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法国中学会考把哲学考试放在重要位置。法国中学会考相当于中国的普通高考,通过可直接进大学。但要进名校——如国家行政学院、综合理工学院、高等商学院(私立)、高等师范学院——都须另外考试。最出名的学府、

  • 标签: 哲学 高等师范学院 法国 高考 思想体系 中学会
  • 简介:萨特的存在主义是自由哲学,这已是常识。但萨特所说的自由指什么,其确切含义是什么,它与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由区别何在?这方面人们常常发生混淆和误解。本文阐释了萨特哲学自由概念的产生和来源,特别是力图清晰地勾画出萨特哲学的自由概念与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由的区别。笔者深信,对一种哲学的理解就是严密地分析其概念,把握其确切含义,否则就只能在朦胧和模糊中指向它,滋生混淆和误解就在所难免。

  • 标签: 自由 意识 虚无 意向性 目的 本质化
  • 简介:"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词,但由于认识上的缺陷,很多人将其作为高不可攀的事情。本文力图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将创新梳理为具体的思维路径:包括转换路径、调整结构、分析综合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种,以期将创新思维从神坛拉回人间。

  • 标签: 创新思维 哲学路径
  • 简介:我们今天要讲的话题有点古老,但又很有意味:慧能与禅宗到底是什么关系?慧能与禅宗的故事是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我们岭南人津津乐道的传说.我今天要讲的不是多么高深的哲学道理,我只是想还原一下一千四五百年前,有个目不识丁的人——慧能,为什么创立了对我们中国人影响非常大的宗教流派——禅宗.

  • 标签: 禅宗 慧能 哲学 传奇 人生 宗教流派
  • 简介:公元二世纪罗马元首哈德良和马可.奥勒留统治时期,罗马人对哲学学问的追求风靡一时。不过,此时期有的学者对哲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仍保持着清醒的认识。罗马著名学者琉善在其《海尔摩提莫斯》一文中,通过吕奇诺斯与斯多葛学派虔诚的门徒海尔摩提莫斯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此风气的看法。

  • 标签: 罗马人 哲学 学问 质疑 马可.奥勒留 著名学者
  • 简介:对于二战后出现的核时代,尼赫鲁持欢迎的态度。他高度重视核能的和平利用,认为它代表了当时科学的最高成就,是落后国家迅速追赶西方先进国家的捷径,并为此在政策上给予印度核科学研究、核设施建设以巨大的支持。他坚决主张进行全球性的核军备控制与裁军,建立无核化的世界。他反对研发核武器,不主张、不支持印度拥有核武器。他的反核言论与支持发展核能的政策及他当政时期印度拥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形成了一种矛盾的现象,为他之后的印度政府改变核政策提供了科学技术基础。

  • 标签: 尼赫鲁 印度 核思想 矛盾
  • 简介:乔姆斯基和福柯是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激进的批评家。然而,他们在人性和政治方面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图揭示他们各自所持的语言哲学观与他们关于人性和政治的不同见解之间的关联性。乔姆斯基传承了语言、思维和世界合一的语言哲学观,认为人性中存在着内在语言、本能知识,并追求人性与正义在社会中的充分实现。福柯是后结构主义者,延续和发展了语言是思维与世界的中介的语言哲学思想,认为话语、权力和知识紧密交织。人性、正义是人自己创造的观念,并非科学的概念,正义只不过是权力斗争的工具。乔姆斯基关于人性和政治的看法是乌托邦和理想主义的,而福柯则带有虚无主义和反传统色彩。双方的思想有长有短,但他们用不同的方式都对人类的自由、尊严和解放,以及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标签: 语言哲学 人性 正义 权力
  • 简介:19世纪是法国史学发展的黄金时期,究其原因,既有法国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与这一时期法国史学对近邻德国的学习和借鉴有关。斯塔尔夫人的《论德国》最早将德国古典历史哲学介绍给法国人,此后,基内与库赞在将赫尔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历史哲学引入法国上着力最著。兰克为代表的德国实证史学在主导19世纪德国史学研究的同时,也于法国史学界产生重大影响,以莫诺、拉维斯、瑟诺博司为首的法国史学家在借鉴兰克史学的基础上,推动法国实证史学在学科化与专业化的道路上迅速发展。

  • 标签: 德国历史哲学 兰克史学 法国实证史学 莫诺 瑟诺博司
  • 简介:《叶隐》所宣扬的武士道与近世山鹿素行等儒学家提倡的“士道”相比,强调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为其特性。近代以后,随着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加深,出于战时武士道宣传的需要,《叶隐》这部因宣扬“死的觉悟”而曾在江户时代长期被封禁的奇书,成为战时日本国民教育最重要的教科书,其所宣扬的武士道也成为战时法西斯军人的精神支柱。

  • 标签: 《叶隐》 山本常朝 武士道 侵略战争
  • 简介:陶行知与胡适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俩不但同乡、同龄,而且都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得意门生。他们的教育思想有共同之点,亦有相异之处。如在教育理论上,他俩都师承杜威,但取弃有异;在普及教育方面,都积极提倡,但观点分歧。可贵的是在提倡白话文和开放高校女禁方面,他们的观点竟是如此一致。

