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70只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切口方向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30例(37只眼),乙组患者30例(33只眼)。甲组患者的切口方向为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方向,乙组患者切口方向为颞上方及鼻上方,将两组患者的术后手术角膜散光度以及术前术后角膜的散光度进行对比,分析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对比研究发现,甲乙两组术后3个月手术角膜散光度差异不大,但甲乙两组平均角膜散光度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 标签: 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切口方向 散光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白内障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36例白内障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颞侧组及上方组,每组68例。两组患者分别在颞侧与上方1030处近角膜巩膜缘透明角膜角膜切口,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的干眼症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河高度。结果上方组干眼症评分显著低于颞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上方处近角膜巩膜缘透明角膜角膜切口相比,颞侧做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会增加白内障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干眼症评分,但两种切口对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河高度无显著差异。

  • 标签: 透明角膜切口 白内障 眼表 超声乳化手术 干眼症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角巩膜缘切口手术透明角膜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8月来我院治疗白内障的患者108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治疗组患者采用角巩膜缘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散光程度;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角膜散光程度、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在实施超声乳化吸附、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时,采用角巩膜切口手术效果更明显,不仅能有效的发散视力和角膜散光程度,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青睐。

  • 标签: 白内障 角巩膜缘切口 透明角膜缘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变化方法采用改良式的巩膜隧道式眉状切口(长6mm),观察62例68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三个月内不同时间的角膜散光变化。结果发现术后散光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1个月时散光基本稳定;3个月裸眼视力达到0.5以上的有48只眼中达75%。结论切口手术能在术后早期获得较快的视力恢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眉状小切口 白内障囊外摘除 角膜散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白内障手术透明角膜切口位于120°与位于角膜散光平坦径线位,对术后角膜散光轴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白内障110例(110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依据散光轴向将患者分为顺规散光组40例(40只眼)和逆规散光组70例(70只眼),根据角膜切口位置每组又均分为切口位于120°(11点位)及切口位于角膜散光平坦径线位两亚组。术后1周、1及3个月进行随访,分析两组散光轴位变化。结果顺规散光组中术后角膜散光轴位变化值两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46,P=0.374);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轴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95,P=0.023)。逆规散光组中术后角膜散光轴位变化值两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64,P=0.114);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轴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53,P<0.001)。结论对于角膜有顺规或逆规散光的患者,切口位于角膜散光平坦径线与切口固定于120°对术后角膜散光轴位无影响。白内障手术后随着时间推移角膜散光轴位变化逐渐减小。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散光,屈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将48例(76只眼)白内障患者,按照切口位置位于颞上方及鼻上方或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分为A、B两组,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A组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前为(0.80±0.66)D,术后3月为(0.67±0.59)D,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前为(0.82±0.67)D,术后3月为(0.40±0.36)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月较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减少0.13D,而B组术后3月较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减少0.41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选择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做透明角膜切口,术后患者角膜散光度减小,视觉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手术源性散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患者改良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所接受并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93例(132眼),通过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之后,进行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状况临床分析。结果手术之后患者视力都有所提升,脱残率是93%。视力恢复至大于等于0.5的患者是51例(63眼)可达47.7%,在0.3至0.5间的患者是35例(52眼)39.3%,在0.05至0.3间的患者是5例(7眼)占5.3%,0.05之下的患者是2例(3眼)占到了2.3%。手术中、后出现并发症患者极少,通过正确处理之后得到了一定控制及痊愈。结论进行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并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效果非常显著,损伤、视力恢复速度快,并且并发症极少,因此值得在老年白内障临床中广泛使用。

  • 标签: 老年白内障 小切口 人工晶体植入
  • 简介:目的观察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手术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原因.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8例(113只眼)安徽省霍山县民生工程贫困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统计患者术后1d、3d、1周、1个月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原因.结果本组108例(113只眼)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术后1d、3d、1周、1个月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依次为10.6%、7.08%、0.88%、0.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原因主要有:大核硬核,器械损伤,内切口靠前、娩核困难,灌注液压力过高、暂时性眼压升高.结论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手术角膜水肿的发生率较低,通过提高手术技巧有利于降低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

  • 标签: 白内障 自闭式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角膜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陡峭轴透明角膜切口手术源性散光(SIA)的长期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所有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56例(63眼,右眼32只,左眼31只)。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手术由同一医师完成,采用IOL-Master 700测量并记录术前及术后于2021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随访患者的角膜曲率、角膜散光陡峭轴及平坦轴的屈光力和轴向,运用矢量分析法计算SIA。比较不同眼别、不同陡峭轴方向角膜切口(顺规散光组对应上方切口组、逆规散光组对应颞侧切口组、斜轴散光组对应斜轴切口组)、不同时间段(白内障术后36~48个月组、24~36个月组、12~24个月组)及使用不同计算方法的SIA(矢量分析法与质心法)。采用单因素方差齐性检验与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3眼中,不同眼别比较SIA,右眼为(0.45±0.19)D,左眼为(0.48±0.34)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3,P=0.045);不同陡峭轴方向切口比较SIA,顺规散光组对应上方切口组、逆规散光组对应颞侧切口组、斜轴散光组对应斜轴切口组分别为(0.44±0.36)D、(0.47±0.23)D、(0.50±0.20)D,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2,P=0.800);术后3个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8,P=0.756);使用矢量分析法计算与质心法计算SI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P=0.800)。结论:通过矢量分析法计算SIA,右眼手术切口的SIA明显小于左眼切口,但在所有患者中不同陡峭轴方向切口、不同时间段、不同计算方法后的SIA均无明显变化。

