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方式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5年3月--2008年4月我院84例疝患者手术方式方法及术后恢复过程。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适应症广、并发症少、复发低等优点。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不干扰正常解剖结构、修补效果好、患者恢复快,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腹股沟疝 传统修补术 无张力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THR)术后的院内病死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湖州市菱湖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高龄THR术后患者130例,对其院内病死进行统计,将死亡者纳入死亡组,生存者纳入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疾病类型、合并症、心血管病史、手术严重度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质疏松治疗、术后康复训练)的差异,运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影响院内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130例患者中,院内死亡9例,病死为6.92%。死亡组9例,生存组121例,两组年龄、吸烟、合并症、手术严重度评分、术后骨质疏松治疗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χ²=5.48,χ²=4.09,t=2.86,χ²=4.03,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85岁)、吸烟(是)、合并症(≥ 3种)、手术严重度评分(≥ 15分)是影响院内病死的危险因素,术后骨质疏松治疗是其保护因素。结论高龄患者THR术后的院内病死高,年龄 ≥ 85岁、吸烟、合并症 ≥ 3种、手术严重度评分 ≥ 15分是其危险因素,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老年人,80以上 医院死亡率 危险因素 影响因素分析 心血管疾病 吸烟 合并症 手术严重度 骨质疏松 康复训练
  • 简介:在医学论文中,常常用错“病死”和“死亡”,大部分论文是以“某病的死亡是百分之多少”出现,现将二者的区别分析如下:

  • 标签: 死亡率 病死率 应用 医学论文
  • 简介:摘要目的尚未明确儿童神经监护中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升高和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降低的治疗目标。基于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制定的现有儿科指南建议目标ICP<20 mmHg且CPP最小值40~50 mmHg,CPP可能有年龄依赖性。本文旨在通过一项大型单中心儿童神经重症监护队列研究确认与院内病死相关的ICP和CPP阈值。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场所一家四级医疗中心的PICU。对象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接受ICP监测的患儿。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ICP和CPP测量数据来自262例神经重症监护患儿(87例TBI,175例非TBI;男性63%;8.3±5.8岁;病死11.1%)。平均ICP和CPP与院内病死相关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AUROC)分别为0.75和0.64。CPP拐点随年龄升高而升高(<2岁=47 mmHg,2~8岁=58 mmHg,≥8岁=73 mmHg)。TBI子集中,与院内病死相关的平均ICP和CPP的AUROCs分别为0.70和0.78。TBI CPP拐点随年龄增加(<2岁=45 mmHg,2~8岁=57 mmHg,≥8岁=68 mmHg)。平均ICP>15 mmHg,男性和TBI与院内病死独立相关(OR 14.23,5.55~36.46;2.77,1.04~7.39;2.57,1.03~6.38;P均<0.05)。平均CPP<67 mmHg和TBI与院内病死独立相关(OR 5.16,2.05~12.98;3.71,1.55~8.91;P均<0.01)。非TBI组平均ICP AUROC 0.77,ICP拐点为15 mmHg,而平均CPP不能预测院内病死。结论本文利用ROC和回归分析确定了院内病死相关的平均ICP阈值,在TBI和非TBI患儿均低于目前基于指南的治疗目标;TBI患儿与院内病死相关的年龄依赖的CPP阈值,高于现有基于指南的推荐目标。尚需远期研究明确因TBI或其他指征行ICP监测患儿的基于数据的ICP和CPP目标。

  • 标签: 颅内 高压 脑灌注压 儿童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尚未明确儿童神经监护中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升高和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降低的治疗目标。基于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制定的现有儿科指南建议目标ICP<20 mmHg且CPP最小值40~50 mmHg,CPP可能有年龄依赖性。本文旨在通过一项大型单中心儿童神经重症监护队列研究确认与院内病死相关的ICP和CPP阈值。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场所一家四级医疗中心的PICU。对象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接受ICP监测的患儿。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ICP和CPP测量数据来自262例神经重症监护患儿(87例TBI,175例非TBI;男性63%;8.3±5.8岁;病死11.1%)。平均ICP和CPP与院内病死相关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AUROC)分别为0.75和0.64。CPP拐点随年龄升高而升高(<2岁=47 mmHg,2~8岁=58 mmHg,≥8岁=73 mmHg)。TBI子集中,与院内病死相关的平均ICP和CPP的AUROCs分别为0.70和0.78。TBI CPP拐点随年龄增加(<2岁=45 mmHg,2~8岁=57 mmHg,≥8岁=68 mmHg)。平均ICP>15 mmHg,男性和TBI与院内病死独立相关(OR 14.23,5.55~36.46;2.77,1.04~7.39;2.57,1.03~6.38;P均<0.05)。平均CPP<67 mmHg和TBI与院内病死独立相关(OR 5.16,2.05~12.98;3.71,1.55~8.91;P均<0.01)。非TBI组平均ICP AUROC 0.77,ICP拐点为15 mmHg,而平均CPP不能预测院内病死。结论本文利用ROC和回归分析确定了院内病死相关的平均ICP阈值,在TBI和非TBI患儿均低于目前基于指南的治疗目标;TBI患儿与院内病死相关的年龄依赖的CPP阈值,高于现有基于指南的推荐目标。尚需远期研究明确因TBI或其他指征行ICP监测患儿的基于数据的ICP和CPP目标。

