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自然》(Nature)在2012年8月31日发表了一项有关衰老机制文章,指出血液中存在一种细胞因子,能够促进大脑衰老[Nature,2011,477(7362):90-4]。

  • 标签: 大脑衰老 衰老机制 《自然》 细胞因子
  • 简介:德国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发现一个可以减缓衰老和心脏病发作后心肌细胞死亡特殊基因。他们确定在老年老鼠中更低活性和心脏病发作后积极性减弱基因名称为PNUTS。通过提高PNUTS基因活性,研究队伍减缓小鼠衰老心肌,也降低了心脏病发作后心脏肌肉受损。该研究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 标签: 心肌细胞死亡 特殊基因 减缓衰老 损伤 《自然》杂志 发作后
  • 简介: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重要疾病。虽然心脏急性事件治疗方法飞速发展。但心脏康复是治疗稳定期心血管疾病以及预防其再发重要方法,在西方国家已经开展了多年,并且其疗效已经得到了公认。心脏康复是一个缓慢、系统、长期康复过程,仅在大、中型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显然是远远不够.而且长期住院康复方法在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下并不可行。因此,大力建设和发展社区心脏康复体系,以满足多层次心血管疾病人群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康复 老年 城市社区
  • 简介:目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262例患者,其中102例为男性,160例为女性。年龄为219~83岁,平均年龄为(46.9±8.2)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为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56例为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具有其特殊、差异化临床特征,应当对其临床特征加以认识及把握,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合适治法,以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位
  • 简介:目的调查北京大兴某农村地区老年高血压发生特点及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方法纳入北京大兴区长子营地区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2223例,作为高血压组;纳入同期60岁以上非高血压人群813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高血压知晓情况、治疗及控制情况;同时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等数据.结果在高血压组中高血压Ⅰ-Ⅱ级占90.15%,高血压Ⅲ级占9.85%;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占30.78%;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76.97%、55.55%和23.57%.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血糖、血脂、尿酸、体重指数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较高(P<0.05).结论当地农村老年高血压以轻中度为主,该群体对高血压知晓率较高,但治疗和控制率相对较低;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代谢紊乱,造成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农村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 简介:国际颈动脉支架研究(internationalcarotidstentingstudy,ICSS)是在欧洲组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旨在对比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与颈动脉支架置人术(carotidstenting,CAS)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对亚组分析后显示,CAS与CEA比较,术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CAS后有更多新发脑缺血灶。针对治疗后DWI所发现新发缺血灶,对两组数目、单个体积及总体积和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纳入CAS组124例和CEA组107例),结果显示,CAS组患者较CEA组术后出现更多缺血灶(50%比17%),术后出现脑缺血灶总体风险CAS相对CEARR值为8.8(95%CI:4.4-17.5,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基线血压偏低、合并糖尿病、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左侧颈动脉狭窄及CAS术中使用滤网式保护装置,术后出现脑缺血灶风险更高。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 后脑缺血 亚组分
  • 简介: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社区教育效果。方法回顾慢性疾病高血压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高血压知识问卷调查,将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针对型健康教育,给予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3个月后,进行相同内容问卷调查,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教育血压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在社区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高血压知识掌握水平均有所提高,实验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4%,实验组降压总有效率为60%,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教育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在社区中进行高血压教育工作,能够有效控制该疾病,因此,值得加大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宣传力度。

  • 标签: 高血压 健康教育 社区 慢性病防治 探讨
  • 简介:每月约有10,000名美国人接受心脏除颤器(ICD)植入治疗,以帮助建立健康心脏节律并预防心源性猝死。但美国心脏协会提出,装置心脏除颤器患者,同时应植入与之相适应心理支持。

  • 标签: 心理 使用者 ICD 心脏除颤器 教育 美国心脏协会
  • 简介:目的探讨E-Flow血流显像技术对胎儿冠状动脉瘘诊断价值。方法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中除使用常规彩色多普勒外加用了E—Flow血流显像技术,产前诊断冠状动脉瘘5例。使用Alokaod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0MHz。对二维超声(2D)发现胎儿一侧心房、心室异常增大或冠状动脉增粗患者,进一步探查冠状动脉。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获取心腔内异常血流,再以连续多普勒(CW)获取舒张期为主高速血流频谱.初步证实该异常血流来自于冠状动脉。此时启动E-Flow显像模式追溯该异常血流。结果5例胎儿冠状动脉瘘均出生后经超声证实。其中2例为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为左冠状动脉右心房瘘,1例为右冠状动脉右心房瘘,1例为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E-Flow显像技术能够敏感地捕捉冠状动脉瘘血流,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瘘起源、瘘管走行以及瘘口位置、大小,其血流显像优于传统彩色多普勒。结论应用E-Flow显像技术可以在产前更加准确、快速地诊断胎儿冠状动脉瘘。推荐E—Flow血流显像技术成为胎儿冠状动脉瘘诊断工具之一。