  • 标签: 白内障 术源性散光 陡峭轴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简介:摘要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改进,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由于手术切口,术中容易控制前房深度,术后并发症少,散光程度轻,切口愈合快等优点,在广大基层医院得到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白内障 非超乳小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后全角膜角膜后表面形态及散光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10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左眼随机等分为两组:鼻侧切口组和颞侧切口组,各50例(50只眼)。所有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分别利用屈光力矢量分析法和角膜地形图比较两组术后角膜散光和形态变化。随访观察8周。结果术后2周和4周,鼻侧切口组全角膜散光平均J0和J45值明显高于颞侧切口组(P<0.05),但术后2天和8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地形图显示术后2天两组角膜整体呈楔形变平,切口周围角膜后表面变陡,鼻侧切口组更为显著。术后8周,全角膜角膜后表面的切口相关改变减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手术颞侧与鼻侧透明角膜切口术后8周角膜形态和散光度变化相似。

  • 标签: 散光 角膜 像差,高阶 白内障,年龄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开展手法切口与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患者角膜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治疗顺序随机分为切口组(34例)及微切口组(34例),其中小切口组患者开展手法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微切口组患者开展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阶段切口角膜厚度、角膜六边形细胞百分率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术前、术后24h两组患者切口角膜厚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0d微切口切口角膜厚度显著小于切口组(P<0.05),同时术前、术后24h及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角膜六边形细胞百分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手术不同阶段两组患者组内切口角膜厚度、角膜六边形细胞百分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法切口与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患者角膜的厚度、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的比例均有一定影响,影响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白内障 手法小切口手术 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角膜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将194例212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三组.A组69眼,为上方角巩缘大阶梯切口,切口长度为11mm弦长(约120°弧度);B组71眼,为上方巩角膜切口,切口长度为5.8mm弦长;C组72眼,为距角巩缘3mm的反眉弓形巩膜遂道切口,遂道宽度示为5.8mm.晶状体核处理:A组采用双手压迫法将核娩出,B、C组均以碎核器将晶状体核分为两半后再用晶状体圈匙捞出.三组均为同一术者并用同种人工晶状体及逢线,术后处理也基本一致.术前、术后1周、1月、3月查视力及应用角膜曲率计观察角膜散光变化.结果:术前A、B、C组平均角膜散光为0.81±0.33、0.84±0.30、0.79±0.29D.术后1周、1月、3月平均角膜散光度及裸眼远视力≥0.5的眼数分别是:A组:4.31±1.37、3.56±1.24、2.46±1.18D,36眼,49眼,60眼;B组:3.54±1.05D,3.03±1.03D,2.35±1.01D,42眼,55眼,65眼;C组:1.72±0.43D,1.36±0.41D,0.88±0.36D,56眼,61眼,70眼.经t及χ2检验,三组间以上二种参数分别进行比较,术后1周及1个月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时,A组及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组与A、B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巩膜遂道切口,术后散光,视力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切口 白内障 角膜散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龄白内障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爱尔眼科医院2 200例(2 200眼)高龄白内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 215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观察组(985眼)行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上皮修复时间、切口修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t=12.699,22.649,P=0.000,0.000)。术后7天,观察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t=34.828,25.444,P=0.000,0.000);观察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低于对照组(t=24.929,P=0.000);观察组泪液分泌试验低于对照组(t=21.611,P=0.000);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高于对照组(t=20.977,P=0.000)。结论高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切口手术效果优于透明角膜切口手术

  • 标签: 白内障 高龄 超声乳化术 角膜缘 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手术切口角膜原有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切口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行切口囊外摘除,观察组行超声乳化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散光屈光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除术后3d外,其余各时间段散光屈光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微创切口可以有效改善角膜原有散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白内障手术切口 角膜 散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非超乳切口手术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07年9月—2008年3月来150例(158眼)白内障非超乳切口手术,进行疗效分析。本组患者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71岁,术后第一天视力光感/眼前20cm-0.3占11.39;手术第一天0.3≤视力≤0.8占80.45%;视力>0.8占8.23%。术后第一天角膜内皮轻度水肿占9.49%,于术后第2-5天恢复透明,术后2例发生前房积血,经治疗、休息痊愈。结论白内障非超乳切口手术效果好,病人痛苦少,术后视力恢复快。

  • 标签: 白内障 非超乳小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的方法对硬核白内障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150例硬核白内障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对病变白内障进行囊外摘除手术,观察组采用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的方法对硬核白内障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的方法对硬核白内障进行治疗,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手术创伤,有利于患者恢复,作用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硬核白内障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