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机器人辅助L4、L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学习曲线及其拐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机器人辅助L4、L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4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资料,男19例、女24例;年龄59(48,66)岁;按Meyerding分类,Ⅰ度滑脱23例,Ⅱ度滑脱18例,Ⅲ度滑脱2例。测量螺钉置入精度和螺钉准确性分级,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信息。采用累计求和法绘制学习曲线,根据形态将学习曲线分为前期和后期。对比学习前期和学习后期指标差异,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置入L4椎弓根螺钉60枚、L5椎弓根螺钉70枚。L4椎弓根螺钉置入精度在第23枚开始提高,L5椎弓根螺钉置入精度在第20枚开始提高。以第23枚椎弓根螺钉(第14例患者)分割学习曲线为前期和后期,学习前期组与后期组在手术时间[(225.0±74.0)min vs.(207.0±81.2)min,t=0.65,P=0.521]、术中出血量[200(75,500)ml vs. 100(60,200)ml,Z=1.30,P=0.195]、术中透视次数[10(6,10)次vs. 10(6,10)次,Z=-0.37,P=0.71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 vs. 0,P=0.302)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习后期较学习前期有更短的术后住院天数[4.5(3,6)d vs. 6.0(5,9)d,Z=2.00,P=0.046]和更高的椎弓根螺钉置入精度[L4:1.33(1.06,1.79)mm vs. 2.23(1.12,4.55)mm,Z=2.43,P=0.015;L5:1.47(0.98,1.87)mm vs. 3.21(1.64,4.87)mm,Z=3.90,P=0.001]。前期和后期置钉准确率相近[L4:95%(21/22)vs. 97%(37/38),P=1.000;L5:91%(20/22)vs. 96%(46/48),P=0.585]。结论机器人辅助L4、L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较明显的学习曲线,置入第23枚椎弓根螺钉时,螺钉置入精度开始提高。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机器人手术 学习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锚式前路腰椎间盘切除融合术(self-anchored anterior lumbar discectomy and fusion,SA-ALDF)治疗L5峡部裂性滑脱症的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采用SA-ALDF治疗L5峡部裂性滑脱症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43.2±12.6)岁(范围29~63岁)。均有顽固性腰痛,站立及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减轻,无下肢神经根性症状。影像学检查示L5双侧峡部裂,滑脱Meyerding分级1度10例、2度1例。采用全麻仰卧法式体位,经6 cm横切口腹膜外入路,在腹主动脉和腔静脉分叉间显露L5S1椎间盘,切除椎间盘,撑开椎间隙,椎管腹侧减压,试模测试;取自体髂骨松质骨植入自锚式融合器,恢复椎间高度、前凸角度,同时使滑脱复位;先插入远侧嵌片锚定,再直接复位并插入近侧嵌片锚定。术后随访(12.1±4.7)个月(范围6~18个月)。于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评估复位和融合情况,测量滑脱率、椎间高度及椎间前凸角度。结果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8)min(范围70~120 min);术中出血(30±16)ml(范围10~60 ml),未发生重要神经或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症状均明显减轻,X线片示脊柱序列恢复,随访时融合器无明显移位或下沉,滑脱和椎间高度、前凸角度均较术前恢复,但2度滑脱患者复位丢失率达63.2%。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6.1±2.1)分降至(0.9±0.5)分,ODI由术前43.6%±14.2%降至6.0%±3.4%,滑脱率由术前17.7%±10.3%降至8.0%±7.2%(复位率54.8%±21.6%),椎间隙高度由术前(6.4±2.1)mm恢复至(9.8±3.9)mm,椎间隙前凸角度由术前4.8°±2.9°恢复至9.6°±4.7°。结论采用SA-ALDF治疗无神经症状的1度L5峡部裂性滑脱症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但用于2度及以上的滑脱稳定性不足。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腰骶椎畸形压迫神经会出现症状~([1])。本研究报道1例L5/S1椎间孔狭窄的腰骶椎畸形但无临床症状的病例,分析无症状原因,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44岁,因"长距离行走后出现右侧腰腿痛1周"于2016年11月30日来本院就诊。查体示右侧髂腰部压痛并向右小腿外侧放射,右小腿外侧痛觉过敏,直腿抬高试验60°(+),左下肢查体(-),呈右侧L5和/或S1神经根受压表现。

