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全市居民碘盐监测结果,了解碘盐的食用情况。方法根据《云南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要求每年在全市范围内采集盐样,采取现场半定量检测及实验室定量检测,2008-2013按照GB/T1325.7—1999直接滴定法测定,2014-2015按国标GB/T13025.7-2012进行测定。结果全市2008-2015以来,除2008、2009合格碘盐食用率低于90%,其余年份均高于90%,其中2015碘盐覆盖率是99.04%,碘盐合格率是95.64%,合格碘盐食用率是94.72%,其中均数为23.95mg/kg,标准差5.16mg/kg,变异系数21.54%,盐碘中位数为23.79mg/kg。结论全市居民碘盐食用情况较好,2015合格碘盐食用率94.54%,达到消除碘缺乏病要求,但不合格碘盐的比例仍然占到4.36%,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确保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 标签: 昭通市 碘盐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市2008-2013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五种性传播性疾病发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市2008-2013上述五种性传播疾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报告疫情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以淋病和尖锐湿疣为主,降幅分别为72.8%,53.0%;生殖器疱疹感染以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病例数占比很小,呈散发情形;梅毒报告疫情在年878例至1088例间波动,无显著增长趋势。结论某市五种性传播疾病疫情呈下降趋势;16~45岁为常见发病年龄段,提示应重视社区以及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 标签: 淋病 梅毒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叶榭镇2008-20136间脑卒中的发病水平、分布状态、流行趋势,为叶榭镇脑卒中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叶榭镇2008-2013脑卒中报告病例按人口学、流行趋势、发病类型等的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8-2013叶榭镇脑卒中发病94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72.04±11.43,年均发病率320.63/10万,标化发病率177.56/10万。男性发病率301.83/10万,标化发病率181.00/10万;女性发病率338.67/10万,标化发病率175.67/10万,男女性别比0.85。6间叶榭镇脑卒中的粗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无论男女,脑卒中的发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明显升高。不同亚型间,女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40岁以下青壮年以出血性卒中为主。结论上海市农村地区的叶榭镇脑卒中的发病率与国内其他城市、乡村比较处于较高水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疾病。

  • 标签: 脑卒中 上海农村地区 发病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小尖镇法定传染病的分布、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13小尖镇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3共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14种,累计报告病例达617例,发病率最高的是2012为204.32/10万,最低为2008103.44/10万,年均发病率为157.77/10万,6间各类法定传染病发病以呼吸传染病为主,共报告272例,占发病总数的44.08%;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共报告208例,占发病总数的33.71%;第三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共报告115例,占发病总数的18.64%;主要传染病发病以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为主。2013传染病发病率前3位依次为腮腺炎、手足口病、肺结核,发病率分别为71.66/10万、57.94/10万、22.87/10万。结论小尖镇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要加强呼吸道传染病和加大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同时还必须加强其他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与监测。

  • 标签: 传染病 发病率 流行病学 疾病预防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滦南县农药中毒病例的发病原因和特征。方法收集滦南县医院及各卫生院2008-2013农药中毒的全部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该县五间发生的农药中毒病例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20-49岁年龄段人群多发,夏秋季发病集中,引起中毒的农药种类主要为有机磷农药,中毒类型以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中毒原因以自服农药(自杀)为主。

  • 标签: 农药 中毒 分析 预防 有机磷农药
  • 简介:目的:为了解广州市贯彻实施《中国预防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的成效,为下一步更好的控制梅毒提供指导。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下载2008~2014广州市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广州市常住人口梅毒病例,SPSS软件分析广州市各类型梅毒基本特征。结果:2014,广州市梅毒、早期显性梅毒、胎传梅毒、三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4.0/10万、9.1/10万、32.0/10万、1.0/10万,2008以来分别年均下降2.1%、10.2%、32.5%、0.3%;而2014隐性梅毒报告发病率为42.2/10万,报告病例数为6305例,2008以来分别年均增长0.04%、5.8%。在五种监测的性传播疾病(STD)中,梅毒报告发病率已经降为第二位。病例构成比表明:2014,早期显性梅毒、胎传梅毒病例构成比分别为16.8%、0.8%,2008以来年均分别下降8.2%、24.8%,而三期梅毒、隐性梅毒构成比分别为1.8%、80.6%,2008以来年均分别上升1.8%、3.5%。60岁以上离退休老年梅毒患者逐年上升。结论:过去的6间,以隐性梅毒为主的广州市梅毒流行上升势头得到遏制,梅毒总体发病率已经退居STDs中第二位,继续落实梅毒综合防治策略、强化以隐性梅毒为主的梅毒疫情报告管理是广州市当前梅毒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务。

