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严复以来,论者皆以为卢梭庄子“回归自然”的思想类似或接近,本文认为相同的命题之中蕴含着截然相反的内涵。卢梭要回归的是主动、感性的自然人性,指归在重建文明;庄子要回归的是被动、无情的自然人性,指归在“绝圣弃知。最后本文分析认为,卢梭庄子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

  • 标签: “回归自然” 庄子 卢梭 自然人性 社会文明 社会契约论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国道路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道路是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目标方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及其理论的形成产生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以说一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相随同行,而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承担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已完成的首要任务是指导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中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正在进行的使命是指导把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变为民富国强的现代化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发展道路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展开的进程,体现着理论自觉实践自觉的统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践特色 自觉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社会主义现代化
  • 简介:“举贤”是孔子人才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举贤”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不是周礼中原有的,而是奴隶制走向崩溃以后产生的新事物。齐桓公实行“三选法”可以看作是“举贤”制度的开端。孔子站在奴隶主阶级改良派立场,接受了“举贤”的思想,因此主张“学而优则仕”,以“学而优”作为从政的条件,是对贵族世袭的挑战,尽管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来看,他并没有根本否定世袭制。“举贤”的实质是要求从平民特别是士阶层中选拔人才,所以孔子极力主张把教育对象向平民推广,提倡“有教无类”。王官六艺之学平民结合,发展而为诸子百家。战国人才辈出,“有教无类”是分不开的。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能独立思考的人才品质。他提出了十二字的人才教育纲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仁且智”是高标准。“学”“思”结合是孔子教育方法论的核心。孔子讲的理想和道德,当然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 标签: 孔子 开辟道路 举贤 世袭制 齐桓公 仁且智
  • 简介:是唐朝孔颖达为魏、晋时王弼、韩康伯所作的疏,其总结并发展了汉易,促进了汉易向宋易的转化.并成为王弼"无本论"向张载"气本论"转化的桥梁中间环节.孔颖达从"无本论"向张载"气本论"转化的主要标志,是他对"太虚"概念的阐发和对阴阳二气的阐释.

  • 标签: 太虚 阴阳之气 无本论 气本论
  • 简介:10月19日在江西南昌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主题为“文化自觉中国道路”。来自全国社科院系统的哲学研究所所长、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谢地坤研究员在开幕辞中指出,本次大会的主题不仅符合当前时代的要求,也充分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系统哲学 文化自觉 学术研讨会 道路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 简介:长期以来,马克思的历史道路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被曲解和误读了。人们普遍地把这一理论仅仅当作一种抽象化纲目,而完全忽视了其内在具有的、本质重要的具体化承诺。马克思的历史道路理论实质上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其一是关于世界历史进程之诸阶段的若干概说;其二是一个必须贯彻始终的具体化承诺。前者是一些必要的抽象,后者是对具体对象开展出深入于现实本身的研究要求,是使这些抽象成为科学之“指引”的根本方法。尤为重要的是,这两者在马克思的历史道路理论中是内在关联、不可须臾相失的要件。

  • 标签: 世界历史进程 道路理论 马克思 承诺 抽象化 根本方法
  • 简介:<正>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正如历史上每一次深刻的变革往往会引起对已往创立的哲学理论重新认识一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展开和深入,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发表,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有关思想论述被突出出来,发出了诱人的真理闪光。它引起了我国理论界的高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资本主义社会 东方社会发展道路 相似之处 人类学笔记 生产关系
  • 简介:7月15—18日在内蒙古大学召开,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承办,《教学研究》编辑部、中国理论网协办。来自全国部分高等院校、党校系统、科研院所等80多个单位的16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围绕会议主题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其一,“中国梦”的哲学问题。与会学者从历史时间角度阐释提出“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从现实空间角度阐释“中国梦”的哲学内涵,从本质特征上阐释“中国梦”所蕴含的思维方式。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中国梦 学会 马克思主义研究 《教学与研究》
  • 简介:11月26—28日在湖南湘潭召开,由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与毛泽东思想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湘潭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湖南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有关单位以及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以“如何理解毛泽东留给我们的思想、道路、制度遗产”为题发表讲演。

  • 标签: 毛泽东哲学思想 国际学术研讨会 制度 道路 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荀子的礼法家的法看似接近,都具有制度化、成文化的特征,实则非常不同。荀子的礼治仍是在孔子的思路上,即良治是按照周朝的制度遗存进行改良,而且其礼学的关注点是普遍的人。法家的法治则认为周朝的礼制已经不适合新的政治形势,所以要用君主集权的法治来统治社会,而其法学正是为此而进行的特殊性思考。这种差异决定了法家之学具有的是特殊的时代价值,而荀子的礼学则更具有普遍性意义。

