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肾脏疾病(DKD)患者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的容量负荷。方法:收集92例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长期有规律的血液透析病人。根据肾脏疾病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 DKD透析组和DKD透析组两组。采用人体组成分析仪(BCM)测定两组的容量负荷。结果: DKD组患者的动脉血压、水负荷值、细胞外水分水平均高于DKD组患者(P

  • 标签: 糖尿病肾脏疾病 人体成份分析仪 血液透析 容量负荷
  • 作者: 丁大法 邵娴 于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代谢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070 丁大法现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工作 210000,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代谢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070
  • 简介:摘要糖尿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是糖尿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首要原因。本文结合第57届欧洲糖尿研究协会科学年会相关热点,对DKD流行学现状、目前DKD防治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予以概述,对DKD风险预测模型的进展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DKD临床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 标签: 糖尿病肾脏疾病 预测 预测模型 EASD年会
  • 简介:摘要糖尿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持续性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和(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营养不良在DKD中较为常见,可显著增加糖尿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医学营养治疗(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MNT)可延缓DKD进展、降低ESRD比例,还可防治DKD导致的营养不良或蛋白质能量消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为制定符合中国DKD患者需求的MNT规范,组织专题讨论并制定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基于证据的DKD个体化MNT指导,进而延缓DKD进展、提高生存率。

  • 标签: 糖尿病肾脏疾病 医学营养治疗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糖尿肾脏糖尿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总结了多位名中医的临床辨证经验,结合经络理论,探讨糖尿肾脏的络辩证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先后被证实可为糖尿患者及心力衰竭患者带来显著心血管获益。近期公布的SGLT2抑制剂肾脏终点临床试验结果继续证实,其可降低伴或不伴糖尿的慢性肾脏(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肾脏和心血管预后风险并降低全因死亡率。SGLT2抑制剂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逐渐引起关注。在糖尿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中,已有多篇研究证实SGLT2抑制剂类药物存在多种潜在的肾脏保护机制,同时其在糖尿肾脏疾病(non-diabetic kidney disease,NDKD)人群中的肾脏保护作用机制的证据也陆续出现。本文将就SGLT2抑制剂在NDKD中肾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质类 肾功能不全,慢性 糖尿病肾病 非糖尿病肾脏疾病
  • 简介:摘要糖尿肾脏疾病(DKD)是糖尿引发的肾脏微血管病变,是引发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腹膜透析(PD)是终末期DKD患者维持残余肾功能最大化的合理方法,但易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容量超负荷、炎症、代谢综合征、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影响长期生存及预后。本文阐述了PD治疗DKD患者的临床现状,为进一步解决临床上的困境、优化治疗结局等方面提供方向。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腹膜透析 炎症 蛋白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剂量缬沙坦治疗老年糖尿肾脏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6月-2022年4月收治的84例老年糖尿肾脏疾病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42)和研究组(n=42),常规组采用低剂量缬沙坦治疗,研究组采用高剂量缬沙坦治疗。对两组患者肾功能水平、血糖水平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BUN为(7.10±1.46)mmol/L、β2-MG为(0.70±0.35)mg/L、ACR为(299.48±50.10)mg/g,常规组患者BUN为(8.95±1.50)mmol/L、β2-MG为(0.87±0.32)mg/L、ACR为(340.50±41.96)mg/g,研究组患者肾功能水平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FPG为(7.50±1.98)mmol/L、2hPG为(11.49±2.84)mmol/L、HbA1c为(8.06±2.02)%,常规组患者FPG为(8.70±1.89)mmol/L、2hPG为(12.85±3.20)mmol/L、HbA1c为(8.70±2.10)%,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肾脏疾病治疗中应用高剂量缬沙坦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和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高剂量缬沙坦 老年糖尿病肾脏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糖尿肾脏(DKD)是由糖尿引起的慢性肾脏。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患者最多的国家,近年来DKD的发病率也在逐步上升。DKD可造成肾脏损伤,并最终可能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也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及时诊断和有效管理DKD,延缓疾病进程,仍是目前临床上的重大挑战。早期筛查以及基于个体化原则进行生活管理、危险因素控制和多学科协作的综合管理等诊治模式,是目前公认的科学的DKD管理策略。该文就DKD的发病机制、筛查与诊断、管理与治疗等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糖尿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也是慢性肾脏(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重要原因。明晰DKD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对疾病进展风险的评估有助于对患者的分层管理和个体化治疗。白蛋白尿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是DKD的主要诊断依据,而新型生物标志物在辅助DKD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亦显现出重要价值。目前,临床实践中关于DKD诊断、预后评估及生物标志物的认识尚存在不足。为此,基于国内外DKD临床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会肾脏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这部共识,目的是加强相关从业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DKD诊断、预后评估和生物标志物的认识,改善DKD的防治水平。

