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是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主要治疗方案,新型生物可降解缓释玻璃体植入剂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生物制剂显示出独特疗效。目前应用的局部糖皮质激素包括氟西奈德植入剂、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等。免疫抑制剂包括抗代谢药甲氨蝶呤、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等;T细胞抑制剂环孢霉素、他克莫司、雷帕霉素等;烷化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生物制剂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戈利木单抗、赛妥珠单抗等;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康纳单抗、托珠单抗等;选择性B淋巴细胞抑制剂利妥昔单抗;选择性T淋巴细胞抑制剂阿巴西普等。不同药物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不良反应,根据不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89-98)

  • 标签: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激素植入剂 免疫抑制剂 生物制剂
  • 简介: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之一,其主要核心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ADHD给患者本身、家庭和社会造成许多不利影响,目前ADHD的治疗应用较普遍的为药物治疗,但由于药物治疗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一些伴发问题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药物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现就目前国内ADHD常用药物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综述。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非药物治疗 心理行为 作业疗法 物理疗法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以药物为基础,对于部分患儿,药物治疗可使其心功能进一步改善,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及降低死亡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机械循环支持及心脏移植拓展了儿童心力衰竭治疗的思路及策略。

  • 标签: 心力衰竭 儿童 非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围产期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并且对母儿均有风险。近年来,随着对孕期和产后妇女心理疾病筛查的增加,新的心理治疗和药物干预模式也在发展。尽管一般人群中的重度抑郁症的个体化治疗相关研究有所增加,但围产期抑郁症的个体化治疗相关指南尚未发布。尤其是在缺乏个体化治疗指南的情况下,将患者与合适的治疗方案相匹配更是一项挑战。本文综述了围产期抑郁症的个体化药物治疗的证据,包括如何结合患者的个人喜好、新的或正在研究的疗法以及生物标记物在患者与治疗匹配方面的潜在作用。本综述为今后围产期抑郁症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儿在术前经常出现严重的焦虑和痛苦,这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考虑到应用镇静药物来缓解术前焦虑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及影响术后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转向药物干预来减轻患儿的术前焦虑水平。文章对目前所采取的主要的几种药物干预措施,如加强术前准备教育、分散患儿注意力、家长陪伴诱导及音乐疗法、催眠等的现阶段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寻找减轻小儿术前焦虑、推动小儿舒适化医疗发展的可能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非药物干预 术前焦虑 小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核分枝杆菌(NTM)种类繁多,NTM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持续增长,而治愈率低、病死率高,且药物治疗的疗程长、不良反应多、疗效和预后欠佳,特别是耐药患者的治疗面临挑战,亟需能提高治疗成功率的新药问世。本文重点评价NTM病的治疗新药和老药新用药的抗菌活性、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产妇进行分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疼痛感,对产妇的身心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而如果采用药物来对产妇进行分娩处理,容易对产妇的身体和腹中的胎儿产生不良的药物影响,因此药物镇痛分娩对于保护和促进自然分娩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药物镇痛分娩的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非药物镇痛 分娩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肝脏疾病,当前,对此病的治疗主要以调整病患者生活方式为主,至今,采取药物治疗并没有明显的效果。近几年,随着学者对此病发病机制的探究,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治疗方面得以重大研究。患者对药物治疗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所以,对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筛选,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阐述了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生理,对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治疗展开了探讨。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治疗 药物 进展
  • 简介:摘要焦虑抑郁是COPD患者最常见的负性情绪,与患者疾病预后、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就COPD患者焦虑抑郁的肺康复治疗、认知行为疗法、音乐疗法、中医疗法等药物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临床实际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旨在为COPD患者焦虑抑郁药物治疗的临床实施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焦虑 抑郁 非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癫痫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影响世界数千万人生活。目前临床常用抗癫痫药物绝大多数是以离子类机制拮抗癫痫发作,包括作用于各种离子通道或离子通道型受体。但随着对癫痫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离子类抗癫痫机制越发成为各种难治性癫痫控制的关键,且相关药物已逐步实现临床转化。文中按已实现临床转化和尚处于临床前研究对各种离子类抗癫痫机制进行分类,着重介绍相关已实现临床转化的离子类抗癫痫药物在各种难治性癫痫中的应用,包括依维莫司、大麻二酚、芬氟拉明、帕西伏尼、中链甘油三酯改良生酮饮食、阿那白滞素等。简要介绍部分临床前阶段的离子类抗癫痫机制如前列腺素、腺苷、代谢性谷氨酸受体、线粒体机制等。现阶段离子类抗癫痫药物研究已达到转化瓶颈,很难再实现机制上的较大突破,而许多离子类抗癫痫机制尚未实现临床转化,有更为广阔的研究前景。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部分离子类抗癫痫机制可能已经涉及癫痫发生的根本机制,或许是未来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曙光。

