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氮化铝(AlN)是一种宽禁带III族氮化物,具有导热系数高、机械强度强、热稳定性好、介电常数低等优点。稀土元素(RE)掺杂被认为是进一步提高AlN性能及其应用的有效方法。本文对几种RE元素掺杂AlN后所形成的稀磁半导体(DMS)纳米结构进行介绍,阐明微纳结构与光电性能间的构效关系与物理本质,为稀土元素掺杂氮化铝纳米材料的潜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氮化物 稀土元素 掺杂 纳米结构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1960年,Maiman等成功制备出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固态激光器,从此激光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至今已于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在高灵敏度传感、光纤通信、高密度信息储存、集成光路等新兴行业对优质小型化光源的需求驱动下,微纳激光器因其小至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尺寸、较好的单色性及较高的光束输出质量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关注。近二十年来,用于制备微纳激光器的增益材料多种多样,例如有无机半导体、有机高分子染料、有机/无机量子点等。在众多的增益材料中,以稀土离子为激活离子的激光工作物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标签: 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 农药残留 免疫分析法 荧光分析法 检测
  • 简介:摘要:1960年,Maiman等成功制备出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固态激光器,从此激光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至今已于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在高灵敏度传感、光纤通信、高密度信息储存、集成光路等新兴行业对优质小型化光源的需求驱动下,微纳激光器因其小至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尺寸、较好的单色性及较高的光束输出质量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关注。近二十年来,用于制备微纳激光器的增益材料多种多样,例如有无机半导体、有机高分子染料、有机/无机量子点等。在众多的增益材料中,以稀土离子为激活离子的激光工作物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标签: 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 农药残留 免疫分析法 荧光分析法 检测
  • 简介:摘要:新时期人们对食用油的风味越来越重视,市场上的食用油风味增加,各种风味油脂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加工企业为满足市场消费者的喜好,所以设计生产出各种类型各异的食用油,比如烹饪芝麻油以及浓香葵花籽等等,开发出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以及场景的食用油,这已经成为当前油脂加工领域内必然趋势。花生油是中国传统风味油种,如果能够满足风味需求,同时也具备市场功能,必然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文章主要从花生油掺杂检验方式出发,分析怎样采取措施来检验花生油。

  • 标签: 花生油 检验 杂质
  • 简介:[摘 要]:石墨烯是一种二维晶体,由碳原子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石墨烯具有光学、电学、力学等特性,在材料学、能源、纺织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石墨烯的研究为核心,阐述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的国内外应用进展,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石墨烯 纳米纤维材料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生物类纳米流体器件是指关键尺寸小于或等于100nm的流体器件,包括纳米结构纳米通道结构,在生物DNA、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多个物理场的耦合,如流场、电场和离子运动,以及尺寸减小到纳米级,物理现象非常复杂,通常伴随着强非线性。这种非线性特性是纳米流体器件固有的,其内部机制仍然缺乏明确的阐述。因此,本文结合实际设计一种纳米孔测序流道及微流体装置,采用仿真软件对设计的纳米孔测序流道微流体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生物纳米孔测序流道内部具有较好亲水性或疏水性可使微流体更具有优越的流动性,可以更好的适用于生物纳米孔DNA测序领域,避免操作复杂和测序液浪费(特别是文库的浪费),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的测序成本,为纳米流体装置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实现路径。

  • 标签: 纳米孔 测序流道 微流体 数值仿真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精密加工技术在材料微纳米结构制备中的应用。通过对精密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在金属、半导体和高分子材料体系中的具体应用案例进行详细探讨,总结了其在微纳米结构制备中的显著优势和面临的挑战。精密加工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在微纳米结构制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有望推动材料科学领域的创新。文章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对于实现更为复杂、精细微纳米结构制备的必要性。总体而言,精密加工技术为微纳米结构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为未来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

  • 标签: 精密加工技术 材料 微纳米结构制备 应用
  • 简介:摘 要:以柠檬酸为碳源,甲酰胺和CuCl2为掺杂剂,利用了简易快捷的水热法制备铜掺杂碳量子点(Cu-CDs)。实验结果表明,Cu-CDs可作为一种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传感器,且它在较宽的温度和pH值范围内都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所制备的Cu-CDs具有优异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在H2O2溶液存在的情况下,波长不同,其荧光强度也不同,说明Cu-CDs对H2O2具有比率荧光响应。基于内滤效应,可以建立起H2O2高灵敏度比率荧光检测,检测限为5.0 nM。

  • 标签: 碳量子点 水热法 比率荧光法 H2O2检测
  • 简介:内容摘要:高压真空断路器在化工企业生产中运用十分广泛,承担着诸多高负载生产设备电源的启停工作。在我公司110KV变电站故障统计中,ZN65型高压断路器的故障发生率占比非常大。这其中高压断路器跳闸失灵对生产的影响最大,在发生短路等恶劣故障时断路器拒跳会越级跳闸,上级开关跳闸造成变电站母线失压使事故扩大。所以这类故障在变电站运维工作中不可小觑,在处理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在正文中要从ZN65断路器传动机构故障、控制回路故障,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总结ZN65断路器故障的处理方法。