  • 标签: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胎儿超声心动图 E-Flow血流显像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STI)对乳腺癌化疗前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评价。方法应用STI检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左室短轴切面,乳头肌水平前间壁、后壁应变曲线,分析并计算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对照组乳头肌水平切面前间壁平均心肌运动速率(MV)、环向应变率(CSR)、径向应变率(RSR)、角速度(AV)、角位移(AE)分别为(2.745±0.330)cm/s、(1.265±0.330)s-1、(1.462±0.460)s-1、(51.224±0.420)°/s和(2.598±0.330)°,化疗组分别为(1.282±0.300)cm/s、(0.271±0.290)S-I、(0.319±0.280)s-1、(25.812±0.290)o/s和(O.339±0.270)°;对照组乳头肌水平切面后壁平均MV、CSR、RSR、AV、AE分别为(2.504±O.240)cm/s、(1.149±0.360)s-1、(1.234±0.210)s-1、(25.998±0.310)°/s和(0.976±0.340)-1,化疗组分别为(1.133±0.280)cm/s、(0.359±0.300)s-1、(0.179±0.220)s-1、(10.915±0.210)。/s和(0.212±0.270)。。与对照组比较,化疗组乳头肌水平切面前间壁、后壁MV、CSR、RSR、AV、AE均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Dd)、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分别为(65.12±1.45)%、(41.53±2.45)mm、(7.71±0.42)mm和(7.61±0.32)mm,化疗组分别为(63.87±1.03)%、(40.56±2.16)mm、(8.44±0.67)mm和(8.29±0.61)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早期、准确地评价乳腺癌化疗前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为临床早期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信息。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斑点追踪成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 简介:文先生:您好。不幸是,没有一种药物对任何情况引起副作用是零风险。但是有很多药物风险是小而短暂,以及非药物治疗可以帮助一些病人。正如你所知,不宁腿综合征(RLS)可致不舒服感觉,突然自发腿部移动,通常在睡眠时候或在白天休息时候。不宁腿综合征更可能发生在铁缺乏症、糖尿病以及其他一些情况。

  • 标签: 不宁腿综合征 非药物治疗 铁缺乏症 副作用 糖尿病 风险
  • 简介:目的:探讨左回旋支动脉阻塞相关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对连续收治86例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相关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两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3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54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与NSTEMI组比较,STEMI组血清肌酐水平[(80±23)/μmmol/L比(100±30)μmmol/L],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7%比18.8%,P〈0.05)、有创呼吸机使用(1.9%比15.6%)、缺血性二尖瓣返流(13.0%比40.6%)、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0比9.4%),左冠状动脉优势型比例(7.4%比28.1%,P〈0.05)显著升高,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46±4)mm比(48±5)mm]显著扩大(P〈0.05或〈0.01)。STEMI组三支血管病变显著低于NSTEMI组(46.9%比72.2%,P〈0.05),两组住院死亡率无显著差异(3.1%比0%,P〉0.05)。结论:左回旋支动脉阻塞相关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功能差,这可能与左冠状动脉优势型较多有关。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解决腹部脂肪要依靠增强肌肉力量来进行对抗,要解决啤酒肚问题另一个原因是,在腹部深处脂肪不仅与心脏疾病和糖尿病发生有关,也同骨骼健康有关系。哈佛医学院副教授米瑞姆·布莱德拉博士说:“腹部脂肪、内脏器官周围脂肪较多男性,其骨强度下降。”

  • 标签: 腹部脂肪 骨骼 哈佛医学院 肌肉力量 心脏疾病 内脏器官
  • 简介:心房颤动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目前仍是房颤治疗主要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心室率、复律、非抗心律失常、抗凝药物几大类,本文拟综述近年来房颤在临床上药物治疗现状。

  • 标签: 房颤 药物治疗 抗凝
  • 简介:我们通常依赖医生和其他医疗保健商来对我们疾病做出诊断和治疗,但在你医疗保健事务中最重要的人是你自己。哈佛医学院副教授朱莉·希尔瓦博士说:“在医疗保健事务中发挥主动性会使你更健壮,我们不能完全掌控自己身体健康,但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情况干预产生积极效应。”从一些小变化开始,你会很快从中受益,以下是促使你积极保健5条建议。

  • 标签: 身体健康 医疗保健 哈佛医学院 副教授
  • 简介:听说地中海饮食被证实对心脏十分好,真的是这样吗?追溯到60年前研究已经得出饮食影响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其他由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疾病)所致情况比率。这些研究显示地中海饮食——富含橄榄油、水果、蔬菜、坚果和鱼类,低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以及适量芝士和红酒——血管性疾病发生率较低。

  • 标签: 地中海饮食 心脏病发作 血管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血 橄榄油
  • 简介:目的观察临床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产后出血影响。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12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在给予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护理后血压、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干预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产妇护理后血压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下降至正常范围内,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率,同时使产妇血压平稳降至正常水平,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妊高症 产后出血 影响
  • 简介:我国西部新疆、西藏边境多为高原地区,高原部队训练、边境巡逻、驻守部队换防等涉及的人群都很多,对急性高原病防治尤为重要。国内近年来出现轻便折叠加压舱(袋)是救治急性高原病新装置,通过向舱内充压新鲜空气,有效提高患者周围小环境氧分压,

  • 标签: 急性高原病 呼吸器 应用 预防 研制 部队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吸烟与男性早发冠心病(PCAD)关系。方法纳入2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PCAD患者,其中男性组158例和女性组112例,对两组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异常等)进行分析。结果PCAD患者男性组和女性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组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PCAD家族史无差异,但男性HDL-C(mg/d1)显著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PCAD与吸烟呈正相关(OR=153.82,P〈0.01),与HDL-C呈负相关(OR=0.95,P〈0.01)。结论男性PCAD发病年龄早于女性,且与男性吸烟和低HDL-C密切相关。

  • 标签: 早发冠心病 危险因素 吸烟
  • 简介:自然生成糖类不像你所听说那样对身体有害,但有些情况下你要避免食用。

  • 标签: 果糖 食物 医学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