  • 标签: 腰椎 骶骨 脊柱疾病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L5/S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7年1月收治的29例青少年L5/S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影像学资料,以3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青少年影像学资料作为对照。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滑脱角(SA)、滑脱距离(SD)、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骨盆矢状面厚度(SPT)、L5入射角(L5I)、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脊柱矢状位平衡(SVA)、骶骨平台角(STA)、S1指数、腰骶角(LSA)等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并计算滑脱率(SP),比较滑脱组与对照组以及低滑脱(SP≤17%)与高滑脱(SP〉17%)亚组之间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SP与各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滑脱组SA为-4.5°±9.6°,SD为(7.1±3.6)mm,SP为(22.2±11.1)%。滑脱组的LSA、STA、S1指数小于对照组,PI、PT、SS、SPT、L5I、SVA及LL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滑脱亚组的SA、TK、LSA、STA及S1指数均显著小于低滑脱亚组,PI、PT、SS、SPT、L5I和SVA均大于低滑脱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亚组的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组PI、PT、SPT、L5I、LL与SP呈正相关,TK、LSA、STA及S1指数与SP成负相关,SS、SVA与SP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腰骶部先天发育不良可能是青少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发生的始动因素。受滑脱程度影响,其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显著异常,表现出腰椎前凸增大、躯干前倾,同时骨盆后旋、屈髋屈膝等异常代偿姿势。

  • 标签: 青少年 腰椎 脊椎滑脱 盆骨测量
  • 简介:目的:比较研究单节段L4/L5椎间盘突出引起单纯单侧感觉或运动异常时突出髓核在MRI上的分布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2例单节段L4/L5椎间盘突出并单侧单纯感觉或运动异常的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分为运动异常组(A组)和感觉异常组(B组),分别将2组突出髓核的的外侧缘、内侧缘、突出最顶点在横向位上赋值,将突出最顶点在矢状位上赋值,比较2组间赋值的差异。结果B组突出髓核的外侧缘及突出最顶点,突出髓核的最内侧缘较A组更偏向有症状侧,2组之间有明显差异,B组突出最顶点的矢状位赋值较A组的大。结论感觉异常患者较运动异常患者的突出髓核更偏向受压迫的神经根,且突出髓核在矢状位上更大。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 椎间盘移位 运动障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显微镜辅助Quadrant通道(M-Q)与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PEI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因单节段LDH(L5/S1)于我院行微创治疗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M-Q组及PEID组。分别行显微镜辅助Quadrant通道与经皮椎板间镜L5/S1髓核摘除术。分别与术前2天,术后1周(T1)、3月(T2)、6月(T3)对患者进行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130名患者手术顺利。M-Q组及PEID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初次下床时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M-Q组术后住院天数及手术切口长度明显长于PEID组(P

  • 标签: 显微镜Quadrant通道 椎板间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 髓核摘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象为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采用PETD治疗LDH患者(L5~S1),共102例。对于高髂嵴患者采用"横突定位法",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PETD手术治疗,手术时间(87.6±21.0)min,术中透视(29.1±11.7)次,术后卧床时间(4.6±1.1)h,住院时间(3.6±0.5)d。术后1 d、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和术后3个月ODI评分均较术前减少(均P<0.01)。疗效评价:优89例(87.3%),良8例(7.8%),中4例(3.9%),差1例(1.0%)。结论PETD为治疗L5~S1 LDH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对于高髂嵴、横突肥大的患者,横突定位法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椎间孔成型方法。

