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62名食管合并同是上消化系统的贲门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下疾病的预后,试图为临床治疗的选择作出参考。方法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有完整病历及随访资料,检查完善,并行抗肿瘤治疗的食管贲门共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学采用SPSS22.0软件及GraphPadPrism7软件进行处理,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P<0.05判断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全组62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21.5%,12.3%。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大于60岁、吸烟史、饮酒史均未对生存时间产生统计学差异。以6个月为限,将多发患者分为同时和异时两组,同时组要优于异时组,P=0.02。行手术治疗组生存高于非手术治疗组,P=0.04。结论食管伴发贲门并不罕见,男性较女性更为常见。任意一肿瘤或者两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由于未行任何手术治疗的患者。同时(6个月内)的患者较异时的患者的预后好。

  • 标签: 多原发癌 食管癌 贲门癌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贲门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的护理配合。方法本次参与研究的食管贲门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患者54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依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开展基础护理的27例患者为参照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27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护理效果的差异进行总结。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研究组(96.7%)显高于参照组(74.0%),两组数据比对判定P值<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食管贲门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其病情得以缓解,护理满意度也会明显提升,可在临床工作上推广和普及。

  • 标签: 食管贲门癌术 并发胃食管反流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食管贲门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所接收的60例食管贲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研究1组与研究2组(各30例)。研究1组患者接受常规肠外营养支持及护理,研究2组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干预,研究两组患者体重下降、肛门排气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2组患者体重下降、肛门排气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均明显少于研究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贲门患者接受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控制体重,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 标签: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管、喷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食管贲门患者88例,并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另一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重下降缓慢,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55%(对照组)、9.09%(观察组),差异对比明显(P<0.05)。结论食管贲门患者的术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并给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体重变化,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癌 贲门癌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贲门53例X线征象。方法收集53例贲门,纤维内窥镜检查作为对照组,实施X线征象检查作为观察组。结果纤维内窥镜检查11例为贲门后,进行纤维内窥镜检查,活检诊断为腺癌。通过X线检查有50例贲门,术中所见及病理学检查进行手术切除35例,手术中见贲门区都有大小不等且不规则肿块,并有不同程度累及食管下段、胃底部、胃小弯处等。观察组诊断方法的敏感度94.34%和特异性98.11%高于对照组敏感度37.74%和特异性56.60%,相比较,差距大(P<0.05)。结论各种类型贲门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综合的影响,一种类型贲门一般不会向另一种类型贲门转变。如果出现不典型情况,应该根据它的主要X线表现来确定类型,最好不要将其划分为混合型。对于分型用名的问题,本人认为用肿块命则更为确切。

  • 标签: 贲门癌 x线征象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麦门冬汤加减对食管贲门术后患者胃排空的影响。方法:将 25例于我院接受食管贲门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食管患者 13例设为 A组,贲门患者 12例设为 B组, 均予以麦门冬汤加减治疗,并将期间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人员30例设为对照组,总结三组全胃半排空时间差异。结果:三组间治疗前, A、 B组全胃半排空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经治疗后,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依据中药症状积分可见, A、 B组治疗后平均积分改善幅度均较大,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 p> 0.05)。结论:麦门冬汤加减用于食管贲门术后患者中,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胃排空,改善其胃肠功能,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麦门冬汤加减 食管癌 贲门癌 术后胃排空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贲门胃底切除后余胃食管直接吻合术治疗残胃贲门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 2012 年 4 月 -2014 年 3 月残胃贲门患者 76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 A组接受贲门全胃切除后空肠代胃术治疗, B组接受贲门胃底切除后余胃食管直接吻合术治疗。术后随访 1 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 1 年生存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现, B组明显低于 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比两组术后 1 年生存率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贲门胃底切除后余胃食管直接吻合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 ]贲门胃底切除 余胃食管直接吻合术 残胃贲门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手术治疗胃底贲门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胃底贲门经腹手术治疗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6%,其中呼吸道感染7例,左膈下感染2例,吻合口出血1例,切口感染4例。术后病理上下切线均无残留。随访56例,平均随访4.5(2~8)年,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1.3%(47/56)、73.2%(41/56)、53.5%(30/56)。无吻合口瘘及手术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手术治疗胃底贲门能够切除足够的食管和淋巴结,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胃底贲门癌 经腹手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经左胸入路与经腹入路手术治疗贲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 5.01-201 7.01我医院收治的 212例贲门患者,左胸入路( A组, 112例),经腹入路( B组, 110例)。记录两组住院时间、 肺部并发症等

