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5-310K温度范围内,研究了Sn替代对化合物Zn1-xSn沁b3的低温热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无掺杂Zn4Sb3,(Zn1-xSb3(x≠0)的低温热导率明显降低,并且随着Sn掺杂含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实验结果也发现,掺杂Sn后化合物的直流电阻率和热电势都减小,且随着Sn掺杂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小。

  • 标签: Zn4Sb3 热电势 热导率 热电性能
  • 简介:科学家早就发现,将锗提纯可以制成极为优异的晶体管。于是,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致力于去掉锗中的杂质,欲使其纯度达到100%,让理想晶体管横空出世。日本新力公司的江畸博士和助手沿着提纯构想做了无数次试验,但每次都不可避免地带进了杂质。后来,他们想,既然绝对提纯不可能,何不反其道而行之,试着一点点杂质掺进?这一构想遭到很多专家的嘲笑和反对,但他

  • 标签: 杂质 美好生活 掺杂 构想 提纯 试验
  • 简介:以水玻璃为硅源,在无压体系中合成含A1的硅基MCM-41,并采用XRD、TEM、27A1MASNMR及N2吸附一脱附等表征手段,系统研究A1的引入对MCM.41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1原子对MCM-41骨架Si进行同晶取代后,A1以四配位骨架和六配位骨架外A1的形式存在,A1-MCM-41仍能保持长程有序的一维孔道结构。并且随着A1掺杂量的增加,孔径和孔体积减小,当Si/A1=25时比表面积达最高值。

  • 标签: AL MCM-41 介孔材料
  • 简介:玻璃最能被辨认的特点之一是能够反射光线,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玻璃表面创建出一种纳米结构,使其几乎消除了反射。由于它没有眩光,而且表面的水滴能如小橡胶球一样反弹,令人几乎无法辨认出这是玻璃。该研究结果刊登于美国化学会的《ACS纳米》期刊上。

  • 标签: 玻璃表面 纳米结构 研究开发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反光 自洁
  • 简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了纯MgF2晶体、Co掺杂MgF2晶体、P掺杂MgF2晶体和(Co,P)双掺杂MgF2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特性.结果表明,掺杂后的MgF2晶体发生了畸变,原子之间的键长也有所变化.(Co,P)双掺杂后,由于非金属原子P态和金属原子d态之间的轨道杂化,在MgF:的导带与价带之间形成了新的杂质能级,这些杂质能级一方面减小了MgF2的带隙宽度,使光吸收曲线红移到可见光区,另一方面有利于光生电子一空穴对的分离,提高了MgF2光催化效率.(Co,P)双掺杂使位于禁带中的杂质能级的态密度明显增加,导致电子从价带跃迁到杂质能级和从杂质能级跃迁到导带的概率增加,从而使其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提高.并揭示了(Co,P)双掺杂MgF2在光学元器件方面的潜在应用.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 第一性原理 钴磷双掺杂MgF2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 简介:Three-dimensional(3D)flowerlikehierarchicalZn2GeO4andMn2+-dopedZn2GeO4microstructureshavebeenpreparedbyafacilehydrothermalapproach.X-Raydiffraction(XRD),fieldemission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FESEM),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TEM)andphotoluminescence(PL)spectrometrywereemployedtocharacterizethesamples.SuchflowerlikehierarchicalZn2GeO4microstructureswithanaveragediameterof3―4μmwerefoundtobeconstructedbyabundantsinglecrystallinenanorodsofabout90nmindiameter.TheluminescentpropertiesofZn2GeO4:xMnphosphorswithdifferentcontentsofMn2+asanactivatorwereinvestigated.TheMn2+-dopedsamplesshowedgreenluminescencecorrespondingtothed-dtransitionofMn2+undertheirradiationofUVlight.Theredshift(from531nmto538nm)inλemwithincreasingMn2+contentwasobservedintheluminescentspectra,whichshouldbeattributedtoaweakcrystalfieldbecauseofthesubstitutionofZn2+byMn2+atadistortedtetrahedrallatticesite.

