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教学会影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电视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艺术的意蕴》《中西诗学的会通》《艺术之维》《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电影文化之维》等。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话剧《早安,妈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电影的创意研究”、国家广电总局重点项目“中国电影大片研究:创作、营销与文化”、北京市社科基金课题“互联网+时代的电影批评研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新时代中国电影质量提升与新力量导演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影视剧与游戏融合发展及审美趋势研究”等。

  • 标签: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西诗学的会通》 国家广电总局 中国电影 陈旭 艺术学院
  • 简介:我相信每次完成的一幅画,就是我向前迈进的一步、哪怕是一小步!拒绝盲从于时尚与流行,执着于自己的方寸之间。我始终记得梵高:"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

  • 标签: 一幅画 梵高 我将 方寸之间 瘦西湖
  • 简介:晚归常忆童年放牧时,风轻云淡鸟啼枝。田间寻梦随心转,相挽夕阳归去迟。无题万种浮华过眼空,经年寻梦觅芳丛。心头常有春风在,报与桃花一树红。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下午放学,屋后那榕树下,总聚集一群孩子,打打闹闹,随即消失,无影无踪。他们不像是回家,而是一起干什么去。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1949年的时代大变动固然也在杨刚、子冈、浦熙修她们激扬文字的通讯中,在李普他们笔墨饱满的报道中,在胡风等澎湃的诗行中,但这些当年公开的文字呈现的只是大时代兴奋、激动、热烈、欢呼的一面,我们从中几乎看不到身处大时代的人们。他们个人内心的向往、情感,对陌生的未来的疑惑,以及命运的起伏,看不到他们私下的评判。日记、书信(乃至一些可靠的回忆)这些私人记录袒露的正是个人当下的心迹、他们思想的脉动,喜怒哀乐、悲欢爱憎尽在其中,没有遮掩,没有虚饰。他们的私人记录也许更接近历史的真实,经过无数的白云苍狗,多少世代变迁之后,人们依然可以透过这些私人记录靠近历史,带有生命个体的体温、他们的悲伤和喜悦、快乐与哀愁、憧憬与彷徨……

  • 标签: 陈光甫 生命个体 胡风 诗行 子冈 浦熙修
  • 简介:点评:林吸取吴道子、任伯年及民间画钟馗的形式,但创作出比吴道子、任伯年形式更多、更赋时代特色、神态万千的钟馗画,正义之师钟馗的形象在林的笔下大大丰富了。——传席

  • 标签: 陈光林 钟馗 写意 吴道子 任伯年 陈传席
  • 简介:德,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院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复爿.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曾在韩国仁川大学、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香港大学作访问教授。历任西安交大物理系副系主任,应用物理系主任,理学院副院长兼分党委副书记,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现兼任教育部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西安物理学会理事长等职。

  • 标签: 陈光 西安交通大学 教学指导委员会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西部 学会教学
  • 简介:台湾海峡两岸漳籍子民所顶礼膜拜的“开漳州主”,是个颇具神秘色彩,历代褒贬不一的历史人物。漳州的发源地原是岭南义安郡的绥安县,初唐仍属岭南道,高宗、武后二朝,大量流人放逐岭南,广州以西的桂、邕、广原是岭南较发达地区,是朝廷重臣贬逐的地方。广州以东循潮的流人,大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辈或高丽投降将弁等。绥安西边的义昭县,晋代就曾设流人营。岭东流人地位极其低下,仅长寿二年(693)一次在广州就杀流人三百

  • 标签: 陈元光 漳州 黄土高 漳浦县 岭南 历史文献
  • 简介:威海威集团公司创始人、威集团股东会主席威和夫人王言卿,相伴50春秋金婚庆典,于2017年1月15日下午5点,在山东威海威集团公司四楼举行,现任威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钓具专委会会长亮(威之子)主持了整个活动。

  • 标签: 陈光 金婚 集团公司 光威集团 创始人 股东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的小说世界里,传奇类小说数量虽然不多,但写得颇具特色。他善于调动各种元素以营造其传奇类小说,其中,超越常态的故事是首要元素,令人拍案称奇的绝技是必备元素,而神秘性则是常用元素。成功借鉴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传奇传统,从而赋予其小说强烈的可读性。蒙太奇般的语言艺术,使其小说充满了动感和画面感,给读者提供了一场赏心悦目的视听盛宴。同时,曲折有致的谋篇布局,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使得小说趣味盎然。

