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使用超声区分甲状腺弥漫性疾病是代谢性疾病还是炎性疾病,以提高超声的鉴别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甲状腺炎性及甲状腺代谢性疾病93人,其中亚急性甲状腺炎27人,桥本氏甲状腺炎(桥本病)21人,甲状腺功能减退14人,甲状腺功能亢进31人,与同时期就诊的正常甲状腺45人,单纯性甲状腺肿14人对比,分析其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图像,甲状腺上动脉流速及阻力指数。结果代谢性甲状腺疾病,炎性甲状腺疾病有特有的超声表现。结论二维结合彩色多普勒可以区分常见甲状腺弥漫性疾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进展缓慢、病因复杂、缺乏确切的生物病因证据、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是全球人口的主要死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 标签: 慢性病 流行现状
  • 简介:摘要小儿感染性疾病进展快,病情严重,以往研究将体液培养出病原微生物作为感染的金标准,常采用血培养、尿培养等,但该种检测手段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假阴性、假阳性率均较高。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能够快速对外周血细胞进行五分类,在临床检验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容易受环境、试剂及标本等因素的影响,且不能很好的对形态异常白细胞进行分析,从而导致结果的可靠性降低,给临床带来诊断偏差。而外周血涂片检测准确、直观,对细胞形态检测良好,不仅能够反映感染性炎症,还能排除小儿血液系统疾病,常被儿科作为疾病诊断的可靠指标。

  • 标签: 血涂片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我县某医院收治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而观察组则运用疾病预防控制,对两组的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交叉感染发生率低,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分级管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乳晕、放射状及微创切口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美容效果。方法回顾性采用上述三种切口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临床确诊病例234例,分为治疗组200例,采用环乳晕及微创手术切口;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术后乳房美容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结论环乳晕及微创切口对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较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良性疾病 各种手术切口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营养预防及干预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极为关心的一件事情,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临床上其营养预防和干预的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分析做好相关疾病防治的方法和策略。

  • 标签: 儿童 过敏性疾病 营养预防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最佳的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在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选择5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利用电脑双盲法将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液头孢西丁钠”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治疗,从治疗有效性、不良问题发生、治疗前后患者的证候积分出发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优劣。结果(1)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问题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盆腔炎性疾病治疗方面,“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治疗能够发挥出比“注射液头孢西丁钠”治疗更佳的治疗效果,患者的不良问题发生率及临床证候积分更低,治疗有效性更高,因而应该在临床方面大力推广“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治疗。

  • 标签: 盆腔炎性疾病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 硫酸庆大霉素 注射液头孢西丁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管理与预防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接诊的86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管理控制,在观察组的管理控制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所规定的内容,分析呼吸道传染病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防控原则,进行分级管理控制;评估两组患者的管理控制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管理控制后,观察组的管理控制有效率为95.35%(41/43),对照组的管理控制有效率为83.72%(36/43);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管理中通过制定防控原则,进行分级管理控制,可协同提高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控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管理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科医生模式治疗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效果。方法选择进入我院治疗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121人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的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小组,各60人,对照组患者采取基本的治疗方法进行护理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全科医生模式治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与恢复性。结果治疗干预6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老年慢性疾病的时候,采用全科医生模式相对于其他的治疗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糖及胆固醇一类的病情,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具有一定的帮助,治疗的安全性相对比较高,可以在各大医院进行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全科医生模式 社区治疗 老年慢性疾病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发作性疾病进行脑电图动态监测,分析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癫痫组25例,非癫痫组100例。对125例发作性疾病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异常者33例,异常率26.4%,癫痫21例、非癫痫性疾病12例。结论脑电图对于发作性疾病的病因分析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电图 发作性疾病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校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预防及控制情况。方法选取我校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120例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预防措施分为两组,对照组没有预防措施,观察组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观察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好转率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的管理,完善学生教师健康档案资料,提高学校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宣教工作,是减少学校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学校 呼吸道 传染性疾病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咳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46例患有哮喘性疾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加味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等数据中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患有哮喘性疾病的患儿进行治疗时,采用加味麻杏石甘汤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在改善患者肺功能的同时,还可以缩短患儿并发时的主要临床症状小时时间,可有效帮助患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治疗中大规模采用。