  • 标签: L5~S1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高髂嵴 椎间孔镜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后外侧入路完成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的髓核摘除术操作技巧。方法2014年1月~2016年4月,对148例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实施经后外侧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采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由术前(7.27±0.73)分降为(1.88±0.28)分,无感染、硬脊膜损伤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26个月,平均16.2月。椎间盘突出复发或下肢疼痛加重9例。术后3个月[(1.82±0.32)分]、末次随访[(1.80±0.32)分]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00),术后各时点腿痛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28±1.62)分]、末次随访[(11.88±1.5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较术前[(31.13±2.45)分]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可、差分别为118、16、5、9例,优良率90.5%(134/148)。结论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患者通过后外侧椎间孔入路行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的基础上是可行和有效的。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高髂嵴 椎间孔成形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配合要点。方法:我院选取8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经椎板间入路(PEID)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椎间孔入路(PETD)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的有疼痛评分、ODI指数(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长,透视次数较多(P<0.05)。结论:PEID、PETD均可用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两者有互补作用,PEID手术时间短暂,透视次数少,然而硬脊膜、神经根损伤风险较高,临床应结合解剖特征,按照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 标签: L5/S1 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板间入路 椎间孔入路 脊柱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配合要点。方法:我院选取8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经椎板间入路(PEID)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椎间孔入路(PETD)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的有疼痛评分、ODI指数(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长,透视次数较多(P<0.05)。结论:PEID、PETD均可用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两者有互补作用,PEID手术时间短暂,透视次数少,然而硬脊膜、神经根损伤风险较高,临床应结合解剖特征,按照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 标签: L5/S1 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板间入路 椎间孔入路 脊柱内镜手术
  • 简介:加长到2908毫米轴距的Q5L终于来了,面对全新国产的X3和即将到来的GLC-L,它能继续保持统治级的地位吗?全新Q5L的到来,把老款Q5的价值真正压榨到了极致。一汽奥迪宣布新老'Q5'同堂销售,老款车型预计销售到今年年底。那么问题来了,一边是经销商终端近10万元的让利,一边是没有现车,且买车还要加一些装潢费之类的费用,一道并不好做的选择题摆在了这批奥迪SUV消费者的面前。但毕竟Q5L解决了老款Q5最大的痛点——狭小的后排空间,相信这批消费者在看过、试过Q5L后,还是会在热度稍稍褪去后,选择加入到Q5L的阵营中来。

  • 标签: SUV Q5L 储物空间 后排座椅
  • 简介:迎国庆电话会议召开19便衣分队面临考验2006年9月8日下午4:30.天津市公安局刚刚召开了有关迎国庆专项治理和保卫的电视电话会议。会后,分局领导立即召集分局指挥室、治安科、内保科、特警支队、监管等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动员部署。一套早已制订完善的方案随即启动,19个由精干警力特别组成的便衣小分队,开始与原有的巡控力量一起,在全区重点部位及易发案地区展开巡控.而此时.他们还不知道.一场真正的考验就要来临。

  • 标签: 电视电话会议 小时 专项治理 公安局 天津市 负责人
  • 简介:近日,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推出了第5代固定频率700V/800VCoolSETTM。该解决方案将PMW控制器IC和最新700V和800VCoolMOS?P7MOSFET集成到一个封装中,在单一平台上就能支持隔离型和非隔离型反激式拓扑。全新的固定频率700V/800VCoolSETTM采用高压超结MOSFET,结合内部电流调节器的级联配置,实现快速启动,轻松提供Brown—In保护。集成800VMOSFET和优化的前沿消隐时间支持高达350VAC的交流线路输入。

  • 标签: 固定频率 第5代 MOSFET COOLMOS 控制器IC 电流调节器
  • 简介:全球第五大班轮公司赫伯罗特2月23日发布去年四季度营业利润,根据目前已公布的内容表明,全年盈利与预期相符。去年,赫伯罗特在完成全年营收目标的同时,四季度税前利润(EBIT)同比大幅增长。

  • 标签: 营业利润 大班轮公司 赫伯罗特 税前利润 同比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