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危妊娠筛查管理对母婴妊娠安全的影响及作用,围绕现实病案资料,得出有效结论。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3年3月-2015年1月入院的孕妇167人,对其采用高危筛查管理办法,筛查出高危妊娠产妇,采取针对性管理服务,统计成功分娩人数,及分娩后母婴健康情况。结果经高危筛查管理,确定高危妊娠产妇76人,筛查为45.51%,成功分娩74人,管理有效率为97.4%。结论对高危妊娠产妇进行筛查管理可以帮助产妇及早发现妊娠问题及合并症,做恰当和紧急处置,使顺利分娩、保全母婴安全健康。

  • 标签: 高危妊娠 筛查管理 影响因素 研究讨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护理。方法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高危妊娠孕妇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将孕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孕妇均接受常规产前护理,观察组孕妇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对两组孕妇的护理质量及孕妇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孕妇的心理状况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妊娠孕妇进行产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孕妇心理状况,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高危妊娠孕妇 产前护理 疗效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GIS设备完全封闭,一旦发生故障,检修处理难度大,停电时间较长恢复供电慢,所造成的影响比敞开式的电力设备要严重的多。为保障GIS设备的安全运行,从设备监造、交接试验、带电检测等方面提出了提高GIS内部缺陷检出的有效措施。通过实施,公司GIS内部缺陷检测水平得到提升,有效保障了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 标签: GIS设备 缺陷检出率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危妊娠孕妇6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两组,常规组孕妇30例,干预组孕妇30例。对这两组孕妇均采用一般产前护理模式与综合性的产前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种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后得知,干预组孕妇的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且干预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常规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妊娠孕妇产前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从而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采纳。

  • 标签: 高危妊娠 产前护理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痰涂片抗酸杆菌检出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来我中心就诊的537例疑似肺结核病病人和结核病可疑症状者及随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即时痰、清晨痰以及夜间痰的标本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对期间影响检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初诊涂阳高于随访涂阳;男性涂阳(30.2%)高于女性涂阳(21.5%);即时痰、晨痰以及夜间痰三种标本中以晨痰和夜间痰的阳性比较高,其次为即时痰,晨痰的涂阳(43.6%)高于夜间痰(24.7%)和即时痰(5.8%)的涂阳;另外血痰(90.9%)和干酪痰(32.7%)及脓痰(30﹪)的涂阳检出要高于粘液痰(17.5%)和唾液痰(0%)。结论改善痰的涂阳以及痰液的质量是提高痰涂片抗酸杆菌检出的关键所在,因此做到正确留痰、以提高阳性检出,便于更好的防治结核病.

  • 标签: 痰涂片 抗酸杆菌 检出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妊娠高危因素,加强高危妊娠的筛查和管理,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为降低孕产妇死亡和围产儿死亡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14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在顺义区天竺镇卫生院建立母子健康档案,在北京市各二级以上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和分娩的孕产妇,通过定期监测随访,规范管理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建册检查的672例孕妇,筛查出高危妊娠孕妇360例,高危妊娠的发生53.57%。高危因素发生最高的前10位依次是瘢痕子宫、年龄>35岁和或<18岁、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巨大儿、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流产>2次、肝功异常及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后出血、早产。结论加强高危妊娠筛查和管理,有效地保障了母婴安康,努力提高自然分娩,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 标签: 高危妊娠 流动人口 分析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危妊娠的护理检测与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诊断为高危妊娠的孕妇28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4例,观察组给予相应的护理检测与护理管理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产检及护理,观察对比两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皆顺利分娩,其中顺产106例,剖宫产38例,无新生儿窒息或死亡案例;对照组顺产64例,剖宫产80例,新生儿窒息4例,胎死腹中1例,两组护理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妊娠的护理检测与护理管理能有效降低高危孕妇的剖宫产及新生儿死亡,对保障母婴安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危妊娠 护理监测与护理管理 新生儿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妊娠患者孕期管理及监测方法、意义。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1月,纳入高危妊娠共84例,经数字法分组。42例进入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其余42例为研究组,采取系统管理。组间比较。结果两组中研究组管理有效率和满意度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妊娠患者孕期系统管理效果佳,建议推广。

  • 标签: 高危妊娠 孕期 系统管理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期产检对高危妊娠筛查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危妊娠妇女200例,按照是否进行定期产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30例均进行定期产检,对照组患者70例未进行定期产检,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妊娠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出现早产、窒息、死亡、畸形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妊娠事件发生以及新生儿早产、死亡、窒息率和畸形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危妊娠的妇女采取定期产检,可以大大减低妊娠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存活,值得推广。

  • 标签: 定期产检 高危妊娠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护理要求进行分析,并对有效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选择80例于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检查与治疗的高危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40例的研究组在产前行综合护理,40例的基础组则行常规护理,比对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改善程度、护理满意度均较基础组优越,(P<0.05)。结论在明确高危妊娠产妇产前护理需求的基础上,施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使护理效果提升。

  • 标签: 高危妊娠 产前护理 要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饮食控制孕妇体重在降低高危妊娠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我中心建卡的单胎孕妇9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定期产检,观察组在常规定期产检同时,制订体重管理计划,控制孕期体重。比较两组孕妇高危妊娠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孕妇体重指数在建卡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孕期增加而增长,在孕20周、28周、36周和分娩时两组孕妇体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时体重指数≥27组孕妇剖宫产,巨大儿、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均高于同期体重指数<27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控制孕妇体重有助于控制高危妊娠的发生。

  • 标签: 饮食控制 孕期体重 高危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危妊振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高妊振孕妇120例,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两组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及护理满意做观察分析。结果经研究分析高危妊振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大致为心理需求、风险预防需求、家庭护理需求以及环境设备四个方面需求,其中风险预防需求高达97%占比最高。在两种不同方式护理下结果显示,对照组孕妇的护理满意为73%,观察组孕妇的护理满意为97%,观察组孕妇产前护理满意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明确高危妊振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下,对高危妊振孕妇进行产前综合性护理,有利于孕妇及婴儿的健康,同时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产前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高危妊娠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痰涂片检出结核杆菌阳性低的原因。方法采用国家《痰涂片阴性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治疗与管理》中的抗酸染色法,对近年来某医院病疑似患者和随访患者进行痰涂片镜检。结果共采集检查各种痰标本4880份,阳性755份,阳性15.5%;检查咳血痰标本54份,阳性最高55.6%;检查唾液痰标本2014份,阳性最低0.6%,不同性状的痰标本阳性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份痰标本阳性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肺结核病患者检出的关键在于留取痰标本的质量、工作人员痰检操作的质量、痰检人员的规范操作以及规范检测能力的达标。

  • 标签: 痰涂片 结核杆菌 阳性率检出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的检出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冠心病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常规心电图组和动态心电图组,每组40例。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阳性、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间收缩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早发这几项的检出。结果动态心电图各个指标检测均优于常规心电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具有更高检出,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作者: 谭家蓉李淑华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9-19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
  • 机构:[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早期干预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10月到2015年9月间在我院产科接受诊断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9月为界将其分为两组,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收治的100例孕妇为对照组,只给予饮食、心理及其他生活方面的一般干预,2014年10月到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孕妇为观察组,在一般干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早期综合性干预治疗,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后的高血压控制情况。同时,对两组孕妇进行持续追踪随访,调查了解其妊娠结局。结果:分别对两组孕妇干预前后的高血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可见干预前两组孕妇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孕妇的降低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9.24±1.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的(8.34±0.98)分,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等的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而在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等的比较上,也有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情况,组间差异均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实施针对高血压高危因素的早期干预治疗,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降低产妇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