  • 标签: ZN65断路器 拒合 拒跳 失灵 拒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和检验方法。方法:选择中药房中常见的易掺伪掺杂的中药饮片进行讨论,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通过快速检验方法可以判断中药饮片是否存在掺伪或者掺杂的情况。结论:对于常见的中药饮片进行掺伪掺杂鉴别时,快速的检验方法可以明确中药饮片的质量优劣。

  • 标签: 中药饮片 掺伪掺杂鉴别 检验方法
  • 简介:摘要:纳米生物技术已经成为蛋白质免疫分析领域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纳米生物技术的特殊结构在蛋白质免疫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包括纳米颗粒、纳米棒、纳米孔、纳米线等结构的应用。这些结构在蛋白质免疫分析中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稳定性等优点,可以用于检测生物标志物、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表达水平等方面,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纳米生物技术,特殊结构,蛋白质免疫分析,生物标志物,蛋白质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金属有机骨架纳米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MOFs)新型多孔材料受到了众多科学家的关注。近些年来, MOFs因其不同的组分、巨大的比较面积、多样化结构而具有的优越性能,在气体吸附/分离、化学传感、催化等研究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出不同组分和不同结构的MOFs。另外,众多科学家对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标签: MOFs 应用 合成
  • 简介:摘要:建筑材料中掺杂有害物质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常见的建筑材料有害物质,总结了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常规化学分析法、光谱学分析法和生物传感器分析法。同时,本文也介绍了控制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方法,包括材料选择、工艺控制和实际案例分析。通过研究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控制,可以有效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环境。

  • 标签: 建筑材料 有害物质 检测 控制
  • 简介:摘要:以粉末冶金法制备了Dy2O3掺杂的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采用洛氏硬度计对摩擦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MM-3000型摩擦磨损性能试验台分别研究了微观形貌和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y2O3的掺杂不但能提高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密度和硬度,还能改善铜基体的分散状态。在不同的转速条件下,当Dy2O3的掺杂量为5%时,摩擦性能最优。其中当转速为1000r/min时,平均摩擦系数达到最大为0.4146,相比较于未掺杂的明显提高了73%。

  • 标签: 粉末冶金 摩擦材料 Dy2O3 摩擦磨损
  • 简介:摘要:经过多种不同的固溶处理技术,我们将Mg.9A1.1Zn一0.2Mn(质量分数)的合金经历了150~C/5h的高温加热,并经由X光线衍射、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检查,以确定其显微组织和硬度值的变化,以深入探讨这些技术的应用。经过固溶处理,p.Mgl7A112相能够被有效地分离,从而被有效地融合进Ct-Mg基体之中。此外,通过调节固溶温度,增加固化持久性,也能够有效地降低ct—Mg枝晶之间的p-Mg17A112相的硬脆性,从而将它们从晶体之外的析出过程改善成晶体之内的析出。然而,如果固溶温度和持续的固溶时间超标,就会使ⅱ.Mg基体的结构变得更加粗糙,甚至会引起过热的情况。在固溶处理完成的时期,-Mgl7A112相会通过非饱和固溶体的形态,分别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进一步增强了材料的强度。

  • 标签: 固溶处理 显微组织 性能
  • 简介:摘要: 荧光碳点由于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因此被人们广泛应用。本文采用溶剂热合成法,以柠檬酸和赖氨酸为碳源制备氮掺杂荧光碳点,优化合成条件,制得最优条件下的荧光碳点。同时,利用碳点表面羧基与Cu2+离子发生配位反应,使碳点荧光猝灭的现象检测了Cu2+离子。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33 - 16.63 μmol·L-1,检测限为0.31 μmol·L-1,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9。

  • 标签: 碳点 荧光猝灭 铜离子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光催化技术的原理、制备方法、表征分析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对近些年光催化研究领域的一些动态进行汇总梳理,对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简要分析当前研究阶段的进展及不足,以便科研新手上路。

  • 标签: 光催化 Co掺杂 二氧化钛
  • 简介:摘要:叉指背接触  (IBC)  太阳电池选用n型衬底材料,前后表面均覆盖一层热氧化膜,以降低表面复合。利用离子掺杂技术,在电池背面分别进行磷、硼局部扩散,形成有指状交叉排列的P区、N区,以及位于其上方的P+区、n+区重扩形成的P+和N+区可有效消除高聚光条件下的电压饱和效应。研究了对硼磷扩散在控制离子注入剂量时下调整扩散温度及时间得出最优方块电阻匹配范围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磷扩散注入剂量 6.6× 1014 ~6.8× 1014 ions/cm2、方阻250-280Ω/sq时可获得良好的电池性能。

  • 标签:   叉指背接触  (IBC)  太阳电池   离子注入 方块电阻   光电转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