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N)患者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蛋白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间本院门诊部检查的DN患者7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门诊部体检的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mAlb、尿蛋白的检测结果,记录其mAlb、尿蛋白阳性率,并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液内mAlb、尿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Alb和尿蛋白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患者检测mAlb与尿蛋白可为其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患者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干预,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 尿蛋白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54例,阳性率为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1例,阳性率为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65.2±2.1)mg/L,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8.1±1.3)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肾脏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 诊断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肾脏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 ;诊断    引发人体出现肾脏疾病的因素较多, 在临床上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为水肿、尿少、尿频尿急、高血压、血尿或者尿出泡沫增多等, 还有可能伴随着腰酸背痛和其他全身性症状 [1]。当人体肾脏受损后, 患者尿液中微量蛋白的种类或者含量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在临床诊断中, 对患者尿液中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能够了解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 能够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 [2]。本文研究分析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 2016年 6月~ 2017年 6月本院收治的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肾炎 11例, 肾病综合征患者 10例, 尿路感染患者 6例, 肾小球疾病患者 8例, 糖尿病肾病患者 5例, 高血压肾病患者 10例, 肾囊肿患者 12例 ;男 37例, 女 23例 ;年龄 47~ 69岁, 平均年龄( 58.0± 3.7)岁。另选取同期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男 37例, 女 25例 ;年龄 47~ 68岁, 平均年龄( 57.5±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样本选择为中段尿液, 将其吸取到试管中, 然后进行定性检测, 同时对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进行检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其中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正常范围为 0~ 3;当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 >3为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目前, 尿微量白蛋白在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是较为常见的检查手段之一, 其准确性较高 [3]。肾脏疾病对人体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 病情严重时会造成血尿, 而对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能够了解肾脏疾病的病情, 为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    在人体器官当中, 肾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 能够将人体内部的各种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同时还能帮助调节人体内部水电平衡, 因此肾脏具有重要的生理方面功能 。当人体出现肾脏方面的疾病, 则会对多种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导致各种并发症。当肾脏出现病变会导致人体机体抵抗力降低, 影响有毒物质排出, 严重时会患尿毒症或者肾衰竭等, 对人体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对肾脏疾病进行及早诊断 。    在一定生理条件下, 人体尿液受到影响会出现少量白蛋白, 该现象表明人体白蛋白的代谢出现异常, 从而反应机体肾功能出现问题, 导致部分蛋白质的渗漏 。除此之外, 尿液中发现微量白蛋白也表明机体中整个血管系统发生明显改变 。根据有关临床报道表明,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肾疾病诊断中最为敏感和可靠的标准之一, 通过检测可以明确患者发病的具体情况、发病症状, 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依据 。在检测过程中, 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阳性几率较高, 则表明肾疾病患者机体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尿微量白蛋白变化, 与正常健康检查人群相比, 其阳性几率所占明显偏高 。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薛峰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 5): 34.     [2] 李东千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四川医学, 2013, 34( 7): 1083-1084.     [3] 陈励勋, 孙晶 . 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腎病的临床价值 .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20): 99-1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检验价值,为疾病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中患者共5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期间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5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实施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两组检测结果选择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指标、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指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特异性较为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的疾病判断中使用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与健康患者进行对比,差异性较为显著,对于异常患者检测率较高,整体实验结果灵敏,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疾病判断的重要方式,在临床中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微量白蛋白与急性脑缺血脑卒中病程进展、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150人,将其分为尿微量白蛋白(MAU)阳性组(80人,30mg/L<MAU<300mg/L)和对照组(70人,MAU<30mg/L),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等一般资料,完善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及不同时期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量表),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进而评估患者预后转归。结果入院时MAU阳性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差异明显,经过住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同期MAU阳性组患者评分,且后期随访发现,MAU阳性组患者的NIHSS评分略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各个时段MAU阳性组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时MAU阳性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MAU阳性患者NIHSS评分恢复缓慢,复发风险较高,故临床上通过控制MAU提高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研究 预后转归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尿微量白蛋白与急性脑缺血脑卒中病程进展、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5年 4月至 2016年 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 150人,将其分为尿微量白蛋白( MAU)阳性组( 80人, 30mg/L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及不同时期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 NIHSS评分量表),进行为期 6个月的随访,进而评估患者预后转归。