  • 标签: 陶行知 胡适 杜威 教育思想
  • 简介:柯克的贸易自由思想主要包括通过法律约束国王颁授垄断特许权、维护臣民的贸易自由以及鼓励臣民从事合法贸易等内容。柯克秉持普通法传统和贸易自由思想,对国王颁授垄断特许权进行了长期的抗争,最终推动议会通过了《反垄断法》。这部法令集中体现了柯克的贸易自由思想,否定了大多数垄断特许权的合法性,保障了臣民的贸易自由,并创设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制度。柯克的贸易自由思想有利于消除贸易领域中的封建因素,推动自由贸易的发展,促进社会财富向资本的转化。

  • 标签: 柯克 英国 垄断特许权 贸易自由
  • 简介:不断发展的西方史学思想,丰富和刷新着人们认识和表述历史的方式,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志为史裁,借鉴、引进中外史学思想对于拓宽方志理论思维,创新方志编纂方法,促进方志学科的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就历史时间、历史意图、历史话语权、叙述的原点、叙事的本相、配景模式、荒野说等西方历史编纂学思想,进行了"史为志用"的引申和联想,通过向历史领域的"引智",为方志理论增添了源头活水。

  • 标签: 史学 西方 借鉴 地方志
  • 简介:<正>音乐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起源也如同其他艺术一样是起源于劳动,……所谓歌唱主要是对自然的、动物的声音的模仿"。因此,从人类产生之初就产生了音乐。随着音乐的产生,无论古希腊还是古代中国都产生了很多音乐论著,这些音乐论著所含的音乐思想多少都受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主流的文化思想哲学思想的影响,反映那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哲学思想。一直以来都有"长期以天人合一为主导的中国哲学史"~2和"长期以主客二分为主导的西方哲学史"~3之说。

  • 标签: 音乐思想 《乐记》 《理想国》 西方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古代中国
  • 简介:国人有关何心隐生平的研究,至今仍不得不推容肇祖早年所着《何心隐及其思想》一文为最详尽。1936年他在《大公报》史地周刊发表《何心隐冤死事考》,次年1937年他又写了《何心隐及其思想》。1959年容肇祖整理的《何心隐集》由中华书局出版,容肇祖在该集序中说,“1936年我从论明先生处借钞(爨桐集)”,

  • 标签: 何心隐 思想特质 社会活动 《大公报》 1937年 1959年
  • 简介:经史之学作为传统学术中的两大显学和姊妹学科,二者因缘颇深。六经作为中华民族的元典,是后世经史之学的共同源头,其本身就具有亦经亦史的特点。至两汉,经学取得了独尊的地位,史学也随着司马迁撰《史记》而成就了“一家之言”,并在学术实践中实现了经史分离。但由于两汉史学具有浓厚的崇经意识,在当时,包括《史记》、《汉书》在内的史著仍被认为是经的“注脚”,是解经之书。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认识上还是经史未分。

  • 标签: 史学思想 经史 关系论 中国 教授 《史记》
  • 简介:农民思想观念的变迁是社会运行的主观反映。它以曲折和间接的方式反映社会变化对农民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往人们常常认为,农民是求稳守常、中庸无为、忍辱负重、知足常乐的。但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农民思想观念变迁的调查.却颠覆了人们心中以前对农民典型形象的定势。

  • 标签: 农民思想 观念变迁 调查 志书 杭州市萧山区 思想观念
  • 简介:从学理上说,1920年代醒狮派的公民教育思想既是一种以国家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以国家主义为灵魂的政治理想。醒狮派在对当时中国自由主义公民教育进行反动的同时,更希望通过公民教育的的形式唤醒国人的国魂与国性,重树国人的自尊与自信,规范国人的信仰与道德,以便为"全民革命"提供精神支持。这种公民教育思想由于过分重视国家、民族的神圣性与至上性,而相对忽视了个人、社会在国家中的应有地位,因而是一种狭义的、不完整的公民教育思想。但由于它暗合了近代中国要求民族解放的时代节拍,因此也不乏一定的合理性,并对以后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醒狮派 国家主义 公民教育 中国青年党
  • 简介:中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传统中国民族思想的主流是以文化辨民族,并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观。民族主义思想是伴随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建构而出现的,其核心理念是国家由民族决定。鸦片战争后,在列强殖民入侵和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出现分裂主义思想和运动的倾向。作为对列强殖民入侵下民族分裂危机的回应,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趋向于通过同化政策进行“国族”建构,但这种国家政治建构的努力难收其效,根本原因还在于它始终未能摆脱“民族——国家”的束缚。

  • 标签: 传统中国民族国家观 西方民族主义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同化政策
  • 简介:德性和规范都是道德系统中的基本构成要素,本文从分析孔子德性思想视域中德性和规范之关系的特质出发,并得出结论:德性与规范相比,德出具有绝对的优先性,真正的规范只有一条,即做一个有德性的人.

  • 标签: 孔子德性思想 德性 规范
  • 简介:柯林武德试图将历史学建立在一种新的客观性概念的基础上。他指出:历史中的客观性是在绵延不断的"历程"中得到体现的,在这一历程中,历史当事人的思想与后来的历史学家对它的反思不是"两个"思想而是"一个"思想,历史体系是历史与历史学家的统一。在历史体系中,历史学家即使不受纯粹历史"事实"的制约,也必然受整体"历程"的制约。柯林武德的这些观点使得一种新的史学"客观性"观念成为可能。

  • 标签: 柯林武德 后现代主义 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