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皮质醇多的临床护理。收集我院收治的26例皮质醇增多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3岁,病程平均27个月。采用对症治疗。26例皮质醇增多患者经我院精心治疗及护理均病情稳定。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病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2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计分析。结果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26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经出院后20个月出院随访,所有患者无并发发生,预后良好。结论积极的配合护理干预,护理医师做到正确和有效的护理工作,达成护患关系良好,才能提高患者的救治率。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 内分泌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PT)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5年12月~2007年3月间诊治的50例P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40~60岁之间;大多伴有出血症状与血栓症状,骨髓象巨核细胞明显增多;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治疗有效率达100%,随访6个月,无1例转为继发白血病或者骨髓增生综合征。结论PT患者具典型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临床应予以重视,以防误诊。

  • 标签: 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 羟基脲 &alpha 干扰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质醇增多患者的手术前后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肾上腺皮质醇增多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前后护理方法得当,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通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后患者形象紊乱情况得到纠正,患者认可自我形象改善,未发生意外损伤,术后未发生相关并发或并发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治疗与处理。

  • 标签: 皮质醇增多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皮质醇增多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3例患者资料进行总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32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出院,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皮质醇增多症 患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间49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40~60岁之间;治疗3个月至6个月后,所有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恢复正常;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治疗有效率达100%,所有患者随访1~3年,无死亡病例,未发现继发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综合征(MDS)者。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容易漏诊,其以脾大、血栓、出血及神经系统症状多见。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可获得较好疗效。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临床 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皮质醇增多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34例患者已经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痊愈出院,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皮质醇增多症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高原性红细胞增多是指当人体长期处于高原缺氧的状态下,其机体当中的红细胞代偿性就会不断增加,血液当中的红细胞数量也会明显上升。这样的结果会导致人体的血液粘度增加,随后变会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在医学领域中,如何就高原型红细胞增多进行防治,一直是医学界工作的重点课题。要想真正去防治,首先要加深对其的了解。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高原型红细胞增多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应如何对其进行防治。

  • 标签: 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生长 血管紧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所有患儿的住院时间为8-16天,通常在治疗3-7天后,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肝脾淋巴结逐渐回缩,血象逐渐恢复,肝脏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在两周内48例患儿已经治愈,治愈率为96.0%,无死亡现象。部分脾脏肿大的患儿均在3个月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传染性单细胞增多的临床表现具有复杂多样的特征,经常会伴随多器官的损害。由于预后具有自限性,在进行治疗小儿传染性单细胞增多的时候,需要熟练掌握该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尽早做出诊断,尽早治疗,能够有利于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

  • 标签: 小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红细胞单采在真性红细胞增多(PV)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符合国内PV诊断标准的19例患者,运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异常增生红细胞单采,配合临床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中Hb、RBC、Hct、WBC、PLT均值变化,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观察依患者公斤体重和Htc设定红细胞采集量,单次采集后Hct降低情况及首次采集前后Hb均值变化与再次采集前后Hb均值变化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血液Hb、RBC、Hct均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8例完全缓解,7例临床缓解,4例好转,有效率为100%;单次采集Hct平均降低幅度为16.11%。结论:红细胞单采在PV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单次采集应考虑PV患者血容量绝对增加的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和对红细胞去除的耐受情况适当增加采集量。

  • 标签: 红细胞单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细胞分离机
  • 简介:摘要目的58例行人工注射器负压吸脂术治疗的颌颈部脂肪堆积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间主诉为下颌、颈部脂肪堆积而主观同意采用吸脂手术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吸脂用注射器选择20ml容量型,选择钝头、细的套管,局部肿胀麻醉后行人工注射器负压吸脂术。结果患者平均吸脂量(33.8±8.2)ml,均成功完成手术,患者满意度100%。术后12例(23.1%)出现局限性的瘀斑,患者术后无皮下积血、积液发生,皮肤回缩良好,未出现局部地区麻木、硬结、感染、坏死、感觉和运动障碍等并发,外形自然美观。结论应用人工注射器负压吸脂治疗下颌及颈部脂肪堆积对于以达到容貌美观的美容患者具有有较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适用于较小面积的脂肪堆积部位,该术式具有定位准确、吸脂量可控、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 标签: 人工注射器 负压吸脂术 颌颈部脂肪堆积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IM)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符合EBV感染IM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83例。按年龄分为小于1岁组、1~3岁组、3~7岁组和7~14岁组。比较4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并发的发生率。结果83例患儿中男57例,女26例。发热、颈淋巴大和扁桃体炎是IM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其阳性率分别是83.33%、41.18%和80.00%。肝大、脾大的发生率分别为18.63%和21.57%。4组常见的并发主要有肺炎、肝损害、心肌损害、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3~7岁组发生肝损害的概率高于其他几组。结论不同年龄段儿童EBV感染IM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并发存在差异。学龄前儿童肝脾大的发生率较高,WBC计数较高;3~7岁儿童肝酶升高的程度更重,肝损害的发生率更高。

  • 标签: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 简介:真性红细胞增多(Polycythemiavera,PV)是一种少见的克隆性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血液病。不同程度的瘙痒是本病一个常见且具有特征性的症状。PV患者首发瘙痒,就诊皮肤科,常因其皮肤临床表现而掩盖或忽视其原发病,造成漏诊或误诊,关于本病的皮肤临床表现国内外报道较少。本院最近诊治1例以瘙痒为首发症状的真性红细胞增多患者,抗瘙痒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瘙痒 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
  • 简介:骨质疏松是常见病、多发病,医学界对骨质疏松发病机理与防治的研究愈显重要。近年研究表明,各种原因导致的骨量减少常伴有骨髓中脂肪组织含量的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可能与骨代谢中成脂和成骨的比例有关。骨髓中脂肪组织在骨形成和造血支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脂肪组织具有内分泌调节功能,释放出一系列重要的分泌性因子,比如:leptin、adiponectin、chemerin、resistin、visfatin等,在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Chemerin是新发现的脂肪因子,它在免疫应答、脂质代谢、糖类代谢、炎症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leptin、adiponect等脂肪因子一样参与骨代谢的调节,对维持骨代谢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Chemerin及其受体CMKLR1信号传递通路的激活可以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促进破骨细胞的生成,从而影响骨的重建。现在chemerin/CMKLR1信号通路影响骨代谢的作用机制还不是很明确,深入研究chemerin及其受体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可以进一步了解骨质疏松发生机制,为治疗及预防骨质疏松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essentialthrombocythemia,ET)应用阿司匹林及奥扎格雷对血小板(PLT)功能的影响,探讨血小板功能干预治疗药物的选择。方法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治疗;另选取26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治疗不同时期血小板表面的CD62P、PAC-1水平。结果ET患者血小板CD62P、PAC-1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应用阿司匹林及奥扎格雷均可明显降低CD62P、PAC-1,p<0.05;停药3个月后奥扎格雷组CD62P及PAC-1指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T患者血小板功能异常活化,我们应重视PLT功能的干预治疗,阿司匹林具有作用持久的特点,但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选择周期性应用奥扎格雷改善PLT功能,防止血栓发生。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功能 阿司匹林 奥扎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单采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真性红细胞增多患者进行全自动细胞分离机治疗,抗凝剂全血比例是19。初次采集后第3d进行二次采集,患者须在行细胞单采术同时口服羟基脲辅助治疗。结果9名患者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RBC、Hb下调至正常,出院后6个月随访状况良好。结论单采红细胞术能够降低真性红细胞增多患者RBC、Hb、Hct。再配合药物治疗,对患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红细胞单采术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