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门静脉高压患者外科护理。方法配合外科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外科治疗主要是针对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和严重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顽固性腹水等。通过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保证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发展,避免并发出现。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的原因。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09年5月67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体温大于38.5°c,持续发热半月以上的12例发热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除1例原因不明外,术后发热均由各种并发引起。脾窝积血、积液合并感染及门脾静脉血栓形成最多见。持续性发热与肝功能分级显著相关(p<0.01)。结论脾窝积血、积液及门脾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持续性发热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各种并发,注意改善肝功能、可有效减少术后持续性发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胆石同期手术治疗。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5例PHT合并胆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患者积极的处理,纠正贫血,静滴Vitkl;术前1d输注浓缩血小板5个单位;选择最佳手术时机进行手术治疗,同时注意术后护理,防止并发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同期行胆囊单纯切除35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10例。经治疗后,4例患者切除胆囊时失血量大于1000ml,经给予积极处理后止血;术后并发腹水7例,胸腔积液3例,切口感染4例,2例患者死亡。结论PHT合并胆石同期手术患者应全面细致地行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有效降低并发的发生,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胆石症 外科手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2011年对5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4例患者术后病情得到控制,护理效果满意,无并发发生,痊愈出院;1例患者因再次大出血,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做好术前准备加强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严格按医嘱用药,做好出院指导,可有效防止并发,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气解毒通络方”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益气解毒通络方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医辨证属于“毒损肝络、气虚络闭”证型患者30例,并以盐酸普萘洛尔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6.67%;对照组显效率为70.00%,经统计学分析处理,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治疗组在减轻症状、体征,降低转氨酶、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脏超声以及胃镜食管胃静脉曲张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解毒通络方具有明显的减轻症状、改善体征及保肝降酶、修复增生变性的肝纤维结缔组织、改善微循环、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络病 益气解毒通络方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加断流联合肝动脉强化灌注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院32例肝硬化患者行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加断流和肝动脉强化灌注术,随访观察围手术期并发及6月、12月肝功能恢复情况,彩色多普勒入肝血流影像。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腹腔内出血2例2/32(6.3%),发生胃漏1例(3.12%),腹水12例(37.5%),胸水3例(9.4%),本组围手术期无肝衰病例,平均住院时间14.5天,随访12月,本组无肝性脑病病例及再发消化道出血病例。术后6月有18例患者复查食道钡餐造影,食道静脉曲张明显改善18例,基本消失或消失者12例。手术前彩色多普勒显像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观察(共32例),门静脉平均直径15.5±0.8mm,手术后3月彩色多普勒显像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观察门静脉平均直径12.2±0.4mm,平均缩小了2.3mm,其中有3例患者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术后6月及12月肝纤维化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术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术中加做肝动脉强化灌注术,不会增加患者的手术负担,能达到治疗因肝硬化引起的胃底食道静脉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的相关并发,防治及延缓再出血的发生,同时有益于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有益于患者肝功能短期及长期的改善,值得推荐。

  • 标签: 门脉高压 分流 断流 肝动脉强化灌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肝后性门静脉高压--Burial.Chiari综合征的影像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MRI可以显示CT扫描所见的肝脏表现,急性期肝弥漫性肿大,T2WI上肝脏充血和坏死区表现为高信号。慢性期肝脏的萎缩和尾叶的增大能很好地被显示,肝实质的信号不均匀,是由于局限性的肝脏充血、中央小叶坏死和含水量增加导致长T1和长T2的异常信号,而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的则是纤维化所致。反转序列显示的低信号是代表充血带,在较短的T2时尾叶有相似的表现。MRI有助于鉴别BCS伴有的肝内病灶。再生结节多表现为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信号均匀,而肝癌则多表现为T2WI上呈高信号,信号不均。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66例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医疗护理情况。对术后并发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发现提高护理质量,加快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肝癌 癌栓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方法回顾2001年8月~2007年2月间,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68例,分析其疗效及作用机制。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癌栓缩小,生存期延长。结论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化疗治疗门静脉癌栓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疗效显著等特点,宜广泛推广。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门静脉癌栓 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胆囊壁微循环改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本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者分成两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为观察组,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比组,两组选用相同的彩色多普勒诊断议,探头频率为3.5-5MHZ。检查前禁食水8-12h,检查时让患者取仰卧位、左侧卧位,用探头在被检查者右肋间隙及右肋缘下详细扫查门静脉、胆囊壁及胆囊床的情况,两组进行结果比较。结果两组门静脉系统变化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彩色超声显示门静脉内径均增宽,占100%,门静脉血流量增多占98.18%,而对比组健康体检者的彩色超声显示门静脉内径增宽者仅占20%,门静脉血流量增多者占16.36%,两组比较均p<0.01。门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降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囊壁改变比较观察组患者胆囊壁均增厚,其中22例胆囊壁显示为网格状,而对比组健康体检者的超声检测均无发现胆囊壁增厚和网格状改变;超声显示低血流信号两组对比,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肝硬化门靜脉高压胆囊壁微循环最敏感的检查方法之一。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出胆囊壁网格状结构,确定其部位、程度及检测其血流动力学参数,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无创伤,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肝动脉门静脉瘘是少见疾病,常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hereditaryhemorrhagictelangiectasia,HHT)累及肝脏,可出现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体静脉瘘、门静脉静脉瘘。同时部分肝癌患者在行肝动脉造影或增强CT检查时动脉期亦多发现存在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患者可出现门静脉高压、脾大、腹水。常规检查易漏诊,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本文对同一例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诊断及两次栓塞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肝动脉-门静脉瘘致门静脉高压的思考及认识,同时分析两种栓塞材料对肝动脉-门静脉瘘封堵效果。

