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小切口与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患者角膜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手法小切口与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患者角膜的影响研究

岳煜

曲靖爱尔眼科医院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开展手法小切口与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患者角膜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治疗顺序随机分为小切口组(34例)及微切口组(34例),其中小切口组患者开展手法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微切口组患者开展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阶段切口角膜厚度、角膜六边形细胞百分率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术前、术后24h两组患者切口角膜厚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0d微切口组切口角膜厚度显著小于小切口组(P<0.05),同时术前、术后24h及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角膜六边形细胞百分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手术不同阶段两组患者组内切口角膜厚度、角膜六边形细胞百分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法小切口与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患者角膜的厚度、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的比例均有一定影响,影响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白内障;手法小切口手术;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角膜

白内障是老年患者较为常见的眼部病变,以晶状体浑浊为主要病理改变,本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发病早期无特征性表现,对患者正常视物、生活无不良影响,伴随病情进展会逐渐影响患者的视物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力损伤,严重时会导致失明[1-2]。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应用于临床已近50年历史的术式,近年来伴随医学技术的发展,手术切口也在不断缩小,有效降低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提高了术后恢复效率[3]。我院近年来对白内障患者开展了手法小切口与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两种术式治疗,本次研究纳入部分临床病例,就两种术式对患者角膜的影响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男31例,女37例,年龄45~78岁,平均(64.17±3.49)岁,纳入标准:单眼患病者;认知功能及精神状态正常者;手术治疗耐受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临床治疗配合度差者;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合并慢性病且控制效果欠佳者;合并其他类型眼部病变者。根据患者手术治疗顺序随机分为小切口组(34例)及微切口组(3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完善疾病与手术宣教,做好手术相关检查与准备工作,由我院白内障手术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完成手术,术前散大瞳孔,两组患者均给予患眼球周浸润麻醉,给予2.5ml5g/L布比卡因与2.5ml20g/L利多卡因浸润麻醉。

1.2.1、小切口组:开展手法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于患眼透明角膜缘11:00~1:00部位行3mm隧道式切口,于2:00~3:00部位行侧切口,于巩膜隧道2mm左右区域进行穿刺至前房,并注入黏弹剂后进行连续环形撕囊,直径控制在6mm左右,应用超声乳化仪,联合垂直或水平的劈核技术对乳化晶状体进行吸除处理,再次注入黏弹剂,向囊袋内利用推入器注入一片式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状,在基础上对前房。囊袋内的黏弹剂进行清除处理,对切口进行水密处理。

1.2.2、微切口组:开展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于患眼透明角膜缘11:00~1:00部位行1.8mm隧道式切口,于2:00~3:00部位行侧切口,其余术中操作同小切口组。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托吡卡胺滴眼液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阶段切口角膜厚度、角膜六边形细胞百分率进行测定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阶段切口角膜厚度比较:术前、术后24h两组患者切口角膜厚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0d微切口组切口角膜厚度显著小于小切口组(P<0.05),同时手术不同阶段两组患者组内切口角膜厚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阶段角膜六边形细胞百分率比较:术前、术后24h及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角膜六边形细胞百分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手术不同阶段两组患者组内角膜六边形细胞百分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3讨论

白内障是眼科诊疗中较为常见的慢性病变,本病的发生风险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因而临床诊疗中以中老年人群多见,临床治疗以药物控制、手术治疗为主,其中药物控制效果欠佳,而手术治疗能够较好的逆转病变进展,恢复患者的视物功能,因而临床诊疗中最常使用。手法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现今临床诊疗中较为成熟的一种术式,而近年来伴随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临床诊疗中也逐渐展开,两种术式的差别在于透明角膜缘上的不同大小的隧道式切口,白内障手术会在不同程度影响角膜内皮细胞,造成角膜细胞的丢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角膜厚度显著增加,但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角膜厚度均显著减小,同时术后30d微切口组切口角膜厚度显著小于小切口组(P<0.05),术前、术后24h及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角膜六边形细胞百分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手术不同阶段两组患者组内角膜六边形细胞百分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伴随手术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角膜六边形细胞百分率有所降低。

综上所述,手法小切口与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厚度与角膜六边形细胞百分率均有一定的影响,临床诊疗中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术式开展治疗。

参考文献

[1]谢海娟,谢桂军,张淼.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6,22(22):4503-4505,4509.

[2]朱习峪,王晓萍,毛晓春.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效果的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067-2070.

[3]朱飞,李武军.不同术式对Ⅱ~Ⅲ级核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0):1878-1882.