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检察机关错捕赔偿程序设想傅宽芝国家赔偿法是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合法权益受到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损害后,得以要求和取得国家赔偿重要法律依据保障,是国家用以减轻挽回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造成损害所不...

  • 标签: 赔偿程序 国家赔偿法 检察机关 检察院 错捕 请求人
  • 简介:对刑讯逼供问题进行监督是检察机关公诉环节重要职责,但实践中监督不力问题比较突出。为此需要建立完善一整套科学、规范、明确监督刑讯逼供检察工作机制。首先要完善调查机制,拓宽发现刑讯逼供线索渠道,规范调查程序;其次要完善制裁机制,健全包含程序性制裁措施实体性制裁措施在内制裁措施体系,强化制裁力度,规范制裁程序;第三要完善认定机制,正确把握刑讯逼供构成要件,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建立分阶段、有层次证明标准体系;第四要完善综合监督机制,加强检察机关对侦查过程中涉及刑讯逼供普遍性、类型性问题监督能力。

  • 标签: 检察监督 公诉 刑讯逼供 工作机制
  • 简介:检察干警反腐败心理动力培植蓝文盛江总书记指出:“反腐倡廉工作是直接影响改革建设事业成功大事,一定要抓出成效,长期坚持下去。”作为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机关,依法担负着监督法律正确实施,直接同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侵权、渎职犯罪等腐败...

  • 标签: 反腐败 心理动力 腐败行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纪检监察部门 从众心理
  • 简介:1997年1月上旬,王某等人在被告叶某开设饭店吃饭后未付钱。数天后,王某等人路过被告人饭店,被告人便向其催讨,王某认为有损其声誉,于同月20日晚纠集郑某等人到该店滋事,王某用鱼头击打被告人,被告人拔出随身携带刀反抗,王某等人即逃离,被告人叶某又...

  • 标签: 正当防卫 被告人 不法侵害 司法实践 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被害人
  • 简介:在危害结果是犯罪对象转化形式且发生了法定危害结果对象错误案件中,行为构成犯罪既遂只要求法定主客观要件在性质上具有一致性,而不要求犯罪主客观"方面"内容完全符合.行为人对错误对象持何心态与对象错误案件定性无关.行为人只实施一个故意杀人行为,不可能同时触犯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两罪名,因而不可能构成想象竞合犯.本文还就犯罪客体、主观罪过等相关理论问题提出了若干个人见解.

  • 标签: 对象错误 犯罪客体 罪过 犯罪既遂
  • 简介:讯问犯罪嫌疑人在审查逮捕制度中具有重要意义,这得到了检察机关话语层面的认可。调查发现,讯问并没有达到话语层面的强制性要求,是否讯问以及如何讯问受很多因素影响;具体讯问侧重于获取有罪供述,但也兼顾核实案件事实与证据疑点;整个讯问过程权力色彩浓厚。此种状况有其内在原因,难以作出否定性评价。未来应该从权力正当性角度关注讯问制度意义,并由此进行相关制度改革。

  • 标签: 审查逮捕 讯问 权力正当 制度建设
  • 简介:通过梳理刑法中潜藏再次犯罪评价体系以及毒品再犯价值属性可以发现,有关司法解释中毒品再犯规定违反了再犯制度设立初衷,违反了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也干扰了既存再次犯罪评价体系逻辑平衡,更反映出司法解释对毒品再犯功能性误读。毒品再犯规定,只是为了填补“刑罚执行完毕5年之后”这一累犯制度留下评价空白,而不能将其适用范围前置到判决宣告之时,为此需要对“被判过刑”进行重新解释,并且应当禁止“累犯加重”或者“再犯加重”做法。

  • 标签: 累犯 毒品再犯 重复评价 再次犯罪评价体系
  • 简介:改革开放30年来刑法学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79刑法典为研究重心、以特别刑法适用刑法改革为研究重心以及以97刑法典为研究重心三个阶段。综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刑法学研究发展历史轨迹,在30年发展中,刑法学研究体现出为刑法改革提供了理论准备,紧密联系刑事司法,实践注释刑法学与理论刑法学并存格局逐步形成,国际刑法区际刑法研究得以拓展特点,并在刑法观、刑事政策、完善刑法模式等问题研究上取得长足进展。

  • 标签: 改革开放三十年 刑法学研究 重点问题
  • 简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本文简称“凉山州”)地处四川西南部,与云南省毗邻,是境外“金三角”毒品由云南输入内地“四川通道”第二道关卡。经过上世纪50年代禁烟、肃毒运动,毒品已基本禁绝。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凉山州再次被境外毒品犯罪分子利用,成为毒品输入内地中转站集散地。1999年该地区被全国禁毒委员会公安部确定为毒品问题重点整治13个地区之一,禁毒任务十分艰巨。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全州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案件4617件7492人,其中毒品犯罪案件1538件2098人,毒品犯罪案件占33.3%。因此,研究该地区毒品犯罪原因、特点及控制对策尤为重要。

