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颊肌黏膜是由部分颊肌、颊黏膜和丰富血管组成的,其解剖结构简单,应用方便,是外科医师重建头面部缺损的一种好方法;颊肌黏膜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的一种多功能、可靠瓣膜,因其具有通用性、灵活性、柔软性,并且带来最小供区并发症和最好的美容效果而广泛应用于头面部软组织及其他复杂缺损的重建。

  • 标签: 颊肌黏膜瓣 外科皮瓣 口腔颌面部 岛状颊肌黏膜瓣
  • 简介:下咽癌侵犯喉与食管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较难处理的一种.近年来由于采用外科切除,或外科切除后协同放射综合治疗,使3年、5年的生存率较过去有了提高,但在外科处理中最大的难题是在病变切除后组织缺损多,重建下咽以及食管有很大的困难.

  • 标签: 下咽癌 外科切除术 残存喉黏膜 气管黏膜 手术适应症 食道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额窦磨削手术(Draf Ⅱb、扩大Draf Ⅱb和Draf Ⅲ)中应用鼻腔黏膜的临床随访结果,探讨和归纳不同黏膜的应用适应证及使用黏膜对术后额窦口开放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2019年于北京同仁医院接受内镜下额窦磨削手术的48例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使用黏膜进行额窦口重建分为黏膜组(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19~71岁)和非黏膜组(即对照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21~63岁),利用OsiriX®软件对术后7 d和术后1年额窦引流通道截面积进行测量,并进行Lund-Kennedy评分,分析2组患者预后的差异。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8~102个月。黏膜组术后上皮化时间(2.5±0.9)个月(均值±标准差,后同),对照组术后上皮化时间(3.0±0.7)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P=0.024)。随访终期黏膜组额窦开放良好者23例(95.8%),狭窄者1例(4.2%),无再手术病例。对照组额窦开放良好者16例(66.7%),狭窄者8例(33.3%),再手术者4例(16.7%)。黏膜组额窦口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92,P=0.027)。黏膜组术后1年额窦口面积缩小(0.87±0.58)cm2,对照组额窦口面积缩小(1.54±1.15)c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P=0.046)。2组均无额窦口闭锁病例,无手术并发症。术后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提示,黏膜组平均Lund-Kennedy评分比对照组低0.78分,即手术方式对Lund-Kennedy评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5.33,P=0.035)。结论额窦磨削手术中应用黏膜覆盖裸露骨面可减轻黏膜瘢痕及新骨形成,显著降低额窦口狭窄率。

  • 标签: 额窦 内镜 黏膜瓣 Draf Ⅱb型额窦手术 Draf Ⅲ型额窦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MeroGel 生物胶黏膜贴敷法作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中黏膜吻合的临床效果情况。 方法: 选取 2015 年 5 月— 2016 年 10 月 在本院进行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治疗的患者 120 例,采取随机分组对比分析法分成两组,对照组 60 例给予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观察组 60 例给予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同时进行 MeroGel 生物胶黏膜贴敷,比较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 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 95.83% ,对照组疗效优良率为 74.67% ,两组疗效优良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上皮化时间为( 3.14 0.25 )周,对照组平均上皮化时间为( 8.25 1.02 )周,观察平均上皮化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t=41.3157 , P<0.05 ) ,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用 MeroGel 生物胶黏膜贴敷法作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中黏膜吻合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对于缩短上皮化时间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MeroGel 生物胶 鼻内窥镜 黏膜瓣吻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喉内黏膜联合喉模技术对声带前连合粘连的防治效果。方法动物实验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选取25只雄性比格犬,通过CO2激光损伤比格犬声带前连合制造动物模型,再分别以喉内游离黏膜+喉模(A组)、喉内带蒂黏膜+喉模(B组)、单纯喉模(C组)覆盖创面,另设创面不处理组(D组)和假手术组(E组),每组5只;术后2周拆除喉模,术后4周观察喉镜下表现、声带长度及声门面积。临床应用方面,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16例声带前连合病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行喉内黏膜联合喉模技术防治前连合粘连治疗,分为游离黏膜治疗组(10例)和带蒂黏膜治疗组(6例)。2组患者术后每月随访声带粘连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嗓音分析检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全部25例比格犬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术后4周,相较A、C、D组,B组声带长度长(H=31.688,P<0.05),声门面积大(H=16.444,P<0.05);相较C、D组,A组声带长度长(H=20.936,P<0.05),声门面积大(H=11.786,P<0.05);A、B、E组术前、术后声带长度、声门面积比较无明显差异(tA组左声带长度=2.636,tA组右声带长度=2.582,tB组左声带长度=2.707,tB组右声带长度=2.673,tE组左声带长度=0.370,tE组右声带长度=0.821,tA组声门面积=2.731,tB组声门面积=2.753,tE组声门面积=-0.529,P值均>0.05),C、D组术后4周较术前声带长度短、声门面积小(tC组左声带长度=16.137,tC组右声带长度=13.984,tD组左声带长度=11.903,tD组右声带长度=14.587,tC组声门面积=10.280,tD组声门面积=22.974,P值均<0.05)。临床16例前连合病变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随访6~18个月,电子喉镜下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前连合粘连。术后3个月患者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均较术前减低(t带蒂jitter=24.885,t带蒂shimmer=22.643,t带蒂NHR=6.202,t游离jitter=25.459,t游离shimmer=18.683,t游离NHR=5.705,P值均<0.05),最长发音时间(MPT)较术前改善(t带蒂=-9.661,t游离=-20.840,P值均<0.05)。结论喉内黏膜联合喉模技术能有效防治声带前连合粘连,喉内带蒂黏膜防治效果更佳。