  • 标签: 陈宗光 传奇小说 传奇元素 艺术技巧
  • 简介:【1】问:我们知道您是望道先生的第一个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工作,致力于语言学、修辞学的教学与研究。您是怎样走上语言学研究道路的呢?答:我是1957年进复旦的。当时中文系有三个专门化: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还有一个是语言专门化。实际上,当时的专门化带专业倾向,本来是到了高年级才划分的。因为进校时正好是大跃进时期,赶上进行社会教育革命,所以我们很早就开始专门化了。其实最早我填的也不是语言学,我想搞古代文学。那时候进中文系都想搞文学,都想当文学家。当时领导上认为选语言学的比较少,希望大家能够改报语言专业。我因为父亲是语文老师,高中时看过吕叔湘、朱德熙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脑海中有些语言学的概念,因此响应号召,就改报语言学了。

  • 标签: 访谈录 语言学研究 陈光 国际文化交流 古代文学 教学与研究
  • 简介:甫(1881—1976年),原名辉祖.后改辉德,字甫,人们习惯直呼其字日光甫先生。江苏丹徒人。他十二岁开始做学徒,勤备好学。后到美国留学,在著名的沃顿商学院获商学学士学位,1909年归国。曾担任江苏财政司副司长.并改组裕苏钱庄,任江苏银行总经理。但他不屑于担任政府官职.于1915年6月以10万元注册,与庄得之创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自任总经理。成立之初.上海银行只有10万资金和七个员工.是当时上海资金最少的银行,被同行讥称为“小小银行”。但甫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将上海银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私营银行之一,资产逾3亿元.并开创了数个第一:第一个提供银元、银两并用账户,方便顾客的银行:第一个提供礼券业务,为开此风气之先的银行;

  • 标签: 陈光甫 货币思想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上海银行 沃顿商学院 金融
  • 简介:甫因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以下简称“上海银行”),而成为中国著名的金融家。甫十分注重对行员的教育。从1916年起,他每年都坚持从赢余项中拨出一定经费,用于行员教育开支。1923年,他又正式在行内成立实习学校,由他和银行的高级职员授课,还将一些优秀行员送到国外留学,上海银行的高级行员多在海外学习过。为了造成一种时时读新书,人人读新书的气氛,他还在行内设置图书馆,并于1929年创办《海》杂志,还经常结合业务亲自在行员中命题征文,中选者给以奖励。上海银行自办的学校先后为自己培养了几百名学生,不少人后来成了上海银行的业务骨干。更值得一提的是甫对社会教育事业的关注。他一直希望多方借助一些

  • 标签: 上海银行 陈光甫 教育事业 金陵大学 抗战胜利 办事处
  • 简介:甫,名辉德,江苏镇江人。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并使这家开办资本仅10万元、行员7人的小银行,发展成为存款总额达2亿元、职员达2000余人的第一流大银行,居当时全国私营银行首位,甫亦因此声名鹊起,成为当时上海金融界的头面人物。不过,甫除了成功创办上海银行外,还成功地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并将上海银行、中国旅行社、海图书馆看作是他平生三大得意之作,由此可见,中国旅行社在他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说起创立旅行社的动机,甫自己有这样一段叙述:“数年前,余自香港往云南,至西人经营之某旅行机关购买船票。入门,见柜内少年西人正与一女子

  • 标签: 中国旅行社 陈光甫 上海银行 招待所 国民政府 人事制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5月16日,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17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开幕。来自10余个国家的相关学者及全国各地科协、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共300余人就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建设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厦门市卫人人才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应邀在会上作了题为《科技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的报告,引起与会代表的关注。会后,记者与其就卫生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测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展开讨论。

  • 标签: 科技人才 国际论坛 高等院校 科学素质 重点人群 科研单位
  • 简介:甫,江苏镇江人,原名辉祖,后改名辉德,字甫,以字行世。1881年12月17日(清光绪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出生于一个小商人之家。在95年的人生旅途中,他勤学、求进、办银行、创旅行社,周旋于政局内外、中美之间,是民国时期业绩巨大、名声显赫的大银行家。一、从报关行学徒到留学美国市的父亲叫仲蘅,是一位精明的、略通英文的商人。他共有子女8人,甫是他的次子。市幼时身体较弱,经常闹病,可能是因为身体虚弱,市到七八岁时才渐渐学会讲话,大人们戏谑地说,“说话迟者是贵人”,并以此掩饰隐隐的忧虑。市10岁以后,其父的生意越益艰难,由于经营不利,仲蘅最终不得不下决心歇业转向。为谋出路并养家

  • 标签: 陈光甫 上海商业 储蓄银行 孙中山 中国旅行社 银行家
  • 简介:作为一位老艺术家,余的大名在观众中知道的人不多,或者说知名度并不很高,可你要说是“王二公”,贵州的老百姓就颇为熟悉了。“哦,不就是那个搞笑的干巴老者吗?”是的,余是一个给人们带来欢笑的人。他虽然在1999年5月19日就辞别人世,但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通过广播和电视等大众传媒塑造的贵州方言喜剧形象——王二公,至今还活在人们的心里。

  • 标签: 贵州方言 喜剧形象 大众传媒 艺术家 陈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