  • 标签: 颅内 高压 脑灌注压 儿童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入院时血钠水平与住院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院内病死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阜外医院心衰重症监护病区住院的心衰患者,根据患者首次入院时的血清钠浓度分为3组:低钠血症组(血钠<135 mmol/L)、正常血钠组(血钠135~145 mmol/L)及高钠血症组(血钠>145 mmol/L )。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评价入院时血钠水平与患者院内病死的关系。院内病死危险因素判定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共有1 591例住院心衰患者纳入分析,年龄(57.7±15.7)岁,男性占70.2%(1117/1591),入院血钠水平为(139.4±3.5)mmol/L,范围为124.0~160.6 mmol/L,其中,低钠血症占11.1%(176/1591)、正常血钠占86.3%(1 373/1 591)、高钠血症占2.6%(42/1591)。全体患者中位(四分位数)住院天数为13(8,20)天,住院期间有74例患者死亡,院内病死为4.6%(74/1591)。其中,低钠血症、正常血钠及高钠血症患者院内病死分别为13.6%(24/176)、3.2%(44/1373)和14.3%(6/4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位(四分位数)住院天数分别为15(9,23) d、13(8,19)d及14(9,22) d,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血钠水平作为连续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钠水平是患者院内病死的独立预测因素[血钠每升高5 mmol/L,比值比(odds ratio,OR)0.828 ,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97~ 0.983,P=0.031]。将血钠水平分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血钠组比较,高钠血症组患者院内病死风险增加近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3.720,95%CI 1.252~11.048,P=0.018],低钠血症患者院内病死风险增加近1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1.818,95%CI 0.973~3.394,P= 0.061)。将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合并为血钠异常组,与正常血钠组比较,血钠异常组患者院内病死风险是正常血钠组患者的近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1.913,95%CI 1.083~3.379,P=0.025)。结论血钠异常(包括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是住院心衰患者常见的电解质异常类型之一,入院时存在血钠异常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院内病死风险更高。入院时血钠异常是住院心衰患者院内病死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心力衰竭 血清钠 低钠血症 高钠血症 院内病死
  • 简介: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在保护残余肾功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及中分子物质清除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D患者日趋增加,降低PD患者病死,使其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一直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将影响PD患者病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综述如下。

  • 标签: 相关危险因素 透析患者 腹膜透析 病死率 终末期肾脏病 残余肾功能
  • 简介:摘要老年人髋部骨折是目前骨科的常见多发病,而且手术风险较大,本研究立足现有的关于P-POSSUM评分系统以及近年关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和术后死亡相关风险因素及主要原因研究的文献报导,结合骨科老年患者病例特点,探讨可能引起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实际病死与预测病死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及临床意义。

  • 标签: P-POSSUM评分系统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 围手术期 预测病死率 相关风险因素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恶性肿瘤的分布、发生及死亡情况,为更好的开展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上海市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系统二期管理软件,获取某社区1990年至2014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随访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3144例恶性肿瘤资料,其中男1552例,女1592例;死亡1633例,病死51.94%,其中男945例,女688例,男性病死60.89%,女性病死43.22%,男性病死显著高于女性(P<0.05);病死前5位为肝癌、胰腺癌、食道癌、胆囊癌、淋巴癌;男性病死前5位为食道癌、胆囊癌、淋巴癌、肝癌、胰腺癌,女性病死前5位为输尿管癌、肝癌、胰腺癌、胆囊癌、肺癌;死亡病例中,第一位为肺癌,占20.51%,第二位为胃癌,占13.59%,第三位为肝癌,占10.84%。结论恶性肿瘤病死高,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肺癌、胃癌、肝癌占恶性肿瘤的比例最大,应加强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工作,针对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加强健康干预,尤其是高危人群。

  • 标签: 恶性肿瘤 发病 死亡 病死率 死因构成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30d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收集了30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详细的记录.通过单因素分析,找出与30d预后相关的指标,再进行多因素I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5项影响30d病死的独立预测因素,分别是: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X8,OR2.046,95%C/1.138~5.679)、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X15,OR2.590,95%C/1.226~5.470)、并发症(X16,OR4.820,95%C/1.877/~12.377)、吞咽障碍(X17,OR7.912,95%C/1.280~48.901)和中线移位(X22,OR13.969,95%C/4.760~40.990).回归方程为:Logit(p)=-12.005+0.716X8+0.952X15+1.573X16+2.068X17+2.657X22,该模型的判断正确为87.5%.结论GCS评分、NIHSS评分、并发症、吞咽障碍和中线移位可作为判断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0d病死的重要预测因素.