  • 标签: 凉山州 毒品犯罪 原因 特点及对策
  • 简介: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专门增设了强制医疗程序,对其适用范围、决定主体、启动程序、审理程序、救济程序、解除制约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规定。但是,仍有一些法律规定不甚明确问题,这些问题有赖于通过制定有关司法解释予以解决,以利于强制医疗程序正确实施。

  • 标签: 强制医疗 立法构建 司法完善
  • 简介:侦查讯问在侦查活动中具有特殊功效。基于权力立场设立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制度却在侦查实践中一直失败,而从权利立场构建遏制侦查讯问权滥用制度也在实践中总是失灵。在追问侦查讯问正当性过程中发现,只有分解侦查讯问权形成“权力对权力”制约机制以及借助于犯罪嫌疑人“权利对权力”抑制机制,才能使侦查讯问权得以正当地运行。

  • 标签: 侦查讯问 正当性 制约机制
  • 简介:跨世纪中国正经历着一个社会转型过程。依法治国推进,权力被重新定位;市场经济实行,利益集团急剧分化、重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群体观念不断裂变重构。在这个挑战重重而又充满机遇关键时刻,在依法治国反腐败斗争中肩负历史重任检察机关如何把握住这个历史契机,明确自身发展大方向,通过自觉思考努力,确立自身历史地位,是一个亟需认真研究并付诸行动课题。一、抓住司法改革契机,为明确检察性质定位。司法改革是我们所处这个时代大课题,在司法改革实施过程中,整个司法体制将发生巨大变化,并对中国社会正义、民主、自由产生深远影响。跨世纪检察事业,适逢其盛,应是一个绝好机遇。笔者认为,司法改革给检察机关带来最大契机,在于检察机关可以借此而进一步明确自身性质强化自身地位。自从检察机关作为“革命之子”伴随资产阶级革命而诞生之时起,检察机关地位检察官身份一直处于一个摇摆不定尴尬位置。从世界范围来看,普遍情况是认可检察官既具有司法官又具有行政官性质,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应该说这种双重属性是与检察职能的确定而随之俱来,检察权独立裁判职能使其具有司法权属性,其侦查及监督侦查职能又使...

  • 标签: 发展契机 契机定位 检察工作发展
  • 简介:<正>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重要工具,是新时期反和平演变重要力量,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要加强检察机关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适应党和国家关于改革干部人事制度,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要求,依法确立我国社会主义检察官管理制度,就是加强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作用一个重要方面。

  • 标签: 检察官 检察机关 管理制度 人民检察院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人民民主专政
  • 简介:论贪污贿赂犯罪侦查中调查研究李德敏,李平,刘会民调查,是做好一切工作出发点,对于反贪污贿赂斗争则具有更加重要意义。做好贪污贿赂犯罪侦查中调查工作,有利于挖出那些隐蔽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大要案,从而将,反贪污贿赂斗争引向深入。本文主要探讨贪污贿...

  • 标签: 贪污贿赂犯罪 犯罪侦查 经济犯罪 侦查工作 县人民检察院 调查研究工作
  • 简介:翻供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辩护或者自我归罪表现,其本身并无重大法律意义。然而由于受贿犯罪证据特殊性,受贿案件翻供、翻证行为已经成为打击腐败瓶颈。本文拟深入分析受贿案件翻供类型、翻供原因,通过在证据证明标准、证明责任分配上建立新规则、制度,在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即将施行背景下,探讨受贿案件嫌疑人翻供问题。

  • 标签: 翻供 贿赂推定 侦查证人制度
  • 简介:辨认结论与一般言词证据可能由同一个人作出,但辨认与提供证言却存在着不同心理基础,辨认主要建立在“再认”之上,而提供言词则主要建立在“再现”之上。合理辨认有较高可信度,但是辨认过程许多因素都会影响辨认真实性。遵循合法程序,遵守符合心理规律辨认规则是获得正确辨认程序保障;把握辨认心理机制,审查辨认过程影响因素,可以评价辨认证据真实性程度。

  • 标签: 辨认程序 辨认结论 审查工作 言词证据 刑事诉讼 证据收集方式
  • 简介:期待可能性具有以相对自由意志为核心、符合刑法人道性刑法谦抑性等理论价值。鉴于我国刑法理论框架体系,该理论植入尚存在难以回避法律障碍理论困境,通过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合理内核精神实质,丰富完善我国刑法理论以及刑事立法司法活动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理论价值 中国刑法
  • 简介:刑法学研究中,"注意义务"是"过失犯罪"内核,在注意义务限制甚至排除理论中,"信赖原则"在交通及相关领域以其独特时代气息实践价值,在大陆法系德日刑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角色。当代中国应借鉴国外立法司法之经验,正确理解信赖原则内涵,适时、适度引入信赖原则作为交通过失犯罪认定中限制原则,并科学厘清适用之界限。

  • 标签: 信赖原则 可容许的危险 危险分配 功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