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率及个数与胃癌病人预后以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加D2或D3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个数、部位与预后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根治术后(D2、D3)5年生存率为29.6%(50例).阳性淋巴结率在l%~20%的5年生存率为70.6%,20%以上5年生存率为12.0%,阳性淋巴结个数为1~5者5年生存率为46.6%(33例),大于5个为17.4%(17例)(P<0.005).5年生存率随着阳性淋巴结率及个数增多而呈下降趋势.随着肿瘤浸润加深,淋巴结转移率及个数增高(P<0.005).结论:胃癌阳性淋巴结率及个数与胃癌病人预后有相关性,胃癌阳性淋巴结率、个数可作为简单、有效的预后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癌周淋巴结转移 预后
  • 简介:解联蛋白-金属蛋白酶28(ADAM28)是ADAM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具有细胞黏附和蛋白水解酶的多种功能,参与体内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研究表明,ADAM28在人类多种肿瘤表达增加,且其异常高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密切关系,其机制可能与裂解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促进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复合物(P-selectin/PSGL-1)介导的细胞黏附等相关.本文就ADAM28表达及其介导的肿瘤转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促进对ADAM28生物学特性及其靶点底物的更深入的研究.ADAM28可能成为潜在的肿瘤治疗标靶.

  • 标签: 肿瘤 ADAM28 肿瘤转移 肿瘤预后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 简介:【摘 要】脊髓转移瘤( ISCM)是一种转移性疾病,肿瘤晚期患者的癌灶向脊髓处转移,神经根与脊髓被压迫之后,会使躯体形成疼痛感,感觉系统也逐渐变得麻木,这种疾病的危险度比较高,患者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机体瘫痪的现象,正常生活状态也难以维持。肿瘤发病率提升,临床医学治疗与研究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新技术,诊断脊髓转移瘤时可运用放射医学影像技术,现围绕这种转移性疾病,探讨治疗与诊断方法。

  • 标签: 脊髓转移瘤 放射医学影像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放疗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26例脑转移瘤放疗患者,共计30个病灶。患者放疗前、放疗后3、6月行MRI增强扫描检查并测量30个病灶放疗前后不同时期的ADC、FA值。结果放疗后不同时期病灶的ADC值、FA值均呈逐渐上升趋势。放疗后3、6月分别与放疗前比较ADC值、FA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后颅脑转移瘤ADC值、FA值逐渐上升反映放疗的早期疗效较好,表明MRI连续扫描对评价脑转移瘤放疗后早期疗效及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颅脑转移性肿瘤 MRI增强扫描 疗效评价
  • 简介: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合理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对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与CA12-5水平、肿瘤体积、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及附件受累情况和雌激素受体表达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2-5水平、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和附件受累情况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较高水平的CA12-5、肿瘤直径〉2cm、中低分化内膜样癌、深肌层浸润和附件浸润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转移瘤的放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并且对相应的护理方法进行阐述。方法将本院在2015年-2017年间所收治的72例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其采取放射疗法之后,对其施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并且依据各个患者治疗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采取对应的护理方法。结果本次研究的72例脑转移瘤患者的放射治疗结果显示,72例患者中没有发生严重的放疗反应,并发症现象也不存在。经过放疗之后,有79.2%的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有97.2%的患者神经系统得到有效舒缓。结论针对脑转移瘤患者实行放射治疗方法之后,再配合相应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生存期也可以有效延长。

  • 标签: 脑转移瘤 放射治疗 临床观察 护理办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脑转移患者康复及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肺癌脑转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2组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康复治疗情况和生存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并发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预防和减少护理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存率。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肺癌脑转移,康复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ECa)的各种临床病理改变对淋巴结转移(LNM)的影响及LNM的途径和范围,找出LNM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742例胸段ECa根治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各主要临床病理改变与LNM的关系及LNM的规律和特点.结果:742例胸段ECa中有LNM者300例,LNM率为40.4%,胸上段ECa、胸中段ECa及胸下段ECa的LNM率分别为25.6%、40.5%及67.6%.胸下段ECa与胸中段ECa、胸上段ECa浸润至粘膜层及粘膜下层与侵及肌层纤维膜层、肿瘤长径≤7cm与>7cm、分化程度差与高中分化程度之间的LNM率比较,以上四种因素中前后二者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胸段ECaLNM可见跳跃式转移和双向转移.胸上段ECa向上转移多见,胸中段ECa上下转移均多见,胸下段ECa向下转移多见.结论:胸段ECa部位越靠下、浸润深度越深、肿瘤长度越长、分化程度越差,其LNM率越高.胸段ECa可见跳跃式和和双向转移.胸上段ECa主要向上转移,胸中断ECa呈现双向转移,胸下段ECa主要向下移.