  • 标签: 糖尿病 肾疾病 糖尿病肾病 诊断 预后 生物标志物 肾小球滤过率 白蛋白尿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同时患有糖尿与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讨论治疗疗效,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治疗参考。方法:在该院2018年9月一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同时患有糖尿与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中进行随机抽取,选出92例为该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均分成两组,分别设定为参照组(46例)与试验组(46例),分别进行传统治疗与综合治疗,对两组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主要临床指标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总疗效率(95.65%)与满意度(89.13%)两项指标结果均较之参照组的78.26%与71.7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血糖值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同时患有糖尿与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实施合理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治疗疗效的提升,让患者更加满意。

  • 标签: 糖尿病 甲状腺疾病 疗效结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12/15-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参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其在糖尿及其并发症糖尿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认识。动物实验表明,抑制或干扰12/15-LOX途径可以改善DKD动物模型的蛋白尿,延缓DKD进展。12/15-LOX还可以与血管紧张素Ⅱ、转化生长因子β及纤连蛋白等相互作用,促进DKD的发展。本文综述了12/15-LOX在炎症、胰岛素抵抗、DKD蛋白尿及肾脏纤维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脂氧合酶 蛋白尿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糖尿肾脏疾病(DKD)是糖尿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并已成为我国慢性肾衰竭的首要病因。足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上皮细胞,作为构成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足突融合、消失或裂孔膜蛋白表达下降及足细胞凋亡与脱落均可能导致蛋白尿的发生,并影响DKD的病程进展。自噬是真核细胞降解胞质内蛋白质和细胞器的重要过程,自噬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减轻足细胞损伤。内质网应激(ERS)是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中过度积累,可使细胞进入应激状态,其对细胞损伤的调控可能是双向的。足细胞自噬与ERS受多种信号通路的调节被认为与DK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综述DKD状态下足细胞自噬与ERS的主要信号通路以及足细胞自噬与ERS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提示通过干预足细胞自噬与ERS可以治疗DKD的一些潜在靶点,以期对未来DKD的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足细胞 自噬 内质网应激 糖尿病肾脏疾病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终末期糖尿肾脏病患者常见,其包含两种情况:一是由糖尿引起的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又称之为糖尿肾病;二是慢性肾脏合并糖尿,但糖尿不是ESRD的病因,称之为合并糖尿的ESRD。终末期糖尿肾脏病患者行肾替代治疗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外周血管条件差、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高,治疗时血糖波动大,管理难度大。专家组对终末期糖尿肾脏肾替代治疗的时机、方式选择、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移植治疗要点进行总结并提出有关建议,希望能引起广大肾科医师重视,不断提高治疗水平。

