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作者: 石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21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醇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仅接受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与卡前列素氨丁醇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产后出血量、出血控制时间以及各项预后指标。结果:采用了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与卡前列素氨丁醇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产后出血量、出血控制时间均是明显更低于单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较于仅接受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对照组而言,采用了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与卡前列素氨丁醇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切除患者以及出现产褥病的患者例数更少,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月经的复潮时间也更少,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醇治疗的止血效果显著,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出血情况,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病率,有着优秀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剖宫产;产后出血;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 简介:乳腺癌一般按照其基因表型分类,但现在越来越趋向于按照免疫组化(ICH)染色结果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在一些回顾性研究中其益处凸显,特别体现在对ER(-)、PR(-)、HER-2(-)、CK5/6(+)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标志物不同排列组合的预后研究中。MarcTischkowitz等在2007年7月24日出版的BioMedCentral上介绍了使用免疫组化标志物改进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新方法。本文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化标志物 乳腺癌患者 预后评估 免疫组织化学 阴性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炭和亚甲蓝分别联合核素示踪在腔镜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诊断为乳腺癌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其中采用纳米炭联合核素示踪前哨淋巴结组(简称纳米炭组)40例,采用亚甲蓝联合核素示踪前哨淋巴结组(简称亚甲蓝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前哨淋巴结检出率、阳性率及各种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数目用xˉ±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纳米炭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100%(40/40),亚甲蓝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7.5%(39/40);两组平均检出前哨淋巴结数量分别为纳米炭组(3.4±1.5)枚和亚甲蓝组(3.2±1.5)枚;前哨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纳米炭组32.5%(13/40)和亚甲蓝组25.6%(10/39,本组有1例未检测出SLN)。两组上述各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LN阳性率:χ2=0.450,P=0.502;平均SLN检出数:t=0.984,P=0.326)。纳米炭组非前哨淋巴结检出116枚,平均为(3.2±1.1)枚(2~5枚),其中黑染57枚,染色率49.1%,亚甲蓝组非前哨淋巴结检出97枚,平均(2.8±1.1)枚(1~5枚),蓝染26枚,染色率26.8%,两组非前哨淋巴结平均每例检出数目及染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2,P=0.009和χ2=11.079,P=0.001)。术后腋下积液发生情况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结论纳米炭和亚甲蓝分别联合核素示踪在腔镜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临床应用中均能到达良好的示踪效果,检出率高,手术创伤小,术后瘢痕小、并发症少,纳米炭有助于检出更多的非前哨淋巴结,可能更适合作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示踪剂。

  • 标签: 乳腺肿瘤 腔镜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放射性同位素
  • 简介:<正>本文于年发表在2011的《NatureMedicine》杂志上。使用甲基化DNA免疫沉淀(MeDiP)与realtime定量PCR相结合可以得到胎儿染色体剂量的评价,这可以通过对胎儿特异的特异性甲基化区域(DMR)的分析无创地进行。通过测定存在于母体外周血的对胎儿特异的DMR样本甲基化比例完成了21-体无创的产前诊断。这种对胎儿特异的甲基化比例的应用对14个21-体与26个正常案例给出了正确的诊断。

  • 标签: 甲基化 产前诊断 胎儿 无创 三体 相结合
  • 作者: 杨世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20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6期
  • 机构: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中心卫生院,重庆巴南401344
  • 简介:目的:探究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醇注射液对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刨宫产的160位产妇,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预防效果。结果:从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出血率等情况的对比分析来看,观察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醇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能够降低剖宫产产后的出血量和出血率,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应该进行广泛的研究与推广。

  • 标签: 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用药;剖宫产产后出血;预防效果
  • 简介:第31届圣·安东尼奥国际乳腺癌研讨会于2008年12月10日至12月14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市举行。这是关于乳腺癌专题的一次国际性盛会。目前,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已经成为国际上乳腺癌研究的新热点。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符合NCCN指南绝经标准和正常月经状态的两组乳腺癌患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3项性激素的水平,为判断60岁以下、未接受卵巢去势但已停经的妇女是否达到绝经状态提供依据,以便合理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方法前瞻性研究本院用西门子吖啶酯化学发光检测的204例年龄≥60岁或双侧卵巢切除后的患者(绝经组),以及128例处于正常月经状态患者(未绝经组)的性激素检测结果。采用核密度图描述3种激素在绝经和未绝经患者的分布特点,用百分位数表分别描述这两组患者的3项性激素数据。两组间3项性激素水平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绝经组中,E2最高值为53.63pg/ml,FSH和IM的最低值分别为9.68mU/rnl和1.18mU/ml。核密度图显示3项性激素水平都呈偏态分布,它们在绝经和未绝经患者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绝经和未绝经患者3项性激素的分布都有重叠,尤以LH为著。结论LH不宜用于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绝经状态。对符合2011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绝经标准专家共识的患者,当西门子吖啶酯化学发光检测E2〈50pg/ml、FSH〉10mU/ml时,可初步判定其为绝经状态,并可考虑应用AIs,但应追踪性激素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误判的患者。

  • 标签: 乳腺肿瘤 性腺甾类激素 绝经期
  • 简介:Hugh等于2009年2月在《JClinOncol》上发表了题名为“BreastCancerSubtypesandResponsetoDocetaxelinNode—PositiveBreastCancer:UseofanImmunohistochemicalDefinitionintheBCIRG001Trial”的论著。现将这篇论著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国际乳腺癌研究组(BreastCancerInternationalResearchGroup,BCIRG)001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性的Ⅲ期试验,

  • 标签: Ⅲ期试验 乳腺癌 多西紫杉醇 淋巴结阳性 免疫组化 分类法
  • 简介: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考察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2015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从各省(区、市)推荐县医院中确定了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一阶段500家县医院,并请各地按照《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国卫医发[2014]48号)的要求,认真组织做好第一阶段全面提升县医院综合能力相关工作。人民卫生出版社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开展各项工作。

  • 标签: 综合能力 县级医院 公共服务 医疗体系 出版 医生
  • 简介:目的观察孕烯酮配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月经来潮第2天开始服孕烯酮,2次/周,2.5mg/次,米非司酮1次/d,12.5mg/次,连服12周为1个疗程;同时加服保肝药;观察用药前后症状及体征,测定用药前后生殖激素水平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64例月经得到控制,阴道无不规则性流血。缓解36例,占56.25%,改善23例,占35.94%;总有效率92.19%;用药前后生殖激素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6例(9.38%)出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4例(6.25%)体重增加1.5~3.0kg。结论孕烯酮配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孕三烯酮 米非司酮
  • 简介:目的:分析文拉辛缓释剂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口服文拉辛缓释剂单一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分别在治疗后第2、4、6、8周末,由对患者不知情的主治医生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3)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①文拉辛缓释剂单一治疗组治疗后第4、6、8周末的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减分率与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文拉辛缓释剂单一治疗组治疗后第2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比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多发生在治疗初期。结论: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剂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改用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治疗和改用文拉辛缓释剂治疗效果相当,治疗副反应较轻。文拉辛缓释剂和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可以作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剂治疗无效的抑郁症的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文拉辛缓释剂较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起效更快。

  • 标签: 抑郁症 文拉法辛缓释剂 抗抑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