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工降水的直接效果(即指人工催化后,引起地面降水量的变化)是通过各种统计方法给出定量的评价。但是由于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各种统计方法所给出的定量统计量不仅包括人工影响的部分,同时还包括众多非人工影响因素产生的结果.而且目前还没有一种统计方法能从效果统计量中把人工影响的“信号”区分出来.不同的统计方案由于假设不同,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影响也不同,效果统计量特征值也不一样.

  • 标签: 人工催化 统计量 特征值 降水效果 降水时空分布 统计方法
  • 简介:  渗透系数是降水计算中重要的参数,施工允许的情况也可在基坑中布置一部分井(这样降水效果更好),但群井计算结果就千万别(群井中单井的出水量)

  • 标签: 深井降水 降水研究
  • 简介:本文通过龙东路、南干线等工程在对挤密桩,二灰加预压和深层井点降水,深层井点降水加预压等各种试验解决软土地区桥头跳车进行分析比较,论证深层井点降水加二灰加预压是目前解决桥头跳车较为理想的施工方案。

  • 标签: 桥梁 病害整治 深层井点降水 预压技术 桥头跳车
  • 简介:6月初—7月初是长江流域梅雨期,也是江西主讯期,其间降水差异甚大,有的年份降水特多,常形成洪涝灾害,有的年份却又降水稀少,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旱.本文根据江西省35个台站降水资料,对1952—86年(35年)江西汛期降水量大小进行排名(排名表略),然后从中选取较典型的前5名多雨年(1954、1962、1969、1977、1982年)

  • 标签: 汛期降水 梅雨期 南亚高压 副高控制 脊线 环流指数
  • 简介:通过对江西五大江河流域内的测站降水进行统计,分析了各流域的暴雨、连续大降水过程等降水气候特征;同时还对各个流域一些重大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进行普查,得出了一些统计事实.为今后制作流域预报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流域 暴雨 强降水 天气系统
  • 简介:利用华北地区1951-2000年80个观测台站的降水、气温的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京津唐地区、华北西部、华北中南部和胶东半岛地区降水、蒸发和降水蒸发差在1951~1965年、1966-1976年和1977-2000年3个时期年代际变化特征。京津唐地区和华北西部地区夏季降水降水蒸发差从1977年开始减少得比较明显;而胶东地区和华北中南部地区从1965年开始减少,1977年之后减少的更加严重,但4个区域5、6月的降水降水蒸发差却出现明显的增加。分析还指出,胶东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减少最多。另外还利用欧洲中心(ECMWF)1958-2000年的700hPa风场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可能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在1977年之后明显减弱,造成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少。

  • 标签: 降水 蒸发 降水蒸发差 夏季风
  • 简介:用测定横向降水量订正降水测量中的风场变形误差本项目得到中国气象局支持,并于1988年开始实施。自18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雨量器的测量精度受风的影响。高出于地面的雨量器由于收集口上方的风场变形,使得雨量器的收集率偏小。仪器安装高度越高,收集率越小,雪比...

  • 标签: 降水量 降水测量 场变形 横向雨量器 相关系数 对比实验
  • 简介:根据2002年1月至10月在福清市区采集的40个降水样品,对福清市区的降水状况作出分析,福清市区有酸雨发生。

  • 标签: 福清 降水 酸雨 分析
  • 简介: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降水入渗模型,比较分析了各模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降水入渗模型发展的趋势和研究热点问题.

  • 标签: 降水 入渗模型 水文模型 入渗能力
  • 简介:今年春季(3—5月),我省天气气候的特点是:气温显著偏高,降水异常偏少,大风日数也明显少于往年,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受旱农田面积达31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0%。

  • 标签: 天气气候 大风日数 温度距平 部门统计 天气概况 冷涡
  • 简介:本文利用比较完整的格点资料,采用Gamma分布百分位数的降水量指标系统分析了亚非季风区夏季降水变率及其与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区SST的关系。首先根据REOF分析,指出亚非季风区里有五个关键地区,分别为萨赫勒地区、日本南部到中国长江流域、中国华南到印度半岛东部、热带非洲地区和东亚地区。然后利用子波分析等方法对这五个中心地区的降水变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 标签: 降水变率 Gamma分布百分位数 REOF分析 子波分析
  • 简介:统计分析了1980~1999年辽宁人工增雨示范区内5-10月各类降水云系产生不同强度降水降水次数和降水量特征。结果表明:降水时长与其相对应的降水次数呈反比关系,降水时长越长,其相应的降水次数越少;而降水时长与其降水量的分布则呈不规则的波动;降水时长为2-8h的降水量对总雨量的贡献为66%,是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最佳时段。

  • 标签: 示范区 人工增雨 降水云系 降水量 人工影响天气
  • 简介:前言陕甘两省交界处的子午岭林区气象台站稀少,降水情况不明。这里我们用该地区23个气象站、30个水文站、2个林业站和林区增设的两个气象哨(为期一年)的资料,采用小网格方法推算该地区无降水资料地区的降水分布。一、基本概况子午岭绵亘于黄土高原的陕甘边境,位于107°51′-109°30′E,35°10′-36°50′N。

  • 标签: 子午岭林区 降水分布 气象台站 林业站 降水资源 森林气候
  • 简介:西安5—8月大降水(全区中大于或等于50mm的降水大于或等于1站或大于或等于20mm降水大于或等于2站)大约有43%的个例有关中暖切变参与。本文就暖切变对西安地区大降水的贡献做了初步分析,并通过个例对比分析指出:天气系统对降水的影响不是唯一的。测站上空的背景形势,大气层结,能量分布以及和地形密切相关的垂直运动状态等对降水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 标签: 暖切变 大降水
  • 简介:对1993年6月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输出的24、48小时降水量预报,通过降水时空分布趋势预报和降水过程预报检验、T~s评分、预报效率等计算,证明了该系统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的降水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预报产品在业务中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检验分析结果将对模式改进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降水预报 数值检验 预报系统
  • 简介:中国气象局研制的降水自记数字化处理系统是对降水自记纸进行扫描输入、自动跟踪提取降水曲线、形成降水强度标准数据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是为了适应新时期气象业务科研工作对降水时空精细化分析的需求,进一步推广气象资料信息化处理技术而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数据,为今后的压、温、湿等自记记录数字化处理奠定了基础.陕西省气象档案馆对西安市1960-2000年降水自记初步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对其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研究出了解决的方法.

  • 标签: 降水强度 自记记录 自记纸 气象业务 气象资料 中国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