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传授犯罪方法罪的死刑设置,在现行刑法所设置的这7种危害国家安全的死刑罪名中,1.危害国家安全罪中的死刑罪名危害国家安全罪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类犯罪

  • 标签: 死刑罪名 死刑限制 罪名死刑
  • 简介:我国死刑立法技术,实质上扩张死刑,形式上却隐藏死刑:总则以貌似限制死刑的法文,放宽死刑适用条件;分则以罪名变更、罪状重组的方式,使死罪数量明减实增;死刑个罪或扩大罪状外延、缩小其内涵,以扩大覆盖面,或以援引、分割、转化、竞合的方式隐藏死刑。扩张死刑源于对刑罚效益规律的误读,降低了刑罚配置的整体效益;隐藏死刑源于轻刑化的外围压力,降低了死刑自身的效益,最终陷入死刑"越限制越泛滥"的怪圈。

  • 标签: 死刑立法技术 实证研究 限制死刑 扩张死刑 刑罚效益
  • 简介:死刑作为最严厉的刑罚,对于威慑犯罪、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树立法律权威,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在立法上采取了限制死刑适用的原则,在司法实践中一贯坚持少用和慎用死刑,尤其是修订后的刑法和刑诉法更加严格地规定了死刑的适用条件、适用对象、死刑规格和特殊的法律...

  • 标签: 死刑适用 适用死刑 被告人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案件 死刑立即执行
  • 简介: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一)罪行极其严重是适用死刑的宏观标准任何被适用死刑的犯罪分子,在适用死刑刑罚中

  • 标签: 死刑限制 限制适用
  • 简介:死刑限制应包括死刑观念、死刑政策、死刑立法和死刑司法在内的全方位限制,而死刑司法限制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其独到的作用,死刑司法限制限制死刑适用最直接、最便宜,也是最具活力的方法。死刑司法限制应遵循严格司法解释、疑罪从无和严格核准等原则。死刑司法限制之具体措施包括确立死缓制度作为死刑替代的过渡性措施,严格解释死刑的适用标准,在程序上保障死刑被告人的基本权利以及死刑执行过程中的限制,如彻底禁止游街示众等公开处决的死刑执行方式、公开死刑判决数量和执行数量以及死刑宣判与执行应有一个较长的间隔时间等。

  • 标签: 死刑 限制 司法对策
  • 简介:死刑问题的争论决定着死刑的未来走向,无论是保留论或者是废止论都有自己的依据。作者在反思死刑存废观念的基础上,以刑事一体化为视角,对和谐社会建构背景下限制并逐步废止死刑的理论与实践根据进行创造性揭示,并对死刑的司法限制进行了全面探讨。

  • 标签: 死刑存废 观念 根据 刑事一体化 限制
  • 简介:实现死刑适用标准的统一化,是死刑核准权收回最高人民法院之后,切实限制和减少死刑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措施有利于维护死刑适用的公正性。死刑适用标准的统一化主要包括对死刑适用标准的一致性认识,以及对死刑裁量情节的总结和归纳。最高人民法院在死刑适用标准统一化进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死刑适用标准统一化的具体建构,需要从死刑适用标准一致化、情节的具体化、犯罪的类型化等几个方面入手。

  • 标签: 死刑适用标准 死刑裁量情节 死刑犯罪类型 统一化
  • 简介:死刑适用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死刑适用标准不明确。从实体法上明确死刑适用标准是限制死刑的上策。两部刑法典对死刑适用对象都进行了限制,但仅规定了未成年人、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刑法修正案(八)》将75周岁以上老年人一般纳入不适用死刑之列,但婴幼儿母亲、精神病人、生理上或心理上有重大缺陷的人并未被排除。应进一步扩大不适用死刑的对象范围,完善限制死刑适用对象的标准。

  • 标签: 死刑 死刑适用对象 死刑适用标准 《刑法修正案(八)》
  • 简介: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是刑罚体系中最严厉的刑罚方法.本文从思想观念、立法、程序三个方面提出了"严格限制死刑"的看法.