  • 标签: 梅毒 特征 流行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发生率,分析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及耐药性,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结果1188例患者中检出支原体349例,其中UU阳性267例。UU感染对环丙沙星耐药66.42%,氧氟沙星52.30%;UU与MH混合感染者对克拉霉素的耐药88.59%,环丙沙星72.81%;MH感染对克拉霉素的82.89%,罗红霉素75.76%。结论临床上在该类疾病治疗中,对泌尿生殖道UU感染可首选克拉霉素;而对MH感染,UU、MH混合感染最好选用交沙霉素。

  • 标签: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为全面了解我县供餐单位食饮具消毒现状,制定针对性监管措施,防止因食饮具不洁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按GB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采样、检测与评价,采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纸法。结果五监测的食饮具消毒合格率依次为60.05%,60.95%,64.98%,68.15%,72.77%,总合格率为65.51%,其中2008最低(60.05%),2012最高(72.77%)。各年份之间消毒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53,P<0.01);从单位类别看,餐具消毒公司合格率最高(95.42%),学校食具消毒合格率最低(56.09%);从食饮具类型看,小型食饮具消毒合格率最高(77.10%),大型食饮具消毒合格率最低(45.98%);从消毒方法来看,以综合消毒合格率最高(93.01%),化学消毒剂消毒合格率最低(53.01%)。结论本辖区食饮具消毒合格率偏低,存在卫生安全隐患,应对学校、餐饮店这些消毒合格率偏低的重点单位及主要食饮具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并对从业人员开展卫生知识培训和消毒技术指导,针对不同单位、不同食饮具采用不同消毒方法。

  • 标签: 供餐单位 食饮具 消毒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2008-2013光明新区围产儿死亡率及其原因,以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本地区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光明新区49123例围产儿报告卡病例资料,并进行汇总统计。结果该地区2008-2013,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6.17‰。其中,新生儿死亡率为0.90‰;死胎或死产死亡率为5.27‰。除2008外,从2009-2013中,死亡率呈下降的总趋势(趋势χ2=9.08,P=0.059)。5间围产儿死因前三位分别为先天畸形(构成比48.18%),不明原因(构成比30.36%),早产儿(构成比8.91%)。结论该地区围产儿死亡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先天畸形、不明原因、早产儿是其主要死亡原因,医务人员应加强该地区孕检工作,尽量避免或减少先天畸形、早产儿的发生,同时加强各项医疗技能,尽量探明围产儿死亡原因,为降低该地区围产儿死亡率打下基础。

  • 标签: 死亡率 围产儿 死亡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4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4手足口病发病率由26.83/10万上升到265.31/10万,年均增长速度为147.87%,重症47例,死亡2例,死亡率0.03/10万,病死率0.022%。以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海拔较低的乡镇为高发。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占78.67%,5岁以下儿童占92.25%。男女RR为1.862,5~6月为发病高峰期,EV71型感染为主,71.10%患者有跨地区就医经历。结论南安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重症病例多,今后工作的重点是加强疫情监测,发现聚集疫情及时采取措施;加大在流动人口多、人口密集的乡镇、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地区、单位开展健康教育和防控措施技术指导;加强各级医疗机构手足口病救治能力建设,提高早诊、早治水平。对新生儿体温过低现象,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并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 标签: 传染病 手足口病 疫情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鹤山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为政府及水务部门完善改水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每年《广东省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要求,2008-2011每年各设置20个监测点,2012增加10个监测点,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各监测点进行采样检测,并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2008-20125来共监测393份水样,合格193份,平均合格率为49.11%,各年度的合格率在36.49%-60.81%之间。5间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总合格率分别为45.73%、52.58%,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总合格率分别为49.14%、49.08%。5间完全处理和不完全处理方式的合格率分别为65.35%、41.35%,不同水质处理方式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监测供水工程中,以山溪水为主要水源,占47.50%(19/40);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最低,其中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均为76.84%(302/393);其次是一般化学指标,pH合格率为78.37%(308/393);感官指标中,肉眼可见物合格率最低,为78.88%(310/393)。结论鹤山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偏低,微生物指标、感官指标、pH、铁、锰是影响鹤山市水质合格的主要指标,要加强供水工程的改造和卫生管理,完善水质处理工艺和消毒措施。

