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5-2014年襄阳市襄州区传统可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的时间序列特征,为制定襄州区免疫规划工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襄州区2005-2014年传统可免疫性疾病的疫情资料,对该地区传统可免疫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襄州区2005-2014年共发生传统可免疫性疾病14794例,死亡11例,年均发病率为151.7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13/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183.06/10万下降至2014年的119.58/10万;襄州区2005-2014年传统可免疫性疾病疾病谱未发生明显改变,发病率时间序列分布表明,襄州区2005-2014年乙肝、肺结核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麻疹发病率上下波动明显,百日咳、破伤风散在发生,白喉与脊髓灰质炎无病例报告。结论襄阳市襄州区2005-2014年乙肝与肺结核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麻疹发病率上下波动,存在潜在发生和暴发的可能,应高度关注。

  • 标签: 传统可免疫性疾病 流行趋势 时间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应用盆底超声检查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12月我院收治的725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盆底超声为2组受试者进行检查,比较静息状态下、最大Valsalva动作后超声结果的差异。结果研究组静息状态下、最大Valsalva动作后膀胱、膀胱颈、肛提肌裂孔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超声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利于实时掌控患者病情,并将机体盆腔结构充分显示出来,诊断价值高,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盆底超声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检查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临床病理。方法本次共选择30例口腔颌面部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的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分析病理特征。结果腮腺小叶间、小叶内及颌下腺有IgG4阳性的大量浆细胞浸润,>50/HPF,统计IgG4+IgG+细胞比值,在40%以上。淋巴结病变以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为表现,部分病例生发中心出现进行性转化。滤泡间区可见免疫母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部分淋巴结区域有纤维化发生。分析免疫组织结果,其显示IgG4阳性的大量浆细胞在生发中心及滤泡间区浸润,>50/HPF,细胞+IgG4+IgG比值在40%以上。结论口腔颌面部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属新认识病种,激素治疗效果理想,故需行病理检查,及时确诊,以有效治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 病理 分析
  • 简介:摘要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就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固定作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在实施椎间融合术的过程中给予充足的刚性内固定。本文对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作用性、局限性和目前的研究进展方向进行综合阐述。

  • 标签: 腰椎退行性疾病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以期获得神经免疫性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的神经免疫性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50例接受常规剂量内固醇治疗的神经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远高于参照组的54.0%,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中出现血糖升高及肝功能异常的分别有1例,且两例患者均接受过口服类固醇治疗但效果不佳,两例患者在停药后均恢复正常。参照组中有4例儿童患者发生肾上腺皮质萎缩,有5例患者出现关节疼痛难忍的现象,另有8例患者出现向心性肥胖,血压、血糖升高者各1例,此外还有2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较过往口服内固醇的治疗效果有明显提升,且显著降低了副作用的发生,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神经免疫性疾病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4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其中病毒感染患儿310例,细菌感染患儿330例,对所有观察对象均实施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研究对比病毒感染组及细菌感染组的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水平、CRP水平、血清PCT阳性率及CRP阳性率相比病毒感染组明显更高,P<0.05;经抗生素治疗3~5天后,细菌感染组患儿的血清PCT水平及CRP水平和病毒感染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可有效诊断感染性疾病,亦可对细菌性、病毒性感染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PCT CRP 儿科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案例教学法在风湿性疾病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入学的本科生一班、二班,分别66名、65名学生,一班给予传统教学法,二班给予案例教学法。课程结束后对一班、二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满意度进行评价,对两个班进行理论知识和病例分析考核分数进行比较。结果二班对提高兴趣、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表达能力、学习主动性、压力的满意度(86.2%、83.1%、84.6%、90.8%、76.9%)均高于一班(60.6%、56.1%、22.7%、57.6%、2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班理论知识和病例分析考核分数(70.6±9.7)、(65.4±7.2)分均低于二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疾病本科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效果好,学生满意度高。

  • 标签: 案例教学法 风湿性疾病 本科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规范化特殊染色技术对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病理诊断的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近两年收治的最终确诊为肺真菌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进行HE染色、传统手工PAS染色法、传统手工六胺银染色法和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将两种特殊方法进行规范化比较,分析观察镜下结果。将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与临床初诊进行比较。结果从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确诊率和真菌分型率上来看,临床初步诊断准确率最低,其次是HE染色法,再次是HE染色联合传统手工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最高的是HE染色联合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操作简单、流程规范、受人工环境影响小、耗时短、准确率高。结论HE染色联合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更加规范,对于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病理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规范化特殊染色技术 肺真菌 感染性疾病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老年胆囊良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09年8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胆囊良性疾病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创伤小、恢复快,对老年患者十分适用。

