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原因,指导今后免疫规划工作.方法病例个案来自北京市石景山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个案调查表,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历资料收集,综合分析患者的发病与接种的关系.结果2例病例所接种疫苗的来源正规,接种单位和人员均具有资质,接种实施符合正常程序,冷链管理规范.结论2例病例所患疾病与接种AC脑膜球菌多糖疫苗(MenAC)存在时间上的关联,不除外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 标签: 预防接种 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紫癜
  • 简介:摘要B脑膜球菌疫苗的研发包括外膜囊泡(OMV)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两条技术路线,本文拟就B脑膜球菌OMV疫苗的研发、生产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B脑膜球菌OMV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 标签: 脑膜炎球菌 疫苗 B群 外膜囊泡
  • 简介: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近年以来随着生物技术迅猛发展,B脑膜球菌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应用反向疫苗学技术开发的新型B脑膜球菌疫苗已陆续被欧洲医药管理局和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尽管目前国内尚未批准相关产品上市,但一些企业和研究院所已在加紧研发。为了进一步了解B脑膜球菌疫苗,推动国内B脑膜球菌疫苗的研发,综述不同类型B脑膜球菌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 标签: 脑脊髓膜炎 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 外膜囊泡疫苗 反向疫苗学 重组疫苗
  • 简介:摘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一种由脑膜球菌引发的严重呼吸道传染病。随着脑膜球菌多糖疫苗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应用,大部分于人群中广泛流行的致病性脑膜球菌(血清A、C、W135、Y)已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这也导致B脑膜球菌引发的流脑占比增多。此文综述了目前已发现的B脑膜球菌疫苗候选抗原,以及基于这些抗原已经获批和正在研发的B脑膜球菌疫苗,以期帮助研究人员进行新型B脑膜球菌疫苗的研发。

  • 标签: 奈瑟球菌,脑膜炎,血清B群 脑膜炎双球菌菌苗 候选抗原
  • 简介:细菌性脑膜是一类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以及后遗症率都比较高.根据其表面荚膜多糖的不同可以分为13个血清群体,其中A、C、Y、W135这四种Men是引发脑膜的主要致病菌.目前针对这几种致病菌的疫苗主要是多糖疫苗.本文在总结脑膜球菌多糖疫苗的研发情况以及生产进展的同时着重介绍了用于测定多糖含量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免疫火箭电泳法.

  • 标签: 群脑膜炎球菌 多糖疫苗 研发生产 火箭电泳 多糖测定
  • 简介:摘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一种病死率高且后遗症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脑膜球菌疫苗是预防控制流脑的有效措施。目前,包括中国在内,B群流脑已成为全球主要流行的血清脑膜球菌ACYW等疫苗主要成分为荚膜多糖,而B脑膜球菌疫苗主要成分为蛋白,有外膜囊泡(OMV)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两种。B脑膜球菌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方法包括人补体血清杀菌试验(hSBA)及脑膜球菌抗原分型系统(MATS)、脑膜球菌表面抗原表达试验(MEASURE)、脑膜球菌抗原分型系统(gMATS)和Bexsero 疫苗抗原序列分型(BAST)等替代方法。疫苗免疫原性评价技术是疫苗研发和临床试验研究的基础,而我国目前尚无B脑膜球菌疫苗。因此,本文就B脑膜球菌疫苗免疫原性评价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B脑膜球菌疫苗研发和后期免疫原性评价及临床试验研究提供技术指导。

