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梗死性Q波出现的临床意义及与疾病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间心电图中出现异常Q波而非心肌梗死的患者102例,观察其异常Q波发生的导联,分析其发生机制,总结其与原发病的关系。结果并不是所有出现Q波都意味着心肌梗死,除了心肌梗死外异常Q波还可出现在预激综合征、心肌炎性或肥厚性病变、心肌缺血性病变、继发性心脏病等疾病中。结论临床上发现异常Q波时,应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仅凭异常Q波而盲目诊断心肌梗死,应想到心肌炎、肥厚性心肌病、肺心病、预激综合征等可引起Q波改变的疾病,以防误诊或漏诊心肌梗死。

  • 标签: 心电图 异常Q波 非心肌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去除眼眶周围的蓝色、褐色、黑色、青黑色或混合色色素斑。方法调Q激光去除太田痣。结果32例患者选择了调Q激光治疗,疗效好,患者很满意。结论用Q激光治疗太田痣,其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太田痣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心电图对老年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异常Q波心电图的改变情况,并探讨异常Q波心电图改变的影响与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法是对心电图Q波异常改变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42例患者进行诊断,从而观察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的检查结果,并提高临床诊断效果。结果我院收治的非梗死性Q波患者分别出现心肌酶谱增高、心瓣膜出现病变等,Q波心肌梗死患者中分别出现不同方位的心肌梗死,患者Q波出现异常且ST-T发生改变。结论采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合临床病例对老年异常Q波患者进行观察,有利于提高确诊率,具有临床诊断疗效。

  • 标签: 老年 异常Q波心电图改变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辅酶Q10治疗帕金森睡眠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帕金森患者给予美多芭联合辅酶Q10治疗,对照组帕金森患者采用美多芭联合安慰剂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个月,记录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75.61%,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辅酶Q10治疗帕金森患者的睡眠障碍,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辅酶Q10 左旋多巴 帕金森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临床分析予以探讨。方法为我院所选的11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常规12导联心电图监测,每个导联连续测量5个Q-T间期,取其Q-Td值开展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冠心病组Q-Td明显增大,并且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患者Q-Td增大更为明显,并且随着患者Q-Td增大其死亡率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通过测量冠心病患者的Q-Td,能够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病变程度有一个间接的判断,这能够为临床上获取心室应激性恢复紊乱时的信息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Q&mdash T离散度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辅酶Q10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辅酶Q1010mg,3次/d;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的改善及6min不行距离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在心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6min步行距离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结论辅酶Q10对慢性心功能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好的作用。

  • 标签: 辅酶Q10慢性心功能不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调Q双波长激光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至2018年间因痤疮前来就诊,采取调Q双波长激光治疗的73例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26例,都经过波长1064及波长532的治疗,术后防晒、调节饮食,补充维生素c进行调理。结果73例患者中除了因疼痛终止治疗的5例患者外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在医疗设备有限的情况下,若能充分应用调Q双波长激光的性能特点,配合饮食的调节,患者的休养,痤疮也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 标签: 调Q激光 痤疮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近年来辅酶Q10与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状况和辅酶Q10与环糊精相互作用研究方法两方面进行概述。

  • 标签: 辅酶Q10 环糊精 包合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开关激光辅助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92例前来我院诊治黄褐斑病症的患者,收治时间范围2016年9月—2017年1月,将上述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经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痊愈24例,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痊愈例数为13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73.91%。分析发现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Q开关激光辅助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 标签: Q开关 激光辅助 氨甲环酸 黄褐斑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继发性短Q-T间期与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死亡病例中出现继发性短Q-T间期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死亡病例中临终前出现继发性短Q-T间期者24例,占48%(24-50);男性18例,女性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例、高血压并脑出血4例、肺心病3例、2型糖尿病4例、颅脑外伤3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2例。合并有高血钾、高血钙2例,低氧血症16例,酸中毒18例,失血性休克3例。临终前心电图出现显著窦性心动过缓6例,窦性停搏8例,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心房颤动3例,心房静止、窦-室传导、QRS波群变宽2例,最终均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缓慢性室性逸搏心律、心室静止,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有某些临床疾病的情况下,继发性短Q-T间期往往预示患者病情恶化、心电活动衰竭,是患者临终前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之一,与死亡密切相关,值得临床高度关注。

  • 标签: Q-T间期 缩短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强脉冲光和调Q激光用于面部雀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接诊的90例面部雀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采用强脉冲光和调Q激光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灼热感消退用时、色素消退用时。结果采用强脉冲光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采用调Q激光进行治疗的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雀斑的临床效果优于采用调Q激光进行治疗,其优势特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较少,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强脉冲光 雀斑 调Q激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调Q激光治疗黄褐斑3个月后的疗效及愈后6个月复发情况。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对89例黄褐斑皮肤病患者分成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以中西药结合调Q激光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调Q激光治疗。观察3个月后治疗效果及6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6个月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调Q激光治疗黄褐斑,较单纯用调Q激光治疗,愈后6个月后的复发率低,值得应用。

  • 标签: 中西药结合调Q激光治疗 黄褐斑 6个月后复发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Q开关激光治疗面部色素性皮肤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00例面部色素性皮肤病患者,全部病例均采用Q开关激光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愈95例,显效70例,有效35例,有效率高达100.00%,治愈率为47.50%;治疗2~6次后,全部患者均治愈;随访6-30个月,10例短期治疗区域色素加深,其余均无瘢痕形成及复发。结论采用Q开关激光治疗面部色素性皮肤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面部色素性皮肤病 Q开关激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观察比较调Q1064nm激光和IPL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黄褐斑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4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IPL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调Q1064nm激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治疗黄褐斑患者时,给予调Q1064nm激光和IPL治疗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相对而言,调Q1064nm激光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黄褐斑炎 调Q1064nm激光 IPL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伴3q异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表现。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08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32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R带常规显带技术对这326例患者染色体进行检查。结果其中有16例患者属于伴3q异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该病的检出率为4.9%,对这16例伴3q异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进行化疗治疗,治疗效果较差。结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出现的伴3q异常使得白血病的治疗显得更加艰难,而且在3q异常中主要的表现形式为3q21q26。

  • 标签: 3q异常,急性髓性白血病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T离散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心功能II-IV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心衰死亡组、存活组,2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入院后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离散度,比较3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与Q-T离散度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长Q-T离散度者预后差,死亡率高,应高度重视。

  • 标签: Q-T离散度 充血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