  • 标签: 死刑 限制 犯罪分子 思想观念 罚方法 立法
  • 简介:自我国引入刑事和解制度以来,由于长时间缺乏统一立法,致使各地司法实践中的适用范围不尽一致,从轻刑案件到重罪案件,甚至扩展到死刑案件的刑事和解探索。没有明确法律限定的刑事和解实践,引发了来自理论界甚至实务部门的诸多争论和探讨,尤其是包括死刑案件在内的重罪案件和解,更是受到广泛质疑。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大范围适用,必然会导致其弊端的扩大和对刑事和解制度的失控、民众一时间无法接受、相对稳定的法环境被破坏等不良影响。当然,我们不能绝对排除死刑案件中限制性适用刑事和解,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的死刑案件中适用刑事和解制度。

  • 标签: 死刑 刑事和解 个人法益 超个人法益
  • 简介:12个国家废除了普通犯罪的死刑,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  虽然民意并不是废除死刑的必要条件(不少废除死刑的国家其民意也是反对废除的

  • 标签: 严格限制 死刑前提条件 限制死刑
  • 简介:人们日渐清醒地认识到死刑有失公正性和人道性.在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的今天,由于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控制和限制死刑的适用则成为我国刑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当务之急.本文以此为前提,分析了我国刑事立法的抉择,并提出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把握限制死刑适用的相关问题.

  • 标签: 公正性 人道性 限制死刑 死缓
  • 简介:死刑案件统一由最高院行使复核权,死刑的适用和实际执行数量必然将会减少,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死刑限制适用的重大刑事政策制度的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减少死刑实际执行的数量,法院无疑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特别是来自借意“民声”的媒体“舆情审判”的压力。如何去化解这种种压力,平衡科学理性的死刑限制适用的新刑事政策与激情的“舆情审判”间的冲突,无疑将十分考验法院刑事审判胆魄和智慧。

  • 标签: 死刑复核 死刑限制适用 舆情审判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废除13个死刑罪名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由于受学界一些观点的影响,修正案在废除部分犯罪死刑的同时又实际提高了生刑的期限。我国部分学者提出的"生刑过轻"问题无论在我国刑法立法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并不实际存在,而且生刑期限的提高必将导致诸多负面影响,因而限制或废除死刑并不必然要提高生刑期限。为了限制和废除死刑进程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在向民众说明死刑并不具备人们所想象的效果的同时,亦应引导民众正确认识"生刑过轻"的现象。立法者和司法者应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刑罚执行制度,以充分发挥生刑的威慑力,重建民众对刑罚执行制度的信任。

  • 标签: 死刑废除 生刑期限 提高加重 立法检讨 刑罚执行
  • 简介:为了加强律师的死刑辩护技能,武汉大学律师进修学院参加了中欧七家单位合作的欧盟大型项目--“加强中国死刑案件辩护技能培训”。2004年11月,武汉大学律师进修学院封30余位律师组织了为期7天的培训。培训中,包括英美刑辩专家在内的高水平培训者队伍就国际人权标准、我国死刑政策、我国死刑立法、我国死刑司法与死刑案件辩护、获得死刑案件辩护的途径、律师在死刑辩护中的职业道德、死刑案件的一般辩护技能、六类特殊死刑案件的辩护技能等问题与参训律师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 标签: 死刑 辩护技能 培训
  • 简介:通过酌定量刑情节限制死刑的适用是死刑司法控制的一条重要而又现实的路径。充分发挥酌定量刑情节在限制死刑适用中的功效,首先,应强化"少杀、慎杀"观念、培育"宽容"观念、淡化"报应"观念和确立"重视酌定量刑情节"的观念。其次,要完善刑法关于量刑根据的规定和实现部分酌定量刑情节的法定化。再次,要尽快出台典型死罪的死刑适用指导意见和积极推行死刑案例指导制度。最后,要健全死刑案件缠诉、闹访的防控机制以及完善死刑案件的舆论引导机制。

  • 标签: 酌定量刑情节 死刑限制适用 死刑政策
  • 简介:限制、废除死刑已成为国际社会刑法制度改革的趋势,在我国目前废除死刑的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严格限制死刑应是理性的选择.赦免以其特有的刑事政策功能对于限制死刑的适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激活并完善我国赦免制度对于我国死刑限制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当依据国际人权公约完善赦免制度,其内容包括完善立法体例、赦免程序、赦免对象、赦免条件等方面.

  • 标签: 赦免制度 中国 死刑 赦免对象 赦免条件 立法体例
  • 简介:)严打政策要求 针对特定的犯罪必须依法从重从快,死刑限制与从重从快的调和  犯罪控制,)从重从快与死刑限制 作为两项重要的刑事政策

  • 标签: 从重从快方针 反调和 悖反
  • 简介:<正>序说在严重暴力犯罪的场合,犯罪行为一旦造成死伤结果,司法人员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是否可以考虑对被告人适用死刑?如何适度调整这种思维定势,防止死刑适用时出现偏差,是研究死刑问题时需要加以考虑的。以往对于死刑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抽象层面。一般的分析主要涉

  • 标签: 实行行为 因果关系 适用死刑 死刑限制 司法限制 故意杀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