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镇痛——非药物镇痛的可靠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8
/ 2

针灸镇痛——非药物镇痛的可靠选择

吴常莲

四川省凉山州 德昌县中医医院 四川西昌 615500

疼痛是我们在生活体会和疾病过程中经常可以碰到的症状,临床上我们发现:针灸止痛具有简便、快捷、有效的特点,而又无毒副作用。中医认为,不管是何种疼痛,其实质不外乎“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种,针灸都能起到很好的止痛效果。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取穴呢?
一、针灸镇痛的原理

针灸镇痛的原理,已经研究证实的主要是它有止痛的作用,姐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手术后疼痛、肋间神经痛、胃痛、胆绞痛、心绞痛、肾绞痛、痛经、产后宫缩痛、外伤疼痛等,只要用针灸进行辨证治疗,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据认为,它的止痛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而实现的。针灸又有防御作用,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调动机体的防卫抗病能力,增强人的机体健康。试验证明,针刺可以消除各种炎症,改善症状,并使人的体温恢复正常。针灸还有全面调整机体功能的作用,有人用针刺治疗由于接受X射线而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总有效率达90%。有人用针刺治疗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有效率几乎达100%。针灸还能使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上升,对各类贫血的治疗都有效果。其他像对血小板、血糖、血钙、血钾、血钠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使高者下降,低者增加。”
二、不同疼痛的治疗
1、肌肉骨关节疼痛怎么办?
运动系统疼痛的,包括皮、脉、肉、筋、骨,多用手足三阳经。比如痛在身体前面的,多用手足阳明经的穴位,如合谷、三间、手三里、曲池穴、足三里、丰隆、条口、内庭等。痛在身体侧面的,可用手足少阳经上的穴位,如足临泣、悬钟、光明、阳陵泉、风市穴、中渚、外关、支沟、四渎等。痛在身体后面的,可用手足太阳经上的穴位,如申脉、昆仑、委中、合阳穴、后溪、腕骨、养老、小海等。
2、急性疼痛多用运动针刺法!
对于运动系统的急性疼痛,临床常以远端取穴为主,宜少针少穴,有时一针一穴足够,不行再逐一追加,用泻法。治疗急性痛,可以根据“上病取下,下病取上,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思路,在与疼痛部位相对应的健侧取穴,对应越准,止痛越好。另外在针刺过程中,在得气与行针后,应当要求患者适当活动患部肢体,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止痛效果。
3、五脏六腑疼痛怎么办?
痛在五脏的,用手足三阴经;痛在六腑的,用手足三阳经。比如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腧穴、交会穴等,都具有很好的治疗内脏疼痛的功效。除此之外,背俞穴和夹脊穴也是治疗脏腑疼痛常用的穴位,当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常能在背俞穴上发现阳性反应点(区),如压痛点、皮下组织异常或皮肤导电量改变等。早在《灵枢•背腧》中就有类似的记载:“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找到这些阳性反应点,多针多穴,甚至一穴用多针(如傍针刺和齐刺),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针灸止痛古已有之,上可溯源于《灵枢》《难经》,下可穷流及今人验方效穴。古法今方,汗牛充栋,灵兰探微,朣朦惑然。总而言之,首先分清表里,在躯壳为表,当参经络辨证思路,明确病在太阳、少阳、阳明之别,而相应取穴;在脏腑为里,则善于应用脊背穴,并注意阳性反应点或反应区的找寻。穴位布阵方面,急性痛症则远道布阵,穴少而精,慢性痛症则近道布阵,穴多而兼。

三、中医镇痛的实际效果
中医学觉得:很多原因可能导致五脏六腑经脉不畅,使之淤阻不好,或造成逆乱,或气轮升降机紊乱等血气运作阻碍的病理学改变,造成疼痛。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不通则痛”。而中医针灸能够 打贤能的经络,益气活血,进而做到“细则不疼”之实际效果。改进了病苦处营养成分情况,修复其一切正常的生理学活动,即经脉顺畅,五脏六腑修复相对性阴阳调和。 
当代科学研究觉得:神经中枢系统除开有感觉神经神经中枢外,在神经中枢各个水准也有“感觉神经调配系统”,能抑制感觉神经向神经中枢传送。扎针数据信号进到中枢神经系统后,激起了从脊神经、脊髓到人的大脑每个层级很多神经细胞的活动,激话了机体本身的止痛系统,使止痛物质如5-5羟色胺、乙酰胆碱、内源阿片样物质等代谢提升,进而造成显著的止痛效用。
近些年根据多课程的通力合作,对中医针灸看病基本原理、经脉本质、扎针技巧等开展深层次的科学研究,确认中医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功能具备调节功效,能提高机体的抗病性工作能力。中医针灸止痛基本原理已深层次到神经元细胞、电生理和递质如脑腓肽等分子结构水准。西方国家生物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医针灸止痛的试验中,觉得中医针灸能够 激起在人体的当然止疼物质释放出来,进而缓解疼痛。中医针灸止疼的实际效果有一个缓慢发病效用,他们迟缓提升,乃至当取针后,才会觉得它的止疼实际效果。医治几回后实际效果会更显著。这类实际效果在终止针炙疗法一段時间后会消退。除此之外中医针灸也有抗感染、止疼、解痉、抗休克和抗麻木的功效。
中医针灸的止疼实际效果是比较突出的。普遍一些腰腿痛、或落枕了病人,在行针以后,便会行動要和往常一样。因而中医针灸的止疼功效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把中医针灸的止疼实际效果运用的更普遍,还有待中医学专家学者的更深一层的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