  • 标签: 锰掺杂 体系结构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水热法 透射电子显微镜 X-射线衍射
  • 简介:采用简单的化学沉积结合KOH碱刻蚀的方法,在导电玻璃(FTO)上生长ZnO纳米棒阵列(ZnONRs)。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流-电压(I-V)曲线对所得样品的晶型、形貌及光电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ZnONRs呈纤铅矿型;ZnONRs的形貌及光电性能与KOH的浓度及刻蚀时间密切相关,经0.1mol/LKOH刻蚀1h后可得到排列高度有序且分布均匀的ZnONRs;KOH刻蚀后的ZnONRs与未刻蚀前高密度的ZnONRs相比,其光学性能得到提高。0.1mol/LKOH刻蚀1h的ZnONRs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光阳极,其光电转换效率、短路电流、开路电压较未刻蚀的ZnONRs分别提高了0.71%、2.79mA和0.03V。

  • 标签: ZnO纳米阵列 SnO2导电玻璃 碱刻蚀 结构性能 光电性能 太阳能电池
  • 简介:加强纳米技术研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为贯彻这一部署,在当今纳米材料及结构的应用需求背景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纳米材料及结构的力学新原理级精细表征技术研究”获准立项,并于2012年5月25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 标签: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结构 表征 原理
  • 简介:文章主要介绍了通过对厚多晶硅膜进行饱和掺杂来制作低阻值多晶电阻的方法。分析了多晶硅掺杂扩散模式,其中A类扩散模式能够得到较低的多晶电阻。要使杂质以A类扩散模式掺入多晶硅中,需要采用炉管扩散的方式进行长时间的掺杂。受杂质固溶度影响,一定厚度的掺杂多晶硅电阻值是无法无限制降低的,要制作低阻值多晶电阻,需要淀积厚多晶硅薄膜。文章选择炉管扩散的方式,进行低阻值的多晶硅薄膜制作,并通过实验,证实该方法可以得到稳定、均匀、低阻值的多晶硅方块电阻。

  • 标签: 厚多晶硅薄膜 饱和掺杂 低阻 多晶硅电阻
  • 简介:书本的确是个好东西,然而在看书时总有些不大不小的麻烦,比如喝饮料时总是让人提心吊胆,如果有一种纸张可以防水防菌还有磁性就好了。听上去是不是很棒?

  • 标签: 纸张 纳米 饮料
  • 简介:<正>纳米,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但是,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涂料所含纳米微粒可导致人类发生严重肺纤维化甚至死亡。"裸露的纳米颗粒如果进入人的体内,危害性确实是很大的。"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原所长、资深研究员、原纳米材料首席科学家张立德说。纳米是极小的微粒,1纳米等于10亿分之1

  • 标签: 张立德 固体物理 人类发生 肺纤维化 资深研究员 极微小
  • 简介:基于建立的新型三维仿真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单晶铜(100)表面纳米加工过程,研究材料的去除机理和纳米加工过程中系统的温度分布与演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温度分布呈同心型,切屑温度最高,并且在金刚石刀具中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采用中心对称参数法区分工件中材料缺陷结构的形成与扩展。位错和点缺陷是纳米加工过程中工件内部的主要缺陷结构。工件中的残余缺陷结构对于工件材料的物理属性和已加工表面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位错的成核与扩展、缺陷结构的类型均与纳米加工过程中系统的温度有关。加工区域温度升高有利于位错从工件表面释放,使工件内部位错结构进一步分解为点缺陷。采用相对高的加工速度时,工件中残留缺陷结构较少,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加工表面。

  • 标签: 单晶铜 原子尺度模拟 热效应 分子动力学模拟 纳米加工 温度分布
  • 简介:通过一个简单的水热方法成功地合成出由SnO2纳米片作次级结构的新型花状ZnSnO3-SnO2分级纳米结构。ZnSnO3多面体在生长分级SnO2纳米片的过程中主要起模版作用,制备出的SnO2纳米片的厚度约为25nm。还讨论了ZnSnO3-SnO2样品的形貌随反应时间变化的规律,并且进一步讨论了形成这种分级结构的形成机制。此外,由这种新型ZnSnO3-SnO2纳米结构作敏感材料的气体传感器对乙醇气体具有高灵敏和快响应的特点。ZnSnO3-SnO2纳米片在最佳工作温度270°C时,对50×10-6乙醇气体的灵敏度约为27.8,其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在1s和1.8s内。

