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扩张性心肌病并心衰治疗过程中临床价值。方法在自2011年8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中,抽取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40)患者予以治疗期间,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40)患者施以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常加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辅以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认知程度,树立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推荐临床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扩张型心肌炎并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纳入6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下进行健康教育管理,观察组患者则在优质护理下进行健康教育管理,对比两组孕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血糖控制率以及妊娠和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为94.12%,血糖控制率为88.24%,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为70.59%,血糖控制率为61.77%,观察组整体效果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具有明显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 健康教育管理
  • 简介:目的探究强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合并乳腺癌患者围术期血压影响。方法随机纳入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80例血压合并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4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强化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指导。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在开展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血压情况(舒张压和收缩压)基本无差异(P〉0.05),在开展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完成后,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白细胞下降、胸痛、水肿等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出现不良反应有11例,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χ~2=5.5411;P〈0.05);此外,观察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比较得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乳腺癌患者采取强化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压状况,并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较好控制,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整体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强化健康教育 高血压合并乳腺癌 围术期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影响。方法:选择83例社区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8例,接受冠心病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冠心病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西雅图心绞痛问卷调查(SAQ)评分、治疗依从性及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干预后健康教育SAQ各项评分和总分[(54.3±7.2)分比(65.4±7.5)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治疗依从性也显著升高(优良率,52.6%比77.8%),P〈0.05。随访6个月,健康教育MACE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8.9%比26.3%),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社区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冠心病 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服药依从性
  • 简介: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干预效果。方法以某高校社区高血压为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教育。结果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晓率、服药依从率及血压控制率均明显提高。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知晓率,减低患者血压水平,应在社区广泛开展。

  • 标签: 高校 社区 高血压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急诊收治216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监测、健康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体化延续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可改善患者血压,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掌握高血压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促进了高血压防治,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延续护理 急诊高血压 健康教育
  • 简介:患者男,79岁,因"左侧肢体无力2.5h"于2017年8月1日17时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二病区。8月1日14时06分,患者因左侧肢体无力30min呼叫郑州市紧急救援中心,14时26分移动卒中单元(mobilestrokeunit,MSU,北京建优成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救护人员接到郑州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调度科呼叫电话,14时30分出车。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移动卒中单元
  • 简介:每月约有10,000名美国人接受心脏除颤器(ICD)植入治疗,以帮助建立健康心脏节律并预防心源性猝死。但美国心脏协会提出,装置心脏除颤器患者,同时应植入与之相适应心理支持。

  • 标签: 心理 使用者 ICD 心脏除颤器 教育 美国心脏协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使用胰岛素笔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使用胰岛素笔治疗8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率、胰岛素笔正确使用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使用胰岛素笔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明显提高患者对胰岛素认识水平,改善临床临床胰岛素治疗依从性,提高了血糖控制率,进而提高了临床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胰岛素 个体化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应用固定矫治技术配合前牙平导打开咬合.方法:将20例安氏Ⅱ类Ⅲ°深覆頜患者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配合前牙平导打开咬合,结果采用该方法矫治深覆頜患者经1~3年随访正常颌达到90%.结论:每次复诊调整摇椅型唇弓,调整前牙平导对打开咬合至关重要.使用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矫治疗效,缩短矫治时间.

  • 标签: 固定矫治技术 前牙平导 打开咬颌
  • 简介:目的评价高血压管理适宜技术应用效果,探讨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推广模式。方法按照经济、文化、卫生等基本情况从海安县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6个镇,每个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4~5个行政村,并按照诊断标准开展高血压病人筛查。按照病人入选标准,规范化管理组共入选2000名高血压病人,对照组入选1000名;规范化管理组按照方案要求开展2年分层分级管理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照当地常规处理。用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和评价管理效果。结果2年后除失访和退出研究患者,规范管理组完成管理1945人(失访率2.75%),对照组967人(失访率3.30%)。规范管理组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率、非药物治疗率及两者均有的比率显著提高(由管理前20.02%、5.01%和3.65%分别提高到管理后85.04%、68.59%和60.23%),且与对照组比较也显著提高。规范化管理组病人血压控制率由管理前4.10%提高到管理后61.03%,有显著差异;对照组病人血压控制率由原来4.13%提高到31.02%,控制率虽有显著提高,但仅为规范化管理组50%左右。规范化管理组高血压病人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改善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率管理前后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变化不大,管理组与对照组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适宜技术应用效果明显,尤其在改善患者危险因素上效果显著。