  • 标签: 奈瑟球菌,脑膜炎,血清B群 疫苗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评价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抗体滴度和杀菌抗体检测(SBA)评价重组H因子结合蛋白(factor H binding protein,fHBP)的免疫原性。方法选择并合成fHBP序列,连接至pET43.1a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两个亚家族的重组fHBP蛋白,fHBPA和fHBPB,经过纯化后免疫家兔和小鼠,通过ELISA和SBA试验检测免疫抗血清效价和B脑膜球菌流行菌株的杀菌滴度。结果fHBP免疫兔血清效价均大于2.0×106,免疫小鼠血清效价高于1.0×106。69株流行株SBA试验中fHBP免疫兔血清对41株A亚家族和20株B亚家族均有大于1∶128杀菌滴度,亚家族靶菌之间没有交叉保护作用。fHBPA小鼠血清对A亚家族流行株Nm210902、Nm211009、Nm450522平均滴度为1∶1 024、1∶608、1∶861,对Nm510703、Nm311304、Nm431002流行株的滴度为1∶234、1∶861、1∶430;fHBPB小鼠血清对B亚家族流行株Nm311302、Nm311113和Nm321114的杀菌滴度分别是1∶2 896、1∶1 878和1∶430。而fHBPA和fHBPB混合蛋白质免疫鼠血清Nm210902、Nm510703和Nm311302平均滴度分别1∶876、1∶274、1∶1858,对3株靶菌均存在有效杀菌。结论fHBP免疫抗血清效价均在1.0×106水平以上,对61株B流行株的杀菌滴度大于1∶128,对69株B脑膜球菌流行株有94.2%的保护效果。

  • 标签: 重组fHBP蛋白 SBA 抗血清 脑膜炎球菌流行株 杀菌滴度
  • 简介:摘要隐球菌脑膜是由隐球菌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严重的颅内压增高、脑实质损害为特征,起病隐匿。这种机会性感染常见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或其他免疫抑制情况,也见于少部分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在全球HIV感染逐年减少的背景下,隐球菌脑膜仍然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病死率居高不下。文中重点对隐球菌脑膜的易患人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进行介绍。

  • 标签: 隐球菌 脑膜炎 HIV 抗真菌药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海北州部分健康人群AC脑膜IgG抗体水平,为预防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样2个县3-4岁70名儿童血清标本。应用ELSIA检测AC脑膜IgG抗体。结果调查70名儿童抗体阳性率65.7%,接种AC脑膜球菌多糖疫苗预防控制流脑有重要意义,提高疫苗的有效接种率。

  • 标签: 流行性脑膜炎 流脑IgG抗体水平
  • 简介:摘要随着多种脑膜奈瑟菌(Nm)菌种对应疫苗的问世,各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流行情况发生着变化,近几年BNm构成增多,健康人群中BNm带菌者占比上升,我国部分地区也出现由于密切接触BNm带菌者从而致病的情况。了解BNm感染的流行现况,明确B株耐药情况,更新预防性治疗药品方案,可有效降低流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针对BNm感染的流行和耐药现状作一综述,为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奈瑟球菌,脑膜炎,血清B群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病学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载脂蛋白AI(ApoA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脑膜球菌败血症患儿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脑膜球菌败血症患儿的一般资料。按照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颁布的指南将90例脑膜球菌败血症患儿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脑膜球菌败血症组(52例)、严重脑膜球菌败血症组(30例)和脑膜球菌败血症休克组(8例),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并对患儿的血清ApoAI、HDL-C、SAA水平进行检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脑膜球菌败血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诊断效能。使用χ2检验、F检验。结果脑膜球菌败血症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6.11±0.91)岁;严重脑膜球菌败血症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97±0.89)岁;脑膜球菌败血症休克组男5例,女3例,年龄(6.27±0.94)岁。3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BMI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儿在血清ApoAI、HDL-C、SA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脑膜球菌败血症组和严重脑膜球菌败血症组相比较,脑膜球菌败血症休克组的血清ApoAI、HDL-C水平最低,SAA水平最高(均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血清ApoAI(OR=0.156,P<0.001)、HDL-C(OR=0.231,P=0.007)、SAA(OR=1.047,P=0.002)是脑膜球菌败血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ROC分析结果表明,上述3种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最高,为0.957,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73%、71.05%。结论血清ApoAI、HDL-C、SAA水平和脑膜球菌败血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联,脑膜球菌败血症患儿病情越严重,其血清ApoAI、HDL-C水平则越低,SAA水平越高。同时血清ApoAI、HDL-C、SAA联合检测的方式在评估脑膜球菌败血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膜炎球菌败血症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载脂蛋白AI 高密度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国产ACYW135脑膜球菌结合疫苗应用于3月龄婴儿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省疫苗临床研究基地采用随机、盲法、同类疫苗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受试者为3月龄健康婴儿,共720名,按1∶1比例依据入组随机分配表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照3、4、5月龄接种程序对研究对象分别接种试验疫苗(ACYW135脑膜球菌结合疫苗)和对照疫苗(AC脑膜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其中第1针次接种720名,第2针次接种696名(试验组:346名;对照组:350名),第3针次接种692名(试验组:344 名;对照组:348 名)。采用定期随访与主动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观察疫苗接种后0~30 d内所有与疫苗有关的不良反应,在接种疫苗前和完成基础免疫后30 d分别采集约3.0 ml静脉血,用于检测和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免疫原性。结果试验组对象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90%(230例),低于对照组对象的32.04%(339例)(P<0.001),其中试验组对象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52%(205例), 低于对照组对象的27.69%(293例)(P<0.001);试验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4%(32例), 低于对照组对象的7.84%(83例)(P<0.001);试验组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7%(6例), 低于对照组对象的2.36%(25例)(P<0.001)。抗体阳转率结果显示,试验疫苗A(91.42%)、C(88.76%)与对照疫苗(92.92%)、(87.0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疫苗Y、W135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8.17%(298例)和99.41%(336例)。试验组对象A抗体GMT为56.24,对照组为57.43(P>0.05);试验组对象C抗体GMT(43.53)高于对照组(27.28)(P<0.001);试验组对象Y、W135抗体GMT分别为89.22和140.66。试验组C抗体GMT≥1∶128的比例(31.07%,105例)高于对照疫苗(16.22%,55例)(P<0.001)。结论国产ACYW135脑膜球菌结合疫苗应用于3月龄婴儿后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 标签: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 安全性 免疫原性 对比研究
  • 简介:报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的隐球菌脑膜1例。患者女性,49岁,间歇性头痛、低热,伴视力、听力进行性下降3个月余,诊断为结核性脑膜,行抗结核治疗1个月余。3d前患者体温骤升至39.4℃,伴剧烈头痛,呕吐。脑脊液真菌培养为隐球菌,脑脊液隐球菌抗原滴度1∶80。诊断:隐球菌脑膜。经抗真菌治疗半年后,患者一般情况好转,脑脊液病原学结果阴性。