  • 标签:  经左胸入路 经腹入路 贲门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与钡餐造影对胃底贲门的诊断效果。方法纳入62例胃底贲门患者,均经手术病例确诊,选自我院2012年3月-2016年12月,数字表法随机分对照组、研究组,均31例,分别提供螺旋CT、钡餐造影检查,以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两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在黏膜病变、胃泡内软组织肿块、恶性龛影方面的检出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但研究组胃壁增厚检出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食管下端变窄检出率无差异(p>0.05)。结论就胃底贲门患者而言,钡餐造影诊断效果最佳,但联合钡餐造影、螺旋CT可以进一步准确判断临床分期,便于指导临床用药。

  • 标签: 钡餐造影 螺旋CT 胃底贲门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贲门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影响价值。方法选取150例贲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02月至2018年09月,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结果贲门淋巴结转移率71.3%(107/150),胸腔内转移率26.0%(39/150),腹腔内淋巴结转移率82%(/150)。胸内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于食管下段旁(31.7%),腹腔内淋巴结转移以贲门旁淋巴结为主(63.6%),其次为胃左动脉旁淋巴结(30.0%)。年龄、肿瘤长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切缘肿瘤残留细胞均可对淋巴结转移造成明显影响。结论贲门淋巴结转移方向包括两种,即下行转移至腹腔,上行转移至胸腔,且根据肿瘤长径与分化程度初步判断贲门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风险。

  • 标签: 贲门癌 淋巴结转移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贲门近端胃大部切除与全胃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选择100例在我院普外科接受诊断和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数字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50)与实验组(n=50)。观察组采用近端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全胃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00%),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的远期疗效更加理想,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贲门癌 近端胃大部切除 全胃切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与钡餐造影对胃底贲门的诊断效果。方法纳入62例胃底贲门患者,均经手术病例确诊,选自我院2012年3月-2016年12月,数字表法随机分对照组、研究组,均31例,分别提供螺旋CT、钡餐造影检查,以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两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在黏膜病变、胃泡内软组织肿块、恶性龛影方面的检出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但研究组胃壁增厚检出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食管下端变窄检出率无差异(p>0.05)。结论就胃底贲门患者而言,钡餐造影诊断效果最佳,但联合钡餐造影、螺旋CT可以进一步准确判断临床分期,便于指导临床用药。

  • 标签: 钡餐造影 螺旋CT 胃底贲门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在腹腔镜下行全胃切除手术治疗大于70岁的低肺功能贲门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02例老年低肺功能贲门患者,分为快速康复组(Fast-trackSurgery,FTS,A组52例)和对照组(A组50例),50例对照组予传统常规护理,快速康复组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包括术前的认知行为和心理干预,术中和术后管理等。结果术前进行有效的肺功能锻炼,肺功能改善后重新评估均达到临床手术指标,均顺利完成根治手术,快速康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进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胃癌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缩短其康复的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腹腔镜 老年 低肺功能 贲门癌 快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140例胃底贲门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以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对照组则应用Roux-en-Y吻合术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死亡率、5年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对治疗胃底贲门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胃切除 胃癌 空肠P袢代胃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胃底贲门患者分别采用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到2018年4月的100例胃底贲门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5年生存率,分析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对胃底贲门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采用全胃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明显的高于采用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并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对胃底贲门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具有明显的远期临床效果,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医生推广采用。

  • 标签: 全胃切除术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胃底贲门癌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减轻食管根治术后患者被动体位等导致的不适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对食管根治术后的患者出现的不适,寻找原因,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提供床栏、餐桌;及时更换卧位;进行腰背部、肢体按摩;进行健康教育,合理膳食及心理护理等,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患者情绪稳定,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病情恢复顺利,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可及时解决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手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食管癌根治术 护理干预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腹胸腔镜食管根治术在老年食管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于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50例老年食管患者,依照入院先后的不同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食管根手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 2组的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阵痛时间以及对比 2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对照组的术后阵痛时间长于观察组( P<0.05);其术后胸腔引流量多于观察组( P<0.05);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相比传统手术,对老年食管患者而言,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治疗更能提高治疗效率,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阵痛时间以及减少术后胸腔引流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 老年 食管癌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