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隋书·礼仪志七》所载北周禁卫武官制度。《隋书》卷12《礼仪志七》载“後周警卫之制”,比较全面地记述了北周禁卫武官制度,是迄今为止认识北周禁卫武官制度最系统最权威的资料。兹先将有关记载引述如下,然後再作分析讨论。其文略云

  • 标签: 六官体制 北周 禁卫武官制度 中国 政治制度 历史渊源
  • 简介:清入关前,已建立了严密而有效的政治机构和一套完整的统治政策.继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后,为削弱王公大臣的势力,皇太极设立盛京部,它在机构设置、施政形式及内容等方面虽仿于明制,但又具有本身特色,反映了清初国家向封建制度过渡这一阶段的特点.部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皇权,为缔建统一的大清王朝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对清初部建置及演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满族社会和清王朝的认识.

  • 标签: 后金(清) 盛京 皇太极 六部建置 盛京五部
  • 简介:书"在先秦时期是应识字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书"的社会意义在汉代已与先秦时期不同,"书"中的一些基本条例的出现,可能早到甲骨文时代,运用出土的文字材料和传世的识字教科书有助于探讨西周至春秋期间的识字教育问题。

  • 标签: 六书 文字体系 识字教学 六艺 字书
  • 简介:“同死生之域”是中古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它有现世成仙、逝後升仙和自杀求仙三种不同趋向。这些趋向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道教从初始向深层发展的轨迹,而尸解是探索此变迁过程的重要角度之一。尸解是一种独特的神仙方术,渊源於战国後期的死後复生思想,并非纯粹追求肉体不死,还涉及灵魂观念。尸解通常用以粉饰神仙人物或方士的逝世,但在朝时,尸解与道教、金丹、民间信仰甚至佛教轮回思想交缠在一起,形成一个庞杂体系,与自杀求仙观念相互推波助澜,促使一些盲从者不惮以自沉、火焚、兵杀、服尸解药、服金丹等极端方式追求永生,从而对民众生活、墓葬风俗、社会秩序、道教发展等产生多方面影响。

  • 标签: 同死生之域 道教 尸解 自杀 六朝
  • 简介:于安澜先生的《汉魏朝韵谱》分“两汉谱”、“魏晋宋谱”、“齐梁陈隋谱”。三谱即三个时期。“两汉犹近先秦,魏晋宋即入新时期,至齐梁以下与切韵大同矣。”(钱玄同,1936年与于安澜书)因此,该书是研究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语音发展的重要参考文献,但它也存在材料失收、文字失校、误认韵脚、韵段划分失当等问题。本文仅对《汉魏朝韵谱》中的沈约韵谱进行补校。

  • 标签: 《汉魏六朝韵谱》 沈约
  • 简介:陈田村位于新洲凤凰镇,是第-批武汉市历史文化名村.陈田村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丰富,保存至今的主要历史文化资源包括传统石砌民居建筑、郭希秀湾门楼、肖家田红军活动旧址等建筑,以及村内的青石板铺地、石阶、池塘、自然驳岸、古树名木和散落各处的石碾等历史环境要素,还有民俗、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了村落古朴的传统风貌.

  • 标签: 凤凰镇 新洲区 历史文化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 民居建筑
  • 简介:<正>清末在川边推行“改土归流”,对康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如何?由于事隔几十年,其间又缺乏系统的调查和资料积累,探讨殊非易事。五十年代的调查材料表明,与清代相比,康社会发生了两大重要的变化。其一,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清代的康为四大土司的领地,他们是德格宣慰司,明正宣慰司,理塘宣抚司和巴塘宣抚司。在大土司的属下,有安抚司、长官司,和土千户、土百户若干员。以土司系统为主体,组

  • 标签: 改土归流 德格土司 康区 民国政府 宣慰司 五十年代
  • 简介:华锐(系藏语,汉语意为英雄的部落或地区)属安多藏,从历史地域概念而言,主要包括今甘肃天祝、肃南皇城,青海东部北山、门源、大通、互助、乐都等地区,区域广大,人口众多,其中天祝是华锐藏的主要组成部分。从现代意义上讲,华锐藏主要指今天祝藏族自治县(1955年7月19日国务院批准成立)。本文所谈内容仅限于现代意义上的华锐藏

  • 标签: 安多藏区 天祝藏族自治县 茶文化 考述 人口众多 国务院
  • 简介:近日,西夏志编纂委员会在西夏区政府召开了编纂工作启动大会。来自西夏各部门的86位编纂工作人员参加了启动仪式,银川市志办、区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出席了启动大会。会上,学习了《地方志工作条例》,通过了《西夏志编纂方案》,与两镇、各街道、各部门签订了《西夏志》部门任务编写责任书。市志办主任翟新军要求大家认真学习贯彻好《条例》,以《条例》为指导,做好地方志工作,依照《条例》办事,确保地方志编纂质量。各编写单位充分认识到编纂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表示要切实加强对编纂工作的领导。会后举办了《西夏志》编纂工作培训。市志办业务科科长蔡一楠关于编纂基础知识、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