  • 标签: 复合纳米结构 分级结构 水热合成 气体传感器
  • 简介:以Sn为原料,采用磁控溅射及热蒸发法制得SnO2纳米线,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能量弥散X射线谱(EDS)、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FTIR)、拉曼光谱分析(Raman)等测试手段对纳米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二氧化锡纳米结构具有金红石结构,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生长机制遵循气一液一固生长机制,生长过程中的温度和退火时间对二氧化锡纳米结构的形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这些因素对二氧化锡纳米材料实行可控生长。

  • 标签: SnO2纳米线 热蒸发 磁控溅射 生长机制
  • 简介: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铜-氩纳米流体和基础流体在不同剪切速度下的纳米尺度的Couette流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纳米尺度通道内,纳米流体流动过程中颗粒存在旋转运动和平移运动,从而加强湍流效果,强化传热并影响整个流动区域内的流动速度分布,造成纳米流体速度呈非线性分布。壁面和纳米颗粒表面都会形成一层排布更为规则的液体原子吸附层,吸附层内液体分子在流体流动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壁面和纳米颗粒进行运动,且吸附层具有"类固"特性,可以增强纳米流体的传热能力。

  • 标签: 纳米通道 纳米流体 流动特性 分子动力学
  • 简介:使用不同成分的Zn-Al钎料对铜铝异种金属进行火焰钎焊,研究其力学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研究不同Zn-Al钎料对Cu/Al钎焊接头钎焊性、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含量的增加,Zn-Al钎料在Cu和Al上的铺展面积逐渐增大。当钎料中Al含量为15%时,Cu/Al接头的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88MPa;随着组织的变化,钎缝硬度值呈现HV122到HV515不等的分布。另外,钎缝组织的成分主要为富Zn相和富Al相,但是当钎料中Al含量为2%和15%以上时,靠近Cu侧的界面处会分别形成CuZn3和Al2Cu两种完全不同的金属间化合物。研究Zn-Al钎料中铝含量对Cu/Al接头界面化合物类型的影响。

  • 标签: Cu/Al钎焊接头 ZN-AL钎料 力学性能 界面层
  • 简介:从同样渗出的镁合金Mg-3%Al-1%Zn(AZ31)营舍准备的样品在低周期的疲劳测试被利用以便调查频率依赖者疲劳生活。充分颠倒的控制紧张的紧张压缩疲劳测试在空中在1Hz和10Hz的频率被执行。微观结构被光显微镜学(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学(SEM)检验。当紧张振幅比0.2%低时,疲劳生活与装载频率展出了积极关联,并且twinning的活动在10Hz被增加。当紧张振幅比0.2%高时,重要twinning在生活被发现独立于频率的这二频率,和疲劳被观察。为这频率相关的疲劳一生的可能的原因可能由于在装载频率和紧张振幅之上的twinning的依赖。

  • 标签: 加载频率 疲劳寿命 挤压变形 锌合金 低周疲劳试验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简介:Therecentdevelopmentofhigh-strengthmagnesiumalloysisfocusedontheroleofthestrengtheningphaseswithanovellong-periodstacking-ordered(LPSO)structure.ThisreviewdetailedthemainfactorsinfluencingtheformationofLPSOphases,includingalloyingele-ments,preparationmethods,andheattreatments.Furthermore,processcontrolinstructuretypes,formationandtransformationbehavior,strengtheningandtougheningmechanismsoftheLPSOphasewerediscussed.Finally,thecurrentproblems...

  • 标签:
  • 简介:一个由瑞典、德国等6个闰家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小组在欧盟第六框架项目(FP6-NMP)资助下,正存应用纳米工程来制造和控制生物界面,这种界面同时具有天然和人工双重的功能属性,最终目标是控制细胞功能的发展方向,用于干细胞治疗领域。

  • 标签: 纳米工程 欧盟 平台 投资 生物界面 细胞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