  • 标签: 高血压 规范化管理 效果评价 应用
  • 简介:血管斑块(尤其是颈动脉斑块)性质(稳定/易损)决定了患者发生卒中风险高低,这一观点已成为广泛性共识。仅以管腔狭窄率判断患者病情凶险程度存在明显局限性,漏诊(高危误判为低危)和误诊(低危误判为高危)率较高。直接分析斑块成分、评估斑块易损性可使临床医师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临床上可针对血管斑块(尤其是颈动脉血管斑块)进行诊断影像学方法很多,如血管超声、CTA、MRA等,各有优势及不足,临床应用目的亦不同。

  • 标签: 临床应用 易损斑块 诊断技术 征文活动 颈动脉斑块 血管斑块
  • 简介:3D打印技术被制造业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在21世纪已经在许多领域都展现了巨大价值和潜力,在医学领域如骨科、口腔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等都得到了广泛应用.3D打印开展应用也为血管疾病诊治提供了方法,本文综述介绍3D打印技术在血管疾病诊治中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打印技术 疾病诊治 血管疾病 应用 医学领域 整形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及3DCT在脊柱外伤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脊柱骨折患者MPR、SSD、MIP及VRT图像,分析各种成像方法在诊断中价值。结果MPR及3DCT可发现及多方位观察骨病变。结论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综合应用是诊断脊柱骨折有效方法。

  • 标签: 骨病变 螺旋CT 重建
  • 简介:大多时候,期刊将注意力集中在已适用于治疗心脏病患者治疗方法上。这篇文章却不一样。主编选了5个有关心血管健康创新型科技,他预测我们会在接下来几年里经常听到这些科技。诊断、治疗心脏病创新设备和手术即将来临。1.谷歌眼镜众所周知可佩戴计算技术——谷歌眼镜,是一款头戴式眼镜。这款复杂微型计算机可以拍照,录制视频,无线传输数据。医生可以在进行医疗手术时,使用无手操作装置,录制和传输图片,不需要操作照相机,也不会弄脏无菌外科手术环境。

  • 标签: 谷歌 心血管健康 创新设备 操作装置 头戴式 医疗手术
  • 简介: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检测、评价和治疗专题组第三次报告(AdultTreatmentPanelⅢ,ATPⅢ)制定了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ECP)胭固醇检测和处理临床指南。ATPⅢ在保持对冠心病患者强化治疗关注同时,其主要特点

  • 标签: 高胆固醇血症 成人 治疗 预防 实验室检测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索超声断层显像技术(TUI)应用于胎儿心脏产前检查能否合格显示标准切面,取得与传统二维超声(2D)相同效果,了解该技术临床应用中优势,总结实践中得出操作经验。方法由一名超声医师检查217例中孕期正常胎儿心脏,并分别存储二维超声和三维容积超声采集相关图像信息;再由另外两名超声医师将同一胎儿心脏9个二维标准切面图像与TUI重建心脏各标准切面图像进行质量评分。结果217例正常胎儿心脏有211例获得满意容积数据。TUI重建图像与二维超声显像一致性比较,在4VC、5VC、LVOT、RVOT和SAV切面,一致性极好,在LAV—AOA、IJAV—DA、SVC+IVC和SVV切面,一致性极好;在大动脉短轴切面TUI与2D合格显示率分别为80.1%和9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8个切面TUI合格显示率高于2D,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断层显像技术(TUI)应用于中孕期胎儿心脏检查能简便快捷地获得与传统二维超声同样效果标准切面的图像,降低了心脏筛查难度,提高了筛查效率,有助于胎儿心脏检查推广应用。对于大动脉短轴切面,TuI合格显示率明显高于传统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个切面的显示在筛查流出道膜部室缺、右室流出道狭窄和主动脉瓣畸形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断层成像 TUI 胎儿心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技术。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56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采用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治疗,每组28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随访2年、4年患者生存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清扫数目、肿瘤大小等肿瘤根治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术中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快,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感染发生率低,其临床治疗效果与传统对照组手术效果基本相似,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可以作为临床标准手术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结直肠癌 根治术
  • 简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第一大原因。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高血压诊疗与防治相关研究成果众多。国际上,ESH修订版和JNC8即将公布。在国内,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2009年已经发布。这些研究成果及指南,影响着高血压防治理念与实践,对高血压防治有着重大意义和指导作用。尽管,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理念与水平,在大中城市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我国人口众多,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分布在农村和基层社区。高血压人群整体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在过去10多年并未明显提高,还处于很低水平,高血压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 标签: 高血压防治 相关疾病 培训项目 继续教育 防治指南 会议
  • 简介:3D打印技术,又称添加制造、增材制造或增量制造技术,是一种计算机快速成形技术。它以数字化模型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电脑辅助技术完成一系列数字切片,并将这些切片信息传送到3D打印机上,后者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形,即将连续薄型层面进行堆叠,直至一个固态物体成型[1]。其工作原理与普通打印机基本相同,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层层叠加,最终将计算机上图像变为实物。

  • 标签: 脑血管病 3D打印技术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