  • 标签: 隐球菌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隐球菌脑膜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患者头痛,伴有低热、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表现。腰椎穿刺检查提示有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呈现明显的“三高一低”,病原学检查发现隐球菌和相关抗体。影像学发现有脑膜增强反应和脑实质内的局限性炎性病灶。具备上述条件即可诊断。对于疑似病例,强调病原学的多次反复检验,以提高病菌检出率,减少误诊。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诊断
  • 简介:摘要新生隐球菌(〇3抑ococcwneo/ormanSjCN)是具有英膜的人类重要病原真菌,主要引起隐球菌脑膜(Cryptococcusmeningitis,CM),症状凶险,病死率高,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是易感人群。新生隐球菌存在于鹤粪、上壤等自然环境中,主要的入侵途径是呼吸道。新生隐球菌也可见于人体正常微生物中,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发生感染,如易发于艾滋病、糖尿病和白血病等患者。近年来,由于AIDS病的增多、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化疗药物的使用,导致新生隐球菌感染发病率大大升高,在欧美已成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例100万,死亡70万,而抗真菌药物有限,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也给有效治疗造成很大困难。隐球茜脑膜是最为严重的隐球菌病。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隐球菌脑膜炎 A549细胞 CD44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膜奈瑟菌在健康人群携带率约为10%~15%,全球范围内流行性脑膜病死率超过10%,伴有高致残率。国内有关新生儿流行性脑膜的病例报道较少,特别是B脑膜奈瑟菌导致新生儿流行性脑膜报道更罕见。本文报道1例B脑膜奈瑟菌导致新生儿流行性脑膜,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脑膜炎 婴儿,新生 脑膜炎奈瑟菌
  • 简介:摘要脑膜奈瑟菌在健康人群携带率约为10%~15%,全球范围内流行性脑膜病死率超过10%,伴有高致残率。国内有关新生儿流行性脑膜的病例报道较少,特别是B脑膜奈瑟菌导致新生儿流行性脑膜报道更罕见。本文报道1例B脑膜奈瑟菌导致新生儿流行性脑膜,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脑膜炎 婴儿,新生 脑膜炎奈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