  • 标签: 编纂工作 西夏区 地方志工作 《条例》 编纂委员会 启动仪式
  • 简介:明代安多藏部族志(续前)王继光卷二西宁卫属(塞外四卫附)178族川藏族《明太祖实录》卷77洪武五年十二月庚子条载:“吐蕃诸部川藏邀阻乌思藏使者,掠其辎重,命邓愈为征西将军率兵讨之。”《明太祖实录》卷111洪武十年四月己酉:“命卫国公邓愈为征西将军,...

  • 标签: 西宁卫 《天下郡国利病书》 安多藏区 部族志 明英宗 总兵官
  • 简介:本文将明代史料中安多藏族部落的汉文资料──分别隶属于明代的“西番诸卫”,析分为七卷分期连载,为安多藏部落史这个国际藏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 标签: 明代 安多藏区 部族志
  • 简介:阿旺措成,藏族,1930年生,教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从事嘉绒语研究,论著有《朗氏家族史》(合作翻译)、《古藏文辞典》、《略谈嘉绒语》,主编有《嘉绒语词典》,出版《嘉绒语与安多话比较》(合作)。研究成果获省级奖,曾赴意大利等地进行学术访问。

  • 标签: 西南民族大学 教育事业 胡书津 王康 刘勇
  • 简介:<正>壮族古代人口发展情况,目前已难以确知。因为壮族正式作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是近现代的事,而史籍上有关人口的统计,是以地区计,而非以民族计(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而壮族先民分布区域内并非纯为壮族,其间杂有其他民族。其次是壮族地区开发比较晚,又地处边疆,中央王朝鞭长莫及,长期由当地土官自治其民,中央王朝只有治辖之名,并未真正深入壮族分布区域内的每一片地区。所以,在统计这些地区的人口时,错漏自难避免。更有甚者,羁縻地区的壮族先民并不向中央王朝申报户口数。唐代时期,壮族先民有诸多名称,如俚、僚、西原蛮(黄洞蛮)、乌浒等,今日的壮族即

  • 标签: 壮族先民 西原蛮 《新唐书》 分布区域 《旧唐书》 人口数
  • 简介:茶叶,是藏民生活必需品之一。然而在解放前,川康藏族地区基本上是不种植茶树的,该地区藏民所食之茶全从四川、西康等省贩运而来。因而凸现了藏民生活被动的一面。建国后,人民政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藏民生活中的吃茶问题,除了在四川、西康等省产茶生产数量更多、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茶叶以供给藏民需要外,还提供藏民独立试验从事茶叶生产和种植,这大大促进了川康藏族地区藏民生活的进步。

  • 标签: 川康藏族地区 中国 茶叶 生产能力 交易方式 经济发展
  • 简介:1990年2月21日、江总书记为《广陵志》题写了书名。今年2月21日,广陵领导、修志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学者欢聚一堂,畅谈纪念江总书记为《广陵志》题名的重大意义。大家认为,江总书记为《广陵志》题名,意义非同一般,它体现中央对修志工作的重视和关心,鼓舞了整个方志界,推动了新编方志事业的发展,鼓舞了家乡人民搞好两个文明建设。江总书记为

  • 标签: 扬州市 广陵区 中国 地方志 编纂工作 江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由李鹏年、刘子扬、陈锵仪编著的《清代部成语辞典》,共收入清代中央吏、户、礼、兵、刑、工部在工作活动中使用的名词述语2500余条,约40余万字。内容广泛,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引人入胜的历史典故,颇具趣味的典章制度,值得研究的政策法令,等等。这些词目,对学习和研究清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制度等颇有助益。它对史学研究、历史

  • 标签: 清代 成语 历史典故 典章制度 历史知识 法律制度
  • 简介:与石头城相关的朝唐宋时期诗词作品甚多,其中不少具有文学、历史、社会、审美等多重价值,在现存金陵怀古诗词中占有较大比重,是系统深入研究石头城全貌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作为吟咏对象的石头城,既有以城市空间及遗存示人的实物存在,更多则是一种有着特定内涵的文化符号,以表达作者的告别、追忆、伤逝等情感。石头城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具金陵特质与象征意味的代表性地名意象符号之一,与其地控江扼淮的特殊地理形势相关,也与其地曾经见证频繁的朝代更替与亡国伤痛的历史背景相关。

  • 标签: 六朝唐宋 诗词 石头城 城市空间 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