  • 标签: 肝动脉-门静脉瘘 两次封堵术 栓塞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肝癌门静脉癌栓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表现,观察肝癌部位、大小、门静脉内部回声及周边血流特点。结果肝癌弥漫型、结节型、巨块型中以前者伴发门静脉癌栓率最高;而门静脉癌栓好发部位依次为主干、左支、右支;门静脉癌栓二维超声表现为门静脉内径增宽,管腔内见局限性或弥漫性实体回声,部分或完全阻塞管腔,门静脉周围尚可出现海绵样变性;CDFI则表现为门静脉血流变细或中断。结论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有血流动力学的特殊变化,CD-FI诊断肝癌门静脉癌栓是临床首选方法之一。

  • 标签: 超声诊断 肝癌 门静脉 癌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肝硬化静脉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总结其研究新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21例小儿肝硬化静脉门脉高压患儿的诊治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效果。并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其研究新进展。结果21例患儿中,17例患儿采用分流术+断流术联合治疗,2例患儿采用单纯分流术治疗,2例患儿采用单纯断流术治疗,手术均获成功。术前患儿平均门静脉压为(31.35±3.62)mmHg,术后平均门静脉压为(22.67±2.98)mmHg,手术前后门脉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有2例患儿出现便血,2例患儿出现腹水,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19例患儿术后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4.12年。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有1例出现肝豆状核变性,病情加重,采用肝移植方法进行治疗,其余患儿生长发育均正常。结论根据患儿病情状况选择断流术或分流术或断流术联合分流术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但对于肝脏病变严重的患儿,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可采用肝移植予以彻底治疗。

  • 标签: 小儿肝硬化静脉门脉高压症 临床特点 诊治方法 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术后经门静脉区域灌注化疗对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Spring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所有检索均截止至2012年1月10日。检索所有有关肝癌术后区域灌注化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员筛选和提取资料,并用改良后的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估,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共6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手术切除组相比,术后区域灌注化疗可以有效降低近期复发率,术后1年复发率的相对危险度RR(95%CI)为0.48(0.39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化疗 区域灌注化疗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门静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比较三种三维重建方法的特点。方法35例肝硬化患者,行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后,分别用MPR,VRT及MIP三种三维重建方法显示门静脉血管,比较三种三维图像对门静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MPR,VRT及MIP三种三维重建方法均可以清楚的显示门静脉4级以上分支,对于血管立体结构的显示,MPR,MIP无显著差异,而VRT优于前者。结论三种三维成像技术各具优势,是一种快捷而无创伤显示门静脉血管的检查方法。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后处理技术 门静脉
  • 简介: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的病因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以恶性较为常见,良性少见,良性病因包括血管瘤、肝脏损伤、肝硬化、先天性畸形等,而肝硬化伴HAPVF者临床较少见。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对6例肝硬化性HAPVF并上消化道出血行介入治疗,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肝动脉门静脉瘘 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性 介入治疗 先天性畸形 2009年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和婴幼儿。但在临床使用中,静脉留置针的并发阻碍了其广泛应用,给病人造成了痛苦。通过原因分析,我们找到了三项造成静脉留置针并发的主要原因加以改进。患者缺乏自我护理知识、固定方法的改进、封管方法的改进,实施一年后使得留置针的并发明显下降,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胃镜进行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首先对262例门脉高压患者进行常规的胃镜检查,观察其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是否适合进行镜下治疗,然后在胃镜下对曲张静脉进行单次或多次套扎治疗,其中196例行择期胃镜下套扎术,66例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并行胃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止血。结果26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中253例(96.6%)在术后4周复检胃镜,静脉曲张程度均明显减轻,部分患者静脉曲张近消失,急诊抢救胃镜下套扎术止血成功率达100%。结论胃镜下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是治疗及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出血 套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2年4月我院妇科围手术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肝素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指导。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肺栓塞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肺栓塞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一例死亡。结论采用肝素抗凝结合健康指导治疗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可以取得较满意的防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 围手术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