  • 标签: 喉狭窄 游离组织瓣 喉内带蒂黏膜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带蒂鼻中隔黏膜修补鼻中隔穿孔手术效果。方法在穿孔周围造出新创面2mm,用单翻带蒂鼻中隔粘膜完全覆盖在鼻中隔穿孔部位并固定。结果7例鼻中隔穿孔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2-6个月穿孔修补处均有粘膜覆盖,与正常鼻中隔粘膜色泽一致,6个月后仍有1例大穿孔患者有2mm×3mm穿孔。其余6例患者均愈合。结论自体单翻鼻中隔粘膜取材方便,血供丰富,易存活,可用于中小型穿孔。本文采用的缝合固定方法简单易行,自移植物固定牢固。

  • 标签: 鼻中隔穿孔 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带蒂鼻中隔黏膜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颊黏膜癌前臂皮移植术后缺损中实施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6例颊黏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前臂皮移植手术治疗。在术前、术后均实施严格的护理措施,防止皮血管危象情况的出现,确保手术效果。结果:3例出现血管危象,经过抢救后,有1例成功,2例失败,其余43例顺利成活。结论:对于颊黏膜癌实施前臂皮移植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保证手术的成功,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危象的发生。

  • 标签: 整体护理 颊黏膜癌 前臂皮瓣移植 术后缺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原位骨联合游离中鼻甲黏膜重建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术后颅底缺损的方法,并初步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手术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颅咽管瘤19例,鞍上蛛网膜囊肿2例。患者均采用原位骨联合游离中鼻甲黏膜进行颅底重建。术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颅底重建情况。结果21例患者的重建骨均一次形成,术后当日鞍区薄层CT显示骨无移位。术后视力改善11例,无变化10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1例,疑似颅内感染2例,3例均行腰大池引流术治愈。无二次手术修补脑脊液漏的患者和死亡患者。21例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3~10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术后无迟发性脑脊液漏发生,无鼻腔不适症状,鞍区薄层CT显示骨均有不同程度愈合,其中19例患者的鞍区增强MRI显示游离中鼻甲黏膜强化,提示黏膜生长良好。结论应用原位骨联合游离中鼻甲黏膜重建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术后颅底缺损,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重建效果,而且可以减少鼻腔创伤,对降低二次手术风险亦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脑脊液鼻漏 颅底重建 原位骨瓣 游离中鼻甲黏膜瓣
  • 简介:采用阴道黏膜修复法对复杂处女膜破裂患者30例进行处女膜修补,阴道黏膜修复复杂处女膜破裂修补,(1)处女膜≥2处破裂且最少有一处破口深达处女膜基底处甚至破裂至阴道黏膜

