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麻醉用药对儿童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 54名 2017年 11月 -2018年 12月在我院需进行小儿眼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每组 27人。七氟烷组以 6%浓度吸入 5-8分钟诱导,术中 2.5%浓度维持;丙泊酚组以 2-3mg/Kg 静脉推注诱导,术中 4-8mg/ kg / h 维持。用眼压计分别测定 4 个时间点患儿眼压:术前( T0),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前( T1),机械通气期间( T2)和拔出喉罩后( T3)。同时记录患儿苏醒时间以及 24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组间比较,两组别在 T1以及 T3时间点有显著差异( P< 0.05)。七氟烷组:与 T0时间点比, T1时间点眼压下降明显( P< 0.05),与 T1时间点比, T2时间点眼压上升明显( P< 0.05),与 T2时间点比, T3时间点眼压无明显变化( P> 0.05),与 T0时间点比, T3时间点眼压无明显变化( P> 0.05)。丙泊酚组:与 T0时间点比, T1时间点眼压下降明显( P< 0.05),与 T1时间点比, T2时间点眼压明显上升( P< 0.05),与 T2时间点比, T3时间点眼压明显上升( P< 0.05),与 T0时间点比, T3时间点眼压明显上升( P< 0.05)。七氟烷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丙泊酚组( P< 0.05),术后呕吐发生率两组相同。结论:儿童全麻尽量使用七氟烷维持,可降低眼压波动幅度。

  • 标签: 七氟烷,丙泊酚,眼压,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方便、快捷检测方法,以获得真实可靠的检测结果。方法同一份脑脊液标本,按常规方法对原液计数一次;1%盐酸对脑脊液适度稀释后同样方法再计数一次,将两次计数结果进行对比。结论脑脊液标本盐酸处理前后白细胞计数结果有差异。

  • 标签: 脑脊液 盐酸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免疫检验在抗HIV检测中的结果。方法:研究开展年限区间确定为2018年1月-2020年9月,纳入样本为1284例HIV检测者,全部患者血液样本均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快速法、免疫印迹法检验,以免疫印迹法检验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分析不同免疫检验结果。结果:对比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等指标,ELISA均优于胶体金快速法(P<0.05)。结论:抗HIV检测中应用ELISA法检验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较高。

  • 标签: 免疫检验 抗HIV检测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骨折迟缓愈合使用中医进行治疗在临床上面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骨折迟缓愈合患者共有5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根据骨折部位进行具体固定,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接受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18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患者痊愈9例,总有效率64%,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优异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迟缓愈合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不但能够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且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 骨折迟缓愈合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梅毒的四种检测方法及其临床价值,建立适合自己实验室的梅毒检测流程和报告系统。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6月我中心自愿咨询门诊梅毒患者的血标本100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胶体金快速检测试验(ACONSYP)、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血清梅毒。结果先进行TP-ELISA初筛检测的100例梅毒患者血清中,四种方法均为阳性者94例,其中TPPA阳性98例,TRUST阳性94例,ACONSYP阳性96例。而在120例非梅毒对照组中,经TP-ELISA检测阴性例数为114例,特异性为95%。结论四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为了提高梅毒检出率,对于TP-ELISA阳性标本,要做TRUST和TPPA复检。

  • 标签: 梅毒 检测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内/外源性ARDS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加以比较分析。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外源性ARDS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为其进行俯卧位治疗;并将同期采取同样方法治疗的30例内源性ARDS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进行通气治疗之前的气道阻力、心率、心指数、平均动脉压等指标指数。并在治疗后的2小时和4小时后再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小时和4小时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有明显的好转。从分组情况来看,治疗开始2小时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氧合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相比P<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治疗开始4小时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基本相似,组间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价值。结论俯卧位通气治疗肺内/外源性ARDS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但是外源性ARDS的起效时间更加快速。

  • 标签: 俯卧位 通气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 简介:摘要蒙医“消渴”病是指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为特征的一种迁延难愈的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从概念、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上应用蒙医药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依据。

  • 标签: 消渴病 糖尿病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20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进行影像学分析,所有病例均行CT、MRI平扫及CT增强扫描。结果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0.8-26岁,胆管囊肿I型11例,II型1例,III型2例,IV型3例,V型3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肝内外胆管薄壁囊状扩张,直径1-3.0cm,肿块无包膜,大多数形态呈类圆形,增强扫描不强化。结论熟悉胆总管囊肿的发病部位、形态、大小、年龄特点,CT、MRI是一种有价值、无损伤的检查手段。

  • 标签: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拔除留置针方法的优缺点。方法160例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均使用采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生产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22号Y型留置针,留置4天后拔管,比较2组在拔管时疼痛,头皮针回血及皮下淤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拔针方法在疼痛,头皮针回血及皮下淤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观察组拔针法可减少拔针后出血及疼痛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留置针拔针法疼痛头皮针回血皮下淤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试剂检测艾滋病抗体的结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这段时期的艾滋病标准质控血清,并使用上海科华和北京华大吉比爱两种不同的试剂对HIV抗体进行检测60次,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试剂检测艾滋病标准质控血清的稳定性、均匀性以及准确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试剂检测艾滋病抗体的结果之间差异不明显,灵敏度和准确性较高,可以相互印证,相互校正,从而提高临床准确度,有助于HIV抗体的阳性筛查。