  • 标签: 农村 饮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武定县2008~2014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武定县2008~2014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用Excel2007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8~2014武定县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28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5.95/10万,无死亡病例,重症病例24例;男女性别比为1.321,病例主要集中在1-4岁婴幼儿(占80.63%),以2岁、3岁两个年龄组人群的最高(占50.55%);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占72.5%)为主,但幼托儿童比例波动较大;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7月为发病高峰(占57.81%)。结论应加强重点乡镇散居儿童管理的同时转向幼托机构,且防控时间要前移,采取动态疫情监测、控制传染源、日常消毒及卫生防病知识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加以防控。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武定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江夏区2008—2014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性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江夏区2008—2014网络报告的8001例手足口病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01例手足口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71,以0~6岁患儿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6.45%;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时间分布以4-7月份为主;地区分布以江夏区北片区为主。结论手足口病在人群分布、地区分布以及时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我们要在4-7月份重点关注江夏区北片区域0~6岁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防治聚集性病例,重症病例甚至死亡病例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通江县大骨节病病区的病情现状,给主管部门制定科学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大骨节病病区1373名7~12岁儿童进行右手X线检查,并对1487名成人进行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结果2008~2015儿童临床检出率均为0。成人临床检出率为12.18%,其中Ⅰ度63.77%、Ⅱ度32.83%、Ⅲ度3.40%。结论通江县大骨节病病区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处在控制控制范围,但成人大骨节病患病率较高,病情较为严重。

  • 标签: 大骨节病 流行病学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方法20081月~201312月对268432分标本采用2种不同ELISA试剂进行筛查,筛查阳性标本送至新乡市疾控中心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法确认,对确认阳性标本的献血者进行跟踪调查。结果ELISA筛查阳性标本237例,确认阳性26例,男性23例,女性3例,其中非婚异性传播占84.6%。结论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2012以前一直比较平稳,2013感染率明显增加,并于当年达到2.18/万。为了保证床用血安全,我们应加强献血者招募问询和献血者献血前的自我排查;对全市无偿献血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加大力度;同时加强实验室管理,使用第四代ELISA艾滋检测试剂盒(或进口试剂)和开展核酸检测可降低窗口期风险等,确保血液安全。

  • 标签: HIV感染 无偿献血 确证阳性
  • 简介:基于2008—2010青岛近海浒苔观测资料,分析青岛近海海域浒苔暴发期间的大气环流、气象要素和水文要素特征,阐述影响青岛浒苔运动的气象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6月海上高压取代大陆高压控制黄海海域是浒苔北移的关键;连续的雨雾天气过后,日照剧增,有利于浒苔大面积繁殖。夏季青岛近海海洋表层环流主要受海面风的支配,当浒苔到达青岛南部海域后,青岛近海的风是决定浒苔是否向青岛沿岸漂移堆积的关键因素,风场的差异可以导致浒苔不同漂移的路径。2008和2010青岛近海持续的东南风配合东南—西北向表层流场,使浒苔向西北方向漂移到达青岛近海,其后在偏南风的主导下向青岛海岸涌进,造成浒苔在青岛海岸大面积聚集;2009青岛近海明显的西南风及与岸线平行的西南—东北向表层流场使青岛南部海域的浒苔向东北方向漂移,青岛海岸受浒苔影响较小。

  • 标签: 浒苔暴发 主导风向 青岛近海 漂移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贵州省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订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贵州省2008-2012肠道传染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贵州省2008-2012共报告9种肠道传染病245390例,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0.51%,年均发病率为134.15/10万。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是手足口病(71.30/10万),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贵阳市(356.67/10万)。发病呈双峰分布,主峰在4~8月(占60.45%),次高峰在11月(占7.87%);男女发病比为1.67∶1,年龄以1~5岁最多(占49.56%);职业以散居儿童(53.36%)最多。暴发疫情121起,以手足口病52起(占42.98%)为最多,发生地以学校(67.77%)为主,暴发类型以水型(24.79%)和生活接触(23.97%)为主。结论贵州省肠道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以降低肠道传染病的危害。

  • 标签: 传染病 流行病学 疾病暴发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