结果 入院时 MAU阳性组与对照组的 NIHSS评分差异明显,经过住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同期 MAU阳性组患者评分,且后期随访发现, MAU阳性组患者的 NIHSS评分略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 6个月各个时段 MAU阳性组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6个月时 MAU阳性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MAU阳性患者 NIHSS评分恢复缓慢,复发风险较高,故临床上通过控制 MAU提高患者的 NIHSS评分,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研究 预后转归 尿微量白蛋白 (MAU)是指常规尿蛋白检查阴性,但用放射免疫或酶免疫等敏感方法才能检测到尿微量蛋白或检出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具体定义为尿白蛋白排泄率 (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达到 20~200μg/min或 30~300mg/d。现已认为, MAU是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受损的表现之一,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征象,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其作为一种血管损伤标志已得到共识 [1]。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 MAU普遍存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其发生机制可能有别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相关的微量蛋白尿 [2]。国内李慧明等纳入 67例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研究表明,在调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基本危险因素后, MAU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而且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 MAU阳性率有明显差异 [3]。本研究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探究尿微量白蛋白与急性脑缺血脑卒中病程进展、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 2015年 4月至 2016年 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 150人,将其分为尿微量白蛋白( MAU)阳性组( 80人, 30mg/L 1.2方法 急性脑缺血脑卒中患者入院后需在 1周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并在同日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NIHSS评分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越重,反之则表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较轻。本研究对 150名患者进行为期 6个月的调查随访,定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1.2.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需经 SPSS22.0统计学软件统计和分析,其中可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不可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进行卡方检验, 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住院 1个月内、出院后均进行了 NIHSS评分,结果发现入院时 MAU阳性组与对照组的 NIHSS评分差异明显,经过住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同期 MAU阳性组患者评分,且后期随访发现, MAU阳性组患者的 NIHSS评分略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4。 表 4MAU阳性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 NIHSS评分比较 分组 NIHSS评分 NIHSS评分 INHSS评分 NIHSS评分 (治疗前) ( 1月后) ( 3月后 ) (6月后) MAU 32.16±2.16 35.45±1.45 36.21±3.25 39.31±3.46 阳性组 对照组 35.58±1.73 37.36±2.15 39.62±3.12 41.46±2.13 统计值 5.327 4.326 2.731 2.185 P值 0.018 0.036 0.216 0.262 2.5随访情况 150名患者均进行了为期 6个月的跟踪随访,其中 MAU阳性组失访人数为 10人,对照组失访人数为 5人。 1个月时死亡患者共 12人,死亡率为 8%,其中 MAU阳性组死亡 9人,对照组患者死亡 3人, 1个月时复发患者 0人; 6个月时死亡患者共 23人,死亡率为 15.3%,其中 MAU阳性组患者死亡 16人,对照组患者死亡 7人, 6个月时复发患者 15人,其中 MAU阳性组患者复发 12人,对照组患者复发 3人,由此可见各个时段 MAU阳性组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 1个月时, Χ 2 =5.73, P=0.001; 6个月时, Χ 2 =4.89, P=0.047), 6个月时 MAU阳性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近些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患者预后较差,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对较高,故积极控制其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降低发病率,提高诊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正常肾小球基底膜具有 3~4 nm的微孔,并带有一层负电荷 (具有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 ),使血管中带负电荷的中等分子及大分子蛋白质不易通过。临床上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球基底膜滤过孔径增大以及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均会导致尿液中白蛋白排出量增多,出现微量或临床白蛋白尿 [4]。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 MAU阳性组与对照组的 NIHSS评分差异明显,经过住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同期 MAU阳性组患者评分,且后期随访发现, MAU阳性组患者的 NIHSS评分略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 6个月各个时段 MAU阳性组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 1个月时, Χ 2 =5.73, P=0.001; 6个月时, Χ 2 =4.89, P=0.047), 6个月时 MAU阳性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目前有关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MAU的产生机制尚不明了,既往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呈现尿微量蛋白的高发率机制可能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卒中时己经发展到动脉病变期和内脏病变期,在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长期影响下,肾血管床和脑血管床均发生了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发生了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尿微量蛋白的高发率 [5],有研究指出通过纠正调节神经体液异常,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有效降低 MAU的发病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MAU水平判断病情进展和患者预后,且这种检测手段方便易行,可在基层医院开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MAU阳性患者及时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郑天衡 ,高建 ,朱鑫璞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关系探讨 [J].中国卒中杂志 ,2014,9(5):399-403. [2] 金雅丽 ,张倩 ,郭艺芳 . 微量白蛋白尿 [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9,17(3):283-285. [3] 杨静 ,李会强 .健健康体检检测微量白蛋白尿临床意义 [J].临床荟萃 ,2012,27(3):241-242. [4] Lee M, Saver JL, Chang KH, et al. Impact of microalbuminuria on incident stroke: a meta-analysis[J]. Stroke, 2010, 41(11):2625~2631. [5] Mondol G, Rahman KM, Uddin MJ, et al. Protein uria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stroke among diabetic patients. Mymensingh Med J. 2012, 21(3):439~444.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针对我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47 例(实验组)与同时期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体检者 50 例(参照组)作为观察对象,针对两组观察对象实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的检测,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诊断结果差异。 结果: 两组观察对象之间对比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 / 尿肌酐比值等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的检测诊断价值较高,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提供相应的参考。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尿肌酐比值 早期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3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另选同期30例健康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对所有受检人员均实施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探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尿糖阳性检出率80.00%,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50.00%。