  • 标签: 癫痫 抗癫痫药物 难治性癫痫
  • 简介:摘要中医药物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有运动疗法,如八段锦、太极拳;中医适宜技术如艾灸、针刺、穴位贴敷、耳穴贴压、按摩推拿、拔罐、刮痧、药茶;情志疗法如音乐疗法等,多简便易行、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配合药物治疗有协同降压作用,更有利于血压平稳控制。今后研究还需进行长期的持续随访、加强研究规范性,对高血压病3级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仍有待展开深入的研究。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非药物治疗 中医药疗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讨论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方法:录入对象选取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总数为80例。录入时间为2019.05-2021.05。比较患者采用药物干预前与干预后Barthel指数、NIHSS及PSQI评分情况、睡眠进程各项指标。结果:干预后患者Barthel指数、NIHSS及PSQI评分情况、睡眠进程各项指标较干预前优异,P值低于0.05。结论:予以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药物干预方式,患者睡眠质量能够提升,同时患者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等均有所改善。

  • 标签: 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 非药物干预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贝伐单抗作为抗血管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通路药物应用于晚期小细胞肺癌(NSNSCLC)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治疗的128例NSNSCLC患者(Ⅳ期),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应用培美曲塞+顺铂+贝伐单抗治疗;对照组64例,应用培美曲塞+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53.13%,临床获益率为79.69%,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6.65%、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末次随访,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对照组为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期间,观察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为26.56%,对照组为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NSNSCLC患者应用抗VEGFR通路药物贝伐单抗治疗可提高近期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患者耐受性较好,但应注意预防高血压。

  • 标签: 肺癌 晚期 贝伐单抗 血管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将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药物管理最佳证据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实践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最终纳入14篇文献,包括3篇系统评价,3篇证据总结和8篇指南。依据JBI循证护理保健中心的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进行证据应用前后的审查,障碍因素、可利用资源及策略分析和证据应用的效果评价。2020年3—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52例妇科住院化疗患者及26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基线审查。2020年6—8月选取我院42例妇科住院化疗患者26名临床护士(与之前相同)进行再审查。结果完善了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管理流程、护理常规、护理路径及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风险评估及随访表,制作了基于循证的宣教视频。证据应用后护士各审查指标依从性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妇科化疗所致恶心呕吐药物管理循证知识问卷得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化疗所致急性恶心呕吐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化疗所致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循证实践项目的开展促进了相关流程、常规、路径等的完善,丰富了化疗所致恶心呕吐药物止吐宣教形式和内容,规范了护士行为,提高了护士循证实践的依从性,降低了患者急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恶心呕吐 非药物管理 循证实践
  • 简介:摘要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是阻断HIV传播的一种生物学手段,欧美等国家及WHO均推荐在HIV高危人群中推广使用nPEP,但至今其使用率依然很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可以准确的解释健康行为的发生和改变,本文以该模型为理论框架对nPEP药物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进行综述,为更深入研究如何促进nPEP的使用提供基础。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非职业暴露后预防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营养师指导下血脂异常的患者使用药物干预的疗效。方法:选自2020年3月份~2021年5月份来我疗养院休养的血脂异常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6例,进行不服用调脂药物的普通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47例,进行营养师指导的药物干预,包括专业营养指导的正确认识血脂异常,合理配合膳食及运动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降低血脂水平,干预周期为三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TG(总高胆固醇)、TC(血清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指标,并观察干预后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TG、LDL-C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患者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有明显效果,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

  • 标签: 营养师指导 非药物干预 异常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