  • 标签: 腹腔镜 老年 胆囊良性疾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肌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治疗运动系统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运动系统性疾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80,采用肌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和研究组(n=80,采用肌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功能优良率相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治疗运动系统性疾病可显著改善关节疼痛,促进关节功能尽快恢复,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运动系统性疾病 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 肌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作为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来快速定量检测全血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常规C反应蛋白(CRP)12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和90例健康人的全血CRP含量。结果感染性疾病组CRP升高者占70.8%(85/120),健康组CRP升高者占3.3%(3/9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免疫荧光法快速定量检测全血中的C反应蛋白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性高,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治疗效果监控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C-反应蛋白 感染性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6例经由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和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肝脏结节性疾病的确诊率误诊率、漏诊率以及对良性结节的灵敏度。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多排螺旋CT检查对于患者的确诊率96.51%高于超声检查的81.40%,且扫描出77例良性结节,即灵敏度96.25%高于超声检查的81.2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借助多排螺旋CT扫描诊断的效果良好,既能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又可增强对结节的灵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排螺旋CT 脂肪肝 肝脏结节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型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疾病临床疗效差异,为提高安全可靠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治疗的160例慢性阻塞性疾病疾病患者进行分组,分别给予不同剂型氨茶碱进行治疗,7天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c2=6.260,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氨茶碱静脉输液同时口服给药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疾病临床疗效优于静脉滴注者,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氨茶碱 慢性阻塞性疾病肺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对无锡市锡山区慢性病防控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多渠道、多途径综合防控慢性病工作机制。慢性病防控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多部门配合,筑牢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开展高危人群的发现与干预,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居民防控意识,依托社区,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

  • 标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发作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取小儿喘息性疾病发作患儿166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单纯治疗组96例,联合治疗组70例,单纯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在药物疗效、不良用药现象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用药现象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小儿喘息性疾病发作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治疗期间无不良用药现象,安全可靠,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沙丁胺醇 布地奈德 小儿喘息性疾病发作 临床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双源CT低剂量成像(Dual-SoureeCT,DSCT)在肠系膜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已经。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25例行双源CT低剂量成像检查,并最终经血管造影和手术明确诊断,对比双源CT低剂量成像和DSA、手术中结果差异。结果25例患者行DSCT检查诊断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7例,动脉期DSCT横断面MIP及VRT重组图像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管腔狭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8例,其中伴有门静脉血栓者3例,DSCT表现为肠系膜上静脉充盈缺损,血管壁环形强化。另外,DSCT可见11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肠梗阻,表现为肠管扩张、积气积粪以及气液平面。DSCT检查诊断准确无误共23例,准确率92.0%。结论双源CT低剂量成像技术是诊断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具有安全无创、准确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 双源CT低剂量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女性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使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法治疗为主,电刺激生物反馈法治疗提高肌肉兴奋性,促进神经恢复,为女性盆腔功能障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入94例女性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使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使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法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盆底功能相关指标以及尿失禁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尿失禁情况比较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为87.2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肉分级比较中两组治疗前最大收缩压、持续收缩压、膀胱颈活动度比较中差异无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最大收缩压、持续收缩压、膀胱颈活动度比较中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使用电刺激生物反馈进行治疗,临床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有效缓解尿失禁状况,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 盆腔功能障碍 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行多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的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130例脂肪肝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时所采用不同方案分为两组,记录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研究组确诊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行多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高。

  • 标签: 脂肪肝 肝脏结节性 多排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近年来,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fungaldisease,IF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常见的感染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因此IFD的治疗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随着诊断标准的更新和新的抗真菌药物的出现,IFD的治疗也在不断进展,本文将对其进行介绍。

  • 标签: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侵袭性真菌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对225例患者使用盆消灌肠液治疗(药用当归、赤芍、三棱、莪术、丹参、桂枝、红藤、败酱草、蒲公英、地丁、马鞭草),十天为1疗程,休息3-5天后,继续应用2~3个疗程。结果在225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中,治愈140例,好转62例,治疗总有效率89.78%,治疗效果显著。结论盆消灌肠液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对人体副作用少,安全,避免了抗生素对人体的不良反应,而且花费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盆消灌肠液 清热祛湿 活血化瘀止痛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