  • 标签: 艾滋病抗体 两种不同试剂 检测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胃溃疡药物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幽门杆菌感染合并胃溃疡患者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将奥美拉唑更换为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胃溃疡时采用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我推广使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溃疡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冠心病采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采取2014年1月份至2015年3月份期间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采取40mg/d口服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20mg/d口服治疗,治疗借宿后,对梁祝患者的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观察组患者采用40mg/d治疗后,30例患者中,出现了3例不良反应(1例肌肉酸痛、1例肠道不适、1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不良发生率为10%,观察组患者血脂对对照组患者采用20mg/d治疗后,30例患者中,出现了8例不良反应(3例肌肉酸痛、2例肠道不适、3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不良发生率为26.7%,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血脂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采用40mg/d治疗的效果更佳,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血脂,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冠心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CT增强扫描的顺利进行。方法对267例CT增强扫描检查前做好饮食指导,配合心理护理,增强前做过敏试验,掌握增强扫描的禁忌和高危因素等预防措施。结果267例患者注射碘对比剂后,出现轻度不良反应6例,中度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结论采取正确的造影方法和预防措施是减少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增强扫描 对比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重点对常规药物治疗手段与手术治疗手段两者分析比较。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口腔疾病患者,随机分配到两组。分别对实验组和参照组,各6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满意度为55.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对口腔内科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口腔内科疾病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9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收治的 90例接受半髋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展开研究;以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各 45例的参考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患者椎管麻醉前,接受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参考组患者椎管麻醉前,以镇痛药物静脉输注。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麻醉、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时候 HR、 MAP以及 VAS评分,等均无显著差异, P>0.05;但在麻醉中,以及麻醉后 6h,两组患者的 HR、 MAP以及 VA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且研究组患者的数据表现更加优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两组患者均为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为半髋置换手术患者实施麻醉的过程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麻醉,对于更好的维护患者生命体征,平衡血流动力学,缓解患者的疼痛都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应予以大范围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髂筋膜阻滞麻醉 半髋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MRI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诊断意义,对治疗提供具有重要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膝关节损伤的患者127例,年龄在15-65岁之间,平均37岁。对筛选的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关节常规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为主要诊断标准,结合临床检查运用MRI诊断,对比两者检查的准确性及灵敏性等诊断结论,结果运用MRI检查结果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运用到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建议推广运用到临床中。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MRI诊断与临床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乳腺癌根治术属体表大手术,由于手术范围广泛,皮瓣剥离面大,术中止血不彻底,电刀应用后组织固化再次脱落,尤其腋窝淋巴结脂肪清扫,一些小淋巴管未予结扎,拔管时间过早,引流方式部位不当等,往往造成术后皮下积液,继之合并感染皮瓣坏死,延长了住院时间,影响了后续放、化疗效果。因此,寻找一种较为理想的引流方式予减少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非常关键。本组资料回顾性总结了本院自1992年~2008年171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探讨引流方式与积液发生率关系,现总结如下。

  • 标签: 乳腺癌根治术 负压引流 皮下积液
  • 简介:目的比较药物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对13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78例)和介入治疗组(58例),随访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生存率、心功能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1年时药物组和介入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7%和5.2%,再住院率分别为14.1%和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年时药物组和介入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0%和6.9%,再住院率分别为15.4%和10.3%,生存率分别是98.7%和100%,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治疗后介入组心功能改善和药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介入组心绞痛复发率和再次血管重建术较药物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减少再住院率、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都无明显差异。而介入治疗较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 标签: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对综合医院的满意度。方法选择2016年2月8日-2016年3月12日期间在我院住院2d以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选择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科室以及住院服务指标作为自变量,剔除变量显著性水准0.10,入选变量显著性水准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住院天数、导医服务、医护人员反应时间、解释用药和餐厅饮食质量是总体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来看,住院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满意度较高,但是在护患沟通和健康教育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 标签: 综合医院 住院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RI、CT对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脊柱压缩骨折100例156个椎体。外伤性压缩骨折30例48个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30例56个椎体;恶性压缩骨折40例52个椎体。MRI和CT分别重点观察了椎体信号或密度、椎体后缘形态、椎弓根及椎旁软组织形态、MRI及CT增强的强化方式。结果恶性压缩骨折较特异性的征象有(1)椎体后缘呈球形凸出;(2)椎弓根膨大呈T2WI高信号;(3)T1WI呈广泛均匀低信号,且不均匀强化;(4)瘤样椎旁软组织肿块,随时间延迟逐渐增大。良性压缩骨折较特异性的征象有(1)椎体后上、下部分向后移位或成角;(2)骨折线下方盘状或带状低信号带;(3)T1WI部分正常骨髓信号保留,呈条带状均匀强化;(4)椎旁软组织块随时间延迟而吸收缩小。结论常规MRI、DWI及ADC值定量测定对恶性脊柱压缩骨折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T对良性压缩骨折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二者联合检查,能明显地提高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病因的诊断符合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DWI ADC 脊柱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