  • 标签: 糖尿病 肾替代疗法 终末期肾病 指南
  • 简介:摘要糖尿肾脏(DKD)是糖尿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DKD的发病机制除遗传易感基因因素以外还有环境因素,而表观遗传学已被证明在遗传学和环境之间起桥梁作用。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和编码RNA调控。近年来,国内外在DKD的DNA甲基化研究方面有长足发展,RNA甲基化研究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因此,该文主要就目前DKD的DNA甲基化研究进行综述,提出基于DNA甲基化研究可能的DKD诊断与治疗策略。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RNA甲基化
  • 简介:摘要DNA甲基化是指通过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催化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 methionine,SAM)作为甲基供体,再将胞嘧啶转变为5-甲基胞嘧啶的过程,目前已有研究表明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因素在糖尿肾脏(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DKD是糖尿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其特征是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过度合成和沉积,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而肾脏纤维化是组织学水平上最终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DNA甲基化通过调控肾脏纤维化影响DKD的发展进程,本文旨在对DNA甲基化促进DKD中肾脏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纤维化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糖尿病肾脏病
  • 简介:摘要糖尿肾脏是常见的糖尿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早期糖尿肾脏病患者肾内就已发现有异位脂质沉积,其可引起肾内细胞发生脂毒性损伤。异位脂质沉积主要与脂肪酸摄取、氧化利用失衡及脂代谢紊乱有关。本文从异位脂质沉积导致肾脏结构改变、肾内异位脂质沉积形成以及其形成后导致肾脏受损诱发糖尿肾脏最新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就基于上述机制进行的治疗进行了总结,为糖尿肾脏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糖尿病肾脏病 异位脂质沉积 脂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2型糖尿(T2DM)患者不同肥胖指标与发生糖尿肾脏(DKD)的风险关系,并比较不同指标的预测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0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中国台湾李氏联合诊所6个中心定期接受健康体检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脂肪聚集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身体圆度指数(BRI)。根据患者随访结束时是否发生DKD分为DKD组和无DKD(NDKD)组。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研究5种肥胖指标与发生DKD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5种肥胖指标对预测DKD风险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2 628例T2DM患者,经过(7.53±3.10)年的随访后,检出DKD患者840例,检出率为31.9%。与NDKD组(1 788例)患者相比,DKD组男性比例高,年龄较大,高血压占比更高,糖尿病程更长且未进行降糖治疗的患者占比多(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混杂变量后,BMI、WHR、VAI、LAP、BRI与DKD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在5种肥胖指标中,LAP预测DKD的效果较好[曲线下面积(AUC)=0.616,95%CI 0.592~0.639],BMI的预测效果最弱(AUC=0.550,95%CI 0.526~0.574)。传统肥胖指标(BMI、WHR)和新型肥胖指标(LAP、VAI、BRI)的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WHR、VAI、LAP和BRI的增加会增加T2DM患者患DKD的风险,其中LAP预测DKD发生的效果较好。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肥胖症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肾活血贴在老年气阴两虚挟瘀证糖尿肾脏疾病受试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00例老年气阴两虚挟瘀证的糖尿肾脏疾病患者,数字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1例因皮肤破损终止试验)和对照组50例(3例转科终止试验)。观察组患者给予补肾活血贴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治疗10 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贴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治疗10 d,观察患者的主要症状记分及总体的证候积分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的症状记分[口干咽燥(0.06±0.24)分比(0.30±0.68)分]、自觉劳累[(0.49±0.76)分比(0.98±1.02)分]、自汗或动则汗出[(0.08±0.27)分比(0.32±0.69)分]、肢体麻木[(0.49±0.64)分比(0.83±0.93)分]、小便不畅[(0.20±0.53)分比(0.55±0.92)分]和总证候积分[(1.65±2.06)分比(3.36±2.53)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肾脏A2期观察组(20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下降有效率的平均Ridit值为0.595,高于对照组(20例)的0.4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贴可改善老年糖尿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改善早期糖尿肾脏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可能有一定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气阴两虚 糖尿病肾病 补肾活血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糖尿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8月-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糖尿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作为样本来开展本次研究,样本量为64例,在随机数字表法指导下将这64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患者32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肾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糖尿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区别对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糖尿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肾功能指标区别对比,研究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来说,应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前列地尔 肾康注射液 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