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也是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它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正如《文心雕龙·史传》所言:“然史之为任,乃弥纶一代,负海内之责,而赢是非之尤,秉笔荷担,莫此为劳。”因此,中国历代史家多好以治史致用、治史明理、明治国安邦之理为己任,将经世致用奉为最高使命,并将其付诸实践。本文拟按其发展的几个阶段对史学的经世思想进行阐释。

  • 标签: 经世史学 史家 中国史学 经世致用 经世思想 治国
  • 简介:在历史上,回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勤劳勇敢,富有智慧,具备强烈的开拓精神,曾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对于当代回族来说,上述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仅仅只具备文物观赏价值,它作为一种习惯与思辨模式,已渗入回族人民的血液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整个民族的言行。因此,了解其历史演变及社会价值,并重新认识和估价回族传统文化,不仅能使我们领略回族历史文化的无穷奥秘.

  • 标签: 回族传统文化 发展史 优秀文化传统 历史演变 开拓精神 观赏价值
  • 简介:王岱舆是明末清初的回族汉文译著家和经学教育家。在中国伊斯兰教由衰微走向进一步发展之际,王岱舆开始著书立说,实现他以儒解经、伊儒相通,立志发扬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使命。王岱舆针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现状。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经学教育思想。本文主要围绕宗教教育思想、人性教育思想,以及慎修教育思想,对王岱舆的经学教育思想进行了述评。

  • 标签: 王岱舆 汉文译著 经学教育思想
  • 简介: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司马迁无疑是位贡献卓著、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他以恢宏的气势,旷代的奇才,惊人的意志,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千古不朽的《史记》,谱写了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篇章。研究司马迁的思想,应当研究司马迁的思想渊源关系,也就是司马迁到底是哪一家?这个...

  • 标签: 司马迁 《春秋》 《史记》 董仲舒 儒家思想 司马谈
  • 简介:李泰菜(1897-1968),字革痴,号痴庵,直隶阳原(今河北阳原县)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方志学家。他所撰的《阳原县志》被誉为民国名志,所著的《方志学》则被看作我国最早的方志学专著之一,二者集中体现了李泰菜的方志学思想,也凸现了李泰菜在方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为了将其方志思想彰显于世,使其思想的合理内核得到传承,对李泰菜的方志思想作一全面、客观、深入的探研成为方志理论研究的必然。但笔者囿于才识,在此只能对其作一粗浅的研究,以期为读者传递李泰菜的一家之言。

  • 标签: 方志思想 方志学家 县志 方志理论 直隶 阳原县
  • 简介:<正>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是西方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位巨擘,他对英国近代早期的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形成及发展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马克思曾经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的哲学思想,国内外学者多有论述,但他的社会政治与经济思想,人们注意不多,尤其是国内尚缺乏深入研究,我认为,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将会有助于加深对英国近代早期思想家霍布斯、洛克等人与十九世纪思想家边沁、约·密尔及法国百科全书派思想学说的理解,也会有助于加深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性质特征的认识。

  • 标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现实意义 社会政治 霍布斯 马克思 思想家
  • 简介:本刊从本期起,特辟“读书会”专栏。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二十七部书,尽先加以论述,分期发表。这二十七部书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史记》、《汉书》、《后汉书》、《兰国志》、《续汉志》、《五代史志》、《史通》、《通典》、《资治通鉴》、《通志》、《文献通考》、《明夷待访录》、《读通鉴论》、《日知录》、《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和《文史通义》。希望在1988年度第四期基本完成,欢迎投稿,长短不拘、文体不拘,但希望写出心得,不要重复陈词,不要作材料的简单综合。

  • 标签: 史学思想 周易 先秦史官 左传 历史知识 资治通鉴
  • 简介:邬庆时,民国著名方志学家。在抗战军兴之际,修志不辍,著有方志专著《方志序例》,修有民国《番禺县续志》、民国《宝安县志》、民国《高要县志》等志书近十种。提出为保全民族文化的命脉计,志书"不惟不可不修,且不可不急修";创新修志的方法,尝试"三不四最"法;因应时代的要求,对方志的体例、内容及表现形式不断进行创新。

  • 标签: 邬庆时 民国 方志 思想
  • 简介:本文前题为阳明师友之教及其思想论述,壹在由师友的进路,探讨阳明学的渊源,之后再进入其学的核心脉络,是即顺其本源,得其慧旨之谓,探讨其师友之教及阳明良知和致良知教义。

