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癌术后确实会出现复发和转移的情况,肝癌的复发和转移,影响了病人的疗效以及导致病人长期生存受到了影响,肝癌切除手术后临床复发转移的发现途径和治疗原则,基本上与肝癌相似,所以说术后要定期和长期地做随访。近些年来在中医方面,中医药对于肝癌的防治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有研究显示采用中医药治疗可以通过对细胞增殖进行抑制,诱导细胞死亡,抑制其迁徙等作用,防止肝癌的复发,能够有效地延长病人的生存期限。而且中医药防治肝癌复发转移有多途径以及多靶点等优势。本次研究首先分析了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原因,之后探讨了中医药防治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学者提供参考作用。

  • 标签: 中医药 肝癌术后复发转移 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性胸腔积液的病理特征。方法:选乳腺癌性转移性胸腔积液病理资料共9例,分析其病理特征。结果:乳腺癌转移性胸腔积液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乳腺癌转移性胸腔积液的分子分型通常为Luminl B型。

  • 标签: 乳腺癌 转移性胸腔积液 病理特征
  • 简介:结直肠癌肝转移以往都主张分期手术,特别是乙状结肠和直肠癌肝转移,不能通过一个切口解决两处的问题,创伤比较大.微创手术,主要是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比较好的解决.本文是另一种尝试,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通过腹腔镜经腹游离远端结肠和直肠近端,包括周围脂肪淋巴组织,然后再经肛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并取出标本(原发灶和转移灶).

  • 标签: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 肝转移灶 腹腔镜 同时性 结直肠癌肝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于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期间,选取我院皮肤科就诊的180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光动力疗组、CO2激光组以及液氮冷冻组三组,光动力疗组使用光动力疗法治疗,CO2激光组使用CO2激光治疗,液氮冷冻组使用液氮冷冻治疗。通过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HPV病毒的清除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测。对上述三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疣体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以及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均接受6个月的治疗之后,光动力疗组患者的病毒清除率高达86.67%,CO2激光组患者的病毒清除率则等于56.67%,液氮冷冻组患者的病毒清除率最低为53.33%。由此可见,CO2激光组以及液氮冷冻组。两组患者的病毒清除率明显低于光动力疗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CO2激光组以及液氮冷冻组两组患者的总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光动力疗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尖锐湿疣的过程中使用光动力疗法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更低的复发效,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尖锐湿疣的治疗上具有明显的安全性以及理想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尖锐湿疣 光动力疗法 CO2 激光 液氮冷冻 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14-02
  • 简介:目的探讨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及其护理。方法结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应用血流动力学监测生命体征的临床资料,阐述各种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进展。结果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包括无创伤性和有创伤性两大类,对于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在其监测下治疗及配合正确的护理,效果明显。结论目前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不断进步,各有特点,护士应掌握适应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准确配合,严密观察动态变化,尽可能避免发生或减少严重并发症。

  • 标签: 血流动力学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西药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研究是药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对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转化过程、药效学效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综述西药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包括药物代谢途径、代谢酶、药物动力学参数以及影响药物代谢和动力学的因素。通过深入了解西药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的相关知识,可以为药物研发、临床应用和药物治疗个体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西药药物,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途径,代谢酶,药物动力学参数,个体差异
  • 简介:背景: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存在骨转移(BMS)的风险。与安慰剂相比,唑来膦酸(ZA)可显著减少CRPC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骨相关事件发生率。目的:调查唑来膦酸(ZA)在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中对骨转移的预防作用。实验设计、设置、参与者:该研究为随机开放的跨国研究,入选患者至少具有以下一个特点:前列腺特异抗原≥20ng/ml、淋巴结阳性或Gleason评分8~10。干预措施:单独标准的前列腺癌治疗方案或与4mg唑来膦酸(ZA)合用,每3个月1次、≤4

  • 标签: 唑来膦酸 转移性前列腺癌 骨转移 高危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抗原 GLEASON
  • 简介:目的评价胃、结(直)肠癌肝转移瘤介入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管,治疗胃癌、结(直)肠癌肝转移21例、34例.化疗药物选择5-Fu、PDD、ADM或ADM与碘化油乳剂作栓塞治疗.结果(1)胃、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总有效率(CR+PR)为64%;(2)34例转移瘤碘化油沉积CT分为四型:均匀型占20%,非均匀型占39%,环型占9%,无碘油沉积型占32%;(3)转移瘤疗效最好者为单发、多血供病灶及均匀碘化油蓄积者;(4)64%病例治疗后出现肝外转移.结论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为胃、结(直)肠癌肝转移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 标签: 肝转移瘤 胃、结(直)肠癌 化疗栓塞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活检在胃癌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40例胃癌患者按肿瘤浸润深度分期,行术中注射亚甲蓝的方法检取SLN,对所摘取的SLN进行HE染色组织学及角蛋白(CK)20和癌胚抗原(CE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40例患者中检出SLN的有38例,共检出84枚SLN,有47枚SLN存在癌转移,其中6枚SLN为微转移。SLN预测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率、敏感度分别为:胃癌T1期100.0%(4/4)、100.0%(1/1);T2期92.9%(13/14)、90.0%(9/10);T3期73.3%(11/15)、71.4%(10/14);T4期均为40.0%(2/5)。结论SLN能较准确预测T1和T2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对T1和T2期的胃癌,应用注射亚甲蓝SLN活检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术中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可行的。