  • 标签: 中的应用 修复法 修补中的
  • 简介:目的评价食管胃黏膜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及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食管胃黏膜吻合口成形术治疗的7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方法为:切除病变缝闭胃残端。于胃后壁,切开正三角形两侧边浆肌层,游离成“∨”形浆肌层,纵行切开“∧”形游离食管前壁肌层,切开胃三角形底边黏膜,与食管黏膜做吻合后,将胃后壁“∨”形浆肌层与食管“∧”形肌层缝合。食管后壁全层与剩余胃黏膜层吻合。上提吻合口周围的胃壁,使浆肌层突入食管腔内,包套重塑His角。术后随访并观察食管胃反流、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2例死亡,病死率为2.63%(2/76),其余7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年,有反酸症状者1例,占1.35%(1/74),行X线钡餐透视检查未发现钡剂明显反流;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改变。其余73例(98.65%)患者无症状,行X线钡餐透视和纤维内窥镜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结论食管胃黏膜吻合口成形术具有明显的抗反流、防止吻合口狭窄作用,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 标签: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 食管胃吻合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中隔黏膜坏死为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术后的少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纳入2013年12月至2019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颅底肿瘤患者,均曾采用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切除肿瘤,术后增强MRI提示鼻中隔黏膜坏死,并出现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等相关临床症状。此次入院6例患者均予再次手术修补。术后随访3个月,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均治愈。多次经鼻手术史和蝶骨嘴磨除不足可能是导致鼻中隔黏膜坏死的原因,及时行修补术可有效治疗该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中隔黏膜坏死为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术后的少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纳入2013年12月至2019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颅底肿瘤患者,均曾采用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切除肿瘤,术后增强MRI提示鼻中隔黏膜坏死,并出现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等相关临床症状。此次入院6例患者均予再次手术修补。术后随访3个月,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均治愈。多次经鼻手术史和蝶骨嘴磨除不足可能是导致鼻中隔黏膜坏死的原因,及时行修补术可有效治疗该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舌黏膜耦合阴茎皮一期修复残废型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6例残废型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5~44岁,平均35.2岁。1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最大尿流率(Qmax) 3.8~9.6 ml/s,平均6.7 ml/s。16例入院前有2~7次尿道修复手术史,平均4.6次;6例伴阴茎下弯,2例伴尿道憩室,2例伴尿道皮肤瘘。16例均接受舌黏膜耦合阴茎皮一期尿道修复手术,通过去除缺血、纤维化的尿道,采用舌黏膜铺板重建尿道板,阴茎皮翻转覆盖于重建的尿道板形成新的尿道管腔,一期重建缺损的尿道。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拔管后1个月行尿流率、尿道造影和膀胱镜检查等。结果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5~150 min,平均128.4 min。16例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8.6个月。14例手术修复成功,术后7周尿流率检查Qmax为15.6~29.8 ml/s,平均22.4 ml/s。2例出现尿道皮肤瘘,经瘘修补术后正常排尿。2例仍有一定程度的阴茎下弯,患者自我感觉满意,未进一步处理。结论舌黏膜耦合阴茎皮替代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有多次手术史的残废型尿道下裂患者手术周期短,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短期内尿道狭窄的复发率低,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成形 舌黏膜 阴茎皮瓣 残废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骨联合带蒂鼻中隔黏膜在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颅底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手术中出现高流量脑脊液漏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包括颅咽管瘤42例、鞍结节脑膜瘤18例,嗅沟脑膜瘤9例、巨大型侵袭性垂体腺瘤30例、脊索瘤8例、三叉神经鞘瘤4例、鞍区蛛网膜囊肿4例、鞍区生殖细胞瘤3例。病灶切除后均采用鼻中隔骨联合带蒂鼻中隔黏膜的多层颅底重建方式,术后均未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术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以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颅底重建情况。结果118例患者的鼻中隔骨均制作成功,术后复查副鼻窦薄层CT显示鼻中隔骨修复颅底情况良好,鞍区MRI平扫+增强扫描显示带蒂鼻中隔黏膜呈倒"C"形强化,提示黏膜生长良好。术后颅内感染2例,其中脑脊液漏1例,均治愈。无再次行颅底修补的患者。患者术后卧床的中位时间为2.0 d(2~13 d),肺部感染2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神经内镜显示颅底黏膜生长良好,无脑脊液漏。118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1.5个月(2~23个月),均未发现迟发性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情况,复查副鼻窦薄层CT显示鼻中隔骨愈合良好,鞍区MRI增强扫描显示鼻中隔黏膜强化明显,提示颅底黏膜生长良好。结论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手术后采用鼻中隔骨联合带蒂鼻中隔黏膜进行颅底重建,不仅可以降低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而且可以避免术后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