  • 标签: 胸段食管癌 淋巴转移 临床病理学 ECA LNM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肉瘤肺转移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生存分析与探讨。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从我院所收治的骨肉瘤肺转移患者中选取90例参与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三组,分别为外科手术治疗组、伽玛刀治疗组以及单纯性全身化疗组,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期,对生存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最终,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组与伽玛刀治疗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全身化疗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者出现骨肉瘤肺转移症状后,应当优先选择外壳手术治疗法或伽玛刀治疗法,配合全身化疗可以取得显著疗效。

  • 标签: 骨肉瘤肺转移 外科手术 伽玛刀治疗 全身化疗
  • 简介: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肝脏,有报道临床确诊为结直肠癌时,已有20%~40%发生了肝转移[1]。一般认为结直肠癌较少转移到肝硬化的肝脏。我们统计本院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38例,发现肝硬化患者并不多,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与阴性者相比,前者肝转移率较低。

  • 标签: 结直肠癌 肝转移瘤 乙肝病毒感染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在转移性乳腺癌中的近期疗效。方法以我院9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化疗方案分成两组,每组45例,A组采取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B组采取表柔比星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结果A组临床缓解率55.6%,临床控制率88.9%,B组临床缓解率40%,临床控制率75.6%,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贫血、血小板减少、脱发和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程度明显轻于B组。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好于表柔比星联合多西紫杉醇,毒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卡培他滨 多西紫杉醇 表柔比星 转移性乳腺癌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姑息性放疗在肿瘤骨转移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1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60 例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局部姑息性放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片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 92%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仅为 80% ,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局部姑息性放疗在肿瘤骨转移疼痛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并且安全可靠,患者更乐意接受。

  • 标签: 局部姑息性 肿瘤骨转移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介入性超声对卵巢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之按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超声诊断,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予以介入性超声诊断。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灵敏性、特异度和准确率进行客观分析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的腹水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数据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灵敏性、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4.00%、93.33%和75.00%均高于对照组的40.00%、81.25%和57.50%,差异显著(P<0.05)。腹水的情况对卵巢癌腹膜转移的诊断影响较大,影响明显。结论使用介入性超声对卵巢癌腹膜转移具有高度诊断价值,能够较为清晰准确的把握病理进程,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辅助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介入性超声 卵巢癌 腹膜转移
  • 简介:摘要胃癌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特点大部分为进展期胃癌,不仅复发转移率高而且预后较差。胃癌腹腔转移患者的最主要临床表现为恶性肠梗阻,患者对该病症的认知并不全面,且现阶段各个医院的治疗水平也参差不齐,导致很多患者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除了承受巨大的身体痛苦之外,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精神压力。近些年来,随着临床上广泛应用生长抑素等药物,也使得胃癌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一定缓解,提高了其生存质量。

  • 标签: 胃癌 恶性肠梗阻 腹腔转移 生长抑素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192-01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放射治疗(放疗)的效果。方法对161例食管癌根治术后4—42个月发生局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80例行单纯放疗(单放组),另一组81例行放疗同步应用DFL(顺铂+5-氟脲嘧啶+亚叶酸钙)方案化疗(综合组)。放疗采用^60Coγ射线常规照射Dr50—70Gy,化疗与放疗同步,每3周为1个化疗周期,共化疗2—3个周期,放疗剂量同单放组,两组均随访满3年。结果单放组和综合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个月和16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28.2%和5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P〈0.001):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0.0%、16.3%、5.0%和60.5%、37.0%、2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放疗是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放疗结合化疗对患者有益处。

  • 标签: 食管肿瘤 复发 淋巴结转移 放射治疗 放一化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择于 2014年 2月至 2015年 3月于我院就医的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病患 82例,所有病患均通过血管造影检测,同时按照检测结果分为富血供组与乏血供组两个小组。各组病患为 41例,所以病患均采用介入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在介入治疗完成后则采取化疗手段,同时对比各组病患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计算介入治疗 6个月、 1年、 2年的生存率,并且展开组间对比。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效果对比方面,富血供组的长期生存率要远远高于乏血供组,以上组间对比显著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针对未经手术切除的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或切除原发病灶后出现肝转移瘤的病患,应当选择介入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治疗效果,延长病患生存期,存在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