  • 标签: 脑出血 死亡率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先天性腹壁缺损(腹裂)的发病逐渐增加,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增长趋势的原因及该病的病因。该研究旨在探明瑞典腹裂患儿的出生患病、母亲终止妊娠、伴发异常和病死等情况。方法对所有出生于199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瑞典腹裂患儿进行一项全国性、基于人口队列的描述性研究。该队列资料从瑞典医学出生登记和瑞典国家患者登记中收集,并与其他几个国家登记中心沟通以明确最终数据。结果研究共纳入361例腹裂患儿,其中女性占54%。患病为1.52/10 000活产儿,其母亲终止妊娠为21%,1岁时的病死为3.9%,队列中的病死为4.4%。最常见的伴发异常为胃肠道发育异常(11.4%)、肌肉骨骼发育异常(9.8%)和心血管发育异常(7.9%)。结论在20年的研究期间,瑞典腹裂患儿的患病稳定在1.52/10 000活产儿。病死较低,为4.4%,但母亲终止妊娠高达21%。近1/3患儿伴有其他先天发育异常,其中胃肠道发育异常最为常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这是一项伦敦的13年单中心研究,比较患与未患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早产儿,住院期间病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败血症、脑室内出血(IVH)发生及有创通气时间的差异。方法于2004年5月至2017年5月,进行为期13年的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纳入247例CHD早产儿,494例未患CHD早产儿作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CHD患儿在院期间死亡风险显著增加(OR值7.39,95%CI:4.37~12.5;P<0.001)。CHD早产儿患NEC(OR值2.42,95%CI:1.32~4.45;P=0.005),败血症(OR值1.68,95%CI:1.23~2.28;P=0.001)及有创通气时间≥28天(OR值2.34,95%CI:1.19~4.58; P=0.017)风险较高,而IVH风险较低(OR值0.22,95%CI:0.11~0.42;P=0.000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CHD早产儿有着较高的院内病死,NEC、败血症发病风险增加及有创通气时间延长,但IVH发生较低。患CHD的中晚期早产儿院内病死仍较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患者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的发生以及OLT术后发生ARF患者早期的病死,并评估OLT术后ARF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家临床医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05年6月—2013年6月完成OLT的患者1 669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RF,将患者分为肾衰组(84例)和非肾衰组(1 585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死及影响OLT术后ARF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 669例OLT患者中84例术后早期发生ARF,发生5%。51例(3%)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其中肾衰组病死(42.9%)大于非肾衰组(0.9% )。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肝肾综合征(95%CI 4.453~17.564,P<0.05)、出血量多(95%CI 1.000,P<0.05 )、手术时间长(95%CI 1.004~1.189,P< 0.05 )、术后二次开腹止血(95%CI 1.330~4.972 ,P<0.05 )、术后肺部感染(95%CI 6.105~19.847 ,P<0.05)是OLT术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结论OLT术后ARF患者病死高,术前合并肝肾综合征、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术后二次开腹止血、术后肺部感染是OLT术后发生ARF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移植 急性肾功能衰竭 病死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成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早期(120 d内)病死,探究影响透析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提高MHD患者生存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成人MHD患者4 885例,分为预测模型组(3 603例)和验证模型组(1 282例)。对预测模型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20 d内死亡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能力。结果4 885例MHD患者120 d内累积病死为20.97/100人年,365 d为12.25/100人年。预测模型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透析年龄>60岁(OR=1.792)、非慢性肾小球肾炎(OR=2.214)、合并心脑血管疾病(OR=2.695)、血白蛋白<35 g/L(OR=1.358)、血小板计数<120×109/L(OR=2.194)、血肌酐<600 μmol/L(OR=1.652)、尿素氮>30 mmol/L(OR=1.887)、血磷<1.13 mmol/L(OR=1.783)、脉压差>55 mmHg(1 mmHg=0.133 kPa)(OR=1.656)、低密度脂蛋白<1.5 mmol/L(OR=1.873)、血钙>2.5 mmol/L(OR=1.876)为MHD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据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验证模型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62.5%。结论成人MHD患者透析后120 d内病死较高,根据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透析早期死亡风险。

  • 标签: 透析 死亡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危险因素。结果结果显示损伤严重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和D-二聚体3个变量影响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预后(P<0.05)。结论损伤严重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和D-二聚体对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死亡具有较好临床指导价值。

  • 标签: 多发伤 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 IS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