  • 标签: 阳明 师友之教 阳明良知致良知教义
  • 简介:<正>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以其公开的、战斗的无神论著称于世,四个唯物主义主要代表的无神论思想都各有特点。拉美特利最先提出无神论思想,可惜他逝世过早,在当时影响不大。爱尔维修在其著作中直接论述无神论的地方不多,表现得最为温和。霍尔巴赫的无神论理论

  • 标签: 无神论者 无神论思想 思想形成 上帝观 自然神论者 狄德罗
  • 简介:郑和的海权思想是以和平交往、睦邻友好为内核的,我们不妨称之为“和平海权”。关于如何实现“和平海权”,郑和认为,平等交往、互相尊重、宽容相待是其政治基础;“厚往薄来”、加强经贸联系是其经济基础;保持一支强有力的海上力量是其军事基础;以和平方式为主、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是其重要保证。研究郑和的“和平海权”思想,对于当前我们更好地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建设以和平友好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的海权强国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 标签: 郑和 海权思想 睦邻友好 互相尊重 政治基础 经济基础
  • 简介:19世纪以后,称雄于世数千年的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受到以科技力量崛起的西方近代帝罔主义的冲击与侵凌。从此在中西全面接触与争战中节节败退,造成吾族近二百年来的屈辱与自卑。中西文化对峙之中,

  • 标签: 艺术思想 潘天寿 中西文化 19世纪 中华民族 西方近代
  • 简介:陈楙荣以为文章分记事、议论二体,而又以记事之体为文体之总源。以为“言出于心”和“文与言合”,其文乃臻佳境;言不由衷,文与言离,文章之道则渐趋衰弊。为文者必须“心古人之心,言古人之言,文古人之文”,方能矫正时弊,振荡末流。具体作法就是,通过学习古文,揣摩古文之体例和义法,以作为文之资。以为文章无古文、白话的高下之分,反对以文言、白话分文章之优劣,主张以“精神命脉”定文章之高下。陈氏之观点颇具现实针对性,对今日之写作教学亦不乏参考价值。惜其文集未曾刊刻,其观点未能广为传播,故知之者甚少。

  • 标签: 文体 古文 白话 义法
  • 简介:论儒家经济思想的社会立场陈长华儒家经济思想论者甚多,总其要大凡以为保守,不切实际。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儒家经济思想不是从财富增殖,也不是从理财的需要出发去考虑问题的,而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关注社会各方利益的平衡,重视社会的稳定。儒家经济思想的出发点...

  • 标签: 儒家经济思想 士大夫 儒家思想 国家利益 社会问题 董仲舒
  • 简介:在我老家浙江萧山临浦周家湖的族谱中,有一幅二世祖周敦颐的画像。这是一幅水墨写实工笔画。就画而言,人物画得细腻入微、神形兼备、栩栩如生,一看就出自大家手笔。此画像作为周敦颐的肖像,也为历史认可,已被社会广泛釆用。

  • 标签: 周敦颐 画像 思想家 北宋 神形兼备 工笔画
  • 简介:本文运用大量的一手文献首次探讨美国反联邦派的联邦思想。旨在说明:在美国立国时期被称为'反联邦派'的政治派别,其思想不仅不是'反联邦'的,反而具有真正的联邦思想。在他们的联邦思想框架中,尤其强调维护诸州的权利和地位,但又不将其绝对化。这样,美国的诸州,有'国'之名,却无'国'之实,真正的国家仍然是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这种联邦思想不断地体现出来,起着该起的作用,维系着美国联邦和诸州的关系,引导美国的发展。

  • 标签: 联邦派 共和政府 联邦共和国 政治派别 《权利法案》 联邦党人文集
  • 简介:《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其中包含许多儒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思想,尤其是其中的《乐记》,可以说是一篇专门阐述儒家文学理论与批评思想的专章。《乐记》中的儒家文学理论与批评思想主要包括:乐感论,即关于音乐应感的思想。这一思想一方面表现为音乐是由人心感物而生的:另一方面是音乐的感物作用;乐礼论,即乐与礼的关系。乐与礼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文艺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乐记》中对乐与礼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乐准论,即音乐的评价标准,也即文艺批评的标准。音乐评价的标准包括“和”、“正”、“真”等。

  • 标签: 乐记 文学批评 思想 探讨
  • 简介:儒家思想的基本问题[韩国]赵骏河一、绪言人出生后,在一生活动中,从大的方面看无非有三种关系:人与神(天),人与人,人与物质(地)。人与神的关系属于宗教的领域,人与物质的关系属于科学技术的范围,而人与人的关系则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在古代原始社会,人们对...

  • 标签: 儒家思想 《论语》 《诗经》 伦理道德 皋陶谟 人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