  • 标签: 胃癌 前哨淋巴结 微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本文报道1例乳腺癌淋巴系统特殊广泛转移的诊断与治疗.通过3次手术及术后的辅助治疗,病人无瘤存活8年.提示对不符合一般规律性的远处淋巴结转移应视为特殊转移,常规腹股沟部淋巴结体格检查和活检有利于早期诊断,如果不伴有其他远隔器官的转移,则预后良好.治疗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 标签: 乳腺癌 淋巴结 腹股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转移性肿瘤与多发性骨髓瘤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对我院一例特殊白血病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最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对于临床特征和骨髓形态学特征容易混淆的多发性骨髓瘤和骨髓转移性肿瘤的患者,要以骨髓形态为基础,综合免疫分型、骨髓病理、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再结合临床,综合进行诊断。

  • 标签: 骨髓转移性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病理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单发转移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的下一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20例颅内单发转移瘤患者,采用T1WI、T2WI平扫、增强扫描以及功能MRI,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瘤体的MRI表现。结果20例颅内转移瘤均为单发病例,幕上17例,幕下3例。MRI表现囊实性和实性,囊实性病变14例,实性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或短T1长T2信号,FLAIR序列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及囊壁呈不规则环形强化。囊性病变有5例,囊壁呈等信号,囊内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呈高信号,囊壁明显强化。单体素磁共振频谱(MRS)检查:未见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胆碱(Cho)峰明显升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病例病灶均以囊性为主,囊壁弥散稍受限,囊内弥散不受限,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囊壁呈等信号,囊内呈高信号。结论颅内单发转移瘤的MRI表现有其相对特征性,在结合病史及功能磁共振检查,可较大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良好的帮助。

  • 标签: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肝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乳腺癌肝转移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对105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超声特点及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转移灶最大径>3cm和≤3cm分为两组进行声像图比较.结果105例乳腺癌肝转移灶超声特点为实性结节或肿块,多数为低回声(91例,86.7%),≤3cm组的肝转移灶形态多规则(48例,88.9%),边界清晰(37例,68.5%),内部回声多分布均匀(40例,74.1%)>3cm组肝转移灶形态多不规则(36例,70.6%),边界不清晰(34例,66.7%),内部回声多分布不均匀(38例,74.6%),两组肝转移灶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均匀性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105例肝转移灶彩色多普勒可探及血流信号56例(53.3%),>3cm组肝转移灶可探及血流信号48例(94.1%).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1次穿刺确诊率为99.0%(104/105).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乳腺癌肝转移灶超声表现多为低回声结节或肿块,不同大小的转移灶声像图各有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操作安全、简便、快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乳腺癌肝转移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超声检查 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胃癌及胃癌肝转移患者时使用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胃癌及胃癌肝转移患者共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接受肝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接受介入治疗,将两组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97%,X2=6.331,P=0.012;观察组的2年生存率为6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03%,X2=6.271,P=0.013。结论在胃癌及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 胃癌肝转移 介入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经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及穿刺活检最后病理证实的2000例恶性肿瘤患者,对其SPE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其影像特点。结果20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经SPECT检查及病理证实有1125例发生骨转移。①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的阳性率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的阳性率为74.1%,乳腺癌阳性率69.1%,肺癌阳性率54.7%,鼻咽癌阳性率45.3%,消化道恶性肿瘤阳性率29.1%,其他肿瘤阳性率22.5%。②肿瘤转移部位依次以脊柱、肋骨、骨盆、颅骨、胸骨较为多见。③恶性肿瘤骨转移灶SPECT显像主要表现为放射性浓聚、缺损以及浓聚与缺损混合存在三种影像特点。④SPECT显示骨转移癌的阳性率为100%,诊断准确率为96.9%(多发病灶)和70.1%(单发病灶)。⑤恶性肿瘤骨转移率与病程有关。结论SPECT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早期诊断、疾病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恶性肿瘤骨转移瘤诊断价值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耳垂是耳部的重要组成结构,耳垂的完整性会对耳部的美观带来直接的影响。通过耳下区皮瓣转移技术可以有效的修复耳垂的缺陷,该技术在临床当中的应用十分的常见。借助耳下的菱形区域的皮瓣对耳垂进行修复,技术难度相对较低,治疗效果也比较好,通过修复手术,不仅可以达到耳垂重建的目的,还能够满足修饰性的要求 ,与现在整形外科所要求的美学理念相适应。本文将选结合临床案例来进行分析,结合案例来探究耳下区皮瓣转移在修复耳垂损伤方面的应用情况。

  • 标签: 耳垂缺损 耳下区皮瓣 耳垂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