肾功能 血脂 CT灌注参数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研究养阴抗毒胶囊对放射性损伤大鼠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对照组(A)、放射对照组(B)、放射+养阴抗毒组(C)和放射+桂附地黄组(D),以6GyX射线照射大鼠造成重度造血型放射损伤模型,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组织热休克蛋白70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情况.结果:HSPT0在放射对照组(B)、放射+养阴抗毒组(C)和放射+桂附地黄组(D)均有高表达,以B组最为明显,D组其次,C组最弱.而GR在C组表达最明显,其次在D组.结论:养阴抗毒胶囊能显著降低放射损伤大鼠组织中HSP70的表达,而桂附地黄丸的此作用相对较弱,养阴抗毒胶囊能明显提高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

  • 标签: 放射线 养阴抗毒胶囊 HSP70 GR 中医辨证论治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黑逍遥散联合四味对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所致类更年期症状患者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乳腺癌伴类更年期症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及口服维生素B1、B6、谷维素,观察组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及黑逍遥散及四味加减。持续治疗4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和治疗4个月时的性激素水平(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垂体泌乳素、黄体生成素)、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和CA125)水平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各观察时点的性激素水平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体健康±8.96vs45.69±11.24)、功能评分(55.25±11.78vs36.85±10.29)、症状及经济状态评分(40.14±17.58vs65.87±12.96)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逍遥散联合四味可有效改善经他莫昔芬治疗后伴有类更年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性激素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并无影响。

  • 标签: 乳腺癌 类更年期 他莫昔芬 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