  • 标签: 荀子 法家
  • 简介:在柏拉图哲学中,关于知识、智慧和名称的讨论,一直是国内外柏拉图研究领域的热点难点。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学界在柏拉图研究领域已经获得了长足的积累,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古典学在国内学界的兴起,关于古希腊哲学的研究论题讨论域日渐深入精专。

  • 标签: 柏拉图哲学 “智慧” 知识 语言 古希腊哲学 中国学界
  • 简介:在休谟那里,所有情感都属于次生印象或反省印象,亦即情感不是外在感官或肉体受外物刺激所产生的生理反应,而是源于心灵的反省或思想,虽然生理反应也许是任何情感的基础。

  • 标签: 情感 想象 生理反应 印象 反省 休谟
  • 简介:从古希腊起,哲学家们似乎就把“趣味”、“审美”的专属权赋予了视觉和听觉,把它排斥于味觉的范围之外。其因由首先在于,视昕两个感官是主要的认识器官,心灵相关,因此在五官中被赋予了更高的地位;其次,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人们认为视听两种感官对象之间没有物质性接触,是比触、味、嗅更纯洁的感官。

  • 标签: 审美 味觉 “趣味” 技术条件 古希腊 哲学家
  • 简介:<正>对朱熹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国内外已有不少评论。褒者常常引用美国R.A.尤里达教授的话:“现今的科学大厦不是西方的独有成果和财富,也不仅仅是亚理士多德、欧几里德、哥白尼和牛顿的财产——其中也有老子、邹衍、沈括和朱熹的功劳。”(《中国古代的物理学和自然观》,见《美国物理学杂志》43卷第2期)李约瑟也说:“从科学史的观点来看,或许可以说,他(指朱熹)的成就要比托马斯·阿奎那大得多。”(《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译本第2卷506页)贬者则认为当程朱理学被奉为官学以后,统治中国七百余年,在此期间,我国科学技术就由宋元高峰渐趋跌落。十六世纪以后西方近代科学革命骤起,距离越来越大,造成了一百多年来的落后局面,以至今日之艰难,对此,理学难辞其咎。这是一个颇为令人困惑的问题,需要作进一步探索。

  • 标签: 朱熹 李约瑟 托马斯·阿奎那 中国科学技术史 物理学 自然科学
  • 简介:殿试代表着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科举考试四书、五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历代殿试中,策问或对策或多或少提到了,到明清尤清代时出现较多.这说明对当时社会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殿试 《管子》 策问
  • 简介:<正>科学是关于外部世界的规律联系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通常是由科学家提出来的,同时又经过实验的验证和检验,当然归根到底科学来源于实践。人类认识自然、洞察规律的能力来源于漫长的社会历史实践,把握规律,提出科学理论所运用的语言、逻

  • 标签: 爱因斯坦 普遍性 信念 中世纪 马克思 价值取向
  • 简介:<正>战国纷争,各国诸侯招引知识分子以为智囊,谋求富强之道。其中以齐国的稷下学宫经历时间最长,人才最盛。稷下是个百家汇聚的学术沙庀,它里而包括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各家。荀况以儒家巨子游于稷下,曾经三为祭酒。儒家的经学赖荀子得以传布,清代汪中曾说:“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述学·荀子通论》)《荀子》正式提出“经”的名称:“其数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劝学》)这里所谓

  • 标签: 荀子 春秋 儒家 荀卿 六艺 知识分子
  • 简介:11月15~16日在山东济南举行,由山东大学易学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暨《周易研究》编辑部主办。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韩国首尔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山东大学等高校的20余名专家学者,就《周易》古经的解读、《周易》研究的典范转移、易学当代中国哲学的重建、《易传》儒道关系、哲学视域中的易学三才之道、清华简《筮法》的学术史意义、乾嘉学派的解释学、人文易与民族魂、先秦的心性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就当前易学中国哲学研究状况给予了反思批评,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方法作了积极探讨。

  • 标签: 当代中国哲学 哲学视域 易学 中国哲学研究 山东大学 论坛
  • 简介:作为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两种彼此独立的理论体系,基督教思想儒家思想的差异之大是显而易见的。但就生态智慧而言,二者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或相同之处。首先.二者在建构有机整体观念时都选择了同样的策略,即为宇宙万物预设一个共同的创生源头久而将人类纳入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二者对于人在自然中的定位也基本相同.使其既优于万物,又不脱离自然。最后,二者给人类在自然中安排的角色也颇为相类:基督教将人视为上帝委派的看管者,儒家则把人视为天地的辅助者。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能做到既尊重人类的能动性,又可抑制其个性的过度膨胀;既能保障人类满足自身要求的正当权益,又可尽量避免生态失衡。

  • 标签: 基督教 儒家 生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