研究组患者尿糖水平(4.10±1.71)mmol/L、尿微量白蛋白水平(40.41±7.58)mg/L均高于参照组的(1.19±0.24)mmol/L、(15.51±2.10)mg/L,且最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效果显著,可为患者日后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参考,改善患者预后,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 联合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诊断效果。方法:在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10月抽取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 40例与同时段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 40例做研究,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 2组均采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分析两组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观察组联合诊断符合率。结果: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 P<0.05);观察组联合检验与诊断标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提高诊断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 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 82例医院收治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段 8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均采集尿液进行尿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尿糖、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以及检测水平方面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能够提高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检出率,从而尽早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肾功能损伤的进一步加重。

  • 标签: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根据血糖不同水平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同时以该院健康成人作对照组。比较上述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及对照组上述3项指标有差异,同时不同亚组糖尿病肾病患者上述指标也存在差异。结论该文认为尿微量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检测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肾病 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地尔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到我院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患者90例进行对比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瑞舒伐他汀+厄贝沙坦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8年 1月我院收治的 8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时期 8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观察两组人员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检测结果,同时观察实验组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结果糖尿病合并肾损伤患者的尿糖含量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糖尿病非合并肾损患者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于糖尿病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39例为观察组,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9例为对照组,全部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结果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糖尿病肾病,诊断结果符合率高,应用效果理想。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
  • 简介: 【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为临床实践提供相应参考。方法:着重选取我们医院在 2018年 1月到 12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确诊为 2型糖尿病 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对象一共有 60例。针对患者在入院第 1周内测定 2 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 (2 4小时 UAE)。与此同时,着重针对患者的血压以及血 BUN、 CR、 FBS、血浆空腹胰岛素,计算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等一系列相关方面进行测量。结果:由研究可以有效得知,微量白蛋白尿与胰岛素抵抗成正相关,老年 2型糖尿病伴有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平均收缩压、体重指数及空腹血浆胰岛素等相关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提升,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出现十分显著的降低。结论: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有效规避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异常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要从根本上科学合理的控制好糖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等一系列相关情况,与此同时更要着重针对患者的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行不断的改善和优化,这样才能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微量白蛋白尿 胰岛素抵抗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采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方案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计64例,随机单采用尿糖检验方案对照组(n=32)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实验组(n=32),对比检验价值。结果实验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采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方案可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有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选取我中心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诊断,观察尿糖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尿糖水平检测阳性率、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检测阳性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尿糖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P<0.05,尿糖水平检测阳性率、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检测阳性率高,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来说,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诊断具有较高检出率,诊断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 标签: 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结果川芎嗪和血塞通组24h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少于对照组和自身治疗前,川芎嗪和血塞通组的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和自身治疗前,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减少20%~50%以上为有效

  • 标签: 尿作用 川芎嗪血塞通 患者白蛋白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对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采用 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方案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6 月收治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计 64 例,随机单采用尿糖检验方案对照组( n=32 )与 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实验组( n=32 ),对比检验价值。结果:实验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采用 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方案可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有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