  • 标签: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脑脊液鼻漏 颅底重建 鼻中隔骨瓣 带蒂鼻中隔黏膜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骨联合带蒂鼻中隔黏膜在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颅底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手术中出现高流量脑脊液漏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包括颅咽管瘤42例、鞍结节脑膜瘤18例,嗅沟脑膜瘤9例、巨大型侵袭性垂体腺瘤30例、脊索瘤8例、三叉神经鞘瘤4例、鞍区蛛网膜囊肿4例、鞍区生殖细胞瘤3例。病灶切除后均采用鼻中隔骨联合带蒂鼻中隔黏膜的多层颅底重建方式,术后均未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术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以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颅底重建情况。结果118例患者的鼻中隔骨均制作成功,术后复查副鼻窦薄层CT显示鼻中隔骨修复颅底情况良好,鞍区MRI平扫+增强扫描显示带蒂鼻中隔黏膜呈倒"C"形强化,提示黏膜生长良好。术后颅内感染2例,其中脑脊液漏1例,均治愈。无再次行颅底修补的患者。患者术后卧床的中位时间为2.0 d(2~13 d),肺部感染2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神经内镜显示颅底黏膜生长良好,无脑脊液漏。118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1.5个月(2~23个月),均未发现迟发性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情况,复查副鼻窦薄层CT显示鼻中隔骨愈合良好,鞍区MRI增强扫描显示鼻中隔黏膜强化明显,提示颅底黏膜生长良好。结论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手术后采用鼻中隔骨联合带蒂鼻中隔黏膜进行颅底重建,不仅可以降低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而且可以避免术后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

  • 标签: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脑脊液鼻漏 颅底重建 鼻中隔骨瓣 带蒂鼻中隔黏膜瓣
  • 简介:摘要近几年鼻内镜外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许多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后会伴随各种鼻腔的组织缺损,影响手术的预后和鼻腔功能的恢复。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了各种鼻腔内部或者外部的皮来修复缺损,重建鼻腔组织缺损的结构。本文就鼻腔带蒂黏膜组织的制备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以期推动该技术在我国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发展。

  • 标签: 鼻腔 内窥镜检查 修复外科手术 结缔组织 带蒂隔黏膜组织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显微镜下吲哚菁绿荧光造影(ICGA)技术在内镜颅底重建手术中预测带蒂鼻中隔黏膜活性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行内镜经鼻颅底手术且应用带蒂鼻中隔黏膜行颅底重建患者36例,颅底重建时切换为显微镜,对鼻中隔黏膜进行ICGA,记录术中黏膜蒂部和体部显影,将显影程度分为强显影、中显影、弱显影和无显影,强显影和中显影认为显影阳性,弱显影和无显影认为显影阴性。术后72 h内行垂体对比增强磁共振检查,记录黏膜有无强化;术后1~2周行内镜鼻腔探查明确黏膜活性,记录患者术后有无脑脊液鼻漏。采取χ2检验分析术中黏膜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与术后黏膜磁共振成像(MRI)强化、黏膜坏死和脑脊液漏的关联,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术中黏膜ICG显影与术后黏膜MRI强化的关系:蒂部和体部均显影18例,术后MRI黏膜全部强化(100%),ICG蒂部显影10例,术后9例黏膜MRI强化;ICG体部显影5例,术后4例黏膜MRI强化;ICG蒂部和体部均无显影3例,术后1例黏膜MRI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8,P<0.05)。术中黏膜ICG显影与术后黏膜坏死的关系:蒂部和体部ICG荧光显影亚组,黏膜坏死为0例;ICG蒂部显影亚组,1例出现黏膜坏死;ICG体部显影亚组,1例出现黏膜坏死;ICG蒂部和体部无显影亚组,2例出现黏膜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8,P<0.05)。术中黏膜ICG显影与术后脑脊液漏的关系:蒂部和体部ICG荧光显影亚组,2例出现脑脊液漏;ICG蒂部显影亚组,2例出现脑脊液漏;ICG体部显影亚组,术后脑脊液漏0例;ICG蒂部和体部无显影亚组,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880,P>0.05)。结论显微镜下术中ICGA带蒂鼻中隔黏膜灌注成像是可行的,黏膜蒂部和体部均显影与术后黏膜MRI增强和黏膜坏死有很好的关联性,与术后脑脊液漏无明显关联。

  • 标签: 吲哚菁绿 显微镜 内镜经鼻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2019年4月至10月期间使用J-Valve介入瓣膜成功完成介入技术治疗3例三尖生物瓣膜毁损的临床经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术前评估提示外科常规开胸体外循环手术中/高危风险,EuroSCORE Ⅱ评分为19.50%~25.45%。手术成功率100%,1例术中输送器撤离时出现瓣膜轻度移位,同时置入第2枚瓣膜。围手术期无死亡,无脑血管事件,无介入移位或脱落。术后抗凝方案使用华法林抗凝6个月,6个月后改为口服阿司匹林100 mg/天。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功能、瓣膜流速和反流情况。术后随访26~32个月,无死亡事件,无脑血管事件,无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不良事件。术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Ⅱ级。肋间切口右心房穿刺使用J-Valve介入技术可成功治疗三尖生物毁损,为再次开胸手术风险高的患者提供了相对安全可行的选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