  • 标签: 加味麻杏石甘汤 小儿 咳喘性疾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应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TLIF)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50例分为两组行MIS-TLIF治疗的15例纳入观察组,行TLIF治疗的35例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种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2.01±0.49cm)、住院时间(6.53±1.84d)、术中出血量(258.55±62.67ml)显著优于对照组(7.10±0.56cm、9.55±2.09d、335.35±78.05ml),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2.13±0.26分)、ODI评分(25.05±1.28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79±0.25分、21.37±1.36分),P<0.05;两组术后融合率相当(P>0.05)。结论对于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给予MIS-TLIF与TLIF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前者具有微创、恢复快的优点。

  • 标签: 临床疗效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传统后路开放手术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疾病类别被不断细分,越来越多疑难病症已然被发觉。以女性病患为例,数据显示,部分女性生产后,难以避免的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而早期的诊断效率对其后期的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方式有很多,例如经会阴二维、三维、四维超声诊断,作为较有效的诊断方式,其近年来颇受医学工作者好评。本文则就经会阴超声诊断技术,以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为分析对象,主要分析对象为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对其整体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经会阴超声诊断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感染性疾病患者一共5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5日至2016年2月10日,对两组受检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80.00%高于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10.00%(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感染性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PCT) 感染性疾病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中医综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护理廖雄疗效。方法将2016—2017年期间来就诊的患者中抽取50例,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n=25),参考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配合护理,研究组进行中医疗法配合护理治疗。结果研究组中医综合疗法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传统治疗方式(92%>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后效果显著,患者整体恢复情况良好,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 标签: 中医综合治疗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阑尾黏液性疾病、急性阑尾炎鉴别过程中,应用超声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8月到2018年4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40例阑尾黏液性疾病患者和4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并对比两组患者鉴别诊断的详细情况。结果超声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8.75%,其中急性阑尾炎患者阑尾壁出现显著增厚情况,同时阑尾壁上存在“洋葱皮”类似的纹路,阑尾黏液性疾病患者显著存在炎性和脓肿情况。结论在阑尾黏液性疾病、急性阑尾炎鉴别过程中,应用超声鉴别诊断的价值显著,可对其作出区分。

  • 标签: 阑尾黏液性疾病 急性阑尾炎 超声 鉴别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临床对于风湿性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的种类选择多样,并且都能够对风湿性免疫性疾病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对于具体药物的选择应当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而定。本文中,笔者从利纳西普治疗全身型、改善病情的抗风湿性药物以及生物制剂三个方面对风湿性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进行了探究。

  • 标签: 风湿性免疫性疾病 药物治疗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全血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的联合检测,以探讨它们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选择病毒性感染(相应血清学试验证实)45例为A组,上呼吸道细菌感染(微生物学检验证实)45例为B组,体检中心健康体检45例为对照组C组。共合计135例,年龄为1月~75岁。按要求采血并立即送检,分别进行血常规及全血CRP的测定。结果通过检测,细菌感染组CRP和WBC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CRP可明确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全血CRP在其鉴别上无论特异性还是灵敏性均比WBC好,将全血CRP和WBC计数二者联合,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全血CRP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感染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重症医学科(ICU)的感染性疾病中,应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诊断细菌性感染与非细菌性感染的价值。方法在我院2017年间在ICU治疗的患者中选择60例感染细菌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的非细菌性感染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血样本,检测PCT水平时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RP水平时使用散射比浊法。结果研究组的PCT、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PCT与CRP呈现正相关性,对照组中PCT与CRP间没有相关性。结论血液中PCT、CRP的水平在诊断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中具有不错的辅助作用。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血清降钙素原 C&mdash 反应蛋白 感染性疾病 细菌性感染 非细菌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